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建議取消顧委會提出「全退」:我分量太重,對黨和國家不利

2021-01-18 中國網文化

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陳雲、李先念等人共同約定「一齊退下來,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員會,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也要求『全退』」。對於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全退」的要求,尤其是對鄧小平「全退」的要求,中央許多人表示不能接受,特別是老同志。後來,經過中央政治局反覆討論,並徵求多方意見,決定鄧小平、陳雲、李先念3人「半退」,即退出黨的中央委員會,但仍擔任一定職務——鄧小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陳雲擔任中顧委主任,李先念擔任全國政協主席;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全退」,即退出黨的中央委員會,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在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帶動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區又有一批老幹部退出第一線的領導崗位,增選為中顧委委員和各省、市、自治區的顧問委員會委員,一批年輕幹部走上了一線領導崗位。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增選了中央政治局常委,這標誌著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建立。

9月4日,一個極為平常的日子,幾輛小轎車駛過喧鬧的大街,前後有序地駛進景山后街一條僻靜的胡同,在兩扇鐵門前停了下來。須臾間,鐵門悄然無聲地被打開,等幾輛小車輕輕地滑進去後,又輕輕地關閉了。院子裡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幾棵石榴、核桃、柿子、海棠樹和葡萄架已經長出了果實,3棵雪松已經長得遮天蔽日,幾棵白皮松優美挺拔,伸向藍天。特別惹人注目的是兩棵油松,長得拙樸、蒼健。這就是鄧小平的住處。

江澤民等幾位中央領導從車裡走下來,在工作人員的迎候下,走進了寬敞明亮、陳設簡樸的屋子裡。鄧小平和他們一一握手後,面對大家開門見山地說:「今天主要是商量我退休的時間和方式。」由於幾位中央領導同志從心裡講還是希望鄧小平不要退,所以想開口解釋。

鄧小平揮了一下手,說:「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處。」他理解在座幾位政治局常委的心情。此時,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建立還沒有三個月,大家還希望自己來掌舵。於是,鄧小平耐心地解釋:「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崗位上去世,在世界會引起什麼反響很難講。如果我退休了,確實不做事,人又還在,就還能起一點作用。」

鄧小平在同中央幾位負責同志作政治交代時講了一番話。他說:「我過去多次講,可能我最後的作用是帶頭建立退休制度。我已經慢慢練習如何過退休生活,工作了幾十年,完全脫離總有個過程。下次黨代表大會不搞顧問委員會了,還是搞退休制度。我退休的時間是不是就確定在五中全會?猶豫了這麼幾年了,已經耽誤了。人老有老的長處,也有老的弱點。人一老,不知哪一天腦筋就不行了,體力到一定程度也要衰退。自然規律是不可改變的,領導層更新也是不斷的。退休成為一種制度,領導層變更、調動也就比較容易。」鄧小平的這段話強調了顧問委員會只是為建立退休制度而採取的過渡性措施,下次黨代會不需再設立了,要納入正常的退休制度。

鄧小平與新一代黨的領導人座談時,真誠地提出:「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會產生以後再宣布我起一個什麼樣的作用。現在看來,我的分量太重,對黨和國家不利。我多年來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鄧小平認為,實行退休的時機已經成熟。他堅定地表示:退休這件事就這樣定下來吧。

未等前一支香菸的霧團散去,鄧小平點燃了第二支煙。他伸出兩個指頭說:「第二個問題,退的方式。」對這個問題,鄧小平反覆考慮,並且也同楊尚昆談過,就是越簡單越好。鄧小平認為,簡化比較有利,特別是從自己簡化更為有利。而利用退休又來歌功頌德一番,實在沒有必要,也沒有什麼好處。鄧小平說:「來個乾淨、利落、樸素的方式,就是中央批准我的請求,說幾句話。」他一一地看著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誠懇地囑咐:「我的退休方式要簡化,死後喪事也要簡化,拜託你們了。」

江澤民、李鵬等政治局常委被鄧小平畢生為黨、為國、為民的精神所深深感動。鄧小平很快又提到第三個問題,即「我退休時的職務交代」。他環視著剛組成不到100天的中央領導班子,最後把眼光落在江澤民身上,說:「軍委要有個主席,首先要確定黨的軍委主席,同時也是確定國家軍委主席。」他加重了語氣,一字一句地說:「我提議江澤民同志當軍委主席。」

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還語重心長地談了新建立的中央領導集體加強團結、加強權威,冷靜觀察,應付國際形勢變化等問題。同一天,鄧小平鄭重地向中央政治局呈上了請求退休的報告,要求實現「全退」。這封不足700字的辭職信,字裡行間無不體現著這位老黨員、老公民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赤誠之心。

鄧小平終於說服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鄧小平退休問題提交十三屆五中全會討論。

10月,在中美關係緊張的嚴峻時刻,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訪華。當基辛格走進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時,精神矍鑠的鄧小平身著深灰色中山裝,面帶笑容地迎上前去同他熱情握手。鄧小平對基辛格說:「博士,你好。咱們是朋友之間的見面。你大概知道我已經退下來了。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制度,中國現在很穩定,我也放心。」

基辛格說:「你看起來精神很好,今後你在中國的發展中仍會發揮巨大的作用,正像你在過去所起的作用一樣。你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我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在需要的時候,我還要盡一個普通公民和黨員的義務。你現在不當國務卿了,不也還在為國際事務奔忙嗎?」

11月9日,瑞雪紛飛,人民大會堂裡卻熱浪襲人。經過激烈的討論和大量的說明工作,中央委員們逐漸理解了鄧小平請求退休的決心和意義,同意在全會上進行表決。上午9點多鐘,鄧小平辦公室主任王瑞林來到鄧小平身邊,向他講述了正在召開的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的情況,重點匯報了全會關於他退休問題的討論情況。通過匯報,鄧小平得知許多同志對自己懇求退休表示理解後很高興,他如釋重負地說:「總之,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摘編自《鄧小平的最後歲月》 天地出版社出版

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李輝:鄧小平對中國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出哪些思想
    黨委自身的監督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體現,是黨解決自身問題的重要方式。鄧小平同志曾經非常深入地思考過領導幹部的權力監督問題,在多個場合談到過如何監督領導幹部。早在1962年,鄧小平同志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我覺得,對領導人最重要的監督是來自黨委會本身,或者書記處本身,或者常委會本身。……在黨委會裡面,應該有那麼一段時間交交心,真正造成一個好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空氣。
  • 世界公民鄧小平
    鄧小平享譽全球,在世界人民的記憶中永生,不僅僅反映了一個人的成功,更代表了一個黨、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成功。 一個在世界永遠閃亮的名字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知道鄧小平是世界上一個主要政治人物。我這一代人沒法不記得他。」第58屆聯合國大會主席亨特對新華社記者說。
  • 冷溶:鄧小平三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最具創新意義
    在鄧小平同志的力主下,在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是人民的事業,人民最擁護;改革開放的所有做法都要經過人民群眾實踐的檢驗,都要以人民是否滿意、答應、高興為標準。這是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我記憶中的偉人鄧小平
    我1940年參加革命,加入革命隊伍不久,就知道了鄧小平的名字。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名揚四海,更是無人不知。但是我第一次見到鄧小平同志,是在1960年1月。當時,他來海南視察工作,我在萬寧縣委任第一書記,在興隆華僑農場接待了他和一起來視察的彭真、李先念、楊尚昆等國家領導同志。我直接向他匯報工作。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4)
    「小康」目標的提出(2)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使我國能夠成為一個現代化強國,我們黨一直在不斷地對我國現代化發展目標藍圖進行規劃和設計。1964年12月,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即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51)
    這次中央工作會議原本的議題:一是討論農業問題;二是商定1979年和1980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三是討論李先念在國務院務虛會的講話。在進入正式議題前,用兩三天時間先討論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的從1979年起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這是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開幕之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提 出的建議。實施戰略轉移的議題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和廣泛討論。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然而,由於一段時間內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出現過嚴重失誤,使國民經濟沒有取得本來應該得到的更大成就。  鄧小平同志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者,始終堅持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他在「文化大革命」結束重新出來工作後,毅然決然地領導我們黨和國家將工作重點由「階段鬥爭為綱」轉到經濟建設上來。
  •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社論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違背了黨的思想路線,阻礙了撥亂反正。當時,鄧小平同志還沒有恢復工作,他敏銳洞察到「兩個凡是」不利於黨和國家事業向前發展,以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精神,率先站出來反對「兩個凡是」。
  • 鄧小平:「文化大革命」是嚴重的、全局性的錯誤
    1980年3月至1981年6月,鄧小平親自主持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史稱第二個歷史決議),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踐和理論,堅決頂住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為黨和國家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確定第二個歷史決議的指導思想葉劍英在國慶30周年講話發表以後,黨內黨外、國內國外,反應都很好。
  • 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產生過程、主要內容及深遠影響
    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由其本人進行論述和闡釋、黨和國家重要報告加以歸納和概括,有著豐富而完整的內涵。它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對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必將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產生深遠影響。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 鄧小平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
    ;對經濟的宏觀控制應該「由國家實行監督、監察、計算和調節」(《列寧全集》第 32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第182頁。)。毛澤東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論十大關係》中提出了統籌兼顧、結合平衡的思想,包括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比例,以及正確處理工業與農業、重工業與輕工業之間的關係,擴大企業自主權,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等。
  • 鄧小平率先打破平均分配(圖)
    開欄語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改革開放的基調,如春風般吹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的徵程……其間,中共中央歷屆領導集體以「敢為天下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超乎想像的勇氣和速度奮勇前行,使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在各行各業奮發圖強
  • 鄧小平: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
    2010年第5期,原題為《鄧小平在「大躍進」前後》作者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是我們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嘗試。對於「大躍進」,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曾有過兩次重要的講話。一次是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在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說:「不要造成一個印象,好像別人都完全正確,唯獨一個人不正確。這個話我有資格講,因為我就犯過錯誤。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們是積極分子,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我是總書記呀。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我們頭腦也熱,在座的老同志恐怕頭腦熱的也不少。這些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 施燕華:回憶法拉奇採訪鄧小平
    這次採訪的安排很特殊,過去鄧小平會見外國記者時,中國記者都有「特權」,他們可以攝像、錄音,而且可以發表,有時甚至在外國記者之前。但法拉奇提出她要獨家報導,不讓任何其他新聞機構的人參加,包括中國記者。所以,這次會見時,中國攝影記者只拍了幾分鐘就退場了。當時在場的只有鄧小平、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錢其琛、法拉奇和我,還有一個記錄員,共5個人。
  • 楊東:27歲的鄧小平臨危受命任縣委書記,他如何打開局面
    因此,隨著縣域社會秩序的漸次穩定,鄧小平開始著力於縣、區、鄉三級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恢復和整頓,選舉新的蘇維埃政府領導機構,並對建立健全司法、裁判機構,對拘捕、審訊、審判等權限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為提高基層蘇維埃政府的工作效率,他決定取消村一級政府,只在村一級設蘇維埃代表,並重新劃分各區、鄉管轄區域。
  • 高慶獅院士:我曾是「鄧小平伸到科學院的黑手」
    而錢老一個人使用筆和紙、用兩星期時間即算出了2個有效位,並能與實驗吻合。  他回憶:「我本喜歡抽象數學,但為了國家需要兩次被動員改行。」第一次是從抽象數學改讀計算數學專業,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個與計算機科學有關的專業。第二次是從計算數學到計算機總體設計。由此,他得以進入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與設計小組。
  • 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
  • 鄧小平檔案文獻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他寫道:「我過去在西歐團體工作時,每每感覺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發生錯誤,因此我便早有來俄學習的決心。」他堅定表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
  • 鄧小平:民族政策是要我們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建設自己...
    1953年1月20日,鄧小平設宴招待來北京的青海果洛區藏族參觀團和甘肅南部牧區各民族參觀團全體人員。他致歡迎辭說:「民族政策是要我們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建設自己幸福美滿的生活。只有團結得好,一切建設事業才能順利地進行。」   鄧小平一直非常重視民族團結友愛,認為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只有搞好民族團結,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美好的大家庭。
  • 他40年前大膽諫言讓鄧小平一錘定音:今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劉西堯...
    主要科研方向包括電極、溶液界面上的吸附、電化學催化、半導體電化學和光電化學、生物電化學等。其編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臨時被通知去開會,到北京才知道是什麼會」  1977年7月,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就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等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