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農村破舊泥磚房,龍門村民從「要我拆」轉變為「我要拆」

2021-01-13 惠州電視臺

在很多鄉村,泥磚土瓦的破舊老屋就像是沉睡凝滯的歷史,雖然記錄著祖輩生活的痕跡,但因為大多破舊不堪,早已失去了原本的居住功能,這些廢棄的房屋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鄉村的面貌。2019年底,廣東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省農業農村廳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我省農村泥磚房清理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打響農村破舊泥磚房清理整治攻堅戰。作為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工作,龍門縣在大力推進農村破舊泥磚房清理整治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村民從「要我拆」轉變為「我要拆」。

走進龍門縣龍江鎮石下村,村道兩旁隨處可見已經無人居住的破舊泥磚房,它們掩映在半人高的雜草中,這些房屋有的牆體歪斜,有的屋頂殘缺,黃色泥磚揭示著這些房屋的「高齡」。

這些搖搖欲墜的老屋,佔據著村莊的中心位置,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村容村貌。事實上,類似情況,在全市各村鎮都普遍存在。不過,隨著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通過「三清三拆」,結合農村破舊泥磚房的清理整治行動,這樣的現狀正在被打破。

龍潭鎮下埔村委會門前的這個文化廣場,如今是村民們休閒的好去處,而就在不久前,這裡曾是魚塘和村民的廢棄危房。為了改善村居環境,村幹部主動上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將拆除的空地進行綠化改造。

龍門縣龍潭鎮下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茹國房:我跟他們(村民)說,反正是我們村民公益的事業,你做一點愛心,你的小孩要出來玩,人家小孩出來玩,就做一個貢獻。每個晚上去跟他聊,說了幾個晚上,就把他們思想工作做通了。

通過清理整治農村泥磚房,清出安全、 清出美麗、清出空間,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奠定基礎。在龍門縣龍潭鎮,家家戶戶的泥磚房上都有一個量身定製的專屬銘牌,這是當地幹部,創新引入的「紅、藍、綠」分類標識管理,每間泥磚一張登記表,形成了明細到戶到人的泥磚房資料庫。

龍門縣龍潭鎮副鎮長 羅天威:貼了紅牌子的,就是根據政策要拆掉的;藍牌子的是因為還有利用價值的,給它暫緩拆除;綠色牌子的,可能是一些祠堂或者是唯一住房,我們是不拆除的。

據介紹,根據工作指導意見,對「有人常年居住」的泥磚房,依據「一戶一宅」有關法律規章,動員農戶對多出的破舊屋進行清拆。屬「唯一住宅」的,對其泥磚房進行安全鑑定,按現行政策予以危房改造。對「無人居住」的泥磚房,屬於具有歷史保留價值的,分階段進行改造修繕,屬於危房棄房類型的,應拆盡拆。

明確了哪些房子要拆,哪些房子可以暫緩拆,實現了動態化的管理,同時村民心裡有了數,村幹部的工作也有了方向。

龍門縣龍潭鎮副鎮長 羅天威:因為我們這項工作是雙向的,我們給村民貼了紅牌子之後,村民就會主動來問,這個房子為什麼要拆?然後我們就給他宣傳政策,就是雙向的。我們之前也開了村民會議,跟他們宣講這個政策,跟村民之間做一個雙向的溝通。

事實上,村民對老房子的情感十分複雜,一方面,泥磚房已成危房,缺乏修繕或再開發的價值,但另一方面,村民又擔心,如果要拆了,自己再也無法擁有原土地。考慮到村民的顧慮,當地幹部推行破舊危廢棄泥磚房等清拆後由村委製作使用權屬證明書,明確拆後「四至」面積、使用人等,讓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龍門縣龍潭鎮副鎮長 羅天威:我們拆掉它(舊房)之後,會在原來的位置,讓他種菜或者種上花,做一個綠化美化。村裡的環境就變好了,然後清出空間,像我們泥磚房拆掉以後,如果村裡符合一戶一宅政策的、有建房需求的,也可以在上面繼續建房。

看到由村委會安排拆除整治危廢棄破舊泥磚房,自己不用花一分錢,既能消除隱患,土地還是自己的,不少村民紛紛主動向村委會提出了清理的請求,從「要我拆」轉變為「我要拆」。

不僅如此,為了讓村民拆除舊房後的土地更有價值,龍潭鎮還積極爭取拆舊復墾等政策,通過盤活土地資源,將結餘的建設用地指標以公開交易方式在省內流轉,復墾指標收益扣除成本後,淨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還縣、鎮、村集體和農戶,使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的同時,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收益。

在下埔村的下埔圍,如今,連片的破舊屋已經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復墾後,重新種上的油茶,待拆舊復墾項目驗收後,村民們就可以拿到補貼收益,同時復墾良田也將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

龍門縣龍潭鎮下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茹國房:當時有些農戶認為拆了舊房,那個地就給回國家,如果不拆就是自己的。我說你不拆也是國家的土地,你的舊房現在都差不多塌了,為什麼你不拆?肯定要拆的,我說統一一下一定要拆。後來人家拆了,他們自己想通了,就自己拆了。

據了解,目前,全市共排查泥磚房17萬多間、面積約566萬平方米,其中「必須拆除類」約8.3萬多間、面積約288萬平方米,「暫緩拆除類」「不能拆除類」約8.7萬多間,面積約278萬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完成85%清理整治任務。

接下來,我市繼續加大推進農村泥磚房清理整治工作力度,結合「美麗家園」創建行動,著力打造農村「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盤活有利用價值的泥磚房和清理後空地流轉,激發村民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情和內生動力。

相關焦點

  • 破舊泥磚屋應聲倒下,齊心協力建設美麗鄉村
    為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向縱深,韶關樂昌五山鎮堅持每月召開兩次現場會。7月8日下午,五山鎮第六場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暨農村破舊泥磚房拆除工作現場推進會石下村上黎組如期召開,鎮領導班子、各駐村工作組副組長、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參加了會議。
  • 拆舊建新,花都清理破舊泥磚房19.68萬平方米
    伴隨著機器「隆隆」的轟鳴聲,花都區花東鎮一間間破舊的泥磚房被「蕩」為平地,昔日寧靜的鄉村正加速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據悉,花都全區排查破舊泥磚房19118間,面積139.27萬平方米,其中應清理破舊泥磚房2673間,面積19.68萬平方米。截至6月29日,已清理破舊泥磚房3774間,完成率(按間計算)141%。
  • 老小區拆了怎麼賠償?賠償明細表出爐,按人頭費賠?
    房子也是有壽命的,如果房子的年限已經幾十年了,而且也特別的破舊,存在安全隱患,這時候國家就會對這些老小區進行拆遷。但是我們都知道,拆遷就會對這裡的居民就行賠償,那麼老小區拆了怎麼賠償?
  • 群眾主動拆除廢舊泥磚房 六文村建起文化活動中心
    這是信宜市政協推行的「運用協商民主方式開展農村基層事務」在六文村取得的顯著成效。2019年10月,該村村務協商議事會成立,推行村中大事由村民商量決定,使該村起了大變化,一年後即結出了三大碩果。這為該村的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河北一農民自建太陽能取暖房 告別「火爐取暖」
    原標題:河北一農民自建太陽能取暖房 告別「火爐取暖」 王建軍設計的太陽能取暖房。 平泉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山脈末端,為遼寧、內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地,冬季日均最高氣溫2℃,日均最低氣溫-10℃。在中國北方的農村,村民住的大多都是平房,沒有集體供暖設施。每到冬天,家家戶戶就會搭起鐵爐子或是土暖氣取暖,長長的煙筒延伸到窗外。這種方式既不不方便也不衛生,且存在煤氣中毒、火災等隱患。
  • 嘉興村民老屋拆遷拆出一堆白花花的銀元
    浙江嘉興王先生他們家在做老房拆除,拆著拆著,牆體裡拆出來一大堆類似銀元的東西,這下可高興不得了了。趕緊叫家裡人過來幫忙找銀元,一直到晚上才結束。村民知道後,也過來找寶貝,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大家都高興合不攏嘴,意猶未盡。施工時老宅院下挖出一個鐵罐子當時嚇了一跳,以為挖掘機碰到了石頭。」
  • 為什麼要拆飛機?
    01為什麼要拆飛機比如說,在做一款新飛機潛在市場調研的時候,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市場競爭力。同樣的客艙布置,同樣的座位數,你比別人耗油多,運營成本高,就沒有市場競爭力。這樣的飛機即便投入商業運營,也很快會被拋棄。當一架飛機到了壽命終點的時候,最後的歸宿就是被拆解。
  • 柳市:大拆大整,為發展騰空間
    140多平方米的兩間老房,已被拆成一片廢墟。在長豐村人的口中,這燃氣站被稱為「煤氣彈」,稱呼裡無不透露著村民對此煤氣站的擔憂。「萬一發生爆炸,這老村裡這麼多人,多危險啊。現在一起拆了,大家也安心。」長豐村村民鄭元才說。雖然鄭元才在這片區域有兩間老房子,一年出租收入有2萬餘元,但他對於拆遷,卻是支持。「拆了好,舊城能改造,還有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下來,整個村都會有新發展。到時候我們就成了『拆遷富』了。」
  • 拆拆拆 | 曾經的蘇州樂園真的拆沒了
    來蘇州樂園正好在蘇州人的童年記憶裡一定有蘇州樂園的位置在這些時光裡,都有蘇州樂園的存在▲當年vs現在▲當年與你一起玩耍的姑娘也長大了去年的10月31日下午5點陪伴了我們20年的蘇州樂園正式閉園而現在,為了獅山公園的改造蘇州樂園面臨的第一步:就是拆!
  • 高明區內涉及「兩違」宅基地達274宗 孔堂村民自拆搶建違建房
    佛山日報訊 記者謝文駿報導:昨日上午10時許,孔堂村內一棟棟標有紅色編號的超高違法農村自建房之間,一輛重型吊機正將一輛鉤機吊至一棟國土編號為203的8層農村自建房樓頂。一旁,荷城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工作人員在現場負責監督。下午,孔堂村「兩違」(即違反土地管理、違反城鄉規劃)宅基地正式開拆。
  • 正頜手術後鈦板拆不拆詳細分析
    我這裡說一下個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一:進口還是國產?       進口鈦板純度高一些,配套工具也比較多,術中要方便一些,鬆動率和排斥率低一些,但是用不同的鈦板對手術本身當時效果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這個理論是成立的,因為決定你手術效果的首先是你的方案。        那麼鬆動率是不是完全對手術效果沒有影響呢?
  • 上餘鎮:公路旁破舊鋼架棚煞風景
    浙江在線04月28日訊 近日,記者接到市民反映,江山市上餘鎮省道蘭賀線沿線多處搭建了鋼架棚,這些破舊棚架與周邊環境很不協調,影響了公路沿線的整潔美觀。  昨天下午1點,記者來到上餘鎮大溪灘村。在大溪灘橋邊,記者看到,一間鋼架棚緊挨著省道蘭賀線搭建,鋼架棚佔地面積約150平方米,用藍色和白色鐵皮搭建而成。
  • 為自貿發展騰空間,「東山徵拆」跑出加速度
    清晨,長沙市雨花區東山街道邊山社區籌委會村民楊國軍,早早地來到了徵拆項目部。作為黨員,楊國軍第一個籤約。在大哥的帶領下,楊家三兄弟齊齊籤約,村民們笑稱:三「楊」開泰。「拆舊家,建新家,幸福東山千萬家……」1月9日,雨花區東山街道邊山社區籌委會片區27、28、35號地徵拆啟動籤約,首日籤約57戶,佔比六成(涉拆93戶),再次刷新「雨花速度」,為自貿發展騰空間。
  • 正頜手術:簡單說一下鈦板問題,拆還是不拆?
    進口鈦板純度高一些,配套工具也比較多,術中要方便一些,鬆動率和排斥率低一些,但是用不同的鈦板對手術本身當時效果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這個理論是成立的,因為決定你手術效果的首先是你的方案。 那麼鬆動率是不是完全對手術效果沒有影響呢?
  • 民間故事:最近常夢到烏鴉,奶奶得知後拆了我的床
    夢中的我正準備細細查看那隻烏鴉時,它卻把頭轉了360°。那一天我同樣被這個噩夢給折磨著,從夢中驚醒的時候,已經是夜晚2點多了,窗外的月亮還皎潔,我卻被嚇出了滿頭大汗。天天都這樣我真的快被折磨瘋了,我摸著腦門兒上的汗珠嘀咕:天天做著同一個奇怪的夢,究竟是個什麼徵兆?
  • 湘鄉市:3年拆除「空心房」17.6萬平方米
    湘潭在線1月1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何興安)昔日有礙觀瞻的破舊「空心房」,拆除後變成了微花園、微菜園和微果園,鄉村「顏值」得到明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3年行動以來,湘鄉市共拆除空心房、違建房和危險房1231棟共17.6萬平方米,拆除棟數和面積均在湘潭市排首位。
  • 一環路「最老」天橋一夜拆完,老成都記憶又少一個
    12月1日下班路過時,和往常一樣,我和同車的人總會不自覺瞄下地鐵站的修建進度,順帶還看了眼矗立在那裡的天橋,太破舊了。 沒想到不經意的一眼,成了我對童年記憶裡這座天橋最後的「注目」。
  • 前物業拆空調拆垃圾桶 業主慌得只好報警
    小區原物業公司開元物業要拆保安亭的空調,很多業主圍攏起來不讓拆,還打了110。最後,崗亭空調保住了,但遙控器等被帶走了。傍晚,更多的業主聚集到社區大廳,他們要進行另一場空調保衛戰——「太慌了!頂樓電梯機房的空調都被開元物業拆光了,這麼熱的天,電梯機房溫度降不下來,出個事故怎麼辦?電梯刷卡的功能也同時失效了,我們不敢坐電梯了。」大家憂心忡忡。
  • 海澱西山腳下某山莊七層餐飲中心是違建,拆!
    「拆后土地將進行生態修復,恢復淺山地帶河道水系的生態屏障功能,營造綠水青山的優質環境。」蘇家屯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介紹,近兩年來,蘇家坨鎮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共拆除私搭亂建1491處,拆除面積4509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