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

2020-12-07 騰訊網

本文原載於《黨的文獻》2010年第5期,原題為《鄧小平在「大躍進」前後》

作者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是我們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嘗試。對於「大躍進」,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曾有過兩次重要的講話。一次是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在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說:「不要造成一個印象,好像別人都完全正確,唯獨一個人不正確。這個話我有資格講,因為我就犯過錯誤。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們是積極分子,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我是總書記呀。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我們頭腦也熱,在座的老同志恐怕頭腦熱的也不少。這些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我們應該承認,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頁。)一次是1980年4月1日,鄧小平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又說:「『大躍進』,毛澤東同志頭腦發熱,我們不發熱?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和我都沒有反對,陳雲同志沒有說話。在這些問題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別的人都正確,只有一個人犯錯誤。這不符合事實。中央犯錯誤,不是一個人負責,是集體負責。」(《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96頁。)

以上兩段話,是鄧小平在事隔20多年之後對「大躍進」的總結和反思。那麼在「大躍進」前後,作為在一線工作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是如何看待「大躍進」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呢?最近出版的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的《鄧小平年譜(1904—1974)》(以下簡稱《年譜》——作者注),披露了很多鄧小平在「大躍進」期間的活動線索。本文試圖以此為依據,理清鄧小平對「大躍進」的理解和認識的大致脈絡。

一、逐步領會毛澤東的「大躍進」思想

「大躍進」是由毛澤東親自領導和發動,從反對「反冒進」開始的。從《年譜》披露的內容來看,鄧小平對「大躍進」顯然經歷了一個複雜的漸進的認識過程。

早在1957年9月2日至10月9日召開的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就發表講話批評1956年的「反冒進」掃掉了多快好省和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來了一個右傾。進入1958年,毛澤東進一步批評「反冒進」,並上升到領導方法、建設方針的高度。1958年1月3日和4日,毛澤東在杭州會議上發表講話,主要談領導經濟建設的工作方法問題。在隨後召開的南寧會議上,毛澤東認為「反冒進」是洩了六億人民的勁,是方針性錯誤。2月13日,鄧小平在四川省、地、縣、社四級幹部會上,談到了他對社會主義建設速度問題的理解。他指出: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有兩種方法的鬥爭。一種是搞得快一些,一種是搞得慢一些。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方法,就是根據客觀可能的條件,加快建設。搞建設也要有革命家的態度,要積極創造條件搞快點。只要是可能的,只要不是主觀主義的就應該快。這是我們的正確態度。(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5頁。)

在1958年3月9日至26日召開的成都會議上,毛澤東多次講話批評「反冒進」,甚至上升到路線錯誤的高度,說冒進是「馬克思主義的」,「反冒進」是「非馬克思主義的」。鄧小平在25日的會議上發言說:反冒進是不好的,挫傷了群眾和幹部的積極性。我對於這場鬥爭,在一個短期之內是有過模糊認識的,沒有意識到黨內有什麼兩條路線的不同,在某些問題上和一些同志有共同的看法,也曾設想過基本建設和某些事情是不是慢一點好,是不是謹慎一點好。(參見《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第1421頁。)從《年譜》披露的內容看,這是鄧小平第一次對「反冒進」問題明確表態。從鄧小平的這一表態中,可以看出,鄧小平對毛澤東關於經濟建設的領導方法問題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

1958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運動從此在全國範圍內從各方面開展起來,主要標誌是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8月17日至30日召開的北戴河會議通過《關於一九五九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等文件。會後,全國很快形成了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浪潮。

相關焦點

  • 反右派鬥爭及其擴大化
    到整個運動結束時,全國被劃為右派的有55萬多人。  由於斷定資產階級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敵我矛盾,從而又導致了對他們的處罰過於嚴厲。凡是共產黨員的全部開除出黨,半數以上的人失去了公職,相當多的人被撤職、降職、降薪,或被遣送勞動教養,或被監督勞動。少數在原單位留用的人也都學非所用,用非所長。不少人甚至家破人亡。
  • 鄧小平:「文化大革命」是嚴重的、全局性的錯誤
    對決議稿的整體框架結構,鄧小平作了設計:先有個前言,回顧一下建國以前新民主主義革命一段,然後建國以來十七年一段,「文化大革命」一段,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一段。最後有個結語。「結語講我們黨還是偉大的,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勇於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是鄧小平希望決議所起到的目的。他再次強調:「決議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 我記憶中的偉人鄧小平
    我1940年參加革命,加入革命隊伍不久,就知道了鄧小平的名字。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名揚四海,更是無人不知。但是我第一次見到鄧小平同志,是在1960年1月。當時,他來海南視察工作,我在萬寧縣委任第一書記,在興隆華僑農場接待了他和一起來視察的彭真、李先念、楊尚昆等國家領導同志。我直接向他匯報工作。
  • 在鄧小平家打橋牌是有「紀律」的
    結果到了那天,是王漢斌坐著車來接我,到米糧庫胡同鄧小平家中。所以我估計這次和鄧小平打橋牌,應該是王漢斌推薦的。第一次到鄧小平家,不知該有什麼禮數?我的心裡很興奮,因為鄧小平領導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使我和無數人看到了希望和前進的方向。所以我很希望再一次近距離地看到鄧小平。但我不免有心理緊張的一面,惴惴不安。
  • 施燕華:回憶法拉奇採訪鄧小平
    法拉奇畢竟是一位有經驗的老記者,一坐下來,就把錄音機放在茶几上。其實,第一次坐下來面對這位世紀偉人時,她對採訪能否成功,心裡也沒底。似乎為了給鄧小平一個好印象,她說:「明天是您的生日,我要祝賀您,祝您生日快樂!」  鄧小平幽默地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從來不關心什麼時候是我的生日。」法拉奇說:「我是從您的傳記中知道的。」鄧小平說:「就算是吧,也別祝賀我。
  • 陳香梅追憶鄧小平
    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1980年底作為美國當選總統裡根的特使訪問北京,拜會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已年近八旬的陳香梅女士對當時的會見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她說,鄧小平是她最尊敬的中國領導人之一,在她後來和鄧小平的幾次會面中,鄧小平的遠見卓識和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更令她由衷地敬佩,同時鄧小平的幽默風趣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世界公民鄧小平
    2004年8月,鄧小平百年誕辰到來之際,人們不禁又想起他的一句名言:「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的確,這位偉人的影響遠遠超越了中國國界,達及五大洲。世界各地的政治要人、知名人士以及華僑華人紛紛發表談話,撫今追昔,緬懷這位曾在國際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中國人。
  • 鄧小平覺得自己能提名哪項「奧林匹克金獎」
    「我很有資格獲得東山再起奧林匹克金獎」  在卡特總統所設的國宴上,鄧小平也同樣是談笑風生,應對自如。  當雪莉·麥克萊恩對鄧小平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示興趣時,鄧小平詼諧地說:「如果對政治上東山再起的人設置奧林匹克獎的話,我很有資格獲得該獎的金牌。」  在一次閒談中,鄧小平笑著問卡特:「美國國會有沒有通過一條會談中禁止吸菸的法律?」
  • 重訪,鄧小平的上海足跡
    鄧小平派了一些人,化了裝,去打聽,確定真的是鄧墾。那天,鄧小平穿著布長袍、戴禮帽、穿西裝褲子和皮鞋,前去赴約。他敲了門之後就問:有沒有個鄧先修?儘管多年不見,但鄧墾馬上就認出了他。當時人很多,鄧小平沒多說話,只道:你收拾收拾跟我走,馬上跟我走。 同年六七月間,27歲的鄧小平離開上海。沒想到一走就是18年,再次歸來時,他參與指揮了這座城市的解放。
  • 為革命改名:鄧小平名字的由來
    為革命改名:鄧小平名字的由來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徐金波 楊天平責任編輯:錢宗陽2014-08-15 17:06 偉人鄧小平一生中先後使用過三個名字,即鄧先聖、鄧希賢和鄧小平
  • 鄧小平建議取消顧委會提出「全退」:我分量太重,對黨和國家不利
    這就是鄧小平的住處。江澤民等幾位中央領導從車裡走下來,在工作人員的迎候下,走進了寬敞明亮、陳設簡樸的屋子裡。鄧小平和他們一一握手後,面對大家開門見山地說:「今天主要是商量我退休的時間和方式。」由於幾位中央領導同志從心裡講還是希望鄧小平不要退,所以想開口解釋。鄧小平揮了一下手,說:「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處。」他理解在座幾位政治局常委的心情。
  • 他40年前大膽諫言讓鄧小平一錘定音:今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劉西堯...
    「臨時被通知去開會,到北京才知道是什麼會」  1977年7月,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就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等要職。7月19日,鄧小平指示教育部準備召開一次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他對教育部負責人說,到全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找一些敢說真話有見解的,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是行政人員,在自然科學領域有才華的教學人員來京參加座談會。
  • 1984年鄧小平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
    所有這一切,都使鄧小平特別關心特區問題。1984年春節前夕,為實地看看牽掛已久的特區問題,鄧小平提議到廣東親自去看一看。「小平同志非常掛念深圳的發展,他要看深圳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特區的事情在他心裏面總是記掛著,究竟搞成搞不成,搞好搞壞。他的心情是很迫切地要來深圳看看的。」剛到深圳時,他也說,「辦經濟特區是我倡議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夠成功,我要來看一看。」
  • 鄧林憶述鄧小平:晚年時常查看香港地圖
    鄧林憶述鄧小平:晚年時常查看香港地圖 2014-08-21 18:35: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發 洪少葵 攝 中新社發 洪少葵 攝       8月21日,鄧小平女兒鄧林代表家屬致辭。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為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香港文匯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廣安市人民政府等聯合舉辦的「光輝歷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大型展覽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
  • 鄧小平罕見發火
    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港人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稱謂有些牴觸,如果將來中國在港駐軍的話,部隊能否換個名字?周南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行,沒有必要,換個名字好像中國有兩支不同的國家軍隊似的,而且實質的問題不在於名字。然而,正當我外交人員跟英方談判堅持駐軍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小風波。
  • 高慶獅院士:我曾是「鄧小平伸到科學院的黑手」
    他回憶:「我本喜歡抽象數學,但為了國家需要兩次被動員改行。」第一次是從抽象數學改讀計算數學專業,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個與計算機科學有關的專業。第二次是從計算數學到計算機總體設計。由此,他得以進入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與設計小組。  如今,他常對年輕人講:「改行對個人而言,接受起來有難度,但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是鍛鍊和發揮個人能力的難逢機會。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鄧小平著作、講話選集。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 ,已出版3卷。《鄧小平文選 (一九三八-一九六五)》,1989年8月20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1983年7月1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國公開發行。前2卷再版時,分別改稱為《鄧小平文選》第一卷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4)
    1978年,鄧小平訪問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1979年初又訪問了美國,這些外事活動使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1978年10月24日,在參觀了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後,他說: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
  • 1980年鄧小平接受意記者法拉奇採訪始末
    1980年8月,鄧小平三天之內兩次接受義大利記者法拉奇的採訪。訪談過程中法拉奇尖銳辛辣,鋒芒畢露;鄧小平坦誠應對,睿智雋永。雙方的「過招」充滿思想觀點交鋒的率直和暢快。而通過這次採訪,世界也第一次對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人有了全面的認識。
  • 貼身翻譯談鄧小平:從未見過這麼精彩的人
    演講全文如下:  張維為:從來沒見過這麼精彩的人——鄧小平與中國大轉折  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到上海社聯,到「望道講讀會」來談談鄧小平與中國歷史大轉折,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對鄧小平的回憶、觀察和研究,談一些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