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熱映使得我們第一次把目光關注到未知的宇宙當中,尤其是在了解了太陽這樣一個普照了地球四十六億年時間的恆星,他帶給我們人類生存的空間,給了地球萬物以生命,但是同樣太陽也是有自己壽命的,根據科學家預測,太陽整體會燃燒110億年,現如今他已經持續了46億年的時間,可以說已經進入到了一個中年時期,當忽然有一天太陽的壽命也會宣告終結以後,我們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
其實這樣的科學邏輯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真的有可能發生,到了太陽衰竭的那一天,就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樣,地球也不得不搬離自己原來的位置的時候,其實劇中也做了一定大膽的設想,就是將地球整體搬遷到距離4.2光年以外的比鄰星,以那裡的恆星供養地球的人類繼續的生存,這個計劃過程將會達到漫長的2500年,用十代人的時間解決。
劇中所提到的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系,在距離地球大約17光年的距離範圍內,存在大約50顆最的恆星系,其中就包括了比鄰星,雖然看起來這個距離似乎並不算是很遠,但是依照目前現有的技術條件來看,地球上所有的燃料都加在一起,都未必會有能夠到達這個地方的能力,就不要提將整個地球都搬遷到這個地方,就算能夠建造出來這樣大型的發動機,也未必會有可供這些發動機的燃料。
不過要說起來,真的走到了那一步,到時候地球也不得不想自己出路的前提下,這個比鄰星究竟是不是能夠成為未來的太陽,這也得進行充分的論證,眾所周知太陽是一個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約有110億年,但是比鄰星作為同時恆星的一種,他是一個紅矮星,紅矮星的壽命比黃矮星的還要長一些,尤其是比鄰星誕生於48.5億年前,比太陽還要早一億年的時間。
而因為由於大小僅比產生氫融合反應所需的恆星臨界質量稍大,融合反應的速率很慢且不穩定,所以它的壽命極有可能會達到千億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太陽都不存在了的情況下,這顆比鄰星依然能夠散發著它的光輝,這樣漫長的存在時間,也為未來地球上生命有可能搬遷到另外一個星系提供了無限想像的空間,而且根據科學研究表明,比鄰星所散發的光輝,基本上近似於太陽的存在
這樣的星系如果他存在行星的話,也是極有可能會誕生生命的地方,再加上距離比較近,所以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宇宙的時候,都會把它拿來和太陽比較。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還是距離,雖然近是近了,但是相比較於目前人類技術所能達到的地步,還是有些差距,因此對於這顆恆星星系,究竟是個什麼樣,還有待於研究,按照目前哈勃望遠鏡所能看見的,推測比鄰星很有可能有一顆大質量的行星,正在不斷的環繞比鄰星做著公轉,只是也基本上可以確定,這顆行星上是沒有生命的。
因為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可以說這顆行星正在不斷的享受被高溫燒烤,也是一個火球的存在,不過是不是還有別的行星存在,目前還存疑,只是通過不斷的觀察推測,可能他不止是有一顆行星,但是在距離這麼遠的情況下,又能夠看到什麼樣的情況,科學的論據還是要依託不斷發現的事實依據來驗證,有關於這顆比鄰星的研究,目前還要不斷接受著考驗。
有關比鄰星的研究,實際上都很局限,更多的是依靠觀測的結果做出合理的推測,至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還是需要等到技術進步以後,真正達到比鄰星的那一刻。其實觀測比鄰星最合適的時機,還是應該在所謂的三星連線時期,由於比鄰星地處半人馬星座,在半人馬座α星中又有三顆恆星,分別以A、B、C來命名,其中C就是我們所俗稱的比鄰星。
當三星連線的時候,就是觀測最佳時期上,在2014年和2016年三星連線的時候,科學家根據測算的結果比對,並推算出了吧比鄰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大約是4.2萬光年,等到下一次三星連線的時候,科學家會根據現有的結果比對,推算出比鄰星的行星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這對於地球生存以及地外生命的探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