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四個偉大」煥發起13億人民的民族精神

2021-01-13 大公資訊

  文|屠海鳴

  這是一個不懈奮鬥的新時代,這是一段實現夢想的新徵程,這是一個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昨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了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發人深省的重要講話。他說,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習主席「四個偉大」的精闢論述,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寬廣世界視野,概括出了中國人民的性格特徵,提煉出了中華民族的特有稟賦,梳理出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優勢,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活力。習主席「四個偉大」的精闢論述,激發了13億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奮鬥激情。香港同胞與祖國內地人民一樣,心潮澎湃,激情飛揚。新徵程上攜手奮鬥,全力以赴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為民族復興貢獻「香港力量」!

  習主席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創造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

  創造書寫歷史

  習主席的鏗鏘話語,折射出深厚哲理:創造書寫歷史。一個有創造精神的民族,才能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書寫永不斷流的文明。回望人類歷史,在世界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綿延不斷。這是因為中國人具有偉大的創造精神!造紙術等中國的四大發明,哪一個不是透射著創造精神的光芒?萬裡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哪一個不是創造精神的結晶?創造,書寫了秦漢風採、大唐華章;創造,延續了文化基因、文明血脈;創造,不僅使中國曾長期站在人類文明的巔峰,也使中華民族即使面臨滅頂之災,也能成功越過激流險灘,闖出一片新天地!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最能激發創新活力的新時代、好時代,「中國新四大發明」造福世界,「中國超級工程」令人驚嘆,「中國製造」不斷升級、日新月異。這一切,再次顯示了創造精神的魅力。奮進新時代,我們要聽從習主席的指引,發揚偉大的創造精神,書寫中華文明的新輝煌!

  奮鬥收穫幸福

  習主席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鬥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

  習主席的鏗鏘話語,充滿了豪邁激情: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放眼神州,中國的自然條件並不優越,我們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回望來路,歷史上的水旱蝗災連綿不斷、外族入侵戰亂頻仍,但中華民族始終沒有「崩盤」。因為無論遇到什麼樣艱難險阻,中國人決不悲觀絕望、決不聽天由命、決不怨天尤人、決不懶散鬆懈,而是矢志不渝地奮鬥!縱觀1840年以來的170多年間,從洋務運動到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十年「文革」、改革開放,這是一段多麼艱難曲折的奮鬥史!其中有屈辱、有血淚、有犧牲、有歡笑,波瀾壯闊而又五味雜陳。審視最近4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人書寫了最壯麗的奮鬥樂章,我們從「被開除地球球籍」的危險境地,成功地擺脫貧困、實現富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不懈奮鬥得來的。

  今天的中國,已站在了大國崛起的新起點上,我們面臨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我們遭遇的嫉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我們面對的外部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複雜,我們絲毫鬆懈不得!奮進新時代,我們要聽從習主席的指引,始終發揚偉大的奮鬥精神,去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

  團結匯聚力量

  習主席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團結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習主席的鏗鏘話語,體現出濃濃的家國情懷: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團結才能匯聚力量。中國自然災害頻繁,每一次自然災害的襲擊,都激發起中國人團結的力量,遠至大禹治水,大禹匯聚了眾人之力,戰勝了滔滔洪水;近到汶川地震,13億同胞心手相牽、守望相助,幫助災區涅槃重生。中國戰亂頻繁,遠至隋唐,漢民族團結四方,推動民族融合,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近到抗戰,全國各族人民手挽著手、肩並著肩,浴血奮戰,趕走了窮兇極惡的侵略者,捍衛了民族獨立和自由。這一切,都是因為團結匯聚起了強大力量。

  今天的中國,處於上升曲線的關鍵節點。團結,意味著可以匯聚更強大的正能量,意味著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可以畫出更亮麗的上升曲線。奮進新時代,我們要聽從習主席的指引,始終發揚偉大的團結精神,畫出中國躍升的最美曲線!

  夢想成就未來

  習主席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夢想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主席的鏗鏘話語,彰顯出高遠的理想和堅定的意志。他說:「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這句話在億萬中國人心中激起強烈共鳴。是的,夢想之光可以照亮前行之路。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一個個古代神話都深刻反映了中國人勇於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近代以來,中國人追夢不止,這個夢想就是: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國家強盛。但中國人的「追夢之旅」一次次被內憂外患打斷,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多年間,中國人承受了太多的屈辱、付出了太多的代價、有著太多的教訓,往事不堪回首!

  今天的中國,已成功地站起來、富起來,正在強起來,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進新時代,我們要聽從習主席的指引,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夢想精神,敢於追夢、勤於圓夢,再也不能錯失機遇,再也不能蹉跎歲月,讓「追夢之旅」最終變成「圓夢之行」!

  習主席在講話中動情地說:「人民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國家才有力量。」習主席的話,句句擲地有聲,字字直擊心扉!深深感染、打動了香港同胞,激勵香港同胞與祖國內地人民齊努力、共奮鬥,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相關焦點

  • 偉大民族精神!習近平定義新內涵
    什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剛剛,習近平主席給出了權威定義——  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  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曙光在前。
  • 習近平兩會閉幕講話:權威定義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
    14,四個偉大精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15,4個「我相信」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創造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鬥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
  • 把握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定義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夠用「偉大」來形容,不僅在於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之悠久,更因為中國人民無論遭受何種苦難與不幸,民族精神始終沒有被遺忘,始終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玉汝於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偉大團結精神: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密碼
    其中,偉大團結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高向心力、高凝聚力的深層內核與精髓。  偉大團結精神是在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新時代實踐中進一步弘揚和踐行偉大團結精神,不斷促進13億多中國人民持續發揚偉大團結精神,我們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共產黨人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弘揚偉大團結精神,就是要聚焦黨在新時代的奮鬥目標。
  • 公方彬:國慶彰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人民網北京10月1日電 (萬鵬)國務院30日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慶招待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發表重要講話。
  • 「睡獅」的醒來——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與民族覺醒
    從某種意義而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的覺醒。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深刻指出的:「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 崔文龍: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於鬥爭,善於創造,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在新時代弘揚抗戰精神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災難鑄就民族風骨,苦難砥礪中國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標識。「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弘揚英雄精神 匯聚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習近平主席給四川省革命...
    原標題:弘揚英雄精神 匯聚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習近平主席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全體同志回信引起強烈反響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弘揚英雄精神 匯聚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習近平主席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全體同志回信引起強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楊雅雯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
  • 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原標題: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核心提示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是黨的意志、人民意志、國家意志高度統一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三位一體」領導體制的制度安排,充分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心聲。
  • 「四個偉大」是黨和人民在新的發展階段的歷史使命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攻堅克難,發出深入推進「四個偉大」的號召,成為黨和人民在新的發展階段的歷史使命,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行動指南。   「四個偉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高度概括了黨和人民在新的發展階段的歷史任務,更加明確了時代賦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與使命擔當。
  • 公方彬: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砥礪奮進的中國精神|這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弘揚的「中國精神」
    毫無疑問,劉軍夫婦就是塞罕壩精神的踐行者。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北部,曾經是茫茫荒原。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塞罕壩林場人以堅韌不拔的鬥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堅持植樹造林,建設了百萬畝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淨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成為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
  • 【十九大回聲|專家談】「四個偉大」的有機聯繫和發展價值
    張雲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四個偉大」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具有自己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因此,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樣,偉大鬥爭就構成了復興偉業的問題導向,黨的領導構成了復興偉業的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成了民族復興的道路選擇,民族復興則是我們的理想追求。從現實來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但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前所未有。
  • 沈壯海: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用拼搏、奮鬥、犧牲換來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又一個閃光點。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偉大抗疫精神,將其轉化為前行的強大動力?如何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同時,深化公民道德建設?
  • 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這個夢想,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正因為如此,中國夢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成為迴蕩在13億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 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一的夢。「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泰而民安,民富而國強。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觀點提示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精準概括、系統闡釋,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的精神實質,深刻揭示了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力量源泉,築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新的精神豐碑,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
  • 新華網評:守住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8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嘉峪關關城,登上城樓察看關城整體面貌,聽取河西走廊長城、關隘歷史文化情況介紹。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讓寶貴文化遺產綻放新的光彩、更好滋養人們心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  心有高標,方可致遠。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樹立科學理念至關重要。對各級黨委和政府來說,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算好文化帳、社會帳、長遠帳,不僅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更要從文化遺產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復、保管等多方面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