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人和偉大的制度——傅高義《鄧小平時代》譯後感言

2020-12-03 鳳凰網

在座的各位中間,有些人可能已經知道,哈佛大學出版社在去年10月出了一本寫鄧小平的書,作者是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已經榮休的著名東亞研究專家傅高義先生。此書出版後不久,各位所在的北京大學的出版社,據說是有杜維明教授的大力推薦,也很想出這本書的中譯本。有一位編輯,也是我的山東老鄉嶽秀坤先生,知道我在翻譯這本書,曾奉他的領導之命與我聯繫。其實,不止是北大出版社,據我所知,這半年多來國內有20多家出版社都表示有意出版此書,因為傅教授這本書應當算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記述鄧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當前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在世界上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與鄧小平顯然有著絕大的關係,這使更多人對他有了解的願望,所以此書上市後在歐美市場上一直很走紅,前些日子曾與《賈伯斯傳》一起多日名列《紐約時報書評》的暢銷榜前列。

但是,儘管此書很熱賣,儘管傅高義對鄧小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國內也有很多家出版社願意出版此書,至少就我目前所了解的情況看,它能否在中國大陸出版,或出版之後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至今仍沒有定論。它在中國出版如此困難,並非因為書中對中國有多少詆毀污衊之辭,主要原因大概是其中包含著大量與1989年那場所謂的「六四風波」有關的內容。我以為傅高義先生對這事說得很客觀,很平實,大體上也符合我的看法,甚至我揣摩著它應當可以被當局所接受。但至少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談論1989年發生的這件大事,不必說對它給予讚揚,就是搞嚴肅的學術研究,甚至對它進行深入分析和批評,在中國仍是官方的大忌,這與我們一向不太敢面對自己不太光彩的歷史記錄有關,結果很多事情到了後來都是一筆糊塗帳。

所以,今天晚上我就藉此機會,給各位談談與傅高義先生這本書有關的話題,我將集中在四個話題上。一是簡單說明一下我翻譯傅高義這本書的動機和過程,二是對這本書的內容做一個扼要介紹,三是結合我從這本書中對鄧小平得到的了解,談一談有關他的執政風格的一點感想。最後一個話題是,我們應當如何對鄧小平這樣一個重要人物進行評價。

對於鄧小平其人,搞經濟的,搞政治的或搞歷史的,當然還可以分出黨內的黨外的、國內的國外的,必然會有很不同的解釋與評價。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從時間上說鄧小平離我們還是太近了,與他有關的很多事情,他在歷史上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今後還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功過是非也許只能等到時間再久一點才會逐漸變得更加清晰。我們作為同代的人,有著太多的個人利益和恩怨,太多與個人切身經歷相關的情感,大概誰的評價都不敢說多麼公允,更何況任何一個時代或一個人的作為,都是各種複雜因素形成的一個複合體,想找出某些簡單的因素來解釋一切,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這裡只是提供自己的一點想法,給大家增加一些看問題的視角。如果傅高義先生這本書以後能在內地出版,這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閱讀和進一步思考的線索;如果不能出版,也使各位對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先來說第一件事。一年多以前的2010年秋天,傅高義先生這本書還沒有最後定稿時,我就開始著手翻譯他的初稿。當時接手這份差事,自己有這麼幾點考慮。一是有香港中文大學的朋友盛情相託,開出的報酬還算誘人,我一向不申請各種科研項目經費,幹這個活也可以自食其力掙點兒錢,這總比拿一些假大空的項目去騙科研經費強吧。當然了,假如只有錢上的考慮,沒有一點兒興致去做,那也是極其無聊的事,所以我還有另外幾個考慮。

傅高義先生是哈佛大學的名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曾寫過一本譽滿全球的《日本第一》,當時正是「日本要賣下美國」的時代,日本的經濟騰飛一度讓美國人一片驚恐,因此他這本書對美國的政界和商業商界重新認識日本發揮過重要影響。我又見到傅教授在事先發來的前言中說,他早在2000年在韓國濟州島休假時,就動了寫一寫鄧小平的念頭,從動筆到大體完成,總共耗費了他十年光陰。一個年屆耄耋的老人,能夠不辭辛苦,用自己晚年的寶貴時光去研究鄧小平,讀來不能不為之動容,這也是我願意翻譯它的理由之一。

但是,光有這些理由,也不足以讓我接下這個50多萬字的差事。除了以上考慮之外,我還有個最重要的一個想法:我這個年齡的人,前半輩子在毛澤東的紅旗下長大,後半輩子則從鄧小平時代走來。過去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不在中國當代政治上,但這個時代卻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自己作為一個過來人,確有必要仔細了解我親身經歷過的這個時代和鄧小平這個政治家,具體看一看在我們現實的政治生態中,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如何發生,表現為什麼形式。我深知一般搞理論研究的人,假如常年埋首於所謂的學術著作之中,久而久之往往會失去現實感,言論流於紙上談兵。當年埃德蒙·柏克稱這種人有不會解決問題、只會「吹毛求疵」的毛病;託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第三卷也曾對不諳世事的文人的習氣大力嘲諷,按他的說法,如果你從來不參與現實政治,卻熱衷於討論政治觀念,這對社會有可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後來韋伯更加刻薄,把它叫做「貧瘠的(或無生育能力的)亢奮」(sterileAufgeregtheit)。患上這種病的人,談起政治來感到很自信,但往往讓政治的實踐者莫名其妙,甚至覺得十分可笑。

從另一方面說,我們看一些今天被奉為經典的著作,當年作者寫它的時候,其實都與現實有著很貼近的關係,甚至有著時論的性質。比如有一些政治學名著,像漢密爾頓和麥迪遜等人的《聯邦黨人文集》、剛才我提到的柏克的《論法國革命》或託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等等,都是針對作者當時一些很現實的政治問題而發。甚至我覺得,像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這樣的神學著作,其中很多內容也是對公元4世紀羅馬社會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尖銳批判;柏拉圖講修辭學的《高爾吉亞篇》中的不少內容,則可看作對他身處其中的希臘城邦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令色之徒的針砭,就像今天我們這裡一些知識分子幹的事情一樣。這些著作現在被人奉為經典,不但是因為其中包含著深刻的理論問題,也因為它們是作者對身邊的事情做出的強有力回應,與當時發生的政治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作者可能並沒有把它們作為經典理論來寫,當時的讀者大概也沒有把它們當作經典看待。所以我在讀這一類經典時時常有一個想法,不了解眼前政治的人,政治理論怕是也做不好,因此便有一句話願意與大家分享:政治學經典未必一定是從思考現實政治中產生,但現實政治絕無可能僅用經典著作去設計。政治學確實需要處理一些重大的觀念和理論問題及其相互關係,但用一個恰當的比喻說,這些觀念或價值就像一張張空白支票,你只有根據自己當前的現實需要,在上面填上一定的數額,籤上自己的名字,它才能真正生效,你一旦不慎填錯了,它也會報廢。我們思考政治問題的人,弄明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

那麼,我們現所面對的政治現實是什麼呢?鄧小平雖然已經去世十五年了,但是我想在座的大多數人都會同意,其實從很大程度上說,我們仍然生活在鄧小平時代。不但他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沒有多大變化,甚至他的權力的直接影響也仍在繼續。上一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是鄧小平親自選定的接班人,現任胡錦鑄總書記也是當年他和一批老幹部選定並著意培養出來的領導人。僅以這種治國路線和人事上的延續性而論,如想認識這個我們生活於其中的時代,也不能不去了解鄧小平。

有了以上這些考慮,我才把這份翻譯的差事接了下來,而且也確實如自己所願,從這本書中,我對整個鄧小平以及在他領導下發生的大事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過去自己對鄧小平素無研究,但不管是喜歡他還是不喜歡他的人,對於他在現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大概無人可以否認。鄧小平在他的執政過程中,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他給我們這個國家帶來的最顯著的變化,就是這三十多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使中國從一個大多數人不得溫飽的社會,迅速變成了一個大多數人衣食無虞的社會。這個變化是無論如何不能低估的。傅高義先生為此甚至對鄧小平給予了更高的評價,認為他領導中國走過的改革路程,從世界範圍內來看也是20世紀人類社會最了不起的成就,這是他要寫一寫鄧小平時代的基本動機。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評鄧小平:偉大的穩定者
    為此,中國共產黨必須感謝一位小個子:鄧小平。他是1978年到1992年期間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傳記作家傅高義認為,鄧小平不但是現代化中國的締造者,亦是世界現代史上最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在國內,鄧小平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吸引外資。這是令人振奮的重大轉折,是鄧小平務實的典型表現,因為在那個時候根本沒錢可花。鄧小平如是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 傅高義逝世,他是怎樣的「中國先生」?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知道傅高義這個名字,或多或少是因為那部《鄧小平時代》。2000 年從哈佛大學退休之後,傅高義花費十年時間,搜集資料,採訪知情人,最終完成這部著作。傅高義和《鄧小平時代》。不過,傅高義身上的中國印記遠非一部《鄧小平時代》所能概括。從上世紀60 年代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投身中國社會研究開始,到70 年代建言尼克森總統接觸中國,再到後來參與中美各個層面的交流,傅高義親身見證了中美關係發展的不同階段。 說起來,傅高義與中國結緣,還要從他30歲那年的一次訪友經歷說起。
  • 專訪鄧小平長女鄧林:父母的愛情是偉大的
    鄧林,鄧小平長女。8月3日,《瞭望東方周刊》約好在北京某賓館大堂對她進行 專訪。上午9時,鄧林一個人準時到達,記者一眼就認出了她。她進來後,也四顧找記者,並拿出手機撥打記者的電話。賓館服務員過來,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也沒有認出她來。鄧林與記者找了一張桌子坐下,她點了一壺茶。
  • 《鄧小平時代》譯者馮克利:翻譯過程中從未與作者見面
    記者 張帆 攝《鄧小平時代》譯者、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馮克利向大眾網記者介紹《鄧小平時代》的相關內容。記者 張帆 攝  大眾網濟南4月16日訊(記者 赫洋)今天,暢銷書《鄧小平時代》的譯者——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馮克利先生做客大眾網,與廣大網友分享了自己在翻譯《鄧小平時代》時的心得。
  • 把握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定義
    其二,民族精神是民族歷史的時代表達,「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中華民族要繼續前進,就必須根據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特別是包含其中的傳統美德。」  「偉大」一詞,在中國政治話語中代表政治評價的「最高級」。
  • 傅高義:一個最終活成了「外交使節」的東亞研究權威
    12月21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發布訃告,著名日本和中國問題研究專家、《鄧小平時代《鄧小平時代》的訪談對象多達三百人,是一般西方學者難以觸及的口述資源,傅高義承認,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在公關活動的「搭橋」上。作為哈佛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是第一批重新進入內地的西方社會學者。傅高義所做的新的一手調研,始終著眼國家轉型的宏大問題,傾向於自上而下看問題。在撰寫改革開放前線的廣東時,他走訪了全省超過七成的縣,拜訪了三十多位縣級以上官員,斷定廣東將從「全能型國家」轉向「過渡中的社會」。
  • 後現代主義,不是追求某種偉大理想,而是拒絕所有的偉大理想
    利奧塔1979年發表了《後現代狀況》一書,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現代和後現代的持續辯論。在這本著作以及其他著述中,利奧塔對現代的基礎主義、普遍主義和本質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批判,把啟蒙時代以來各種總體的理論斥責為「恐怖主義的」,熱情宣揚「異教主義」的多元性、差別性和悖謬性,並且將這種異教主義從哲學擴展到政治學、倫理學和美學。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根據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原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狀況,直接決定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變化,決定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前途和國家命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國幾千年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 陳寶生:偉大時代需要弘揚黃大年精神
    原標題:偉大時代需要弘揚黃大年精神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陳寶生   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篇章,為我國教育和科技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是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同志濃墨重彩的一生。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摘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歷史轉折
    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在徘徊中前進和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四人幫」雖然被粉碎了,但他們的幫派勢力仍遍布全國許多部門和地區,有些還掌握著相當的權力,一部分地區的動亂尚未停止。穩定局勢成為當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隱秘而偉大時代背景是什麼 隱秘而偉大比瞄準火嗎?
    隱秘而偉大時代背景是什麼雖然劇名跟某部韓國電影重複了,但是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而且這部劇的來頭更大,曾入選廣電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片單。導演王偉,曾執導過爆款高分網劇《白夜追兇》。
  • 鄧小平檔案文獻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特別是能找到66年前鄧小平同志寫的自傳,為世人了解他的革命足跡和崇高風範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大家都非常高興。回到北京後,我們將這份自傳的複製件報送鄧小平同志辦公室。鄧小平同志辦公室主任王瑞林同志告訴我,鄧小平同志看到後非常高興,連連表示,這份材料反映的情況都是真實的,60多年前的檔案能保存至今,實在不容易。
  •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 鄧小平要求嚴懲聶元梓 因致鄧樸方癱瘓多人亡
    傅高義著的《鄧小平時代》封面     ■沫沫    厚厚的一本《鄧小平時代》,是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的十年心血之作。
  •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標識。「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對於推動中國精神持續不斷生成、創新和轉化,形成新的精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學習關於時代的英語詞根,致敬偉大的時代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見證了新中國的崛起。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飛機,飛彈,高鐵,航天以及越來越多的made in China,世界離不開中國。這個偉大而美好的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最偉大的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 深刻把握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理論內涵
    編者按: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與歷史擔當。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走好新時代長徵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高揚革命精神,深入開展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 偉大的人性與思想的光輝
    《託克維爾傳》託克維爾作為民主論的集大成者沒有人能比他更全面地論述民主的優缺點「在美國,自由的民情創造了自由的制度;在法國,則必須由自由的制度創造出自由的民情。」——託克維爾6.《彼得大帝傳》站在時代前列的人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彼得一世的改革幾乎超過了世界歷史上文明時代的任何一次改革「不惜以野蠻的手段對付野蠻」他身後留下了從波羅的海到白令海峽、從北冰洋到裏海的龐大帝國他(彼得大帝)很勇敢,但從不炫耀自己的勇敢。
  • 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
    圖表: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 新華社記者 施鰻珂 編制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紀實  新華社記者秦傑  55年前,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地指出:「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