電影《鐳女孩》(Radium Girls)發布預告
基於真實事件改編,影片將於4月3日在北美地區上映。
鐳、居裡夫人
對於這一放射物質的認知,從小學課本讀物中得知,作為一個文科生,或許難有機會實地見識到這一元素的廬山真面目。但翻閱歷史,卻發現鐳背後,卻藏有如此「荒唐」的悲劇。
鐳被發現時,人類因自身認知的缺乏,對這一放射性元素有著相當長的一段認知空白。
即使是居裡夫人,曾常常把實驗品放在自己的衣兜,出入家庭和外界社交。鐳輻射的危害性,在那個年代大家知之甚少,更為準確地說,鐳是「吉祥物」非「輻射物」。
因為長時間接觸鐳,居裡夫人皮膚脫落,長出了新皮。而這一新奇現象,被敏銳的商人所探知。「鐳」能夠返老還童,能夠蛻變換新顏。大肆鼓吹之下,無數人趨之若鶩。
一克鐳,高達數百萬美元
妥妥的富人專屬
鐳,迅速成為上流社會的新寵兒。當時的富豪名媛,以擁有鐳而沾沾自喜並認作是身份的象徵。但,他們並不知道,鐳不僅沒能留出美貌,反而使之醜陋,加速死亡。
電影講述的鐳女孩,並非是出入豪門的名媛千金。而是隨著鐳的大範圍應用,生活在社會底層女孩奔走維權的故事:
隨著技術的進步,鐳元素早已擺脫當年千辛萬苦提純的窘境。自居裡夫人發現鐳元素之後,鐳不僅是富人的寵兒,在生活中也開始大範圍應用。
1917年到1926年間,美國鐳企業(最初叫做鐳發光材料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就是從釩酸鉀鈾礦中進行提取和純化。公司以「Undark」為品牌名稱,生產發光顏料。
作為美國軍方的供應商,鐳企業一直為美國陸軍供產夜光手錶。工廠設在伊利諾州渥太華,車間工人過半為女性。
1914年一戰爆發後,作為參戰國的美國。不僅是一戰的戰勝國,更是一戰的大贏家。戰爭初期,美國保持中立,為雙方提供大量後援供應。
戰爭提供生意,同時催生出鐳女孩的悲劇。為了滿足戰爭需求,大量夜光手錶需求猛增,工廠加班加點的同時,廣招女孩入廠工作。
這在20年代是個熱門職業,工資是一般工人的三倍。
而在工廠中,女孩們需要做什麼呢?女孩僅僅用筆為夜光表上色就可以。按照工序,她們在上色前要舔一下筆尖方便精確著色。因為是夜光筆,所以這一道上色的工序,就需要女孩們晚上工作。一般工人下班後,這些女工們會在夜裡發出淡淡螢光。,所以人們稱呼她們為「幽靈女孩」。
在當年的招工海報中,這一工作被形容是一體面、極高雅的工種。處於社會底層的女孩們,不僅可以接觸到曾只有名流才能擁有的高貴鐳元素,而且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享受免費保養。被選中之人,都是與美麗結緣的「幸運兒」。
在這群女工中,有一位名叫格蕾絲·弗萊爾(Grace Fryer)的女孩兒
格蕾絲進入工廠之後,身旁的女工換了一波又一波。格蕾絲許多同事,經常會莫名其妙地生病,甚至同她一起入廠的女孩,曾經那麼活潑可愛,但工作不久之後,便渾身痛癢,生病回家。她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般場景;她不明白,為什麼從事這高貴的職業卻總有人莫名其妙離職。
直到有一天,格蕾絲開始出現渾身疼痛、牙齒疼痛、牙齦黑爛,脫髮、四肢乏力。牙齒一顆顆開始脫落,每一寸肌膚開始潰爛,下巴脫落。恐懼籠罩在格蕾絲及身旁的每一位同事。她們尋醫問藥,但醫生也是束手無策。她不得不切除下巴,攙扶前行。這群女孩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鐳輻射了,更不知道自己每舔一下筆,就每攝入一次鐳元素。
終於,整日處於痛苦和憂慮的格蕾絲撒手人寰,年僅24歲。死前,格蕾絲陷入昏迷、身體因痛苦而掙扎,噴血而亡。慘狀令人驚愕,但她的死亡報告標註的是:「胃潰瘍」。格蕾絲的死並沒有帶來終止符,隨後她同期或前期的同事,相繼死去。
因為不斷有女孩去世,而且女孩死亡慘狀被社會得知之後。有關於鐳企業的「流言蜚語」也就多了起來,不但有人質疑,不斷有人衝進工廠去探秘。
最初女孩工作的夢工廠,搖身一變成為了女孩們的噩夢之地
公司迫於壓力,請來了專家「闢謠」。但在專家實際考察得出鐳有害之後,公司總裁氣急敗壞撕掉了專家報告。公司高層否認一切,痛訴這是誣告,是不道德的行為。同時,公司高層公開表示女孩生病是本身問題,社會上的種種,是敲詐,是輿論裹挾。不知何時起,風向就變成了一方面是工廠危機,一方面是女孩們的流言蜚語。
1925年
醫學博士兼法醫哈裡森·馬特蘭(Harrison Martland)從報紙上讀到了莫莉的悲慘遭遇,他提出要開棺驗屍,但不被允許。直到公司第一個男性僱員死於非命,馬特蘭才得到開棺驗屍的許可。
多麼的諷刺,一位又一位活潑靈動的女孩,身體各處出現惡化並殞命於此。她們被謊言哄騙進廠,但命喪於此時,不僅被高層掩飾真相、被潑髒水,而且死後,一次公正對待的機會都得不到。如果沒有那位不小心命喪鐳之下的男性僱員,真相被揭秘還要再等很久,不知,會有多少女孩被誆騙至此。
開棺後,破碎的遺骨發出淡綠色的點點螢光。
站在坑道旁,時間靜止了
驚愕的眾人中,有人悲情掩面,有人顫抖憤怒,有人錯愕慌張
那淡淡的螢光,沒有隨著時間消退,反倒是因為時間,它們再一次以這樣的方式,使得大眾重新認識到了它們。
半年後,馬特蘭寫了一篇論文《使用放射性物質的未知危害》,論證了含鐳顏料和怪病之間的關係。在論文裡提到,輻射是致命的,而且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把輻射從女孩們的骨頭裡清除掉。
為了能夠準確著筆,女工們需要筆尖聚攏,才能畫得更好,那這就需要女孩們用嘴唇嘬筆頭,而每嘬一次筆尖,女工們離死神的距離就進了一步。
相較於「幽靈女孩」這一帶有夢幻的名字而言,「錶盤畫工」或許更為直戳資本家的謊言。
她們,僅僅是工具人。
如果說,故事在開棺後就迎來沉冤得雪大結局,那只能說,我們太天真。
儘管馬特蘭論文取名為《使用放射性物質的未知危害》,直截了當地闡明鐳帶有危害性。但現實,卻沒能順心如意。
1925年鐳姑娘們對公司提起訴訟,隨後馬特蘭加入。在當時迫於生計,堅持訴訟的「鐳女孩」只有五位。如果不是那位男員工離世,馬特蘭不能夠在宣判前得到開棺驗屍的許可,也不能挫敗鐳公司的如意算盤。
五位女孩的訴訟普遍不被外界看好,不僅對方是美國軍方供應商,更重要的是,她們隨時都有可能離世。因為鐳的不可治療、不可逆性損傷,鐳公司已經做好了打長期官司的準備。
即使有馬特蘭相助,即使有法醫鑑定,但訴訟依舊長久而漫長。
鐳姑娘們身體每況愈下,難見希望。
不過,隨後一位富豪,因為疲勞被醫生開了奎寧水提神。但醫生沒有想到,奎寧水裡也含有鐳元素。富豪在喝了上千瓶之後,極度痛苦下遺憾離世。富豪的離世,將本不牢靠的富人聯盟瞬間瓦解。
要知道,鐳在問世之後,各種美容養顏保養品、神仙水等層出不窮。牙膏、器皿等等,各種鐳元素製品被富人階級奉為至寶,但沒想到落得如今的下場。
鐳女孩的遭遇,引發大眾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為鐳女孩發聲的隊伍中,醫生、勞工組織等專業人士也加入其中,公司無奈提出免費治療鐳女孩,一次性補助1萬美元,每年400美金退休金的和解方案,女孩們接受了。除了這位「五女孩之一」的凱薩琳·秀珀,她當時下巴已經破裂,她提出每人25萬美元的賠償訴求。當勝訴後,秀珀表示自己只是希望死後,能後在葬禮上多放些玫瑰。這是生命在「寫定命運」下無奈的悲嘆,但面對不公的事實,她們沒有退縮,她們選擇了發聲。是為她們自己,但也是為了打碎這高高在上的不公。
鐳女孩在社會進程史上,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她們催動社會大眾對工種病況的關注,促成了「職業病」的落成。如今故事被搬到了螢屏,當年的事故,將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給我們聽。
期待上映,等待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