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解讀「環境友好型社會」

2020-12-03 中國網

環境友好型社會體現了一種全新的環境倫理觀,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形態

記者:許多人注意到,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一個新理念―――環境友好型社會。

解振華:是這樣。最近不斷有人問我,環境友好型社會到底是什麼意思?可見大家很關注這一全新的理念。

其實,這一概念並不是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才首次提出的。在今年3月12日舉行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就提出要「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當然,在我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確是個新生事物,它體現了一種全新的環境倫理觀,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形態。

記者:那麼,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解振華:「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理念是從國外引進的。經過30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由於發展不足和發展不當造成的。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理解,這一概念主要有兩層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含義:一是指全社會都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係;二是指良好的環境也會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總體上來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對我們的生產、消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是要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準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著力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記者:2004年,環保總局評選出第一批8家「環境友好企業」,前不久又評選出第二批。這是不是可以看作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萌芽?

解振華:可以這麼說。雖然我國以前沒有明確提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但已開始了這方面的實踐探索。

1995年以來,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創建環保模範城市、生態示範區、生態省(市、縣)、環境優美鄉鎮、環境友好企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一系列「綠色創建」活動。目前,我國已建立9個生態省、528個生態示範區、79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50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或城區、17個各種類型的生態工業示範園區、32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488所國家級「綠色學校」和2300個省市級「綠色社區」。這些都體現了「環境友好」的理念。

記者:在承前啟後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相提並論,可謂高瞻遠矚、意義深遠。

解振華:的確如此。十六屆五中全會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明確地寫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鑑國際先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這對於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資源環境保障能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十一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這一時期的必然選擇。對此,您能否詳細闡釋一下?

解振華:可以說,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的必由之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到2020年,在基本完成工業化、加快推進城市化過程中,汙染控制和生態保護的任務會更加艱巨,環境保護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將越來越大。

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保護環境是難度很大而又必須切實解決好的一個重大課題。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既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既要轉變不科學的發展方式,也需要轉變消費模式

記者:十六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意味著這一理念深入人心。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我們的環境現狀有什麼樣的清醒認識?

解振華:回頭看「十五」,我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汙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但我們必須看到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由於長期積累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20多年裡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複合型、壓縮型特點。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危及群眾健康、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

記者: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知易行難」,應從哪些關鍵處著手?

解振華: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發展狀態,需要全社會共同推動。其中,既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既要轉變不科學的發展方式,也需要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概括起來說,應突出解決觀念、決策體系、經濟發展模式、消費方式、科技、文化氛圍等六大關鍵問題。

記者:您能具體說說嗎?

解振華:從觀念上講,就是要大力倡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倫理價值觀念,倡導我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環境倫理觀,反對不符合國情、大肆鋪張浪費的思想觀念。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深化對「人與自然和諧」的認識,使之滲透到所有一切社會管理工作之中。

二是要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創造向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條件,特別是建立全面的政績考核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

記者: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企業的責任不可迴避,公民的消費方式也需要從國情出發。

解振華:這涉及到產銷兩個方面。第三個關鍵就是建立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實行清潔生產,在產業和工業園區進行生態化設計與改造,努力實現廢物循環利用,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四是積極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通過環境友好的消費選擇帶動環境友好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同時,通過生產技術與工藝的改進,不斷降低環境友好產品的成本,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之間的良性互動。

記者:科技和文化是另外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解振華:是的。第五個關鍵就是要大力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立足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形成資源消耗少、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廢棄物排放少的生產和消費體系,使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利用能夠控制在生態環境可自我更新的範圍之內。

六是不斷培育環境友好的文化氛圍。樹立尊重自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教育、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等支持和協助,使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成為全社會共同奉行的價值觀。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由來(連結)

1992年聯合國裡約環發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中,200多處提及包含環境友好涵義的「無害環境的」(Environmentally Sound)概念,並正式提出了「環境友好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理念。隨後,環境友好技術、環境友好產品得到大力提倡和開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際社會又提出實行環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環境友好流域管理,建設環境友好城市,發展環境友好農業、環境友好建築業等。2002年召開的世界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所通過的「約翰尼斯堡實施計劃」多次提及環境友好材料、產品與服務等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環境保護白皮書》中提出,要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  (記者趙永新 )

相關焦點

  • 對人類發展高度負責—解讀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解讀中國出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劉錚、江國成、張辛欣)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在即,中國政府26日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溫 家 寶(2006年4月17日)  這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是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始時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們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新飛躍,也是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  「十五」期間,我們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 生態足跡如何幫助中國創建可持續發展社會(圖)
    國合會2007年年會現場   中國網記者前方報導:今日(11月28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2007年會在北京長城飯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合會主席曾培炎、國合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國合會副主席特普費爾先生和布倫德先生、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先生、國合會秘書長祝光耀,以及有關國家和國際機構的代表、駐華使節的代表等出席了會議,共同就《創新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總幹事裡皮在會上作了發言。
  • 遂寧34所學校被命名為「環境友好型學校」,看看都有哪些?
    四川在線記者 殷鵬1月15日,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日遂寧市生態環境局和遂寧市教育和體育局發布關於命名第二批「遂寧市環境友好型學校」的決定,決定命名遂寧市船山區錦華幼兒園等34所學校為「遂寧市環境友好型學校」。
  • 解振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中國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解振華當天與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時作出如上表示。  對於國際氣候談判及氣候治理進程的前景,解振華說,「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大勢所趨,是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可阻擋的。」  解振華強調,中國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決心堅定不移。他指出,中方將繼續同有關各方一道,推動多邊談判進程不斷取得積極成果。
  • 第二屆綠色工廠生產與環境友好型塗料峰會圓滿召開
    基於這樣的行業需求背景,12月20日,由江蘇省塗料行業協會主辦、江蘇湯姆森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協辦、江蘇歐摩德科技有限公司傾力支持的「第二屆綠色工廠生產與環境友好型塗料峰會」於江蘇常州順利召開,來自江蘇範圍內的近80名塗料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話當下塗料行業的綠色化發展。
  • 招標| 南網科研院環境友好非交聯型220kV高壓交流電纜及接頭試驗...
    南網科研院環境友好非交聯型220kV高壓交流電纜及接頭試驗材料採購公開詢價採購公告編號:0006200000072206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現組織開展南網科硏院環境友好韭交聯型2αk√高壓交流車纜及接頭試驗材料釆購公玨迿價採購工作,公告符合條件的潛在談判對象就此項目進行談判響應
  • 環境倫理與和諧社會
    1972年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喚起了各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關注。1992年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不僅使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最廣泛和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而且使可持續發展思想由理論變成了各國人民的行動綱領和計劃,為生態文明社會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20世紀後半葉以來,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 匡景邈:為孩子的自由發育和成長模式多樣性創造友好的社會環境
    同時,在中俄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社會中的成長體驗讓我明白:次序和規定不是絕對的,可以探索,可以嘗試。問: 「神童教育」目前是相當爭議的話題,備受矚目的同時,也有觀點指出,這樣的教育違反兒童的發育規律,不利於性格、情商的培養。您對此怎麼看待?
  • 稻草人旅行籤署「野生動物友好型旅遊」承諾
    上海稻草人旅行社正式加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起的「野生動物友好型旅遊「的行列,承諾長期不銷售、不提供以及不推廣大象騎行和表演產品,同時將進一步擴大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確保旅遊業務中沒有且未來也不會納入殘忍利用野生動物的娛樂項目,向消費者提供負責任的動物友好型產品。
  • 瑪氏皇家助力上海市文明養寵行動 攜手共建寵物友好型城市
    值此契機,瑪氏皇家攜手首都愛護動物協會與它基金,在Bilibili同步重磅推出「喵哩汪哩,餵它『恰飯』」流浪犬貓救助公益項目,希望通過融通線上與線下多維度渠道,深入宣傳負責任養寵意識,全面推進寵物友好型城市進程,助推全行業的創新與互惠發展。
  • 南方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環境友好型中溫區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首次在環境友好型SnTe基熱電材料中引入二維範德瓦爾斯(van der Waals)面缺陷以增大其平均熱電優值,為中溫區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致信世界旅遊組織:野生動物友好型旅遊是全球旅遊業重塑的重要基礎之一
    但是,這些建議並未提及向野生動物友好型旅遊進行轉變,這明顯有悖於UNWTO的《全球旅遊文明規範》(Global Code of Ethics for Tourism)所規定的核心目標之一——保護自然遺產和生物多樣性。泳池的環境無法滿足海豚所需,還會引起海豚皮膚疼痛、心臟不適、胃潰瘍等健康問題。
  • 認識自我解讀他人,社會連接因此建立
    心理學家在開展上述研究時還發現,在戀愛、親情關係之外的普通社會交往中,人們總是尋求建立密切而友好的社會聯繫,千方百計避免社會排斥。利伯曼在其所著的《社交天性:人類社交的三大驅動力》書中指出,「對社會排斥的敏感性是我們幸福感的核心」,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上,例如校園生活中、職場中、網絡社區中,如果我們感受到社會排斥,就會感受到意想不到的痛苦。
  • 解讀大學與專業:No.50 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點馬高報中心開設《詳細解讀大學專業》專題,每期解讀一個大學專業,將共計為大家解讀300+個大學專業。各位同學、家長持續關注!今天先來為大家解讀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1.環境科學環境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科學。
  • 關於德育模式的解讀
    關於德育模式的解讀一、考情介紹德育模式是教招考試中一個常考點,主要以概念型單選題、案例古語俗語型單選多選題為主,要求中等難度,了解德育模式的實質即可。假定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3、社會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主張:需要通過觀察他人在相同環境中的行為,從他人行為獲得強化的觀察中進行體驗學習,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礎上的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 【科普】淺析「光伏發電 環境友好」的幾點補充說明
    為了配合國家清潔能源轉型,消除社會公眾疑慮,樹立公眾對於光伏發電未來必將大範圍應用的信心,針對社會對光伏發電行業存在的環境汙染誤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曾於2014年5月發行《光伏發電環境友好》科普讀本近萬冊,受到社會歡迎。
  • 慣性和均衡的多樣性以及加法型社會福利函數和乘法型社會福利函數
    初始狀態的慣性意味著:由於改變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即使初始狀態是低效率的,它也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2.均衡的多樣性前面曾經說過,在存在社會福利函數的條件下,可以確定所謂「社會」的最優狀態一一它就是社會無差異曲線與效用可能性曲線的切點。但是,進一步考察起來,社會福利函數(從面社會無差異曲線)取決於環境、制度、文化、信仰、道德、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
  • 綜述:環境友好的高性能低成本Mg2Si基熱電材料
    近年來,隨著化石能源儲量的逐漸減少以及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環境、氣候等問題日趨嚴重,發展新型可再生能源以及開發新能源技術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以熱電材料為核心的熱電轉換技術能夠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在轉換過程中無噪音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清潔、環保的新能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