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2020-12-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趙麗霞

  1954年4月8日,鄧小平指出:「要做一個好公民,就要從小養成守紀律的習慣,這就要經常做工作」,「培養自覺的紀律,也要有人去教育才行。誰去教育?辦學校的幹部和教員。所以學校辦得好壞,學校的幹部和教員起很大的作用。」[1]

  1961年10月23日,鄧小平再次指出要對青年進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人窮志不要短,越到困難的時候,越要有志氣。」[2]

  1978年4月22日,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學校要大力加強革命秩序和革命紀律,造就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一代新人,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的革命化。」「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的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我們希望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個有關部門的同志,整個社會的家家戶戶,都來關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進步,」「我們在鼓勵幫助每個人勤奮努力的同時,仍然不能不承認各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品德的差異,並且按照這種差異給以區別對待,儘可能使每個人按不同的條件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總目標前進。」[3]

  1979年3月30日,針對對外開放過程中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不良傾向,鄧小平指出:「我們提倡中國人和外國人發展正常交往,這對於加強我國和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是必要的,……但是由於對少數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不夠,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現象。一些青年男女盲目地羨慕資本主義國家,有些人在同外國人交往中甚至不顧自己的國格和人格。這種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認真注意。」[4]

  1980年1月16日,為了創造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鄧小平同志指出:「報刊、廣播、電視都要把促進安定團結,提高青年的社會主義覺悟,作為自己的一項經常性的、基本的任務。」[5]

  1980年12月25日,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改進宣傳工作,鄧小平指出:「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我們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發揚革命和拚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我們還要大聲疾呼和以身作則地把這些精神推廣到全體人民、全體青少年中間去,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並強調:「我們繼續堅持同對我們友好的西方國家交往,繼續堅持學習資本主義國家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東西,但是必須在思想政治領域把上述的鬥爭進行到底。必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就會被種種資本主義勢力所侵蝕腐化。」因此,「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要大力加強工會工作和婦聯工作,大力加強共青團工作、少先隊工作和學生會工作。要努力使我們的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使他們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從小養成守紀律、講禮貌、維護公共利益的良好習慣。」[6]

  1983年10月12日,針對精神汙染,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要以為有一點精神汙染不算什麼,值不得大驚小怪。有的現象可能短期內看不出多大壞處。但是如果我們不及時注意和採取堅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濫,就會影響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後果就可能非常嚴重。從長遠來看,這個問題關係到我們的事業將由什麼樣的一代人來接班,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7]

  1985年3月7日,鄧小平指出:「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四條裡面,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8]

  1986年6月28日,鄧小平指出:「法制觀念與人們的文化素質有關。現在這麼多青年人犯罪,無法無天,沒有顧忌,一個原因是文化素質太低。所以,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9]

  1987年2月18日,鄧小平強調:「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這個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0]

  1989年3月4日,對十年來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嚴重性問題,鄧小平指出:「十年來我們的最大失誤是在教育方面,對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教育發展不夠。」[11]

  1989年6月9日,鄧小平再次指出:「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後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12]

  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強調:「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後的幾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們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13]

  注釋:

  [1][2][3][4][5][6][7][8][9][10][11][12]《鄧小平論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22、66-69、92-93、108、135-137、157-158、166-168、180、195、207、214頁。

  [1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0頁。

摘自《中國教育報》2004年8月21日

相關焦點

  • 鄧小平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鄧小平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一是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是必要的,是解決市場失靈的有效方式
  • 張宇:重溫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
    原標題: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同志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一新的徵程中,曾不斷提出和反覆思考的基本理論問題。
  • 關於德育模式的解讀
    關於德育模式的解讀一、考情介紹德育模式是教招考試中一個常考點,主要以概念型單選題、案例古語俗語型單選多選題為主,要求中等難度,了解德育模式的實質即可。二、知識點梳理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實施過程中道德與德育理論、德育內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徑的某種組合方式,是典型化、示範性、可操作性的德育實施體系。主要解決的是如何促進學生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敏感性的發展,增強學生道德行為力量。
  • 教育部將進一步修訂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
    教育部將進一步修訂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 2005-03-04   日前,教育部向各地發出關於深入貫徹中央8號文件精神做好2005年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做出部署
  • 關於2020年江門市德育與思政論文獲獎名單的公示
    根據《關於開展江門市中小學德育與思政教育教學論文徵集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市(區)教育局和市直學校推薦、專家評審,評選出一、二和三等獎共147篇論文,現予以公示。
  • ...列寧、史達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唯物論和無神論》出版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開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的指示精神,便於廣大黨員和幹部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進一步劃清唯物論與唯心論、無神論與有神論、科學與迷信的界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編譯局合作編輯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唯物論和無神論》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 關於「德育模式」的詳解
    "德育模式"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出題不算是,但在知識學習上屬於難以理解的一個知識點,且出題形式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呈現,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備考,今天我們來詳細講一講關於這一考點。一、認知模式主要主張:這一主張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
  • 世界公民鄧小平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也表示,想想當今之中國的發展和對世界的影響力,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鄧小平是應該載入世界史的偉人。 人們不會忘記,美國《時代》周刊分別於1978年和1985年,兩度評選鄧小平為「世界風雲人物」。1987年,第三世界科學院授予他特別榮譽勳章。1992年12月,英國《金融時報》宣布,該報評選鄧小平為年度風雲人物。
  • 人民數據·人民德育事業部與未名中智教育集團、大灣區教育研究院...
    7月30日下午,應人民數據·人民德育事業部邀請,未名中智教育集團總經理李民、大灣區教育研究院長陳二泉一行做客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並就德育領域相關工作與人民德育事業部主任袁成等領導同志進行了會談。人民德育事業部作為人民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工作要求,聚焦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一貫要求。袁成首先介紹了人民德育專家委員會,人民德育邀請了具有廣泛影響、學術造詣深厚的知名專家,成立了人民德育專家委員會,為人民德育事業部工作進行指導、論證和把關。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認真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對於深刻領會和全面掌握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更好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和指導行動,至關重要。本文擬就學習鄧小平經濟理論的意義、鄧小平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內容和若干基本關係作一簡要論述。  一、充分認識學習鄧小平經濟理論的重要意義  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注意的偉大旗幟。這一理論內容十分豐富,是完備的科學體系。
  •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我們常說的「德智體美勞」發展,到底「德」指的是什麼呢?德育的概念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社區、學校和家庭的德育。狹義的德育則指學校德育。
  •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心理學解讀
    為此,《指南》強調,要將「堅持遵循規律」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並對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學段、高中學段的德育目標進行了具體規定。分年齡、分學段設置德育目標,遵循了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體現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層次性和銜接性。以中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為例,小學階段是學生的思維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
  • 釐定與貫連:論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的關係
    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概念性的辨析  「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這組概念實際上涉及「德育與思政教育」「學科與課程」等相關上位概念組,對上位概念組進行辨析可能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的內涵與要旨。  1.「德育」與「思政教育」的區別  「德育」這一概念及其實踐實際上起源要遠遠早於「思政教育」。
  •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號 教育部2017年8月17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  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切實將黨和國家關於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
  •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待,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為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德育模式的相關深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德育模式的相關深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德育模式是教育學的重要考點,也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知識點,因此對於該知識點的深刻掌握是必要的,本文將對幾種德育模式進行介紹。
  •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原標題: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
  • 李輝:鄧小平對中國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出哪些思想
    本文選擇鄧小平行政理論中的廉政思想加以闡述,公共行政理論中解決腐敗問題最為關鍵的三個環節為:對領導者權力的監督,對代理人自由裁量權的約束,以及對整個官僚系統官僚主義和特權化的遏制。而鄧小平同志行政理論中關於領導權力如何監督,關於幹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強化與改革,以及關於依靠法治進行行政管理方面的論述,正好與行政理論中解決腐敗問題最關鍵的三個環節相契合,體現了深刻的廉政思想。
  • 關於鄧小平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王剛   (2014年8月12日)這不是鄧小平同志曾經用過的名字嗎?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鄧小平同志原名鄧先聖,5歲上私塾時先生說這個名字有對聖人不敬之嫌,給他改成了鄧希賢。這個名字一直用到1927年,為適應當時地下工作需要才改名鄧小平。翻過籤名的第一頁,正文是用藍黑墨水書寫的,一共10頁。經過核對,這是鄧小平同志1926年1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根據學校黨組織要求寫的一份自傳。
  • 高校德育豈能簡單化?
    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和保證,但目前高校德育的一些簡單化的傾向,卻成為完成育人根本任務的障礙和不確定因素,應予警惕。      力戒「德育智育化」傾向      德智體美各種教育之間既相互緊密聯繫,又各有自身獨立內容,既不能相互割裂,又不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