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定義

2020-12-06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劉佳

  「偉大」一詞,在中國政治話語中代表政治評價的「最高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夠用「偉大」來形容,不僅在於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之悠久,更因為中國人民無論遭受何種苦難與不幸,民族精神始終沒有被遺忘,始終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玉汝於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並把偉大民族精神具體闡述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四種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涵、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一,民族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民族精神。他強調:「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二,民族精神是民族歷史的時代表達,「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中華民族要繼續前進,就必須根據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特別是包含其中的傳統美德。」

  「偉大」一詞,在中國政治話語中代表政治評價的「最高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夠用「偉大」來形容,不僅在於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之悠久,更因為中國人民無論遭受何種苦難與不幸,民族精神始終沒有被遺忘。相反,它是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玉汝於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這一點,在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現代史中演繹得淋漓盡致。

  1935年,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毛澤東充滿自信地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正是這股子同仇敵愾、血戰到底的民族精神,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黨中央多次強調偉大民族精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我們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發揚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搞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大發揚這些精神。」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這個民族精神。」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對民族精神作出體系性概括。2007年,黨的十七大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範疇中。從此,愛國主義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被確定下來。

  民族精神是一個「多面體」。作為本體論的民族精神,它規定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社會心理結構和群體特質;作為認識論的民族精神,它是品讀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思維邏輯與情感線索;作為價值論的民族精神,它進一步堅定了「中國人民為世界人民作出大貢獻」的願望和信心;作為方法論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國人民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力量。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的時代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藍圖已經繪製,實幹才能興邦,全黨必須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繼續奮勇向前、鑄就輝煌。

  在時代創造中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一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新時代。我們要推進實踐創造,立足基本國情,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奪取「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定性勝利;推進理論創造,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推進位度創造,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深化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和機構設置改革,使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高效;推進文化創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造導向,全景描述強國建設的偉大成就,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在改革開放中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聚焦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及其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迴避,不退縮,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在追尋夢想中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體精神,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精神坐標。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精神並非「形而上」的抽象物,它深深融入於我們的血脈和傳統,是我們的生活態度、生存意義、生命哲學,也是我們勠力同心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根本精神動力。

[責任編輯:康慧珍]

相關焦點

  • 偉大民族精神!習近平定義新內涵
    什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剛剛,習近平主席給出了權威定義——  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  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曙光在前。
  • 習近平兩會閉幕講話:權威定義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
    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習近平主席給出了權威定義: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中華傳統文化有多重要?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
  • 深刻把握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理論內涵
    編者按: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與歷史擔當。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走好新時代長徵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高揚革命精神,深入開展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 習主席「四個偉大」煥發起13億人民的民族精神
    他說,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偉大團結精神: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密碼
    作者: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蘇州大學基地主任 田芝健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推進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 鍾清:凝聚民族團結合力,奮力實現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歷史昭示我們,沒有各民族團結奮鬥,就沒有國家發展、穩定、安全;沒有國家發展、穩定、安全,也就沒有各民族繁榮發展。凝心聚力畫好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做到以下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築牢民族團結進步的「防火牆」。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到加強民族團結的各方面,始終從政治上把握民族關係、看待民族問題。
  •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對偉大抗疫精神進行了精闢概括、系統闡述,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那麼,偉大抗疫精神如何才能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呢?
  • 公方彬: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  豐厚的歷史文化凝聚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蘊藏著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 「學深悟透先進思想,奮力踐行偉大精神」——法學院學生黨支部2020...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內涵,持續營造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濃厚氛圍,激勵引導廣大青年學子以實際行動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2020年秋季學期以來,在院黨委統一領導下,法學院各學生黨支部全體黨員、發展對象、積極分子和青年群眾深度參與,圍繞「學深悟透先進思想
  • 陳寶生:偉大時代需要弘揚黃大年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具有深刻的時代內涵和重大的時代意義,是我們進一步做好教育工作的行動指南。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時代。偉大時代需要弘揚偉大的精神。
  • 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原標題: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的新結合。
  • 崔文龍: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感到56個民族親如一家。我在感謝祖國母親的同時,也應該多向侯德榜先生學習,好好把握當下,合理規劃未來。生乙感言:我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相對來說,從小到大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都比其他同學更優越,但我知道侯德榜先生雖出身貧寒,但刻苦求學,最終在他鍾愛的專業知識領域登峰造極的故事後,卻非常慚愧。
  •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災難鑄就民族風骨,苦難砥礪中國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標識。「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站在更加廣闊的視角再次闡明了這一新的重大判斷,並強調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從而準確領會當今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 讓「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有利於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敢闖敢幹、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腳踏實地、苦幹實幹,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輝煌篇章。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始終將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作為最高追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堅持不懈以偉大思想凝心鑄魂
    【光明論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凝心鑄魂的精神,沒有為共同理想而不懈奮鬥的思想基礎,這樣的國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開創新時代、引領新時代的精神旗幟,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是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廣泛凝聚共識、不斷增進團結的首要政治任務。
  • 最燃「頒獎詞」致敬英雄,偉大抗疫精神激蕩新徵程
    最燃「頒獎詞」致敬英雄,偉大抗疫精神激蕩新徵程 2020-11-26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