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民族向心力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民族向心力 發表時間:2016-07-06 來源:柳州文明網 幾千年來,以中華民族主體精神為核心的文化體系,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力量的源泉,是凝聚和維繫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紐帶。
-
任劍濤: 如何保證民族向心力始終大於離心力?
原標題:任劍濤: 如何保證民族向心力始終大於離心力?| 文化縱橫[導讀]作者認為,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作為實體長期存續,是因為吾國吾民之向心力大於離心力。但凝聚-崩解的微妙平衡始終處於連續變動之中,在現代條件下,如何保證民族向心力始終大於離心力,是一個不容片刻忽視的問題。本文指出,國家高層權力與基層社會之間的制度性張力是影響民族凝聚力強弱變化的根源所在。
-
山嶽文化的認同與民族精神的紐帶
它延綿千年而傳承至今,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本文將以山嶽文化及其香會活動作為切入點,從文化認知、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的視角,全面梳理山嶽文化及其香會活動的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山嶽文化及其香會活動的精神實質,喚醒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重新構築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
【共有家園】民族國家認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問題研究
民族認同是指民族內之認同,而民族國家認同則指國家認同。一、民族認同張力與民族凝聚力 民族認同是社會成員對其所屬民族或民族國家成員身份的認知以及由此引起的歸屬感、忠誠和奉獻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產生的基礎。它包含兩個方面的認同:族類認同和社會認同。
-
偉大團結精神: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密碼
作者: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蘇州大學基地主任 田芝健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推進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民族精神三題
中國神話傳說的記憶和流傳並不簡單是故事式的流傳,它還包含了我們這個民族對自己歷史的認識、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的總結,尤其對自己精神品格的認同與發展。 西王母神話群與民族精神建構 作者:王仁慧 神話是民族精神的表現。
-
公方彬: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胡歌:電影《八佰》喚醒了國人的民族凝聚力,照亮著民族的心
八佰而支撐整個團隊,支撐整個民族國家的是那一個個不畏死的抗日戰士。為阻礙敵人爆破西牆,他們緊緊捆上炸藥包,縱使血肉沒有不及子彈般結實,但精神卻鋼鐵還堅硬,生命的最後一刻綻放出了無限的光芒,照亮著民族的心。他們有的不識字,但懂得什麼叫捨身取義,懂得什麼叫國家大義。
-
麻國慶:明確的民族與曖昧的族群
麻國慶:明確的民族與曖昧的族群 以中國大陸民族學、人類學的研究實踐為例 2017年06月05日 13:47 來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麻國慶 字號
-
軍事新聞輿論要不斷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國際話語權
近讀《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一書(新華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越讀越受教益: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蘊含著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赤誠真摯的為民情懷、務實擔當的實踐要求,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戰鬥精神。
-
以堅強有力的團結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
原標題:以堅強有力的團結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 以堅強有力的團結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 ——二論學習貫徹全省領導幹部會議和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抓住機遇、戰勝挑戰,不斷開創河北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需要全省各級黨組織特別是領導班子,以堅強有力的團結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帶動全省上下形成團結幹事的生動局面。
-
把握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定義
並把偉大民族精神具體闡述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四種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涵、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一,民族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民族精神。
-
電影中民族語言的使用,盡顯自我認同要素,更彰顯民族文化
如果說十七年時期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主要以階級恩通重構他者陣營,在強調各民族兄弟情誼的基礎上鞏固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由此構建一個同質的新中國,那麼新時期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則是在業已鞏固的政治共同體的前提下彰顯強烈的自我意識,表現出較自然的族群身份訴求。
-
匯聚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磅礴精神力量
1、深化意識形態建設,壯大民族團結進步主流輿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這一科學論斷為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意識形態工作關係黨的前途命運和國家長治久安,關係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
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感動、震撼,這是陳燦培參加拜祖大典的第一感受,他表示,「拜祖大典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希望有一天能夠帶自己的幾個小孫子來尋根。」「我們對祖先有著深厚的感情,年輕的時候忙於打拼,現在退休了,來尋根拜祖,思考自己從哪裡來。」
-
關於進一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意見
(三)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關係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構建和諧湖南的大局。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要著眼於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成果,著眼於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著眼於維護各民族團結及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
-
俄羅斯史詩《伊戈爾遠徵記》|民族危機感,並非來自於強敵和神意
《伊戈爾遠徵記》中作者對主人公伊戈爾的雙重態度,也就進一步說明了,當凝聚群體的英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時,整個民族的向心力是所向披靡的,但當他們出現犯錯、失算、無能為力之時,民族也就陷入絕境。形成民族危機的根本原因既非敵人很強大,也非神的旨意,而是民族的凝聚力能不能支撐民族繼續發展下去,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或是欣欣向榮的局面,主要的倚靠還是內部的核心力量是否積極向上,民族內部出現爭權奪利或者以權謀私的欲望,那麼整個民族的毀滅也就近在眼前。
-
楊麗萍讓孔雀舞活靈活現,穿民族風衣服,具有藝術氣息又彰顯品味
她的資歷和舞蹈功底都是大眾公認的,她非常熱愛舞蹈,願意為舞蹈獻身的精神也讓人為之動容。楊麗萍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很多有名氣有成就的藝術家,從小都是受家庭薰陶,耳濡目染。這樣堅強又自立的精神,真的讓人感動又敬佩。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難,一旦登上舞臺,走進聚光燈下,她就會重新振作起來,變得容光煥發。她的孔雀舞活靈活現,深入人心,在大家的眼中,她就是那隻優美的孔雀。舞臺上的她身著孔雀演出服,聚精會神,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一顰一笑都像極了孔雀,美到極致,旁人看了都嘆為觀止。
-
以生生不息之力量傳承 以不屈不撓之精神立世
在此過程中,中國獨特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基本國情所孕育而生的精神力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社會各界展現出的磅礴精神力量,彰顯了中華民族積極而優秀的民族品格和文化品質,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新坐標。今天,我們邀請5位專家學者,立足中國現實,走進歷史深處,探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精神密碼,溯源精神力量背後的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