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12月,瑪麗·居裡夫婦發現了一種新的帶有放射性的元素,夫妻倆給它取名「鐳」。帶有放射性的物質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可以參考1945年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狀態。當發現一種新物質後,人們勢必會研究它有什麼用,能拿來做些什麼。鐳也不例外,因此釀成了一場悲劇。
居裡夫人發現鐳後的數年間,一直在研究鐳的作用,還發表了數十篇相關的論文。其中,她提到在鐳等具有放射性物質的作用下,人體內的癌細胞會死得更快。此消息一出,人們非常震驚,如果這是真的,是不是說明癌症病人有救了?為了驗證她的說法,有些醫學專家就拿鐳在病人身上做實驗。
結果,專家們發現病人體內的腫瘤縮小了,甚至有一小部分病人還完全康復了。醫學專家沒有經過大量實驗,便大肆鼓吹「鐳能治療癌症」。唯利是圖的商人們紛紛抓住商機,生產了一系列與鐳相關的醫藥產品。
人們想著既然鐳能治病,是不是對人體有益?研究發現,短時間內適量的放射性元素對人體有一定的正面效果,能刺激人體製造更多的紅細胞,令人氣色更好。
於是,1918年人們把鐳加進了水中,將其稱為「鐳補」,鐳含量為1毫居裡。製造出「鐳補」的,是新澤西東奧蘭治市一家叫Bailey Radium Laboratories的公司。老闆是從哈佛輟學的威廉·J. A. 貝利博士學生,不是醫學專業。該公司聲稱「鐳補」是「治癒活死人的良方」和「永恆的陽光」。消費者紛紛購買,美國著名運動員埃本·拜爾斯就因為服用鐳補引起輻射中毒而死,整個下巴都沒了。「鐳補」出現後,各種含鐳產品相繼出現。然而,鐳對人體是有害的,進入人體後開始破壞人體組織,改變人體結構。服用者有的出現四肢乏力,關節變脆弱甚至得癌症;有的牙齦潰爛,身體變形。當時還出現了一種叫「鐳毒頜症」的病,患者下巴嚴重變形,十分滲人,牙齒成塊成塊地落,骨骼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還有巨大的壞疽。
想想這個場面,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很多人都得了這種病。1922年,22歲的女工朱莉·馬基雅因此病而死,照片被刊登在報紙上,引起了轟動。由於停掉鐳相關的產品,會損害很多商人的利益,政府只能視而不見。加上企業家們的欺騙,導致很多人慘死。直到1935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強了對鐳產品的管理,因鐳引起的慘劇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