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球在恆星密集的星系中心,是不是就沒有黑夜了?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地球不再有夜晚,無論白天黑夜都有瀰漫在天空中柔和的星光,永恆的照耀著大地,假如地球位於銀心恆星高密度核球附近的話,有沒有這個可能?

銀河系核球的密度有多高?

銀河可能是人類最早認識的天體之一,畢竟在沒有光汙染的時代,抬頭就能看到銀河掛在天空,但真正認識銀河系,還要從十七世紀的伽利略開始,因為他發明的望遠鏡,所以才知道銀河也是由一顆顆恆星組成,到十八世紀的赫歇爾,他在發現天王星之後決定畫出銀河系整個地圖,在他測量了11萬顆恆星的位置後,終於確認銀河系的地圖,當然這和我們所了解的銀河系大相逕庭!

到了1918年沙普利經過多年觀測確認了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1926年瑞典天文學家貝蒂爾·林德布拉德分析出銀河系也在自轉。而哈勃在確認仙女星系位於河外以後,這個距離最近的河外星系的形狀就成最好的參考,我們認識到了星系中心的核球和旋臂。

銀河系核球的恆星密度有多高?

我們現在知道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太陽系位於距離銀心約2.6萬光年的位置,銀河系主要有兩條螺旋臂,連接的中心核球是一個橢球狀核心,核球的中心是一個超過太陽400萬倍的黑洞,核心區域恆星密度很高,銀心處的恆星之間距離平均在10000天文單位以內(太陽和最近半人馬座比鄰星的距離是27萬天文單位),因此核球處恆星的密度大約是太陽系附近的19683倍,這個密度確實夠嚇人的,將近2萬倍的恆星密度!

假如地球位於銀心核球處大概有多亮?

十九世紀初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他認為如果宇宙是穩恆態且是無限的,那麼晚上應該不是黑暗的,所以奧伯斯認為宇宙並不是靜態的,他從一個如此簡單的問題卻推導出這樣高深的結果,奧伯斯確實是個大神!

但今天將地球塞進了銀河系的核球,讓大家來看看在銀心如此高密度條件下,地球的夜空到底有多亮,當然先來假設一個條件,比如首先假設下核球處周圍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然後按距離和平均密度計算下地球夜空中的亮度,那麼首先要將太陽換算成10000天文單位外的亮度是多少。

視星等和絕對星等的關係

太陽的絕對星等為4.83,那麼當它在距離10000天文單位時亮度大約為:-16.4等,當天空中出現19683顆-16.4等的恆星時,夜空中到底有多亮呢?

星等之間的亮度差異

根據星等之間的亮度差異,計算得到星等加成為:10.73

那麼綜合星等為:-16.4+(-10.73)=-27.1等

太陽在天空中的亮度大約為-26.7,看起來居然比太陽還亮那麼一點,而且天空中是均勻分布的,這可是個好玩的地方啊,亮如白晝,沒有夜晚了!

在銀心核球處,地球還能宜居嗎?

當然以上計算僅假設和太陽同級別恆星,但核球處的恆星大多數都是年老恆星或者紅矮星甚至白矮星和中子星,很多輻射可能會超出可見光波段,所以真正的視亮度應該會低於太陽的亮度,但這會伴隨著涼一個結果,也就是在核球處的輻射也會遠超地球水平,這樣的環境還能宜居嗎?

在核球處可能充斥這大量的X射線和伽瑪射線輻射,還有紫外線以及很強的微波輻射,這使得地球在那個位置的宜居條件急劇變差,甚至根本不適合生命生存,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天堂般的位置估計只有希臘神話中刀槍BLUE的神仙才能居住,也許奧林匹斯山就位於那裡!

相關焦點

  • 假如地球放在銀河系中心,天空將比白天還明亮!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地球不再有夜晚,無論白天黑夜都有瀰漫在天空中柔和的星光,永恆的照耀著大地,假如地球位於銀心恆星高密度核球附近的話,有沒有這個可能?銀河系核球的密度有多高?而哈勃在確認仙女星系位於河外以後,這個距離最近的河外星系的形狀就成最好的參考,我們認識到了星系中心的核球和旋臂。銀河系核球的恆星密度有多高?
  • 科普一下,假如地球的位置緊靠銀河系中心,世界會怎樣?
    晴朗的夜空中,我們在一些空氣好的地區會看到條狀銀河,這是因為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可以算作是郊區了。整個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懸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光年。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緊挨著銀河系中心,世界會怎樣?
  • 哈勃發現恆星最密集星系,體積只有銀河系的3%,恆星數量卻比銀河系...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縱橫10萬光年,裡面有至少1500億顆恆星,比地球大130萬倍的太陽,在這裡面就像沙漠中的一塊石子,銀河系之大,真是超乎想像。但是宇宙中也有很多奇葩的星系,2015年5月時,NASA的斯皮策、錢德拉和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個十分遙遠的星系,這個星系的大小只有銀河系的1/30,但是恆星的數量卻多得驚人,竟比銀河系多了十倍,也就是說,這個星系以銀河系1/30的空間中匯集了15000億顆恆星,其密集程度真的很嚇人。
  • 天上的星星代表的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還是有恆星,有星系?
    實際上,恆星或者星系發出的光,很有可能不在可見光波段。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射電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就可以接受不在可見光波段的電磁波。如果,我們僅僅說,人類肉眼可見的,也就是在可見光波段的。那情況大概是這樣的,如果你在一個很晴朗的黑夜,而且沒有什麼光汙染,大氣汙染。
  • 銀河系中心就像射出子彈一樣噴射密集冷氣體
    銀河系中心就像射出子彈一樣噴射密集冷氣體(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國外媒體報導,一支國際研究小組發現銀河系中心噴射密集的冷氣體,就像射出的子彈一樣。格裡菲斯說:「星系非常擅長『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星系將大量的質量釋放出去,就會失去用於形成恆星的物質,如果星系損失足夠多的物質,就無法形成恆星了。」所以觀測到銀河系損失形成恆星的氣體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這讓你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同時,這項最新研究還提出了關於銀河系中心現在正在發生什麼的新問題!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假如它替換太陽,地球會發生什麼?
    盾牌座UY是位於盾牌座、距離地球遠達9500光年左右的一顆紅特超巨星,它的直徑超過了此前被認為是第一大恆星的大犬座VY。盾牌座UY的半徑大約是是太陽的1,708 ± 192倍,儘管其體積大到令人髮指,但它的質量卻只有太陽的7-10倍,為什麼會存在這種超級虛胖子?
  • 離地球最近的星系——仙女星系
    根據以往的研究所知,仙女座星系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系,這個星系由大約一萬億顆恆星共同構成,距離地球大約兩百萬光年遠。 仙女座星系既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也是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天體之一,其直徑約為22萬光年(208億億公裡),距離地球約254萬光年(2400億億公裡),其視角相當於4.96度,是太陽、月球視角的約10倍。
  • 螺旋星系磁場催生恆星
    M33螺旋星系磁場可形成恆星。(圖片來源:Thomas V.Davis) 一個螺旋星系的磁場是球形的,但它很可能正在那裡進行著裝配巨大氣體和塵埃雲團的工作,進而孵化出一顆顆恆星。 這是對M33——位於三角星座中的一個距離地球約280萬光年的螺旋星系——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的重要結果。
  • 發現「卡岡圖雅」——被逐出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
    比如一些死理性派就吐槽說——超大質量黑洞不是應該位於星系中心,被無數明亮的恆星包圍嗎?為什麼電影裡「卡岡圖雅」周圍看不到多少恆星?如果沒有被恆星包圍,它周圍吸積盤裡的物質又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分析了多個天文臺站長達數十年的觀測數據,在距離地球大約9000萬光年的一個矮星系中,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光點。那個矮星系名為馬卡良117,位於北鬥七星的鬥勺之中。那個光點則被稱為SDSS 1133,特徵與超大質量黑洞相符。儘管超大質量黑洞通常存在於星系中心,但SDSS 1133距離這個矮星系的核心至少有2600光年。
  • 銀河系有上千億恆星,太陽帶著地球轉,為什麼還沒撞上別的恆星?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下限是1000億,上限大約高達4000億,當然這只是恆星的數量,每個恆星系又有數量不等的行星,而且還有多如牛毛的小行星,瞬間銀河系中的天體數量就從千億級開始了指數級增長,太陽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穿行,實在是太危險了,啥時候迎面就飛來一顆恆星,整個太陽系就完蛋了......?
  •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圍繞星系中心運轉,銀河系圍繞的是什麼?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參照系,所謂相對靜止,運動才是絕對靜止。在粒子大小和天體大小之間都存在某種運動,它們不會保持絕對靜止。地球自轉以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以一年為周期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東升西落。然而,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並非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封閉。
  • 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多混亂嗎?常有恆星「車禍」,還有伽馬射線暴
    據科學家估計,這個直徑為150,000光年的星系大約有2000-4000億顆恆星。而且在僅中心區域就有數千光年的狹小空間裡,大約有100億顆恆星聚集在一起,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400萬倍。它們一般都是年老的,有些已進入到紅巨星階段。星系中心的恆星密度,遠高於其他地區,遠高於北京和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恆星密度。
  • 星系的中心是黑洞,黑洞不斷吞噬,最終會吃掉整個星系嗎?
    從理論上來講,黑洞有大有小,最常見的黑洞是由恆星在燃料耗盡之後坍縮而成的,這樣的黑洞通常都具有較大的質量。而宇宙間還有一些原生黑洞,這些黑洞的前身並不是恆星,所以並沒有質量的限制,這些黑洞可以小到直徑只有一毫米。
  • 宇宙「超級星爆星系」每年誕生4500顆恆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顯示,一個遙遠星系每年「大量生產」恆星,預計每年可形成4500顆太陽質量的恆星,它被命名為SPT 0346-52。  相比之下,銀河系每年形成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而距離地球127億光年之遙的SPT 0346-52星系能夠每年形成4500顆太陽質量的恆星,科學家對該現象迷惑不解。
  • 你不知道的黑洞,星系的中心?恆星形成的加速器?
    在遙遠的宇宙中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的地方,一個巨大的黑洞正在噴射一股強大的能量噴流,這可能正給距這股能量源100萬光年的星系中恆星的形成增壓。 黑洞雖然已具有宇宙真空吸塵器的美譽,但它們也作為星系的中心向外噴射粒子流和輻射,在恆星的形成中起著作用。
  • 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
    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 2020-06-26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有沒有「孤獨」的恆星,不屬於任何星系?
    我們經常說恆星組成星系,星系進一步組成星系團,就是指這種層次結構。所以原則上恆星不一定非要存在於星系中,星系也可以在星系團之外。那麼實際上是怎樣的呢?恆星起源於分子雲的坍縮。在星系的引力場下,分子雲的密度要比星系之外大很多,這就是恆星形成的溫床。如果有某種觸發,比如超新星、密度波、星系合併等,恆星就可以大量地形成。
  • 待證實「三體」星系:同時圍繞三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劉慈欣在《三體》中敘述的三體星系令人嚮往,其變幻莫測的運勢也是令人痴迷。如今,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了和小說中敘述基本一致的三體星系。這就是距離地球1300億光年的獵戶座GW,它還處在前期創造環節,包含三顆恆星,其中二顆相互繞另一方轉動運作,第三顆則在外場很遠的地方圍繞前二顆恆星運作。
  • 這個星系團能發射等離子射流,卻無法形成恆星,原因何在?
    在這個問題中,大家感到好奇的除了地球為什麼會存在高等生命體以外,或許還有恆星到底是如何產生的。那麼恆星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首選恆星的產生需要具備一個條件就是分子雲。在分子雲之中,許多分子稠密的區域會因為某種力的作用坍塌,最後這些塌陷的區域就產生了恆星。那麼是不是所有分子雲密度較大的區域都會產生恆星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生命的產生以星係為基本單元,地球是銀河系唯一的生命家園
    太陽在銀河系一條旋臂上銀河系是一個圍繞銀心建構且擁有巨大中心質量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銀河系呈扁球體,具有巨大的盤面結構,由明亮密集的核心、兩條主要的旋臂和兩條未形成的旋臂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