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最亮的恆星放在比鄰星位置,地球會怎麼樣?還能生存嗎?

2020-09-20 今晚就來咯

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它在地球上看來的視星等只有11等,肉眼根本看不到,但如果將最亮的星星放在這裡,地球上會有多亮呢?

最亮的星星是哪顆?

最亮的星星以什麼為標準?可能大家都有點懵逼,比如在我們看來,太陽無疑是最亮的,它的星等高達-26.74,但在夜空中月亮的視星等也高達−12.92,很顯然,如果把月亮放到比鄰星的為止,明顯不如視星等只有-1.46的天狼星,月亮鐵定是看不見了!

畫面正中偏下就是天狼星

視星等和絕對星等

我們白天和晚上能看到的,亮度不一的天體,它們之間的衡量標準是視星等,它最早是由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將自己編制的星表中的1022顆恆星按照亮度劃分為6個等級,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普森發現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據這個關係,普森將形成量化,確定每個星等之間差距2.512倍!

全天最亮十大恆星

很顯然各位熟悉的盾牌座UY,大犬座VY,R136A1等都不在列,所以視星等並不能完整表示星星的亮度,因此天文學家又提出了一個絕對星等的概念,它的定義是將假定將一顆恆星放到十秒差距外所測得的視星等。

各位熟悉天體的絕對星等

上表來看,太陽就變成了一個小弟弟,絕對星等也就剛剛能在光汙染嚴重的夜空中被發現而已。

已知絕對星等最高的恆星排列

能排除亮度高低只能已知了,比如宇宙實在太大,上表中列出的所有恆星也就300萬光年內的幾個星系,比如銀河系、大小麥哲倫星系、仙女星系和三角座星系。

本星系群

全波段星等

這裡再簡單介紹個全波段星等,視星等和絕對星等測量的是恆星的可見光星等,但恆星並不只是再可見光波段輻射,比如受到銀河系黃道面塵埃帶消光影響到很多天體,它們在X和紅外波段的輻射其實挺強,所以經常以天體的有效溫度來計算熱輻射和光度之間的差異。

最亮的星星放在4.22光年外,地球上會多亮?

絕對星等和視星等之間有一個轉換公式,可以將絕對星等轉換為某個指定距離的視星等,這樣做個簡單的對比即可知道最亮的恆星放到比鄰星的距離後到底有多亮了!

視星等和絕對星等的關係

所有參數都已經具備了,直接將參數代入計算即可:

最亮的恆星: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R136a1,絕對星等−12.5

比鄰星的距離:4.22光年

那麼計算得R136a1在比鄰星的位置上時,視星等為:-16.94等,這個亮度大概有多高呢?月亮的視星等為-12.92,大約是月亮最明亮時候的41.3倍!

這大概要比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陽,大約-19等還要暗6.3倍,估計看個大字報絕對沒問題,但如果要幹點細活就有困難了,不過如果有這樣一個大燈泡在天空中,我們的生活工作明顯會方便很多!但天文學家就要遭殃了!

大概比這個還要暗一點

因為滿月都會影響很多觀測,比如流星觀測絕對要受到滿月的影響,這個比滿月還要亮41倍的天體不是大家的噩夢麼?

當然R126a1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太亮,而是它質量太大!

這顆位於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的恆星是已知宇宙中質量最高的恆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65倍,這還是它大量丟失物質後的質量,據天文學家估計,它誕生時的質量是太陽的300多倍,因此在天文學家眼中,這簡直就是一顆不應該存在的恆星!

因為它已經遠超恆星的愛丁頓極限,這是恆星引力坍縮和熱核聚變的熱壓力平衡的最大質量,超過則會因為強烈的恆星風丟失質量,恆星不再長大,因此天文學家認為R136a1可能是兩顆恆星合併的結果。

它的未來是超新星爆發

和其它恆星的超新星爆發會留下中子星或者黑洞不一樣,R136a1超新星爆發後可能不會留下任何物質,當然它的未來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因為關於R136a1的很多數據都不是直接觀測得到,而是通過計算得到,因此關於R136a1的命運中,天文學家最多也只能是儘可能推測它的未來。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它的壽命並不會很長,也許數百萬年後它就會消失,在它的殘骸中,未來又將形成新的恆星系,也許還有可能形成生命星球!

但它在比鄰星的位置爆發時,地球就掛了!

相關焦點

  • 把最亮的恆星放在比鄰星的位置,夜晚會有多亮?
    夜空中用肉眼能夠看到的星星絕大多數是銀河系中的恆星。恆星有大有小,最小的恆星質量不到太陽質量的十分之一,體積可能還不如木星大。最大的恆星質量能夠超過太陽質量的300倍。
  • 把迄今發現最亮的恆星放在比鄰星位置,我們會看到兩個太陽嗎?
    天狼星是一個雙合星系統,其中主星天狼星A是一顆藍矮星,質量約太陽的2倍多;天狼星B是一顆白矮星,質量約太陽1倍,但體積只有地球大小,光度弱,其視星等只有8.44,絕對星等只有11.8,因此是看不到的。其實天狼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只有4.22光年。
  • 將迄今發現最亮的恆星搬到比鄰星位置,我們會看到兩個太陽嗎?
    天狼星是一個雙合星系統,其中主星天狼星A是一顆藍矮星,質量約太陽的2倍多;天狼星B是一顆白矮星,質量約太陽1倍,但體積只有地球大小,光度弱,其視星等只有8.44,絕對星等只有11.8,因此是看不到的。其實天狼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只有4.22光年。
  • 假如盾牌座UY替代比鄰星,地球會怎麼樣?如果UY超新星爆發呢?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盾牌座UY是當前觀測到最龐大的恆星,而比鄰星則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假如將盾牌座UY放到比鄰星位置,我們地球上能晚上能看書不?不過即使再亮我們北半球也看不了書,因為比鄰星位於南天區!
  • 假如盾牌座UY替代比鄰星,地球會怎麼樣?如果它超新星爆發呢?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盾牌座UY是當前觀測到最龐大的恆星,而比鄰星則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假如將盾牌座UY放到比鄰星位置,我們地球上能晚上能看書不?不過即使再亮我們北半球也看不了書,因為比鄰星位於南天區!
  • 網友問:如果把盾牌座UY放在比鄰星的位置,地球上觀察會有多亮?
    盾牌座UY是人類目前觀測到的體積最大的恆星,直徑是太陽的1800倍;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4.22光年),但是我們肉眼看不到比鄰星,因為比鄰星亮度太暗,視星等只有11。我們銀河系有近2000億顆恆星,肉眼能看到最遠的單顆恆星,遠至7000光年,但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我們肉眼卻看不見,因為比鄰星屬於紅矮星,在恆星質量中處於最低級別。
  • 宇宙中哪顆恆星的質量最大?如果把它放在比鄰星位置,會發生什麼
    在還未獲得窺探宇宙的能力之前,人類一直不知道其實夜空中的星星也和白晝出現的太陽一樣是恆星。在在初步獲得窺探宇宙的能力時,人類開始意識到原來太陽是一顆比地球大得多的星球,並且認為太陽就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球。
  • 假如地球放在銀河系中心,天空將比白天還明亮!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地球不再有夜晚,無論白天黑夜都有瀰漫在天空中柔和的星光,永恆的照耀著大地,假如地球位於銀心恆星高密度核球附近的話,有沒有這個可能?銀河系核球的密度有多高?我們現在知道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太陽系位於距離銀心約2.6萬光年的位置,銀河系主要有兩條螺旋臂,連接的中心核球是一個橢球狀核心,核球的中心是一個超過太陽400萬倍的黑洞,核心區域恆星密度很高,銀心處的恆星之間距離平均在10000天文單位以內(太陽和最近半人馬座比鄰星的距離是27萬天文單位),因此核球處恆星的密度大約是太陽系附近的19683
  • 假如把最大質量恆星R136a1放到比鄰星的位置,地球會怎樣?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在大麥哲倫星雲中發現了特別明亮的區域,而後證實這個異常明亮的區域是由若干恆星群所組成,其中R136a1是其中最大最亮的一顆,也是人類目前發現最大質量的恆星。而當恆星的質量很大時,內核聚變的程度會更加劇烈,內核釋放的能量就會超過向外輻射出去的能量總和,向外的輻射壓激增,從而推動外層物質更容易脫離引力束縛而被拋散到宇宙空間中,從而恆星就愈發不穩定。
  • 假如地球在恆星密集的星系中心,是不是就沒有黑夜了?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地球不再有夜晚,無論白天黑夜都有瀰漫在天空中柔和的星光,永恆的照耀著大地,假如地球位於銀心恆星高密度核球附近的話,有沒有這個可能?銀河系核球的密度有多高?我們現在知道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太陽系位於距離銀心約2.6萬光年的位置,銀河系主要有兩條螺旋臂,連接的中心核球是一個橢球狀核心,核球的中心是一個超過太陽400萬倍的黑洞,核心區域恆星密度很高,銀心處的恆星之間距離平均在10000天文單位以內(太陽和最近半人馬座比鄰星的距離是27萬天文單位),因此核球處恆星的密度大約是太陽系附近的19683倍,這個密度確實夠嚇人的,將近2萬倍的恆星密度
  • 盾牌座UY有50億個太陽大,把它放到比鄰星那兒,在地球上看會怎樣
    我們會看到它嗎?它會有多大多亮呢?咱們一起來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比鄰星是太陽在宇宙中的恆星鄰居。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它到太陽的距離只有4.22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有趣的是,比鄰星距離我們這麼近但是我們還是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它。原因是它太小了,又十分的黯淡。
  • 地球去流浪 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原標題: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液態水通常被認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恆星周圍,水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的區域往往被認為是宜居帶。」因此當恆星質量較小、發出的光較弱時,宜居帶便會與恆星近一些,反之亦然。 「宜居帶的計算模型有很多種,地球必然處於地球宜居帶之中,火星則在一些模型中處於『邊緣地帶』。人們最近幾年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和地下液態冰,進一步佐證了火星確實處於宜居帶中。」苟利軍指出。
  • 當質量最大的恆星靠近太陽系,地球會毀滅嗎?答案讓人害怕
    先拿銀河系來說,天文學家推測,在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差不多有1000億顆-4000億顆,其中一半都含有自己的恆星系統,而且太陽的質量在恆星的陣營中只能算是「小個子」,大質量的恆星最終會演化成為中子星或者是黑洞,而太陽抵達生命的尾聲,經過一系列的演化後,最終卻只能變成白矮星。
  • 比鄰星怎麼樣?
    地球能夠孕育生命,是諸多巧合共同作用的結果。地球是一顆宜居行星,但遺憾的是它並不會永遠都是一顆宜居行星,因為一切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太陽作為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是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可太陽雖然叫做恆星,卻並不會恆存永續,終有一日太陽也會熄滅。 太陽一旦熄滅,地球生命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石。
  •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這顆行星幾天前才被確認。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證實了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的存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最小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
  • 《流浪地球》最硬科普(一)太陽會爆炸嗎?為什麼要飛往比鄰星?
    電影情節取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在遙遠的未來,太陽面臨死亡,地球不再安全,於是人類決定帶著地球前往新的家園——比鄰星。這部電影中有許多硬科幻情節,比如:在未來,太陽真的會爆炸嗎?人類為何要飛向比鄰星?
  • 在去比鄰星b炒房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比鄰星b,或者任何依靠徑向速度法找到的行星,都有這個問題:它很可能其實很重,但大部分引力是在把恆星往「上」拉,而沒被我們發現。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比鄰星b的軌道是什麼樣的。如果它的位置正好對上了,那麼它的重量確實就是1.3個地球。如果它的位置不對,那麼完全有可能超過地球的70倍,變成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假如軌道是純隨機的,那麼「中間」的可能性大約是2.6個地球。
  • 地球的位置是否暴露?科學家收到比鄰星信號,應該回復嗎?
    對於這樣的位置,信號如果真的是其他的高級文明所發出的,貿然的回覆對於我們來說只會暴露地球的位置,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在2019年加拿大信號之後,科學家也在積極的尋找其他的無線電信號,在2020年12月18日,英國衛報披露來自於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的射電望遠鏡收到了來自於比鄰星系的無線電信號。
  • 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流浪」的地球應該在距離恆星多遠的軌道上「紮根」?苟利軍指出,這就涉及到了宜居帶的問題。宜居帶指一顆恆星周圍有更大機會存在生命或生命生存環境的區域。如何界定這一範圍?「液態水通常被認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恆星周圍,水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的區域往往被認為是宜居帶。」因此當恆星質量較小、發出的光較弱時,宜居帶便會與恆星近一些,反之亦然。
  • 距離4.2光年以外的比鄰星,這顆恆星與太陽相比,有什麼不同?
    《流浪地球》的熱映使得我們第一次把目光關注到未知的宇宙當中,尤其是在了解了太陽這樣一個普照了地球四十六億年時間的恆星,他帶給我們人類生存的空間,給了地球萬物以生命,但是同樣太陽也是有自己壽命的,根據科學家預測,太陽整體會燃燒110億年,現如今他已經持續了46億年的時間,可以說已經進入到了一個中年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