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多年研究後,居裡夫人在瀝青中發現了一種比氧化鈾放射性更強的物質鐳。
鐳的發現,在科學界掀起了一次大革命,1903年,居裡夫人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在,我們知道鐳是一种放射性很強的元素,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鐳元素及衰變產物納入了致癌物清單。
在醫學上會用鐳來殺死癌細胞,利用的正是鐳對人體細胞的殺傷力。
然而有趣的是,當鐳在1902年首次被發現時,人們認為這是一種神奇的物質,甚至認為它和「印度牛尿牛糞」一樣包治百病的神藥,每個人都想研究它使用它,而這種崇拜僅僅來源於鐳黑暗中發出的幽光和以訛傳訛的無知。
匪夷所思的「放射性治療」產品接踵而來:
含鐳的杯子容器,可以讓喝下去的每一口水都含有放射性物質,可以治癒多種疾病;
含鐳的溫泉水,是青春的源泉,可以幫助延緩衰老過程;
含鐳牙膏,可以使牙齒潔白有光澤;
鐳和水混合的補品Radithor,每天幾滴可以壯陽和「恢復活力」;
一系列含鐳的化妝品和護膚霜,在婦女中大量銷售,她們堅信使用這些產品可以提亮膚色。
鐳幾乎進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對鐳的崇拜已經到了瘋狂的狀態,直到夜光表廠「鐳女孩」的爆發,才揭露了鐳的真面目。
當鐳衰變時,會產生一種螢光,這種天然的發光性能,成為夜光表最合適的材料,沒過多久,用鐳製成的夜光塗料問世了。在當時,夜光表主要供應給戰士,確保他們在不開燈的前提下就能看到時間。
將發光塗料塗在儀錶盤上,是一個精細活,因此夜光表廠的工人幾乎都是女性。
輕鬆的工作,高於其他工種的報酬,又在炙手可熱的鐳工廠,女孩子們工作非常賣力,為了將塗料塗得更精準,每次下筆之前,都會用嘴嘬一下塗料筆。
女孩子們總是對「bling bling」的東西感興趣,因此她們經常將鐳塗料帶回家,用它來塗臉和指甲,用它來做衣服,甚至用它來化妝,經過一天的辛苦工作後,女孩們會化上油漆妝去舞池跳舞,因為在人群裡閃閃發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有些婦女還會在回家之前用油漆刷牙齒,這樣她們就會露出燦爛的笑容。
漸漸地,鐳女孩開始變得衰弱,要知道她們往身上塗的油漆比鈾的活性高大約一百萬倍,每個工人每天至少要描200隻表,每隻表有12個數字,那麼每個工人每個月都要往嘴裡放幾千次鐳!
瑪格麗特·卡洛和黑澤爾·文森特等一些婦女開始出現身體問題,阿爾賓娜·拉裡斯等婦女生下了死胎,還有許多人發現她們的牙齒正在惡化,如果讓牙醫給她們拔牙,她們的牙齦將永遠無法癒合。有些人甚至發現他們的頜骨已經出現潰瘍,很容易骨折。
格雷絲·弗萊爾的情況尤其糟糕,她的下巴腫得很厲害,皮膚很薄,一碰就裂了;在弗萊爾之前,另一位患病的女性阿米莉亞·馬吉亞出現了「鐳下巴」,下巴嚴重退化,不得不完全切除。
鐳女孩的悲慘遭遇,是一個科學悲劇,更是一個商業陰謀。
如果說,對鐳的不了解導致了這場悲劇,那麼無良商人是對鐳女孩宣判死刑最直接的人。
隨著鐳的生產,當時的企業主和科學家們都已經知道鐳的危害,但是他們保持了沉默,甚至仍然繼續鼓吹鐳是多麼神奇。
1922年,一位名叫格蕾絲·弗萊爾的婦女生病了,身體越來越虛弱,牙齒開始脫落,她的醫生認為,這一切可能和她的工作有關,建議公司進行調查。
然而,這些公司名義上進行調查,實際卻是派了親信,謊稱格蕾絲身體狀況良好,試圖掩蓋整個事情。
越來越多的女孩出現了「鐳下巴」,而那些使用鐳塗料的公司仍然保持沉默,甚至買通醫生在她們的報告中寫上不同的死因,由於梅毒的部分症狀和鐳女孩的症狀類似,因此醫生診斷的結果往往是「梅毒」。
顯然她們的症狀並不是梅毒,為了證明清白,家人和朋友挖出了一具女孩的屍體,打開棺木時,發現她的遺體仍然微微發光,微光證明了屍體內的鐳。
最可悲的是,鐳的半衰期特別長,有1600年,也就是說屍體可以螢光千年。
紙終究包不住火,當死亡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開始懷疑,5名女孩聯名上訴。
不幸的是,人微言輕的她們,很難找到律師為她們辯護,甚至很難得到足夠的公眾關注,排除萬難上訴後,案子也並沒有被認真對待。
直到1928年,一位長期服用鐳產品的上層人士死亡後,法院和公眾才開始真正面對這個案子。
意識到已經無法掩蓋真相,鐳公司開始改變策略,知道鐳女孩病情嚴重,時日無多,鐳公司找各種理由拖延審判,審判日期也從9月改到了次年6月初,在這段時間,至少有50名婦女已經死於工廠的輻射中毒,而起訴的5個人病情也越來越嚴重。
為了控制公眾輿論,鐳公司開始用錢收買。
在審判前幾天,部分鐳女孩和鐳公司達成庭外和解,每個婦女都得到了1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萬美元),以及支付她們所有的醫療和法律費用。他們還得到承諾,鐳女孩的餘生,每年都會得到600美元。
只有鐳女孩凱薩琳·多諾霍沒有同意,她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提交了自己的案子,在1939年,她贏了。
最後
鐳女孩的堅持,促成了《勞工法》的建立,也解開了鐳的真面目。
科學的發展需要時間,有時真理會滯後,可以理解,但是無良商人在利益的驅使下,明知危險但依然繼續的行為令人髮指。
想想曾經痴迷的「納米科技」、「磁性手環」、「藥妝」等相關產品,作為消費者,還是需要理智,希望類似的事情永遠不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