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光年外,銀河系最忙碌的「恆星工廠」,看它是怎麼生產恆星的

2021-02-15 我知即你知

據報導,近日,NASA通過探測器採集到的數據,發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萬光年之外的恆星形成區NGC 281-W中,出現了一個年輕的恆星物體,目前正處於早期進化階段,還沒有完全變成一顆真正的恆星,未來通過對它的觀察,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揭曉一些太陽系起源的真相。

銀河系中最忙碌的「恆星製造工廠」

在銀河系英仙臂那裡,存在著一個銀河系中最忙碌的「恆星製造工廠」,它位於北天仙后座中,由一個亮發射星雲和電離氫區組成。

根據資料顯示,最早在19世紀的時候,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個「恆星製造工廠」的身影,當時研究者巴納德,形容它「非常巨大,瀰漫在宇宙之中」,此後,通過不斷研究,巴納德還在這片區域中發現了很多恆星,這也是人類對於它了解的開始。

研究者表示,在過去的數百萬年時間裡,這個「恆星製造工廠」都在不斷去生產新的恆星,這次發現的新生恆星,就是其中之一。

它目前作為原恆星階段,嵌入到密集的分子雲團中,周圍充滿了大量的星際塵埃和分子氣體,而且伴隨著它不斷生長,也不斷爆發、釋放著能量,研究者介紹,這個階段或許會至少持續數百年的時間。

這並不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在這片區域中,發現新生恆星了,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就有多顆新生恆星從這裡孕育而生。比方說在2019年8月的時候,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就發現了另一顆原恆星——PGIR 20dci。

如今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PGIR 20dci目前看來發育良好,它的亮度也正在不斷增加,相信用不了多久,它就會發育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甚至有機會組建自己的恆星系統,從而向太陽系一般,有機會孕育出生命。

原恆星會進化失敗嗎?

答案是肯定的,和原行星進化失敗,會變成矮行星、小行星等一樣,原恆星也有可能會進化失敗,從而變成另一種特殊的天體——褐矮星。

什麼是褐矮星呢?它們看起來好像是恆星,不過卻不是恆星,一般當原恆星生長的時候,如果它的質量還沒有達到8%的太陽質量就停止進化了,那麼,它也就變成了褐矮星,這個時候,褐矮星的內部是無法進行核聚變反應的,所以,它們就成為了宇宙中的「棄兒」。

褐矮星和恆星不同,它們本身雖然沒有耀眼的光芒,但是和行星相比,卻也有著黯淡的光,不過,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想要在浩瀚的宇宙中發現褐矮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目前找到的褐矮星也並不多。

此外,也有研究者認為,褐矮星不屬於失敗的恆星,認為褐矮星的形成或許有另外的一種演化方式,只不過我們從未在宇宙中找到任何一顆新生階段的褐矮星,自然也就很難窺探它演化的秘密了。

研究者表示,褐矮星和恆星一樣,應該都屬於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之一,在銀河系中,很可能褐矮星的數量要和恆星的數量差不多,那麼,作為恆星的一種,在褐矮星的周圍,有機會孕育出生命來嗎?

褐矮星能孕育生命嗎?

通過查閱資料,早在2005年的時候,來自美國的一個天文觀測小組,就通過斯皮澤空間望遠鏡,發現了褐矮星周圍存在著原始的行星盤,通過研究,這個天文小組在英國《自然》雜誌上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表示他們認為褐矮星的周圍,也有可能出現適合生命演化的行星,只不過人類尚未發現而已。

而在2016年,更有研究者表示,他們發現褐矮星的大氣層溫度和大氣壓,似乎和地球的情況差不多,這意味著,褐矮星的高層大氣中,極有可能會有微生物的存在,至少有機會為外星微生物提供生長發育的「溫床」。

同時,在2013年對於木星的研究中,就有研究者通過計算機模擬,認為即使行星不具備固態表面,只要溫度和環境適合,也是完全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的,這也讓很多研究者紛紛將尋找地外生命的目光,投放在了氣態行星和冰冷的褐矮星之上。

當然,一直到今天為止,人類從未找到任何的外星生命,這些有關於氣態行星、褐矮星等的猜想,也都僅僅是猜想罷了,希望未來而科學家們可以早日揭曉答案,幫助我們找到一個有趣的外星世界。

好文推薦:

不焯水不能吃」的食材,以後別再直接下鍋了

為什麼我們的胃無法消化金針菇?

世界最深的湖叫貝加爾湖,長江水百年才能灌滿,可供人類用500年

你不知道的邱吉爾,天使外衣下的魔鬼

近百年來,世界地圖上消失了多少國家

聲明:本號內容部分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有人認為銀河系10億光年直徑根本容不下幾千億顆恆星,你怎麼看?
    在我文章的評論區,許多網友都有這種認識,這不,最近有位網友發出邀答問題:太陽到比鄰星就有4光年,10萬光年的銀河系怎麼能有2千億恆星?這位朋友大概是按面積算,怎麼也容不下這麼多恆星吧?難道沒學過體積計算公式?
  • 距離地球1.3萬光年!形成於80億年前!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應該還有其他文明,只不過它們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
  • 國家天文臺發現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 距太陽3萬光年
    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原標題:最新發現!迄今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研究團隊基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約快100千米/秒。
  • 銀河系直徑16萬光年,有數千億恆星,但這個星系能裝幾千個銀河系
    我們銀河系就是一個恆星匯聚的大家庭,期間有著大約2500億顆恆星,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和小行星等天體就更不計其數了。然而在我們的宇宙之中,僅僅在可觀測的部分,就大約有2萬億個星系。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直徑約16萬光年,想一想我們地球距離太陽不過1.5億公裡,八大行星中最遠的海王星距離太陽也不過45億公裡,最近的恆星距離在4.22光年之外,就可以想見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有多麼龐大了。然而我們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規模卻又比銀河系大了一倍。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光年|地外文明|克裡斯...
    根據最新的觀測數據,並將限制條件按照強弱分成12個等級,他們得到了如下結論:銀河系中像地球這樣的文明有36個。進化了50億年的外星人?仍有很大不確定性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給出了銀河系中類地文明的數量下限,而且還進一步計算出,距離我們最近的類地文明,應不超過1.7萬光年。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
    不過,按照研究人員計算,這些文明之間的平均距離達1.7萬光年,人類現有技術無法探明它們的存在,也無法與之交流。    仍有很大不確定性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給出了銀河系中類地文明的數量下限,而且還進一步計算出,距離我們最近的類地文明,應不超過1.7萬光年。不過文中給出的公式,讓人不禁產生疑問:和德雷克公式相比,這個公式裡有些參量可能並不獨立。
  • 9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噴發的氣體,在100萬光年外形成了4顆恆星
    【ALENG 自媒體】12月1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在大多數人的影響中,黑洞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胃王,它像一個飢不擇食的怪物一樣,瘋狂地吞噬著那些不幸靠它太近的星際物質,甚至有人擔心,宇宙中無處不在的黑洞,可能會最終將我們的宇宙整個吞噬掉。
  • 銀河系「最孤獨恆星」與鄰居相隔1000光年
    CX330恆星噴發物質加熱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像這樣的年輕孤獨恆星非常罕見,同時,它也是迄今觀測最明亮、最緊密的爆發星。  CX330恆星釋放噴射流至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它與最鄰近的天體距離1000光年,被稱為銀河系最孤單的恆星。
  • 最活躍的恆星工廠,美如絢麗多姿的宇宙掛毯
    星雲W51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工廠」之一。1958年,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了星雲「W51」,它距離地球17000光年,位於天鷹座(Aquila)方向上。W51直徑達約350光年,是銀河系中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之一。
  • 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探察最活躍的恆星工廠
    星雲W51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工廠」之一。1958年,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了星雲「W51」,它距離地球17000光年,位於天鷹座(Aquila)方向上。W51直徑達約350光年,是銀河系中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之一。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26日消息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了一張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ST)退役前拍攝的圖像,圖中的W51猶如一張絢麗多姿的宇宙掛毯。
  • 比鄰星離太陽就有4光年,10萬光年的銀河系怎會有1000億顆恆星?
    在這些星星中,超過99%都是恆星,它們跟太陽是同一類天體,通過核聚變反應來產生能量,從而發光發熱。在一個夜晚中,我們最多可以看到大約2500顆恆星,而全天總計可以看到大約7500顆恆星。相對於宇宙尺度而言,這些肉眼可見的恆星都算是太陽的近鄰,它們的距離大都沒有超過1000光年。
  • 2萬光年外的一顆恆星,能容納100億個太陽,還有比它更大的嗎?
    2016年,天文學界根據2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預估可觀測宇宙內有2萬億個星系,包含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普通的棒旋星系。 但好在宇宙中沒有如果,位於2萬光年外RSGC2開放星團內的史蒂文森2-18,今後將會通過一次Ⅱ型超新星爆炸
  • 恆星起源於何處?巨分子雲——星系中的暗黑之地,恆星製造工廠
    到了當代,天文學家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發現在銀河系裡散布著大量由氫分子和氦分子組成的星雲,星雲中含有約1%的塵埃,跨度範圍大致為50~300光年,質量達10^5~2*10^6倍太陽質量。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認識到,幾乎所有恆星都是在這種巨大的分子雲裡形成的。
  • 16萬光年外發現巨型恆星:質量為太陽300倍
    2010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發現4顆巨大的恆星,它們的大小讓所有此前已知的恆星相形見絀——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300倍,超過了此前理論預計恆星能夠達到的最大質量的兩倍,這一反常現象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不解。
  • 銀河系最孤獨的恆星
    或許你可以想像一個孤獨的人的命運,但當這種命運被一顆恆星承擔,可能發生什麼?
  • 銀河系直徑12萬光年,分布著4000億顆恆星,你敢想像嗎?
    科學家們計算,銀河系大約有4000億顆恆星,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星團,星雲,星際塵埃等等。它們分布在銀河系的銀心,銀盤,銀暈裡。銀河系中心凸起的區域呈現出一個明亮的球狀,它的直徑大約有兩萬光年,厚度有一萬光年,這個區域叫做銀心。銀心由大量的恆星組成,它們的年齡大部分都在100億年以上。
  • 除去太陽外,哪些恆星距離地球近?大約是多少光年?
    太陽附近的恆星不多,因為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在銀河系獵戶座懸臂的比較靠外的一側,大致相當於北京三環外不到四環的位置,算是近郊吧。在這個位置,太陽周圍的星域中,恆星的密度不大,大約每284立方光年只有一顆恆星,在以太陽為中心,14光年半徑的範圍內,一共存在著32顆恆星,這兩張圖可以對比著看,我們在看看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十顆恆星:第十位:羅斯154星(Ross 154)距離地球9.68光年。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它的直徑400萬光年,擁有100兆顆恆星
    最近,人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大的星系IC1101,目測它的直徑有400萬光年,可以容納上千個銀河系,其中心甚至擁有質量超過1000億顆太陽的黑洞。IC1101是透鏡星系,其模樣與檸檬相似,與地球相距10.7億光年,它的體積大到可以容納數千個銀河系,內部還有大量的金屬恆星,有的恆星甚至比太陽還要老上70億年,其外表呈現出金黃色。
  • 在1.92億光年外的星系中,發現最年輕恆星複合體,才200萬歲!
    UGC 11973距離地球約1.92億光年,是一個半徑約為228000光年的螺旋星系,恆星總質量約為940億太陽質量,絕對星等為-22.0。這些參數使它成為本星系群附近最亮、最大、最大的星系之一。先前的觀測結果顯示,在這個星系中,活躍恆定的恆星形成過程發生在這個星系中。然而,由於UGC 11973的大傾角和它靠近銀河系的平面,對這些過程的詳細研究具挑戰性。
  • 在1.92億光年外的星系中,發現最年輕恆星複合體,才200萬歲!
    天文學家對巨型螺旋星系UGC 11973中的年輕恆星複合體進行了光度和光譜觀測,這一觀測結果,為了解這些恆星複合體的性質提供了重要見解,其研究發表在《arxiv》期刊上。UGC 11973距離地球約1.92億光年,是一個半徑約為228000光年的螺旋星系,恆星總質量約為940億太陽質量,絕對星等為-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