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第二代還是第三代恆星很難確認,但太陽肯定不是第一代恆星,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為以太陽的體量是無法在聚變中生成除碳氧後的元素的,但從太陽的光譜中發現金屬元素鐵的含量很高,質量佔比達到0.2%!然而鐵元素只會在8-10倍以上的恆星中心聚變時才能產生,因此認定太陽至少是二代恆星是沒有問題的。
太陽以及結構
太陽最主要的元素是氫和氦,以質量計算它們分別佔74.9%和23.8%。在氦元素以後的所有元素天文意義上稱「金屬元素」,約佔總質量的2%,其中氧大約佔太陽質量的1%,其次是碳(0.3%)、氖 (0.2%)、和鐵(0.2%)。
現代天文理論認為恆星經過超新星爆發階段將在其生涯過程產生的元素回饋宇宙的,一代恆星自宇宙大爆炸後產生,早期恆星內初始時並無金屬元素。一代恆星在其整個生涯中核聚變會製造大量的元素直至鐵,然後超新星爆發合成鐵以後更重的元素。以太陽大小的恆星最多核聚變至碳和氧,然後外殼膨脹至紅巨星,最後擴散成行星狀星雲,內核形成碳氧構成的白矮星
宇宙的未來或走向紅矮星時代
未來由於恆星的燃燒,宇宙中氫元素豐度會越來越低,8-10倍以下的黃矮星不會超新星爆發,因此物質重返宇宙構成新的恆星的概率也越來越少,未來的恆星將會朝著紅矮星方向發展。太陽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這樣的恆星以及它的年齡,推測其為第三代恆星也有一些道理,但暫時科學界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