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四個偉大」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具有自己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
從歷史來看,鴉片戰爭以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流產、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未果表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學而艱辛的探索又表明,我們堅持的社會主義必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裡的實際,是中國一切國情和一切問題的總和,尤其包括我們面臨的風險和危險。因此,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樣,偉大鬥爭就構成了復興偉業的問題導向,黨的領導構成了復興偉業的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成了民族復興的道路選擇,民族復興則是我們的理想追求。
從現實來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但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前所未有。因此,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是時代課題的科學應答,突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問題意識和未來意識以及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戰鬥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理想的道路選擇和實踐路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全部工作的主題,是探索中國發展道路的科學結晶。這同時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必須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戰鬥性,必須努力提高黨的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我們的事業獲得成功、夢想得以實現的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完成復興偉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的理想目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使命和崇高職責。
可見,「四個偉大」構成了一個科學整體,搭建起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四梁八柱」。
推進「四個偉大」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風險社會。人類今天面臨的風險來自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具有整體性、複雜性和立體性。即使是單純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風險,不僅會威脅到國家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安全,而且會帶來政治風險並威脅到政治安全。因此,不僅要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而且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執政地位、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等考驗,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提高自我淨化、完善、革新、提高等能力。進而,黨必須提高化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風險的能力,提高駕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領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這樣,就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切實的政治保障。
在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的同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大力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等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我們要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塑造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這樣,我們就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向共產主義理想邁進。
顯然,「四個偉大」完善了黨的基本路線,展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美好的發展願景和遠景。
總之,我們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和推進「四大偉大」,不僅要為實現中國發展提供科學方案,而且要為解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