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的恆星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是肉眼看到的還是實際亮度呢?是指主序星呢,還是死亡時的大爆炸都算呢?
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答案。人類衡量星星亮度有兩個標準,一個是視星等,一個是絕對星等。視星等是根據人類眼睛直觀看到的星星亮度,由於星星距離我們遠近不同,人眼看到的亮度不能反映星星本身真實的亮度。
絕對星等則是反映恆星真實亮度的指標,這種方法是把全天所有的恆星都假定在距離10個秒差距觀測,在同一起跑線上看到的亮度。因此絕對星等才是恆星真正的亮度。
視星等只是肉眼觀測的亮度,就是本身不發光而是靠反射恆星光芒的行星也有視星等,但卻沒有絕對星等。所以這就告訴我們,眼見不一定為實,絕對星等才是恆星真正的亮度。
先說說目視星等吧,人們把天上的星星根據眼睛看到的亮度劃分為若干視星等,數值越小就越亮,而且有負數,負得越多就越亮。
我們人類肉眼能看到最暗的恆星約為6等星。夜空中可以看到6000多顆星星,其中有5顆是太陽系行星,行星不發光,但會反射太陽光,由於距離近,有的看起來比最亮得恆星還亮,因此也有視星等。
其餘都是銀河系裡的恆星。這6000多顆恆星是圍繞著地球的一個天球所有能看到的,所以不是同時能夠看到,二是隨著地球緩緩轉動,像看慢鏡頭一樣,這些星星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
我們肉眼能夠看到全天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A(除了太陽,後同),這顆恆星距離我們有8.6光年,質量有太陽的2倍,亮度是太陽的25倍,視星等為-1.46,絕對星等為1.43;第二亮的是老人星,距離我們有309光年,其質量約太陽的10倍,亮度是太陽的16000倍,視星等為-0.65;第三亮的星是南門二A,又叫半人馬座a星A,是人類肉眼能夠看到最近的一顆恆星,質量和太陽差不多,距離只有4.3光年,視星等為-0.27。
大角星雖然質量只有太陽的1.1倍,距離我們又有36光年,但其直徑是太陽的20多倍,亮度是太陽的215倍,所以成為天上第4亮星,視星等為-0.04。再位列其後5、6亮的織女一視星等為0.03,五車二視星等為0.08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再說說絕對星等。其實絕對星等也是一樣,分為若干等級,也是數值越小就越亮,也有負數負得越多越亮。
這個亮度是恆星的真正亮度,科學家假定它們都在距離32.6光年的距離觀看的亮度。
按照這個標準,最亮的恆星是參宿二,位置在獵戶座,質量為太陽約40倍,亮度是太陽的55萬倍,距離我們1976光年,絕對星等為-7.26,視星等為1.65;排第二的是參宿七,坐落在獵戶座,質量為太陽的18倍,亮度是太陽的12.6萬倍,距離我們約860光年,絕對星等為-6.96,視星等為0.15,因此這顆星在肉眼觀測的亮度都排在全天第七。
排在老三的是天津四,位置在天鵝座,質量為太陽約23倍,其直徑為太陽的200倍,亮度是太陽的18萬倍,距離我們1410光年,絕對星等為-6.93,但這是一顆變星,有時絕對星等達到-8.37,視星等為1.25,也是一顆肉眼很容易看到的恆星。
前面曾經提到的老人星肉眼亮度第二,在絕對星等裡也是很高的,排在第六位。盾牌座uy是已知最大體積的星球,直徑為太陽的1700多倍,體積是太陽45億多倍,距離我們有7500光年,但肉眼也看不見,因為它的視星等才12左右。
以上都是銀河系的恆星。但人類目前了解的這些恆星只是銀河系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銀河系有20萬光年直徑,有恆星2000~4000億顆。
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r136a1,是一顆不在銀河系,位置在大麥哲倫雲/蜘蛛星雲/R136超星團的恆星,質量是太陽的265倍,絕對星等為-8.09,由於距離我們16萬多光年,所以我們肉眼看不到,其視星等為12.23。
我們看到的最明亮的恆星當然非太陽莫屬,其視星等為-26.8,但其絕對星等只有4.83,比起上述的絕對星等亮星差遠了。
實際上,天上最亮的星體要數恆星死亡前的迴光返照,就是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大爆炸那一刻,那應該是宇宙中最亮的一刻,一顆超新星爆炸可以照亮若干星系,亮度可達百億到幾千億個太陽加起來明亮,有時比銀河系所有恆星加起來的亮度還要亮幾倍。這種爆發如果發生在距我們幾十光年的地方,地球生命將蕩然無存。
超新星大爆炸後中心殘留的物質,將坍縮成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討論點評。
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可恥,侵權將受到追究,請理解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