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鄧小平

2020-11-2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4年8月,鄧小平百年誕辰到來之際,人們不禁又想起他的一句名言:「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的確,這位偉人的影響遠遠超越了中國國界,達及五大洲。世界各地的政治要人、知名人士以及華僑華人紛紛發表談話,撫今追昔,緬懷這位曾在國際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中國人。

鄧小平享譽全球,在世界人民的記憶中永生,不僅僅反映了一個人的成功,更代表了一個黨、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成功。

一個在世界永遠閃亮的名字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知道鄧小平是世界上一個主要政治人物。我這一代人沒法不記得他。」第58屆聯合國大會主席亨特對新華社記者說。日本前首相中曾根也表示,想想當今之中國的發展和對世界的影響力,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鄧小平是應該載入世界史的偉人。

人們不會忘記,美國《時代》周刊分別於1978年和1985年,兩度評選鄧小平為「世界風雲人物」。1987年,第三世界科學院授予他特別榮譽勳章。1992年12月,英國《金融時報》宣布,該報評選鄧小平為年度風雲人物。此外,一些著名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英國、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等爭相出版他的著作。1997年2月,聯合國為鄧小平的辭世默哀,並下半旗。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深受中國人民的愛戴是順理成章的。那麼,他為什麼也贏得了全世界的敬佩?

通過改變中國而影響了世界

鄧小平不但把他的思想和智慧獻給了偉大的中華民族,也獻給了當今世界。在人類綿延不絕的思想長河中,留下了他閃光的思想瑰寶。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在接受專訪時說,鄧小平的理論不僅為所有中國人,而且為所有發展中國家留下了寶貴遺產。

中國在踏上鄧小平開闢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後,整個國家發生了巨變。中國是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面貌的煥然一新當然也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同時,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經濟取得了成功,這無疑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中國已成為許多亞洲國家的大市場。

中國的巨大進步增強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分量,中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孟加拉國前總統艾爾沙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中國在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及穩定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說話的分量越來越重」。

胸懷全球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鄧小平早年就留學海外、後又馳騁國際政壇,是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國領導人。對於對外開放問題,鄧小平多有論述,例如,1988年6月3日,鄧小平在會見「九十年代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會議與會者時說:「中國要謀求發展,擺脫貧窮和落後,就必須改革開放。開放不僅是發展國際間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國際的經驗。」

《鄧小平傳》作者弗蘭茨指出,鄧小平通過實行對外開放,不僅改變了中國過去閉門搞建設的錯誤做法,也成功引入了發達國家的機器、資金、技術和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必要「前提」。

印度前總統納拉亞南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就洞悉當代世界的發展趨勢,並設法讓中國去融入和適應當代世界的發展。中華戰略學會副理事長李正中教授說,鄧小平的開放政策使中華民族生存發展與歷史接軌,融入時代潮流,並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礎。

在國際舞臺上展現獨特魅力

在國際事務中,鄧小平提出了許多創造性見解。他曾指出,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他說,要爭取和平就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世界上有兩件事情要做,一個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一個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鄧小平先後去過法國、蘇聯、美國、日本等世界大國和許多發展中國家,並多次代表中國出席重大國際活動。1974年4月,鄧小平受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重託,在聯合國講壇上全面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和中國的對外政策,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指出,鄧小平認為,中美兩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對於維護世界和平至關重要。中美建交後,鄧小平特別選擇了1979年1月28日(農曆羊年正月初一)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表明中國高度重視兩國關係的發展。俄羅斯漢學家斯米爾諾夫說,正是由於鄧小平提出「結束過去,開闢未來」的著名論斷,中蘇兩國才結束了敵對狀態。(包爾文)

(摘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趙麗霞  1954年4月8日,鄧小平指出:「要做一個好公民,就要從小養成守紀律的習慣,這就要經常做工作」,「培養自覺的紀律,也要有人去教育才行。誰去教育?
  • 鄧小平建議取消顧委會提出「全退」:我分量太重,對黨和國家不利
    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陳雲、李先念等人共同約定「一齊退下來,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員會,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也要求『全退』」。對於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全退」的要求,尤其是對鄧小平「全退」的要求,中央許多人表示不能接受,特別是老同志。
  • 重訪,鄧小平的上海足跡
    尋蹤而來,可即使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很少有人知道,鄧小平曾經來過這裡。 1931年5月2日,鄧小平的胞弟鄧墾來到上海,為了找被派至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的鄧小平,他在《時事新報》上刊登尋人啟事,兩行字:鄧希賢兄鑑,弟已來滬,希見報速至法租界薩坡賽路辣裴德路口普慶裡五十七號一晤,弟先修啟。」那時候國民黨特務也常假用這種方法抓人。
  • 施燕華:回憶法拉奇採訪鄧小平
    義大利著名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對鄧小平的採訪,是我翻譯生涯中最重要、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重要,是因為其特殊的國內外歷史背景;挑戰,是因為採訪全文要在世界各大報刊發表,等於是面對全世界的一場考試。  法拉奇其人  1980年8月20日上午,我在辦公樓走廊上遇到英文處的領導,他正要找我。
  • 世界公民是個偽命題
    我所在的學校現在就越來越多地被要求去教育世界公民,他們是屬於這個世界的,而不是屬於他們出生或選擇的那個國家,他們應該接受的挑戰是解決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而不是在世界範圍內尋找敵人以爭取打敗他們。     但是,世界公民這個話題就像喜馬拉雅雪人一樣,它只存在於少數人的想像,而不是世界政治藍圖的現實當中,更不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創造的東西。
  • 經濟學人評鄧小平:偉大的穩定者
    為此,中國共產黨必須感謝一位小個子:鄧小平。他是1978年到1992年期間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傳記作家傅高義認為,鄧小平不但是現代化中國的締造者,亦是世界現代史上最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在國內,鄧小平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吸引外資。這是令人振奮的重大轉折,是鄧小平務實的典型表現,因為在那個時候根本沒錢可花。鄧小平如是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 「世界公民」的責任意識
    中國人民心系印度洋沿岸災區,力所能及地幫助各國災民減輕苦難,某種意義上講體現了「世界公民」的良知、愛心和責任意識。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國公民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感越來越近,地球愈來愈成為人類休戚與共,和睦相處的「大村莊」。當無情吞噬生命和財產的自然災害發生時,作為「地球村」公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受災國人民戰勝災害,重建家園,誰也不能置之度外。
  • 陳香梅追憶鄧小平
    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1980年底作為美國當選總統裡根的特使訪問北京,拜會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已年近八旬的陳香梅女士對當時的會見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她說,鄧小平是她最尊敬的中國領導人之一,在她後來和鄧小平的幾次會面中,鄧小平的遠見卓識和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更令她由衷地敬佩,同時鄧小平的幽默風趣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984年鄧小平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
    原標題: 1984年鄧小平首次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重要講話  1984年1月24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首次親臨深圳特區視察,這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中,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重要事件。
  • 為革命改名:鄧小平名字的由來
    為革命改名:鄧小平名字的由來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徐金波 楊天平責任編輯:錢宗陽2014-08-15 17:06 偉人鄧小平一生中先後使用過三個名字,即鄧先聖、鄧希賢和鄧小平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鄧小平著作、講話選集。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 ,已出版3卷。《鄧小平文選 (一九三八-一九六五)》,1989年8月20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1983年7月1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國公開發行。前2卷再版時,分別改稱為《鄧小平文選》第一卷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4)
    1975年在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重申了這一目標,並提出了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兩步走的設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由於長期以來,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存在著「左」的錯誤認識,忽略發展生產力,提出了一些過高的、不切實際的目標和口號,影響了現代化建設和發展。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科學地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發展成功和失誤的歷史經驗,深刻分析當今時代特點和洞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大趨勢,始終著眼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根本任務,進行深入思考和艱辛探索。鄧小平同志以馬克思主義者的巨大政治膽略和巨大理論勇氣,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創造性地、科學地解決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 1980年鄧小平接受意記者法拉奇採訪始末
    1980年8月,鄧小平三天之內兩次接受義大利記者法拉奇的採訪。訪談過程中法拉奇尖銳辛辣,鋒芒畢露;鄧小平坦誠應對,睿智雋永。雙方的「過招」充滿思想觀點交鋒的率直和暢快。而通過這次採訪,世界也第一次對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人有了全面的認識。
  • 他40年前大膽諫言讓鄧小平一錘定音:今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劉西堯...
    原標題:40年前,他的大膽諫言讓鄧小平一錘定音:「今年就恢復高考!」  每年此時,社會和媒體的注意力都會集中於中國人最重要的考試---高考。而今年恰逢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與高考有關的人和事更是鋪天蓋地。然而,有一個人,最應該被關注,最值得被致敬。40年前,在鄧小平親自主持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他大膽諫言,鄧小平當場拍板恢復高考。他是誰?
  • 英文翻譯憶鄧小平:他的外交智慧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中國日報網8月21日電(劉夢陽) 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在即,英文《中國日報》21日刊登了曾於上世紀80年代擔任鄧小平英語翻譯的高志凱署名文章《向鄧小平的外交智慧學習》,本網摘編如下:今年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儘管鄧小平已逝世17年,中國依然貫徹推行著他於上世紀70年代末制定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
  • 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
  • 在鄧小平家打橋牌是有「紀律」的
    ▲1990年秋,本文作者在北京同鄧小平一起打橋牌,左起:蔡公期、鄧小平、鄧楠、喬廷相。我和鄧小平打橋牌15年作者簡介:蔡公期,1922年11月28日生於北京一書香門第,祖父蔡金臺為光緒恩科二甲第四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外祖父吳錡,清朝政府駐俄羅斯大使。父親蔡孝肅1918年北大工科畢業,從事鐵路技術工作。
  • 鄧小平揮筆批覆「組團後門」信件,「863計劃」應運而生!
    1986年3月,鄧小平接到中央轉過來的一封專門寫給自己的特殊信件,仔細閱讀後,立即揮筆作了批示,我國一個劃時代的宏偉科學技術計劃應運而生。1986年3月,我國四位老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聯合向鄧小平寫了一封信
  • 鄧小平如何鑑人:腦筋是否遲鈍用打橋牌檢驗
    鄧小平在打橋牌。  1952年,鄧小平路過四川內江,遇到了一位好朋友,教會了他打橋牌。  從此,和看足球一樣,打橋牌成為他終生的業餘愛好。  世界上不少重要的政治人物都喜歡打橋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英軍已經參戰的情勢下,沒有放下打橋牌的愛好;歐洲盟軍統帥艾森豪在等待盟軍在北非登陸消息的間隙,也不忘擠時間打一把橋牌。  橋牌,是考驗知己知彼的全局意識和能否密切配合的智力遊戲。  鄧小平打牌思維敏捷,計算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