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
-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他的思想理論和不朽功勳指引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宏偉目標勝利前進。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 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 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⑨隨著實踐進一步發展和認識的深化,鄧小平在1992年初南方談話中更加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⑩這是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的精闢、科學和創造性的概括,使人們對社會主義經濟和整個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境界。
-
冷溶:鄧小平三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最具創新意義
沿著這樣的正確方向,鄧小平同志和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有所突破,既沒有丟老祖宗,又講了許多新話,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 有三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最具創新意義。 關於社會主義本質。這最能反映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從他的大量論述看,他講社會主義首先是從優越性講起的。他認為,我們為什麼不搞資本主義而非要搞社會主義呢?
-
科學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核心要點: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著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等重要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
-
1984年鄧小平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
時隔26年,站在深圳三十而立的新起點上,再次重溫這一歷史事件,意義深遠。 帶著問號南下視察 鄧小平為什麼要在1984年春節前後到特區視察?應當說,最主要的問題是特區這個決策對不對?特區還要不要辦下去?
-
把握社會主義的共性和普遍性加深對社會主義本質論的認識
而在這一系列理論闡發和創新中,尤以社會主義本質論最具關鍵性和最帶根本性,是其集中表現,居於最高最深的層次,起著引領統攝的作用。 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正式表述,是鄧小平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原則,總結國內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歷史經驗教訓,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的理論問題進行長期思考和探索的重大成果。
-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這13個問題是:1,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2,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3,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4,如何看待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列寧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思想學說,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最基本特徵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大力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保證是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等等。
-
「統戰史話(99)愛國統一戰線」學習研究鄧小平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
背景導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愛國統一戰線(1992年—2002年10月)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愛國統一戰線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國兩制」方針的貫徹實施,不斷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充分調動各族各界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新的氣勢,開創了新的局面。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是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奠基人。
-
在小平同志指導下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想起在小平同志指導下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情景,我感覺有特殊的親切感,很興奮,又很嚴肅,富有教益。雖然已經過去多年,卻仍然新鮮如昨。我這裡只就小平同志本人是怎樣評價「鄧選」第三卷的,作一點回憶。小平同志自己的評價,就體現在他指導編「鄧選」第三卷時說過的許多意見當中。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演變與內涵升華
當然,這一提法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只是更為清楚地表明,在蘇聯、東歐發生劇變前,我們對於社會主義改革探索的限度是「具有中國特色」,並不謀求對社會主義基本框架、基本模式的突破。鄧小平同志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提出的一系列觀點和理論,特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這裡著重強調了鄧小平同志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創立過程中的重要功績,實際上也在孕育一種新的提法。
-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鄧小平關於青少年德育的論述 趙麗霞 1954年4月8日,鄧小平指出:「要做一個好公民,就要從小養成守紀律的習慣,這就要經常做工作」,「培養自覺的紀律,也要有人去教育才行。誰去教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兩次理論飛躍的概念,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黨的十六大深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在對改革開放以來偉大歷史進程回溯的基礎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
秦宣: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幾個問題
今年9月28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貫徹落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前提。為此,《高校理論戰線》特約記者鄭麗平就學習研究這一理論體系過程中大家關注的一些重點問題,訪問了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秦宣教授。
-
我觀「理論斷層」——兼評「社會主義」的再定義
經濟文化欠發達國家創建社會主義社會,要緊緊抓住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正是緊緊抓住生產力這個經典社會主義的內核,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了新的概括,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理論概括,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的定義,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稱得上是一場革命,大大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
-
江澤民在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1993年12月26日)
改革作為中國的又一次革命,作為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作為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正確途徑,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創造。有了改革開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實踐,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就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改革開放,是他創造性地發展毛澤東思想,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建設社會主義理論的最突出貢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從1966年到1976年整整十年間,由於黨的指導思想和工作路線發生了嚴重錯誤,釀成了十年內亂的「文化大革命」,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事業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51)
這次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 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
鄧小平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
重溫鄧小平有關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對於我們當下更好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64 頁。)。基於對社會制度與市場經濟關係的科學認識,鄧小平對市場經濟和改革從觀念、理論、方式、政策和體制等多方面進行了探索。這些思想有著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也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建設管理實踐的總結,更是對改革開放後如何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刻思考。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努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提出「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問題上,鄧小平指出:「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問題上,鄧小平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