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率先打破平均分配(圖)

2021-01-09 黨史頻道

原標題:鄧小平率先打破平均分配(圖)

  1978年9月19日,鄧小平在開灤的建築工地上。當天鄧小平視察了開灤煤礦,肯定了工資加獎金的分配模式。

  開欄語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改革開放的基調,如春風般吹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的徵程……其間,中共中央歷屆領導集體以「敢為天下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超乎想像的勇氣和速度奮勇前行,使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在各行各業奮發圖強、披荊斬棘、開拓創新。

  革故鼎新四十年,泱泱華夏展新篇。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特開闢專欄,回望紀念那些「第一個敢吃螃蟹」、敢闖敢幹勇立改革開放潮頭搏擊風浪的人與事。撫今追昔,初心不改,讓曾經開啟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為全面深化改革賦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的1978年5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的通知》,正式恢復了已經停止實行十多年之久的獎勵制度和計件工資制度,並通過試點逐步擴大。隨後,國務院及其所屬綜合部門重新發布或修訂了發明獎勵條例、技術改進獎勵條例、國家優質產品獎勵條例。獎勵和計件工資制的恢復、實行,拉開了我國分配製度改革的序幕。但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環境條件下,每邁出一小步都那麼步履維艱,阻力重重。正是在這些關鍵時刻,鄧小平及時給予關注甚至作出有理有據的拍板,從而使工資和獎金等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有序、健康、有效地推動下去。

  時代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初幾年,黨政幹部和解放軍官兵實行供給制,到1955年才普遍改為工資制,學習蘇聯的辦法,在工人中實行八級工資制和計件工資制,在國家幹部中實行各種級差的工資制度。

  「文化大革命」後期,「四人幫」把按勞分配、八級工資制、商品制度都說成是「產生資本主義的土壤和條件」,藉此來推行「大鍋飯」、平均主義,使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遭到極其嚴重的打擊,影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鄧小平在1975年8月18日《關於發展工業的幾點意見》中就批評當時勞動報酬制度中的平均主義傾向,說:「堅持按勞分配原則。這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始終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家都要動腦筋想一想。所謂物質鼓勵,過去並不多。人的貢獻不同,在待遇上是否應當有差別?同樣是工人,但有的技術水平比別人高,要不要提高他的級別、待遇?技術人員的待遇是否也要提高?如果不管貢獻大小、技術高低、能力強弱、勞動輕重,工資都是四五十塊錢,表面上看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實際上是不符合按勞分配原則的,這怎麼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只幹不說

  開灤煤礦是一座中外著名的百年老礦。早在1970年,開灤煤礦井下工人董澤民,拿著第一個月工資75.4元,心裡樂開了花。其父非常驚訝:做了一二十年井上工,月薪比兒子少了20多元。董澤民清楚,當初選擇下井就是因為「掙錢多」,這就叫「按勞分配」,但在當時沒人敢明說。

  當時正批判「獎金掛帥」「物質刺激」,否定獎勵機制和工資差別,按勞分配更沒有名分。受「文革」的影響,開灤煤礦一度實行月工資制,工人特別是老工人表示不滿。開灤煤礦出現上班不上班一個樣,曠工不少得,上班畫道兒,開支點票兒。

  為了出煤,礦務局黨委書記肖寒恢復日工資制,多勞者可以多領錢,出勤率立馬提了上來。肖寒決定,實行計時工資加獎勵。對堅持下井作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每一年或半年給一次政治榮譽獎(一張獎狀和一個搪瓷缸);對完成生產計劃、生產指標、工程規格質量符合要求、沒有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達到規定出勤工數的,每月多發一定的錢。標準是,井下工人高於井上工人,主要工種高於輔助工種,重體力勞動高於輕體力勞動,工人高於幹部。為了不留把柄,這部分多發的錢不叫獎金,工資單上也沒有名字,至今不少老工人只記得領過這些錢,但都不知道當時叫什麼。

  剛推行計時工資加獎勵時,工人中爭論很大。有的說,咱們嘴上批判的和自己搞的,完全是兩碼事。有人說,獎勵取消又恢復,不是倒退了?1974年前後,姚文元撰文稱,按勞分配產生資產階級。隨後,按勞分配被指是搞「獎金掛帥」「物質刺激」,是擴大資產階級法權、復闢、回潮。

  全國形勢如此,開灤煤礦黨委必須組織工人批判按勞分配。一切只能只幹不說,但那層窗戶紙差點被捅破。當時一名地委政工書記要到開灤煤礦蹲點,打算組織工人搞批判試點。肖寒一聽到消息就非常擔心,他找到唐山市委書記死磨硬纏,說唐山市委統一領導開灤煤礦已經非常好,開灤地委就不要派人蹲點了。最後,市委把政工書記擋了回去。

  還有一次,計時工資加獎勵差點被樹成典型。由於開灤煤礦產量年年創新高,中央派來調查組調研,結論說開灤煤礦是個生產典型。當報告送達上級時,「四人幫」極力阻撓,開灤煤礦經驗一直沒有面世。

  鄧小平發問

  粉碎「四人幫」後,一些人仍對開灤煤礦的做法有非議。在這關鍵時刻,開灤煤礦按勞分配的制度得到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的肯定。

  1977年10月29日,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煤炭部工作匯報。匯報者說,開灤煤礦「四五」計劃最後一年──1975年生產原煤2563萬噸,礦井提升能力翻番,5年間累計多產煤炭2000多萬噸,平均每年400萬噸,相當於年增加兩座年產200萬噸的大型煤礦,全員效率1.673噸/工,效率高於全國平均效率一倍。

  「為什麼這麼好?」一個聲音發問。

  李先念等插話:「開灤工資井上井下不一樣,井下工資也不一樣。他們最早恢復工程師責任制,堅持各項生產安全規章制度。」

  發問者總結說:「大慶經驗要學,開灤經驗也要學。開灤生產翻番、效率比全國高一倍,肯定是好經驗。開灤經驗要總結,包括按勞分配,包括崗位責任制。」

  30多年過去,當時的匯報者、時任煤炭部部長的肖寒仍能清楚地記得這段談話,而那個發問者就是鄧小平。

  拍板發獎金

  1977年到1978年,《人民日報》涉及按勞分配的文章不下13篇。雖然按勞分配變得理直氣壯,但獎金的名分始終未得到明確恢復。1978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開灤煤礦實行按勞分配政策獲得良好效果》,肯定了開灤煤礦的按勞分配方式,在全國煤炭系統推廣按勞分配製度沒有了阻力。

  開灤煤礦堅持按勞分配,但從來沒敢明確提出恢復獎金,因為大多數人反對「獎金掛帥」。有一次,針對獎勵勞模的獎品只是搪瓷杯的做法,在河北省常委會上,肖寒本想明確提出獎金一事。話還未出口,一些省領導馬上問:「那得多少搪瓷杯?這樣合適嗎?」一看架勢不對,肖寒也就不提獎金一事了。

  機會還是來了。1978年9月19日,鄧小平視察開灤煤礦,肖寒陪同。

  「煤炭價格太低,工人工資低,福利差,不如電力等系統職工。此外,井下工人勞動強度大,艱苦危險,夜班工人一年四季不見太陽,現在沒有獎金,可否發點獎金?井下班長實行崗位津貼?」肖寒試探著問。

  「可以。」鄧小平當即拍板。

  「獎金是否馬上可以發?」

  得到肯定答覆後,肖寒迫不及待地給康世恩副總理打電話請示。

  「小平同志同意了,當然可以發。」康世恩說。 1979年1月,全國煤炭工作會議,經國務院批准,平均每噸煤提價5元,井下班長崗位津貼,增加採煤工人井下津貼。4月起,井下班長崗位津貼等在全國煤礦系統執行,按勞分配中的獎金終於名正言順。

  不僅如此,在此後的考察中,當鄧小平聽到開灤煤礦黨委書記趙成彬說到取消附加工資,有的老工人收入有所降低時,鄧小平關切地說:「對老工人降低收入,首先是不對的,附加工資不能取消,不能減少老工人的收入,就按萬裡的辦法辦(不取消附加工資,獎金照發)。按掌握技術情況,該評幾級是幾級,老工人可能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新技術可能受限制。這樣,新工人可能提的快,但矛盾也出來了,現在技術跟過去不一樣了,用手、眼少了,好多都是靠儀表操作,技術要求高,機械化、自動化,用人少了。因此要進行技術訓練,寧肯把三班生產改為四班生產,每班拿出兩小時技術進修、訓練,對他們不減工資。老工人不是按年齡計算,是按工齡計算,40來歲的,20年工齡的人,這還不是老工人嗎?有的工人年紀很大了,看儀表盯不了啦。現在普遍出現知識不夠的問題,將來對幾級工的要求都會變化的,用手工操作算八級工,有機器操作就不行了,今後逐步要按掌握新技術來考核的。可能年輕人成為技術高的工人,有的老工人掌握新技術不行了,掌握現代技術,不能看他們工作輕鬆,可是責任大,不能出事故啊。新技術和老技術考核也不一樣了,但有個原則,無論如何不能降低老工人的工資收入。」

相關焦點

  • 楊東:27歲的鄧小平臨危受命任縣委書記,他如何打開局面
    在鄧小平的革命生涯中,曾有過近兩年縣委書記的經歷:1931年8月至1932年5月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1932年5月至1933年2月任中共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書記。那麼,鄧小平是如何做縣委書記的呢?臨危受命,敢於擔當,迅速穩定局面1931年,27歲的鄧小平臨危受命,被中共贛東特委任命為瑞金縣委書記。
  • 經濟學人評鄧小平:偉大的穩定者
    為此,中國共產黨必須感謝一位小個子:鄧小平。他是1978年到1992年期間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傳記作家傅高義認為,鄧小平不但是現代化中國的締造者,亦是世界現代史上最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在國內,鄧小平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吸引外資。這是令人振奮的重大轉折,是鄧小平務實的典型表現,因為在那個時候根本沒錢可花。鄧小平如是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 餐飲行業股權平均分配的弊端及解決方案
    大家好,我是新生代韓鶴之老師今天將持續跟大家分享股權設100招,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在餐飲行業裡面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餐飲企業裡面的股權,股權平均分配的問題。什麼叫股權平均分配?就是舉例,如果兩個人一起開飯店比例直接五五分,三個人開飯店,40%,30%,30%。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4)
    1978年,鄧小平訪問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1979年初又訪問了美國,這些外事活動使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1978年10月24日,在參觀了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後,他說: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51)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 我們真正的轉折點是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三中全會制定了新的綱領、方針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鄧小平 1978年12月18日,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舉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
  • 施燕華:回憶法拉奇採訪鄧小平
    現在全世界都對中國感興趣,許多人揣測中國要走當年赫魯雪夫的路了,中國正處於大變革時期,而開始這一變革的是鄧小平。世界不大知道鄧小平,究竟鄧小平要幹什麼?她覺得要了解中國的走向,鄧小平是關鍵人物。  法拉奇還自我介紹了一番,她是義大利《晚郵報》的記者,也是世界各國重要報紙的自由撰稿者。
  • 陳香梅追憶鄧小平
    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1980年底作為美國當選總統裡根的特使訪問北京,拜會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已年近八旬的陳香梅女士對當時的會見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她說,鄧小平是她最尊敬的中國領導人之一,在她後來和鄧小平的幾次會面中,鄧小平的遠見卓識和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更令她由衷地敬佩,同時鄧小平的幽默風趣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017.09:一種通過變量分配進臉譜圖的思路與方法研究(杜子芳等)
    Chernoff臉譜圖(以下簡稱臉譜圖)的繪製過程並未考慮變量分配對其最終表達能力的影響,本文嘗試提出改進臉譜圖的思路。首先通過人類對不同臉譜圖物件(包括臉部器官和髮型等)的識別敏感度進行降序排序;其次對變量的變異程度依方差、變異係數、極差同樣進行降序排序;再次依強強結合的原則將變異程度高的變量分配到識別敏感度高的(變異程度低的變量則分配到識別敏感度低的)構件上,實現臉譜圖的改進,增強臉譜圖的表達能力;最後利用人體尺寸數據與樹葉輪廓數據對幾個方案進行比較,得出基於方差與極差的變量分配所得到的臉譜圖明顯優於現行基於變量隨機分配的臉譜圖的結論
  • 世界公民鄧小平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也表示,想想當今之中國的發展和對世界的影響力,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鄧小平是應該載入世界史的偉人。 人們不會忘記,美國《時代》周刊分別於1978年和1985年,兩度評選鄧小平為「世界風雲人物」。1987年,第三世界科學院授予他特別榮譽勳章。1992年12月,英國《金融時報》宣布,該報評選鄧小平為年度風雲人物。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他要求進行全面地、系統地改革,包括首先進行農村改革,採取多種形式搞好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價格體系改革和計劃、財政、金融、分配、流通體制改革,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改善和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也包括改革科技、教育、文化體制等,並都作出了重要論述和決策。在鄧小平改革理論指導下,我們黨逐步明確地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改革的總目標,從而使改革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鄧小平著作、講話選集。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 ,已出版3卷。《鄧小平文選 (一九三八-一九六五)》,1989年8月20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1983年7月1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國公開發行。前2卷再版時,分別改稱為《鄧小平文選》第一卷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 重訪,鄧小平的上海足跡
    尋蹤而來,可即使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很少有人知道,鄧小平曾經來過這裡。 1931年5月2日,鄧小平的胞弟鄧墾來到上海,為了找被派至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的鄧小平,他在《時事新報》上刊登尋人啟事,兩行字:鄧希賢兄鑑,弟已來滬,希見報速至法租界薩坡賽路辣裴德路口普慶裡五十七號一晤,弟先修啟。」那時候國民黨特務也常假用這種方法抓人。
  • 1984年鄧小平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
    原標題: 1984年鄧小平首次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重要講話  1984年1月24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首次親臨深圳特區視察,這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中,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重要事件。
  • 英文翻譯施燕華回憶鄧小平接受法拉奇採訪 (2)
    我很擔心鄧小平聽了會不高興,但是作為翻譯,必須忠實地表達對方的意思。鄧小平聽了後,不但沒有表示絲毫的怒意,相反卻報以爽朗的大笑,他以平靜的語氣,從容地回答說:「哦,在西方他們稱我什麼都可以,但是我對赫魯雪夫是了解的,我個人同他打了十年交道,我是了解這個人的,把我比作赫魯雪夫是愚蠢的。」  鄧小平概括了赫魯雪夫對中國做的種種壞事,然後寬容地說:「看樣子,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達不成協議了。
  • 貼身翻譯談鄧小平:從未見過這麼精彩的人
    演講中,他從鄧小平「犀利、堅定、深邃、意志如鋼」的眼神談起,回顧了鄧小平會見金日成、穆加貝、羅林斯等外國領導人的經歷。演講全文如下:  張維為:從來沒見過這麼精彩的人——鄧小平與中國大轉折  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到上海社聯,到「望道講讀會」來談談鄧小平與中國歷史大轉折,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對鄧小平的回憶、觀察和研究,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 他40年前大膽諫言讓鄧小平一錘定音:今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劉西堯...
    原標題:40年前,他的大膽諫言讓鄧小平一錘定音:「今年就恢復高考!」  每年此時,社會和媒體的注意力都會集中於中國人最重要的考試---高考。而今年恰逢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與高考有關的人和事更是鋪天蓋地。然而,有一個人,最應該被關注,最值得被致敬。40年前,在鄧小平親自主持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他大膽諫言,鄧小平當場拍板恢復高考。他是誰?
  • 家有一兒一女,財產你會平均分配嗎?聽聽過來人的答案
    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也開始思考起以後遺囑的分配。 雖然女兒很孝順,但李阿姨和丈夫一致認為財產不應該平均分配,女兒結婚之後就是別人家的,把財產給女兒,就是便宜了別人。
  • 蔣經國晚年為何不敢與老朋友鄧小平和談(圖)
    1926年,中共20名黨團員從巴黎轉道來到莫斯科大學,其中就有當時22歲的鄧小平.圖片來源:人民網眾所周知,國民黨之所以維持強大的軍備力量,國防動機主要是要反制中共的武力解放臺灣。鄧小平,1926-1927年與蔣經國是蘇聯中山大學的同窗,那時候的鄧,是蔣經國所在共青團小組的組長。已經掌握臺灣大權的蔣經國,密切注視著他在蘇聯留學的這位老同學。1973年3月,鄧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來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務交給了他。鄧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經準備好,可以跟臺北直接談判統一的問題。
  • 【長三角裡話小康】鄧小平去過的閔行旗忠村,如今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長三角裡話小康】鄧小平去過的閔行旗忠村,如今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中安在線   2020-08-03 10:29:38   來源:上觀新聞
  •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在這期間,毛澤東同志還多次致電鄧小平同志徵詢關於大別山根據地創建工作的意見,並批轉鄧小平同志的報告,親自寫按語稱讚道:「小平所述大別山經驗極可寶貴,望各地各軍採納應用。」進入戰略決戰階段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賦予鄧小平等同志更大重任。中央指示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同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鄧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