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評鄧小平:偉大的穩定者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據《經濟學人》報導,隨著阿拉伯之春的政治鬥爭浪潮席捲整個中東,好奇的西方外交官和記者想知道中國是否會受此影響。然而事實證明,中國能從這股波濤洶湧的政治浪潮中全身而退。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緩解抗議潮流上起到了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暫時滿足了大部分中國人對現有體制的要求。中國也沒有像穆巴拉克和卡扎菲這樣被捧上神壇的政治人物充當反對派的出氣筒。

為此,中國共產黨必須感謝一位小個子:鄧小平。他是1978年到1992年期間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傳記作家傅高義認為,鄧小平不但是現代化中國的締造者,亦是世界現代史上最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

在國內,鄧小平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吸引外資。這是令人振奮的重大轉折,是鄧小平務實的典型表現,因為在那個時候根本沒錢可花。鄧小平如是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1992年,鄧小平獨闢蹊徑,到特區去「度了個假」。他的這次南巡,為中國之後的快速經濟增長提供了持久而強勁的推力。到鄧小平逝世的199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接近兩位數。鄧小平逝世時,距離香港回歸不過數月之遙。他未能看到香港回歸祖國,然而他的壯舉卻使他成為了中華民族永遠的英雄。

鄧小平打破了個人崇拜陋習。有意思的是,他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來證明:對領導人而言,人格魅力並不重要。鄧小平的務實作風,也有助於完成政治文化的轉化與過渡。鄧小平每天早晨都過著規律的生活:八點吃早餐,接著處理大量部級幹部報告,閱讀15種國內報紙和一系列經過翻譯的外媒材料。從鄧小平開始,中國政權開始平穩交接。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2018-01-19 20:03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冒冒責任編輯:jiangli 1843年創立至今已經175歲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財經媒體界有著神一樣的地位。
  • 專訪鄧小平長女鄧林:父母的愛情是偉大的
    鄧林在接受採訪時,態度平和、坦誠,對細節的記憶很清晰,談起鄧小平時,好像她父親還活著。    我們懷念他    《瞭望東方周刊》:8月22日,是很不平常的日子,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 很多人都在紀念他,你們全家怎麼紀念?
  • 前瞻經濟學人新年賀詞:2019 ,願陽光照耀
    前瞻經濟學人新年賀詞:2019 ,願陽光照耀  前瞻經濟學人 • 2018-12-29 18:01:47
  • 偉大的人和偉大的制度——傅高義《鄧小平時代》譯後感言
    一是簡單說明一下我翻譯傅高義這本書的動機和過程,二是對這本書的內容做一個扼要介紹,三是結合我從這本書中對鄧小平得到的了解,談一談有關他的執政風格的一點感想。最後一個話題是,我們應當如何對鄧小平這樣一個重要人物進行評價。對於鄧小平其人,搞經濟的,搞政治的或搞歷史的,當然還可以分出黨內的黨外的、國內的國外的,必然會有很不同的解釋與評價。
  • 世界公民鄧小平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也表示,想想當今之中國的發展和對世界的影響力,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鄧小平是應該載入世界史的偉人。 人們不會忘記,美國《時代》周刊分別於1978年和1985年,兩度評選鄧小平為「世界風雲人物」。1987年,第三世界科學院授予他特別榮譽勳章。1992年12月,英國《金融時報》宣布,該報評選鄧小平為年度風雲人物。
  • 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認真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對於深刻領會和全面掌握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更好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和指導行動,至關重要。本文擬就學習鄧小平經濟理論的意義、鄧小平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內容和若干基本關係作一簡要論述。  一、充分認識學習鄧小平經濟理論的重要意義  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注意的偉大旗幟。這一理論內容十分豐富,是完備的科學體系。
  • 鄧小平率先打破平均分配(圖)
    1978年9月19日,鄧小平在開灤的建築工地上。當天鄧小平視察了開灤煤礦,肯定了工資加獎金的分配模式。   開欄語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改革開放的基調,如春風般吹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的徵程……其間,中共中央歷屆領導集體以「敢為天下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超乎想像的勇氣和速度奮勇前行,使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在各行各業奮發圖強
  • 鄧小平檔案文獻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51)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 我們真正的轉折點是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三中全會制定了新的綱領、方針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鄧小平 1978年12月18日,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舉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
  • 鄧小平在1955年元帥名單中曾經位列第七
    從後來評授的結果看,除了戰功、資歷等,評授元帥的主要依據是職務。1955年評銜時,中央決定現任軍委成員全部為元帥,軍委主席為大元帥,軍委委員為元帥。當時的中央軍委即1954年9月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為什麼說「重新成立」呢?因為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時,同時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為最高軍事領導機構。
  • 世紀偉人風採:記錄鄧小平一生的10張經典照片(高清圖集)
    編者按:20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鄧小平同志為我們擘畫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一天天走向繁榮富強,中華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
  • 重訪,鄧小平的上海足跡
    16歲的鄧小平,就在其中。那時他叫鄧希賢,就在幾天前,他從四川廣安來到上海。上船後,沿著黃浦江順流而下,在楊樹浦碼頭鄧小平乘坐法國輪船「盎特萊蓬」號,就此踏上留學異國、追尋救國之路的航程。那時候的鄧希賢恐怕還不知道,自己與上海這座城市,未來還有著數不清的人生交集。 而如今,望向穿行而過的黃浦江輪船,依稀可以想像94年前那艘漸行漸遠的船,在那艘船上,一個偉人偉大的夢想,正徐徐展開。
  •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紅星》報大約每周出版一期,從選稿、編輯到印刷、發行,鄧小平同志都親自幹,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堅持辦報70多期。1935年1月,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央秘書長參加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   在革命戰爭年代,鄧小平同志以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為中國革命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充分展現了偉大革命家、戰略家的雄偉氣魄和非凡膽略。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4)
    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就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要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明程度的偉大國家。 1978年,鄧小平訪問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1979年初又訪問了美國,這些外事活動使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1978年10月24日,在參觀了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後,他說: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
  • 鄧林憶述鄧小平:晚年時常查看香港地圖
    中新社發 洪少葵 攝 中新社發 洪少葵 攝       8月21日,鄧小平女兒鄧林代表家屬致辭。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為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香港文匯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廣安市人民政府等聯合舉辦的「光輝歷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大型展覽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
  •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趙麗霞  1954年4月8日,鄧小平指出:「要做一個好公民,就要從小養成守紀律的習慣,這就要經常做工作」,「培養自覺的紀律,也要有人去教育才行。誰去教育?
  • 關於鄧小平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他的思想理論和不朽功勳指引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宏偉目標勝利前進。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
  • 青年幹部當從《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看到擔當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正在熱播,我們得以再次緬懷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領略其當年大刀闊斧改革、堅定不移開放的風採。熒幕上的歷史,帶給我們更直觀的感受:鄧小平同志以及一大批知識分子、幹部、青年們對家國命運的擔憂,在困境中思考、奔走和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知黨愛黨,知史愛國。
  • 《經濟學人》如何報導中國?2012年全年報導217篇
    「克強指數」這一概念推出的背後,則是《經濟學人》對中國持續關注的升溫,並保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尤其是2002年到2013年,中國入世的十多年間,中國經歷著一日千裡的變化,而《經濟學人》對中國的報導也悄然發生著轉變。 2012年,《經濟學人》在其網站的中國博客——「論語」專欄開篇致辭中,自稱為「中國報導的老手」(old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