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育模式的解讀

2020-12-04 中公教師網

關於德育模式的解讀

一、考情介紹

德育模式是教招考試中一個常考點,主要以概念型單選題、案例古語俗語型單選多選題為主,要求中等難度,了解德育模式的實質即可。

二、知識點梳理

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實施過程中道德與德育理論、德育內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徑的某種組合方式,是典型化、示範性、可操作性的德育實施體系。主要解決的是如何促進學生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敏感性的發展,增強學生道德行為力量。

1、認知模式

代表人物:皮亞傑、科爾伯格

主要主張: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佔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要求根據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運用衝突的交往或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等方式,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和思考高於他們一個階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學生認知失衡,引導學生在尋求新的認知平衡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斷的發展水平。

2、體諒模式

代表人物:彼得·麥克費爾

主要主張: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於中心地位。假定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

3、社會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主張:需要通過觀察他人在相同環境中的行為,從他人行為獲得強化的觀察中進行體驗學習,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礎上的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4、價值澄清模式

代表人物:拉斯、哈明

主要主張:這種模式著眼於價值觀教育,強調個人價值選擇的自由。教師德育任務在於幫助學生澄清已有價值觀,而非強加教師認可的觀念。

三、考題訓練

柯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理論從德育模式上歸類,屬於( )。

A.認知模式 B.價值觀澄清模式

C.體諒模式 D.社會學習模式

【答案】A。解析:認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認知模式的代表為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和科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故答案選A。

【知識點】教育學——德育——德育模式

【難度等級】★

以上是《關於德育模式的解讀》,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關於「德育模式」的詳解
    "德育模式"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出題不算是,但在知識學習上屬於難以理解的一個知識點,且出題形式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呈現,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備考,今天我們來詳細講一講關於這一考點。一、認知模式主要主張:這一主張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
  • 解讀|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深度解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第15條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
  • 解讀|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深度解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第15條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
  • 德育模式(下):價值澄清模式和社會模仿模式
    同學們,上次我們講完了德育模式(上)中的認知模式、體諒模式和集體教育模式,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德育模式(下)——價值澄清模式和社會模仿模式。1.價值澄清模式價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是拉斯、哈明。價值澄清學派認為,當代社會並沒有一套能得到社會公認的道德原則。但學生又正處於一個價值觀相互衝突的世界。因此在處理事務時,常常面臨價值選擇的問題。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德育模式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德育模式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心理學解讀
    從心理學角度解讀,《指南》從社會層面順應了社會轉型與社會心理變遷這一時代背景,體現了「大德育」「大心理」的教育理念;從個體層面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了黨員教師和管理者在德育工作中的關鍵作用;從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環境層面,反映了學校、家庭和社區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協同影響力,學校則首當其衝。
  • 學生教育中教師應當注意的德育模式三四五講解
    三、價值澄清模式★★★★★(2017年統考已考選擇題)價值澄清模式是美國學者路易斯拉思斯和悉來西蒙兩人提出的。1966年他們在合著的《價值與教學》一書中創立了價值澄清法。根據《價值與教學》中關於價值澄清過程的有關理論,可以將價值澄清模式概括為三個階段七個步驟。第一階段是選擇。包括三個步驟:(1)自由選擇。選擇是自由的,無外力和權威的控制和脅迫。(2)從各種可能的選擇中進行選擇。(3)對每一種可能選擇的後果進行審慎思考後作出選擇。第二階段是讚賞。具體包括兩個步驟:(1)對選擇感到滿意。(2)願意向別人確認自己的選擇。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德育模式的相關深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德育模式的相關深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德育模式是教育學的重要考點,也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知識點,因此對於該知識點的深刻掌握是必要的,本文將對幾種德育模式進行介紹。
  • 2020年特崗教師招考《教育學》高頻考點解析:德育模式
    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高頻考點——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實際上是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內容、德育手段
  •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號 教育部2017年8月17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  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切實將黨和國家關於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
  • 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筆試_《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必考點「德育」
    、德育基本矛盾、德育過程及其一般特點、德育原則、德育方法、德育途徑和德育模式等幾個方面。   二、複習策略   (一)梳理考點,區分對待   科二考綱裡明確要求考生掌握的德育知識點主要有德育內涵、中小學德育、德育過程、德育原則、德育方法、德育途徑、德育模式等。
  • 關於2020年江門市德育與思政論文獲獎名單的公示
    根據《關於開展江門市中小學德育與思政教育教學論文徵集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市(區)教育局和市直學校推薦、專家評審,評選出一、二和三等獎共147篇論文,現予以公示。
  • 以德育產品研發加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步伐
    一是產品內容豐富、主題突出:既有反映教學科研的,也有關於校園文化、師生風採的,還有關於處世態度、人生哲學的,幾乎囊括了大學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了廣大師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二是產品形式活潑多樣:既有校園DV、手機彩鈴、紅段子、紅彩信,也有動漫、FLASH等電子網絡作品,還有泥塑、浮雕等藝術品,甚至有的是需要繼續研發的創意而並非現成的作品;三是產品質量較高:比如以校歌為主題創作的手機彩鈴,以校園風貌為主題創作的紅彩信
  • 高校德育豈能簡單化?
    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和保證,但目前高校德育的一些簡單化的傾向,卻成為完成育人根本任務的障礙和不確定因素,應予警惕。      力戒「德育智育化」傾向      德智體美各種教育之間既相互緊密聯繫,又各有自身獨立內容,既不能相互割裂,又不能混為一談。
  •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我們常說的「德智體美勞」發展,到底「德」指的是什麼呢?德育的概念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社區、學校和家庭的德育。狹義的德育則指學校德育。
  • 新時代高校德育的層次性思考
    高校傳統德育的缺失與反思在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創新中,人是關鍵。激發大學生自主開展德育自省是大學德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在過程哲學視域下,審視大學生德育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德育內容、方法和考核背後的功利性驅動,忽視了德育的生成性、過程性、本真性。傳統德育注重道德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道德感的傳遞。
  • 教育部將進一步修訂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
    教育部將進一步修訂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 2005-03-04   日前,教育部向各地發出關於深入貫徹中央8號文件精神做好2005年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做出部署
  • 釐定與貫連:論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的關係
    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概念性的辨析  「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這組概念實際上涉及「德育與思政教育」「學科與課程」等相關上位概念組,對上位概念組進行辨析可能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的內涵與要旨。  1.「德育」與「思政教育」的區別  「德育」這一概念及其實踐實際上起源要遠遠早於「思政教育」。
  •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趙麗霞  1954年4月8日,鄧小平指出:「要做一個好公民,就要從小養成守紀律的習慣,這就要經常做工作」,「培養自覺的紀律,也要有人去教育才行。誰去教育?
  • 青島市市南區堅持立德樹人推進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綜合改革
    多形式探索實施「黨建+育人」「黨建+文化」等融入式黨建工作法;構建德育主任、班主任、任課教師、家委會主任聯合,社區、法制副校長、五老隊伍參與的管理體系。探索「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模式。全面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建立家訪聯繫制、個案分析制度、師生交流制、學生生涯檔案制度,實施「家校攜手相伴成長」 「全員育人導師中心專家組」 「個性化輔導項目」三個重點項目,合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統籌中小幼學區一體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