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裡的恆星,排名第一的是不是太陽

2020-12-04 科學探討

太陽是第二代還是第三代恆星很難確認,但太陽肯定不是第一代恆星,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為以太陽的體量是無法在聚變中生成除碳氧後的元素的,但從太陽的光譜中發現金屬元素鐵的含量很高,質量佔比達到0.2%!然而鐵元素只會在8-10倍以上的恆星中心聚變時才能產生,因此認定太陽至少是二代恆星是沒有問題的。

太陽以及結構

太陽最主要的元素是氫和氦,以質量計算它們分別佔74.9%和23.8%。在氦元素以後的所有元素天文意義上稱「金屬元素」,約佔總質量的2%,其中氧大約佔太陽質量的1%,其次是碳(0.3%)、氖 (0.2%)、和鐵(0.2%)。

現代天文理論認為恆星經過超新星爆發階段將在其生涯過程產生的元素回饋宇宙的,一代恆星自宇宙大爆炸後產生,早期恆星內初始時並無金屬元素。一代恆星在其整個生涯中核聚變會製造大量的元素直至鐵,然後超新星爆發合成鐵以後更重的元素。以太陽大小的恆星最多核聚變至碳和氧,然後外殼膨脹至紅巨星,最後擴散成行星狀星雲,內核形成碳氧構成的白矮星

宇宙的未來或走向紅矮星時代

未來由於恆星的燃燒,宇宙中氫元素豐度會越來越低,8-10倍以下的黃矮星不會超新星爆發,因此物質重返宇宙構成新的恆星的概率也越來越少,未來的恆星將會朝著紅矮星方向發展。太陽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這樣的恆星以及它的年齡,推測其為第三代恆星也有一些道理,但暫時科學界尚無定論。

相關焦點

  • 太陽在銀河系裡算老幾?銀河系1500億顆恆星,你看到的都比太陽大
    我們知道,太陽是地球光和熱的主要來源,人類一直以來就十分崇拜太陽。太陽的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相當於130萬顆地球的總重量。那麼在銀河系中,太陽又能排到什麼位置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太陽系裡,太陽是絕對的權威,沒有任何天體能夠跟太陽抗衡。但是到了銀河系,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陽系所在的更大的星系叫做銀河系,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還有1000億顆,可想而知太陽系有多渺小。而且我們從地球看向夜空的時候,除了月亮,彗星和太陽系內的幾大行星以外,人類能夠看到的所有星星都比太陽質量更大,光度更亮,因為如果比太陽小的話,我們是看不到的。
  • 離太陽最近的十大恆星排名 比鄰星第一距離4.2光年
    導語:大家都知道,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我們眼裡無比龐大的太陽系也只是銀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太陽系實際上在銀河系比較邊緣的位置,很多人好奇太陽系附近有哪些恆星
  •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晴朗的夜晚仰視星空,在空氣和光汙染不強的中央我們能看到很多的星體,其中絕大局部都是恆星,在我們所能目擊的這些恆星中,絕大局部質量都比太陽更大,由於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發出的光不夠強,外表溫度不夠高,所以我們是很難目擊到的。
  • 太陽是不是算銀河系內的一粒沙子?其實不會,至少也得是鵝卵石!
    太陽在銀河系內是不是就像一粒沙子?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主宰,不僅是它佔有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而是它那光和熱照亮了整個太陽系,也許在其他星球上太陽不過是一顆能發光的球球而已,但在地球上卻是無數生命的哺育者,對於人類來說,太陽幾乎包含著一切!
  • 人類對銀河系的認識有多少,飛出銀河系是不是指日可待?
    有人曾提出,雖然我們如今能夠看到更遠更深的宇宙場景,但是對於身邊這片銀河系的了解還不如自己的被窩。人類對於銀河系的認識到底達到了什麼程度?依照現有的技術,飛出銀河系是不是指日可待?每個關注人類文明的人都想知道它的答案。
  • 銀河系中雖有2000億顆恆星,可90%的恆星都沒太陽的質量大
    太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曾經一段時間我們以為它是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它只是一顆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如果說不普通,因為它是銀河系內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恆星系統。銀河系真的很大,直徑大約為10~20萬光年。
  • 銀河系最大的恆星,體積相當於太陽的18億倍
    其實,即使太陽看起來很大,但若是放眼整個銀河系,太陽卻又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太陽只是銀河係數幹億顆恆星中的一顆,目前人類在銀河系中觀測到的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星,它是一顆紅巨星,距離地球5100光年,盾牌座UY稱得上銀河系之中所有恆星的霸主。
  •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分成100份太陽能進前10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在空氣和光汙染不強的地方我們能看到很多的星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恆星,在我們所能目睹的這些恆星中,絕大部分質量都比太陽更大,因為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發出的光不夠強,表面溫度不夠高,所以我們是很難目睹到的。
  • 太陽在銀河系中算老幾?你能看到的恆星都比它大,但它卻排前10%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它是太陽系中的巨無霸,因為太陽的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的99.86%,其他的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等加起來才佔了0.14%,也就是說在整個太陽系中,太陽是絕對的權威,是不可挑戰的存在,那麼在整個銀河系中,太陽又屬於什麼樣的規模呢?
  • 人類已知最亮的恆星是哪些 它們都在銀河系裡嗎?
    我們人類肉眼能看到最暗的恆星約為6等星。夜空中可以看到6000多顆星星,其中有5顆是太陽系行星,行星不發光,但會反射太陽光,由於距離近,有的看起來比最亮得恆星還亮,因此也有視星等。其餘都是銀河系裡的恆星。
  • 銀河系有上千億恆星,太陽帶著地球轉,為什麼還沒撞上別的恆星?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下限是1000億,上限大約高達4000億,當然這只是恆星的數量,每個恆星系又有數量不等的行星,而且還有多如牛毛的小行星,瞬間銀河系中的天體數量就從千億級開始了指數級增長,太陽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穿行,實在是太危險了,啥時候迎面就飛來一顆恆星,整個太陽系就完蛋了......?
  • 太陽在銀河系處在什麼位置人類是一粒灰塵嗎
    但是,它和其它圍繞太陽的所有天體不同,是一個圍繞太陽的球狀天體,這樣一來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最少有1.5光年。那麼在奧特爾雲之外,有多大的星際空間呢?而比鄰星的個頭有點小,它的直徑只有太陽的七分之一,並且是一顆紅矮星,也就是說它的質量剛好達到恆星的標準,溫度只有幾千攝氏度。 既然它是太陽的七分之一,咱就把它的引力範圍,或者說勢力範圍設定在太陽的七分之一。那麼這樣就可以大致計算出比鄰星的勢力範圍只有14000多個天文單位。
  • 最大的恆星有多大?「愛丁頓極限」是不是恆星的質量極限呢?
    最大的恆星有多大?「愛丁頓極限」是不是恆星的質量極限呢?宇宙中的恆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僅僅我們的銀河系就有數千億顆,而宇宙中又有數不清的星系,那些比銀河系大的星系,都是有著上萬億恆星的存在。恆星質量有一個下限值,大概就是太陽質量的8%,也就是木星的80倍左右,只有質量達到這樣的程度後,才能夠擁有足夠的引力使核聚變反應發生,而沒有成功被「點燃」的就是褐矮星,那麼恆星的質量有沒有上限呢?
  • 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在恆星中算中等,最大的恆星有多大?
    恆星的體積基本都比行星大,質量和壽命也是如此。一個太陽就是地球的130萬倍,而它在恆星中也只處於中等。地球其實是一顆年輕的行星,它的壽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太陽也一樣,雖然太陽的壽命高達46億歲,可比起其他恆星來,太陽還處於青壯年時期,壽命還有好幾百億年。地球是生物的母親,太陽就是生物的父親,我們能夠誕生,離不開這位父親。我們不在太陽上,但太陽光無時無刻不在照耀著地球。很難想像沒了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 恆星考古:從第一代恆星中重現宇宙奇蹟
    第一代恆星一定非常壯觀。它們比今天點亮天空的大多數恆星都要亮得多、熱得多、質量也大得多。>大爆炸發生後大約一億年,經歷了一段相對黑暗的時期,在無數暗物質暈的引力作用下,第一代恆星出現了。而幾百萬年後,當它們以劇烈的超新星爆發結束生命時,釋放出了更重的元素,輔助下一代恆星的形成。這些重元素,如碳、鈣和鐵,被天文學家統稱為金屬。金屬有助於坍縮的氫氦氣體雲輻射熱量,從而使得產生質量較小、壽命較長的恆星成為可能。恆星被天文學家以金屬元素含量多少分成三個星族,其中金屬含量最高的是星族I。第一代恆星爆發後,第二代恆星——星族II中最小的那些,仍然存在於銀河系和近鄰矮星系中。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又圍繞著什麼轉呢?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又圍繞著什麼轉呢?地球的自轉讓我們有了晝夜之分,萬物有了休息的時間啊,月亮圍繞地球轉,引起潮起潮落,地球繞著太陽轉,有了分明的四季,那太陽繞著銀河旋轉,轉一圈需要多久的時間?這又會給地球帶來些什麼樣的變化呢?而銀河又繞著什麼在轉呢?
  • 古代恆星的軌道講述了銀河系的演變
    研究銀河系恆星軌道與顯示金屬含量低, 他們中的一些不動,因為, 作為理論預測。這些古老的恆星將為我們銀河系的演化提供新的見解。據認為,一些最初的恆星應該主要位於銀河系的中心。但是天文學家也在銀河系盤中發現了它們。
  • 銀河系發現最老恆星 幾乎與宇宙同齡
    也許一顆剛剛在銀河系發現的原始恆星可以為苦苦追問的天文學家提供線索,它的年齡約為132億年,幾乎與宇宙同齡,成為已知的最長壽的恆星。***放射性元素透露年齡據5月10日出版的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VLT望遠鏡捕獲了這顆遙遠的恆星,並將其編號為HE 1523-0901。
  • 國家天文臺發現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 距太陽3萬光年
    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原標題:最新發現!迄今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研究團隊基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約快100千米/秒。
  • LAMOST獲取海量銀河系恆星光譜
    我國科學家利用位於河北興隆的LAMOST望遠鏡觀測、研究宇宙誕生初期的歷史有了新進展:基於巡天獲取的數以百萬計的銀河系恆星光譜,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貧金屬星亮源表,這成為研究銀河系早期演化的寶貴資源。在上個月於日本舉行的關於恆星考古的國際會議上,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海寧就此作了特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