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霞
1954年4月8日,鄧小平指出:「要做一個好公民,就要從小養成守紀律的習慣,這就要經常做工作」,「培養自覺的紀律,也要有人去教育才行。誰去教育?辦學校的幹部和教員。所以學校辦得好壞,學校的幹部和教員起很大的作用。」[1]
1961年10月23日,鄧小平再次指出要對青年進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人窮志不要短,越到困難的時候,越要有志氣。」[2]
1978年4月22日,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學校要大力加強革命秩序和革命紀律,造就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一代新人,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的革命化。」「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的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我們希望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個有關部門的同志,整個社會的家家戶戶,都來關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進步,」「我們在鼓勵幫助每個人勤奮努力的同時,仍然不能不承認各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品德的差異,並且按照這種差異給以區別對待,儘可能使每個人按不同的條件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總目標前進。」[3]
1979年3月30日,針對對外開放過程中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不良傾向,鄧小平指出:「我們提倡中國人和外國人發展正常交往,這對於加強我國和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是必要的,……但是由於對少數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不夠,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現象。一些青年男女盲目地羨慕資本主義國家,有些人在同外國人交往中甚至不顧自己的國格和人格。這種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認真注意。」[4]
1980年1月16日,為了創造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鄧小平同志指出:「報刊、廣播、電視都要把促進安定團結,提高青年的社會主義覺悟,作為自己的一項經常性的、基本的任務。」[5]
1980年12月25日,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改進宣傳工作,鄧小平指出:「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我們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發揚革命和拚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我們還要大聲疾呼和以身作則地把這些精神推廣到全體人民、全體青少年中間去,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並強調:「我們繼續堅持同對我們友好的西方國家交往,繼續堅持學習資本主義國家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東西,但是必須在思想政治領域把上述的鬥爭進行到底。必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就會被種種資本主義勢力所侵蝕腐化。」因此,「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要大力加強工會工作和婦聯工作,大力加強共青團工作、少先隊工作和學生會工作。要努力使我們的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使他們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從小養成守紀律、講禮貌、維護公共利益的良好習慣。」[6]
1983年10月12日,針對精神汙染,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要以為有一點精神汙染不算什麼,值不得大驚小怪。有的現象可能短期內看不出多大壞處。但是如果我們不及時注意和採取堅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濫,就會影響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後果就可能非常嚴重。從長遠來看,這個問題關係到我們的事業將由什麼樣的一代人來接班,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7]
1985年3月7日,鄧小平指出:「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四條裡面,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8]
1986年6月28日,鄧小平指出:「法制觀念與人們的文化素質有關。現在這麼多青年人犯罪,無法無天,沒有顧忌,一個原因是文化素質太低。所以,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9]
1987年2月18日,鄧小平強調:「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這個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0]
1989年3月4日,對十年來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嚴重性問題,鄧小平指出:「十年來我們的最大失誤是在教育方面,對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教育發展不夠。」[11]
1989年6月9日,鄧小平再次指出:「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後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12]
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強調:「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後的幾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們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13]
注釋:
[1][2][3][4][5][6][7][8][9][10][11][12]《鄧小平論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22、66-69、92-93、108、135-137、157-158、166-168、180、195、207、214頁。
[1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0頁。
摘自《中國教育報》2004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