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近日,NASA通過探測器採集到的數據,發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萬光年之外的恆星形成區NGC 281-W中,出現了一個年輕的恆星物體,目前正處於早期進化階段,還沒有完全變成一顆真正的恆星,未來通過對它的觀察,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揭曉一些太陽系起源的真相。
銀河系中最忙碌的「恆星製造工廠」
在銀河系英仙臂那裡,存在著一個銀河系中最忙碌的「恆星製造工廠」,它位於北天仙后座中,由一個亮發射星雲和電離氫區組成。
根據資料顯示,最早在19世紀的時候,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個「恆星製造工廠」的身影,當時研究者巴納德,形容它「非常巨大,瀰漫在宇宙之中」,此後,通過不斷研究,巴納德還在這片區域中發現了很多恆星,這也是人類對於它了解的開始。
研究者表示,在過去的數百萬年時間裡,這個「恆星製造工廠」都在不斷去生產新的恆星,這次發現的新生恆星,就是其中之一。
它目前作為原恆星階段,嵌入到密集的分子雲團中,周圍充滿了大量的星際塵埃和分子氣體,而且伴隨著它不斷生長,也不斷爆發、釋放著能量,研究者介紹,這個階段或許會至少持續數百年的時間。
這並不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在這片區域中,發現新生恆星了,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就有多顆新生恆星從這裡孕育而生。比方說在2019年8月的時候,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就發現了另一顆原恆星——PGIR 20dci。
如今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PGIR 20dci目前看來發育良好,它的亮度也正在不斷增加,相信用不了多久,它就會發育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甚至有機會組建自己的恆星系統,從而向太陽系一般,有機會孕育出生命。
原恆星會進化失敗嗎?
答案是肯定的,和原行星進化失敗,會變成矮行星、小行星等一樣,原恆星也有可能會進化失敗,從而變成另一種特殊的天體——褐矮星。
什麼是褐矮星呢?它們看起來好像是恆星,不過卻不是恆星,一般當原恆星生長的時候,如果它的質量還沒有達到8%的太陽質量就停止進化了,那麼,它也就變成了褐矮星,這個時候,褐矮星的內部是無法進行核聚變反應的,所以,它們就成為了宇宙中的「棄兒」。
褐矮星和恆星不同,它們本身雖然沒有耀眼的光芒,但是和行星相比,卻也有著黯淡的光,不過,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想要在浩瀚的宇宙中發現褐矮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目前找到的褐矮星也並不多。
此外,也有研究者認為,褐矮星不屬於失敗的恆星,認為褐矮星的形成或許有另外的一種演化方式,只不過我們從未在宇宙中找到任何一顆新生階段的褐矮星,自然也就很難窺探它演化的秘密了。
研究者表示,褐矮星和恆星一樣,應該都屬於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之一,在銀河系中,很可能褐矮星的數量要和恆星的數量差不多,那麼,作為恆星的一種,在褐矮星的周圍,有機會孕育出生命來嗎?
褐矮星能孕育生命嗎?
通過查閱資料,早在2005年的時候,來自美國的一個天文觀測小組,就通過斯皮澤空間望遠鏡,發現了褐矮星周圍存在著原始的行星盤,通過研究,這個天文小組在英國《自然》雜誌上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表示他們認為褐矮星的周圍,也有可能出現適合生命演化的行星,只不過人類尚未發現而已。
而在2016年,更有研究者表示,他們發現褐矮星的大氣層溫度和大氣壓,似乎和地球的情況差不多,這意味著,褐矮星的高層大氣中,極有可能會有微生物的存在,至少有機會為外星微生物提供生長發育的「溫床」。
同時,在2013年對於木星的研究中,就有研究者通過計算機模擬,認為即使行星不具備固態表面,只要溫度和環境適合,也是完全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的,這也讓很多研究者紛紛將尋找地外生命的目光,投放在了氣態行星和冰冷的褐矮星之上。
當然,一直到今天為止,人類從未找到任何的外星生命,這些有關於氣態行星、褐矮星等的猜想,也都僅僅是猜想罷了,希望未來而科學家們可以早日揭曉答案,幫助我們找到一個有趣的外星世界。
好文推薦:
不焯水不能吃」的食材,以後別再直接下鍋了
為什麼我們的胃無法消化金針菇?
世界最深的湖叫貝加爾湖,長江水百年才能灌滿,可供人類用500年
你不知道的邱吉爾,天使外衣下的魔鬼
近百年來,世界地圖上消失了多少國家
聲明:本號內容部分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