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

2020-11-22 澎湃新聞

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

2020-06-26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你永遠不懂我傷悲

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

那英這首曾經傳遍大街小巷的歌曲中,主人公是戀愛中的兩位男女,他們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兩個世界」,於是,悲傷襲上心頭,但一方卻似乎永遠也不明白另一方悲從何來,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或許,悲傷者心裡的孤寂只有黑夜才能給予慰藉。的確,黑夜,能使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放和修復,能使疲勞的機體得到恢復和活力,能使人們忘卻白天的苦難和傷悲……很難想像,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我們的心情或生活將是怎樣?

想像其實並不遙遠。隨著現代化加速推進,黑夜正離我們越來越遠。2016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等機構的科學家繪製了一份全球光汙染地圖,結果顯示:地球上約4/5的人生活在受到光汙染的天空下,超過1/3的人即使在最晴朗的夜晚也看不見星河。在黑夜越來越少的當下,如何安放我們的焦慮和不安,答案或許只有一個:拯救黑夜!

因為黑夜如此重要: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數百萬年以來,人類以晝夜更替的節奏為指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事實上,人們在夜晚睡著之後,身體並沒有「休息「,更準確的說法是,身體某些系統的運轉減緩了,例如,新陳代謝變慢,血壓有所降低,某些系統卻開啟了全速運轉的模式,比如修復機制和加工機制。最終,我們的身體會「除舊迎新」,並重新協調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說,黑夜幫助我們修復了身體。

黑夜之所以有此治癒功能,主要與褪黑激素有關。褪黑激素會使人感覺疲勞,並從根本上參與調控人體的晝夜轉換機制。它又被稱為「夜的荷爾蒙」,因為正是隨著夜晚的降臨,褪黑激素的分泌開始增多,午夜時達到頂峰,然後隨著曙光漸露,分泌逐漸減少。

此處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會阻礙褪黑激素的產生,所以光照是影響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正在為自己睡眠質量不高而煩惱,或許可以試試在睡覺的時候將臥室的燈關掉或是調暗。

事實上,在娛樂形式多、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當下,很多人都有睡眠質量不高或是睡眠時間過少的問題。這不僅會破壞身體的修復功能,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根據英國薩裡大學的研究成果,每天睡眠少於6個小時並持續一周,人體血細胞內數以百計的基因就會有所改變,一些重要的人體修復過程也將受到影響。赫爾辛基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則警告說,睡眠過少會影響膽固醇代謝,從而傷害血管,並導致心血管疾病,縮短人的壽命,同時加大死亡風險。

死亡陷阱

世界上有大約30%的脊椎動物與超過60%的無脊椎動物在夜間活動,它們在夜色中進食、捕獵、繁衍,它們所有的感官也都為此而生。然而,越來越嚴重的光汙染正在蠶食夜間動物的生活空間,無處不在的人工照明更是成為某些夜間動物的死亡陷阱。

在夜間遷徙的候鳥似乎特別容易被燈光吸引,這與它們特殊的感光細胞有關。在晴朗的夜晚,鳥類通常高飛,不讓地面的燈光影響到自己。可是,如果陰雲密布,或大霧籠罩,它們就會找不到星星來定位,這時,燈光似乎指引著安全的著陸點,災難也因此發生。黑爾戈蘭島鳥類觀測站的奧姆莫·赫波普博士指出:根據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的估計,每年在美國因撞擊廣播電視塔而死亡的鳥類達數百萬隻。

除了鳥類,很多昆蟲也難逃燈光的死亡陷阱。昆蟲視力發達,藉助於感光細胞,它們甚至能感覺到光線的分層。因此,在夜色深沉的時候,數百米外的燈光都可以吸引它們。而它們一旦被燈光吸引,就會有致命的後果。萊布尼茨學會「失去的夜晚「研究小組通過計算發現:夏季,每晚平均有150隻昆蟲喪生於一盞路燈。

如果留心觀察,你可能還會在自己身邊發現,不僅是動物,植物也可能在燈光中「迷失「:長期被燈光照射的樹木,深秋時枝頭還掛滿樹葉。很明顯,夜晚的燈光給樹木傳遞了錯誤的信息,告訴它們現在仍然是枝繁葉茂的季節。

黑暗是靈感的源泉

對於人類而言,黑夜遠不止是為了睡眠而存在。它使人們感到不安恐懼,同時又充滿希望,並因此成為信仰與藝術靈感的源泉,從神話、詩歌、音樂、繪畫、電影等多個維度,推動了人類藝術與文明的發展。

以如今位居第一的娛樂方式「電影」為例。在《千面英雄》一書中,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將英雄追求內心平衡與晝夜更替聯繫起來——內心的不平衡促使英雄離開「白晝的世界」,即故鄉,並通常在一位導師的幫助下,進入「黑夜的世界」,在那裡,英雄要找到新的盟友並擊敗危險的敵人,以證明自己。

20世紀70年代,曾負責迪士尼《獅子王》的編劇克里斯多福·沃格勒總結了坎貝爾的英雄故事,並將其作為電影的敘事樣板。風靡全球的電影巨製《星球大戰》就明顯採用了這種敘事結構:一位初出茅廬的英雄從白晝進入一個陌生而危機四伏的夜間世界,並在這裡真正成長起來。1998年,沃格勒在之前總結的基礎上,出版了一本詳細介紹上述敘事結構的指南——《作家之旅》。如今,這本書已成為歐美編劇界的「聖經」,對美國大片,進而對全世界的電影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

本書作者馬賽厄斯·R. 施密特(Mathias R.Schmidt)曾獲美國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並深入參與過德國的勒恩暗夜保護區項目( Rhön Dark Sky Reserve),該項目於2014年獲得國際暗夜協會的認定。坦賈—加布裡爾·施密特(Tanja-Gabriele Schmidt)的研究方向為文學,其本人深受黑暗文化的吸引。

在本書中,兩位作者聯手,從天文學、時間生物學、文化學、歷史學、照明技術等角度出發,為我們講述了黑夜在人類生活,乃至整個自然界中所發揮的力量。

原標題:《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白天和黑夜是由地球的自轉而形成的。地球不是靜止地懸在空中,而是一刻不停地在運動。地球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而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火球,時刻不停地發出大量的光和熱。而地球不會發光,也不會發熱。太陽的光線照到地球上,由於地球是圓的,所以只能是一面有陽光,而另一面沒有。當地球自轉時,太陽光照到的那一面,就是白天,沒有照到的那一面,就是黑夜。
  • 為什麼早期地球一天只有幾個小時,而現在卻有24個小時?
    為什麼早期地球一天只有幾個小時,而現在卻有24個小時?科技秘曝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下什麼叫做地球日(即24小時一天)。地球自身存在自轉運動,而在這個自轉過程中,地球總有一面會背對著太陽,我們管面對太陽的一面叫做「白天」,背面太陽的一面叫做「黑夜」,晝夜更替時長為24小時。所以,地球日的周期時長,是由地球自轉速度快慢來決定的。地球自轉速度越快,地球日周期就越短,表現在以「天」為度量單位就越短。
  • 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令人意想不到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鋪滿大地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寓意著新的一天開始。而當黃昏時最後一縷陽光消失的時候,意味著一天又畫上了句號。白天和黑夜,就像是兩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孿生兄弟,一方出現,另一方就會消失。作為人類,我們在地球上能夠清晰捕捉到白天與黑夜之間的區別,但是在浩瀚的星空當中,是否也存在這樣獨特的時間劃分?
  • 中國農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天
    這一天,北京的黑夜時間是白天時間的3/5。白晝和黑夜分別是多少小時?普通學生思路:本題的隱藏條件是一天有24小時。方法一:由「黑夜時間是白天時間的3/5」可知,單位「1」是白天時間,而白天時間未知,所以單位「1」未知,可以列方程。
  • 24小時都是黑夜的城市-挪威斯瓦巴德群島
    以前我們讀地理,了解到北極圈一些地區,會經歷半年天黑和半年白天的季節轉變,覺得很不可思議。由於好奇,我參加了一趟去北極圈斯瓦巴德群島的旅遊,體驗了極夜的季節。位於北極圈的斯瓦巴德群島(Svalbard),屬於挪威領土,每年有長達4個月的極夜,這段期間太陽不會升起,不管早上還是晚上,都處於黑夜的狀態。同時,它的極晝長達3個多月,變成了日不落。每年只有80多天是正常的,就是有日夜之分。首府朗伊爾城(Longyearbyen)位於最大的島上——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是世界最北的城市,也是遊客落腳之地。
  • 太空人在太空看到的宇宙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嗎?
    植物白天充分地吸收陽光,在體內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到了晚上沒有了光合作用,就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地球的白天和黑夜是以太陽照射為依據的。每天太陽從地平線上出來到落下地平線前,就是白天,反之就是黑夜。即便烏雲覆蓋大地,這種感覺也還會存在。
  • 太空人在太空看到的宇宙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嗎?
    由於地球上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大氣會對陽光進行折射、反射、衍射,太陽沒有出來時,通過大氣的折射、衍射、反射,天空就亮了;而太陽掉落到地平線後,天空一下子也不會突然暗下去。這就是人們對白天黑夜的概念沒有嚴謹準確時刻的原因。太陽東升西落實際上不是太陽自身運動造成的,而是地球自轉造成的。地球每天自轉一圈,就每時每刻都有一半向著太陽,一半背著太陽。
  • 一天為什麼是24小時?古代一天是多長?地球自轉為什麼越來越慢?
    地球人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每小時有60分鐘,每分鐘有60秒,就算以小孩子的認知水平也能接受這件事。但是,一天究竟為什麼是24小時呢?為什麼不能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呢?這就要從人類的計時方法說起了。而太陽東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轉,所以人們理解的一天就等於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古代人的計時工具也都與太陽有關,如日晷、華表、漏壺等等——對於這些需要藉助太陽光的計時工具來說,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下雨天用不了。直到機械時代才結束了這種尷尬局面,人們開始使用鐘錶。
  • 未來一天從24小時變240小時?科學家:沒錯,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了
    地球在公轉的同時還在自轉,自轉速度變慢帶給我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天的時間變長,未來的一天會從24小時變成240小時,甚至更多。太陽升起落下到再次升起,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可能不少人在孩童時代都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白天黑夜?太陽為什麼升起落下?現在知道是因為地球在自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八大行星都受到它的引力,各自運行在固定的軌道上。地球不停地自轉,這才有了黑夜白晝更替,有了一天24小時。公轉其實是受到了太陽引力的影響,太陽不出問題,那地球的公轉也不會。
  • 我就問你:一天只有23時56分4秒,為什麼鐘錶時間都顯示24小時?
    大家都非常清楚,地球自轉產生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一個晝夜就是一天。如果有人問:一天是多長時間?估計你會毫不猶豫地答「24小時」。如果再追問:地球自轉周期是多長時間?這個問題還有以下兩個變形,也是平時經常被問到的,但本質與上述問題一樣:1、是不是我們一天實際只過了23小時56分4秒,但為了日常習慣方便,我們將一天近似為24小呢?2、鐘錶的刻度,一天轉兩圈的顯示時長是24小時,但實際只花了23小時56分4秒,對嗎?
  • 滿滿的計劃表,從白天到黑夜!跟小松一起來看人口普查員的一天→
    滿滿的計劃表,從白天到黑夜!>滿滿的計劃表,從白天到黑夜,今天就跟小松一起來看人口普查員的一天↓6:30吳菊花便要起床,把兒子送到幼兒園。她笑稱,「往這一坐,時間過得飛快,坐下、起來便是一天。」「您好,我是小吳啊,您還記得嗎?方便和您預約下人口普查上門登記的時間嗎?」「您好,你反映的問題我了解了,我會幫您反饋。後續有了結果我會第一時間跟您溝通。」吳菊花的工位前人來人往,電話接進接出,在鈴鈴作響的電話聲下,兩小時很快便過去了。工位上,摞了幾疊人口普查相關的文件,吳菊花視其為「珍寶」。
  • 為什麼夏至白天最長 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到了最北邊
    北京時間6月21日18時7分,我們將迎來2018年的夏至節氣,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這是為什麼呢?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時節,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
  • 太空人在外太空,看到的宇宙是白天還是黑夜?
    原本在地球上24小時只能看一次的日出和日落,在太空繞地球運行的時候能看16次。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移動,它決定著晝夜的長短,同時地球的自轉決定著晝夜的更替。其實說白了,地球是球型的,太陽光理論上最多只能照射到地球的半個球體,被照射到的地方自然就是白晝,並從緯度上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平均溫度就會越高。
  • 地球的八大秘密,其實地球的一天沒有24小時
    4.地球一天的時間沒有24小時完整的一天包括一天一夜,也就是24小時,這是在平均太陽日的基礎上得來的。如果按地球的自轉時間算的話,一整天時間大概是23小時56分4秒。每過四年,就會多一天,所以科學家就設計了閏年和平年。
  • 一天並沒有24小時?地球十大驚人的事實
    3、地球一天並非24小時人們經常稱,白天時間不夠用,他們這麼說確實沒錯,因為地球一天並非24小時,我們的這個綠色家園圍繞地軸旋轉一周的實際用時是23時56分零4秒。這被稱之為一個恆星日。不過好消息是,所有這些地質運動都有助於碳循環和補給,讓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繼續下去。因為碳是我們存在的基本成分。
  • 科普一下,假如地球的自轉速度變為兩倍,世界會發生什麼?
    從科學角度來說,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人們為了方便計算將一天定為24小時。人們把24小時等分為三部分,工作、娛樂、休息各佔一部分。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的自轉速度增加一倍,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還能適用這麼快節奏的生活嗎?
  • 假如地球在恆星密集的星系中心,是不是就沒有黑夜了?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地球不再有夜晚,無論白天黑夜都有瀰漫在天空中柔和的星光,永恆的照耀著大地,假如地球位於銀心恆星高密度核球附近的話,有沒有這個可能?銀河系核球的密度有多高?銀河可能是人類最早認識的天體之一,畢竟在沒有光汙染的時代,抬頭就能看到銀河掛在天空,但真正認識銀河系,還要從十七世紀的伽利略開始,因為他發明的望遠鏡,所以才知道銀河也是由一顆顆恆星組成,到十八世紀的赫歇爾,他在發現天王星之後決定畫出銀河系整個地圖,在他測量了11萬顆恆星的位置後,終於確認銀河系的地圖,當然這和我們所了解的銀河系大相逕庭!
  • 科學家認為人體生物鐘一天有25小時
    當時針轉過兩圈,24小時過去的時候,不要以為一天已經結束了。按照一些科學家的看法,這個時候,在你大腦裡的生物時鐘裡,還有多出來的1個小時沒有用完呢。  根據地球自轉的周期,我們過著一天24小時的生活,但我們大腦內的生物時鐘裡,一天卻有25個小時。
  • 你的黑夜是我的白天丨時差症候群
    原創 華山感染 華山感染 收錄於話題#旅行醫學3個你的黑夜是我的白天旅行醫學之如何克服時差旅行 華山感染旅行醫學小陳是一家跨國企業的部門經理,由於工作關係從東往西時區改變:1~6小時清醒時時區改變:7~9小時清醒時時區改變:≥10小時清醒時在旅行前一天使用褪黑素的時間時區改變:1~6小時
  • 在月球上生活一天,相當於在地球上生活多久你知道嗎?
    這世界是十分奇妙的,對於人類來說,世界上是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說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說法,這神話故事中更是延續了這種說法,那麼人間和天上的區別真的有這麼大嗎?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如果人類在月球上睡一天,相當於地球的多長時間呢?可能傳說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