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有上千億恆星,太陽帶著地球轉,為什麼還沒撞上別的恆星?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下限是1000億,上限大約高達4000億,當然這只是恆星的數量,每個恆星系又有數量不等的行星,而且還有多如牛毛的小行星,瞬間銀河系中的天體數量就從千億級開始了指數級增長,太陽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穿行,實在是太危險了,啥時候迎面就飛來一顆恆星,整個太陽系就完蛋了......?

銀河系中到底有多少顆恆星?

在二十世紀初期以前,天文學家們一直都以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所以大家在觀測時並未意識到有些天體其實並不在銀河系內,比如赫歇爾就一股腦兒統計了超過十萬顆恆星的位置,畫出了銀河系的破餅圖,梅西耶則將各式天體統計成了一張梅西耶天體表,當然天文學家的犯的並不是錯誤,正是他們不懈的努力,才為後期利用球狀星團的運動分析出了銀河系中心方向奠定了基礎。

赫歇爾在1785年繪製的銀河系形

此後銀河系認識突飛猛進,1918年沙普利經過多年觀測確認了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1926年瑞典天文學家貝蒂爾·林德布拉德發現了銀河系較差自轉。而哈勃在確認仙女星系位於河外以後,這個距離最近的河外星系的形狀就成最好的參考,我們也直觀的認識到了星系核球和旋臂。

但準確的說在銀河系中浩如煙海的恆星中,要統計出數量很明顯不是一件人幹的事,在計算機處理數據之前,這統計增長是非常緩慢的,但隨著專門繪製銀河系地圖的伊巴谷衛星上天才開始有了飛躍,當它退役時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已經到了百萬顆恆星的詳細數據,此後蓋亞衛星則直接將這個數字提高到了十億,顯然這大概只有銀河系全部恆星1%,但已經足以構建銀河系3D模型。

銀河系的主要結構

銀河系是一個sb型的棒旋星系,銀心有一個直徑約2萬光年的核球,此處是非常古老的密集恆星區域,中心位於人馬座Sgr A*黑洞處,這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400萬倍,太陽系位於距離銀心約2.6萬光年的獵戶座旋臂邊緣,銀河系主要有中心棒旋核球延伸出來的兩條旋臂,其它旋臂又有分支、合併、意外的扭曲形成的分支。

銀河系恆星分布從內而外,呈波浪形分布,核球處密度比較高,旋臂處密度相對較高,而旋臂與旋臂之間這銀河系恆星的沙漠地帶,恆星分布比較稀疏,太陽系所在的獵戶座旋臂邊緣,恆星密度相對比較低。

太陽在其中穿行會撞上其他恆星嗎?

太陽系大約以每秒220千米的速度環繞銀心公轉,環繞一圈大約2.2-2.5億年,大家都在環繞,速度還不相等,總有概率相撞麼,就像小行星偶爾也會撞上地球,但這有一個關鍵!

銀河系恆星密度到底有多大?

核球處的恆星之間距離大約相隔10000天文單位,這個大概是多遠呢?假如把太陽比作是一個籃球的話,這個距離比例下,另一個籃球在246千米以外,顯然這個距離很難讓讓顆恆星有相互面對面的機會,即使瞄準了撞過去,也相當困難!

那麼在太陽系所在的獵戶座旋臂附近呢,這個位置的密度又是多少?太陽與比鄰星的距離大約是27萬天文單位,假設是太陽是籃球大小的話,這個距離會讓另一個籃球在6642千米外,顯然這又是一個幾乎不可能碰到的距離!

太陽系永遠都不會和別的恆星碰撞嗎?

很明顯沒有人打包票,但就最近數十萬年的附近恆星動向,並不足以判定它們會與太陽系碰撞,可能熟悉太陽系臨近恆星的朋友會知道,巴納德恆星正以超過110千米/秒的速度衝向太陽系,不出意外的話在數萬年後將會到達太陽系,不過無需擔心,它和太陽系在最近3.8光年處又將逐漸遠離,就像火星和地球軌道那樣,有火星大衝,最遠4億千米的距離縮小到5500萬千米,但地球和火星並不會相撞。

行星數量遠超恆星,不過不用擔心的是行星系都圍繞恆星公轉,和恆星之間的遙遠距離相比,行星系在內不過就一個籃球場,所以兩個相隔6642千米以外的籃球場,不會有什麼交集!

銀河系與仙女星系合併

太陽系不會與其他恆星系碰撞,但仙女星系會與銀河系碰撞,按當前速度銀河系大約會在30-40億年後開始與仙女星系合併,預計整個合併過程可能會超過數十億年,期間將有大量的恆星系可能會被引力拋出銀河系,但也有可能被重新拉回來,只是引力主導下星系物質做一個重新分配!

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合併過程

星系碰撞和恆星或者中子星黑洞碰撞不一樣,都靜悄悄的發生,在各位還沒有感覺出時,行星合併就已經完成了,當然這跨度可不是有機體生命所能經歷,也許有沒有文明能經歷這個過程都是個問題,畢竟太陽剩下的時間也只有50億年了,到那會才合併了一半而已!

相關焦點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在銀河系中,恆星都不是靜止的,它們沿著大致相同的方向繞著銀河系中心的共同質心旋轉,我們的太陽也不例外。太陽離銀河系中心約為2.6萬光年,繞行速度為每秒230公裡,每2.3億年繞行銀心一圈,這意味著太陽誕生至今轉了大約20圈。
  • 銀河系中雖有2000億顆恆星,可90%的恆星都沒太陽的質量大
    根據科學家的估計,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說到這個數據,可能有的人不信。其實這個數據並不是科學家一顆一顆數出來的,而是根據統計學原理估算出來的。你想知道足球場大約有多少根草,難道非要去動手數一遍嗎?可觀測宇宙中至少有1,000億個大小不同的星系,甚至可能包含上萬億個星系,平均下來每個星系約有1億顆恆星,那麼宇宙中的恆星的總數量至少為1,000億億顆。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又圍繞著什麼轉呢?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又圍繞著什麼轉呢?地球的自轉讓我們有了晝夜之分,萬物有了休息的時間啊,月亮圍繞地球轉,引起潮起潮落,地球繞著太陽轉,有了分明的四季,那太陽繞著銀河旋轉,轉一圈需要多久的時間?這又會給地球帶來些什麼樣的變化呢?而銀河又繞著什麼在轉呢?
  • 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為什麼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多顆?
    如果以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星星來算,地球南北星空中的星星大約有6000多顆。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其本體是宇宙中的各類發光或者反光的天體。宇宙那麼大,僅僅銀河系就擁有大約2000億顆恆星,為什麼在地球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千多顆星星?
  • 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為什麼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多顆?
    如果以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星星來算,地球南北星空中的星星大約有6000多顆。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其本體是宇宙中的各類發光或者反光的天體。宇宙那麼大,僅僅銀河系就擁有大約2000億顆恆星,為什麼在地球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千多顆星星?肉眼可以看到那些星星?
  • 銀河系中四千億顆恆星,高速飛行百億年,就不會發生撞車事件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相信大家都知道銀河系大約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而太陽系環繞銀河系的速度高達220千米/秒,這比人類速度最快的火箭還要高十幾倍,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大約已經有45億年了,大約已經環繞銀河系約20圈左右,肯定沒有撞上別的天體啦,要不然咱今天就不會在這裡吹牛了!
  •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繞著黑洞轉?
    S4714與該黑洞最近時相距19億公裡,恆星在這個位置上的公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2.4萬公裡,相當於光速的8%。2.6萬光年,而太陽帶著地球等一眾兄弟們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銀河系大約有上千億顆恆星,它們都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就是因為這是它們的共同質心。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誰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日夜不停地圍繞地球運動,幾乎大約27天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圈。而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也在太陽的帶領下,跟著太陽做螺旋式前進的運動。但是銀河系中各恆星(和星際介質)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情況並不相同,因為銀河系中心並沒有一個佔據了整個星系絕大部分質量的天體(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大約是4×106太陽質量,而整個銀河系質量是1012倍太陽質量左右)。因此整個銀河系的絕大部分恆星和氣體,都是在圍繞它們的共同質心旋轉,這個質心剛好在銀河系中心,所以我們說「太陽繞著銀河系中心轉」。
  • 當一顆恆星撞上另一顆恆星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銀河系大約有2000至4000億顆恆星,這看上去是一個超級大的數字,然而雖然恆星的數量很多,但是銀河系的空間更大,銀河系的直徑至少為10萬光年(新的數據顯示為20萬光年),銀盤的平均厚度約為2000光年,銀心的平均厚度更是高達1.2萬光年。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轉,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質量越大的天體,越會有其他天體圍著轉,這其實是因為天體的質量越大,它對於宇宙空間的扭曲就會越大,進而形成了引力場,周圍的小天體都會受到這個引力場的影響,而圍繞中心天體公轉。,它始終在圍繞太陽公轉。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540㎞/s,是太陽的270倍,天體為何自轉?
    近日,中國天文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離我們30000光年(別驚訝不太遠,人類最多1億年能到)。其自轉速度高達540千米/秒,而太陽的僅為2千米/秒,因此這顆恆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的270倍!
  • 銀心黑洞才四百萬倍太陽質量,它怎麼讓上千億恆星圍繞它公轉的?
    銀心黑洞才四百萬倍太陽質量,它怎麼能束縛住銀河系上千億恆星運動的?在上圖的時間跨度裡,至少有兩顆恆星已經完成了公轉一周的任務,當然這只是極度接近黑洞的中心死亡區域公轉的恆星,您不要指望這些恆星周圍有行星能誕生生命,即使有行星會很容易被黑洞捕獲,更會被銀心黑洞的超強X射線時刻死亡掃描!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自轉速度是地球的一萬倍,是太陽的250倍
    自轉是大部分天體的自然屬性,但是天體的自轉卻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自轉的速度、自轉的方向、自轉形式等等。最近,我們國家天文臺發現了銀河系內自轉最快的一顆恆星,速度達到了540千米/秒,這個自轉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那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呢?自轉快慢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為啥太陽還是個「單身狗」?緣分可遇不可求
    我們都知道月亮圍繞地球運行,繞行一圈就是一個月,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繞行一圈就是一年,而太陽是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的,繞行一圈的時間非常驚人,長達2.26億年。可以發現銀河系的旋轉是整體性的,也就是說整個銀河系的所有結構的運行有整體趨同性,在旋轉運行的時刻,每一條旋臂都會整體跟著旋轉,每一顆恆星也都跟著旋臂的運行趨勢而運行,那麼這樣一來,恆星與恆星的間距變化就不大了,因為大家都在隨著銀河系的總體運行趨勢而運行。
  • 太陽的壽命有多少年? 太陽消失後地球還存在嗎?
    可能被其他恆星吸引,成為新加入的行星;有可能撞向途中的任何一顆星星,粉身碎骨;即使短時間地球得以苟活,地球上的生命體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地球不會存在,太陽隨著年齡增長會膨脹併吞噬地球,就算不吞噬地球,偌大的太陽年齡到了盡頭可能會和氣球一樣參與,也就是太陽風暴,太陽風暴爆發出熱烈會刮破大氣次層以及重要大氣層,到時候的地球會和火星一樣
  • 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在恆星中算中等,最大的恆星有多大?
    太陽也一樣,雖然太陽的壽命高達46億歲,可比起其他恆星來,太陽還處於青壯年時期,壽命還有好幾百億年。地球是生物的母親,太陽就是生物的父親,我們能夠誕生,離不開這位父親。我們不在太陽上,但太陽光無時無刻不在照耀著地球。很難想像沒了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 月球繞地球轉,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我們提到了銀河系龐大的規模和體型,囊括四千多億顆恆星,數千個星團和一大批星雲物質組成的系統,它的直徑約為10多萬光年,中心的厚度約為6000多光年
  • 為什麼「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多虧了希爾球!
    是的,理論上講,衛星可以擁有自己的衛星。在每一個天體周圍,都有一個定義明確的區域叫做希爾球。在這個區域內,中心天體對區域內天體的引力相比於一個更大更重更遠的天體對區域內的天體的引力佔據主導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
  • 月亮繞地球一月轉一圈,地球繞太陽一年轉一圈,太陽繞銀河系呢
    宇宙中的很多天體間都有主屬關係,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又在圍繞著銀心(銀河系中心區域)轉,我們知道月亮圍繞地球轉一圈是一個月,地球圍著太陽轉一圈是一年,那麼太陽圍著銀心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呢?
  • 研究稱銀河系或有上千億行星 多數接近地球大小
    國際天文學家聲稱,僅銀河系中就至少可能有上千億的行星,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人們原有的認識。他們指出,在夜空中無數閃爍的恆星周圍並非黑暗無物。   近期出版的英國科學期刊《自然》報導,研究小組分析了過去多年世界各地天文望遠鏡收集的資料,並特別研究了利用一種名為「引力微透鏡」的新技術得到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