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貓啃書
還記得北大女生包麗嗎?
因為不是處女,被男朋友精神折磨到自殺。
原本是一個「無論長相還是穿著都極溫柔,無論多忙多累總是微笑著,讓人如沐春風」的女孩。
但在認識男友牟林瀚之後,她變成了自己嘴裡那個「垃圾「、」毫無價值的女孩」。
而好在,包麗得到了一個至少還算公正的結果:男友牟林瀚因涉嫌虐待罪被捕了。
對於包麗的死,有人可憐包麗的傻,有人痛恨牟林瀚的惡。
而在這背後,我看到了千千萬萬個像包麗一樣的人,正在默默以愛之名,承受被控制的苦。
01
誤把控制型虐戀當作轟轟烈烈的愛情
在中國,霸道總裁式的偶像劇,總是經久不衰,至少從當下流行的偶像劇播放量看來,是這樣的。
很多女生都曾經幻想過這樣的畫面:總有一天,自己會遇上一個男生,當她淋雨了,這個男生會奇蹟般的出現在她身後,為她撐起一把雨傘。她在工作中受委屈了,他會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她想去旅行了,他會當晚就買好明天的車票。
他們會一起在公園裡、火車上、海岸邊開心地笑、快樂地鬧。
她們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境:自己會是那個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白馬王子會趕著南瓜車來接她回家。
而現實呢?
往往極端的好,另一面就是極端的惡。
比如因男友精神控制而死去的北大女孩包麗,還比如今年7月被男友帶到雲南謀殺的南京女孩李倩月。
現實給我們的幻想以致命一擊:在真正的現實生活裡,沒有童話般的霸道總裁式美好愛情,只有想要控制你的霸道總裁式渣男。
02
為什麼會有人陷入這樣的「愛情漩渦」?
對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沉溺於這樣的「愛情漩渦」而無法自拔呢?歸根結底,有兩點原因。
缺乏自我認同感
婚姻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這本書裡說過: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以及他們的相處方式,奠定了我們對待感情的基礎。
具體是什麼呢?很多人在小的時候,總是遭受父母的批評、指責,於是他們會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好,配不上好的愛情和好的東西。
遇到問題後,他們也總是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反倒不會覺得對方有問題。
誤把自己當「聖母」
這類人,具有崇高的博愛主義精神。
他們覺得:男朋友這次打我/罵我可能就是一時衝動,我相信,有我在他身旁慢慢感化他,他以後就不會再這樣了。只要有愛情在,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殊不知,有些惡,是骨子裡的,是從小到大積累來的,就像血肉一樣,長在了他們身上,根本沒法祛除。
但「聖母」,總覺得自己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他人。
03
如何避免步入這樣的「愛情陷井」?
明確自己的底限在哪裡
很多人還在單身的時候,可能會說:遇到出軌的渣男,我一定會分手的。但現實情況往往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當個前面所說的聖母。
所以,這種時候,我們就應該堅定自己的想法,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包括自己的底限在哪裡,最不能承受的點是什麼。
當超過自己底限的渣男真正出現時,堅定自己的想法,遠離渣男。
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並學會接納自己
想要活得快樂,最好的辦法就是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自己的長板在哪裡,也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努力將長板發揚光大,但面對自己的短板,也能坦然接受。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你要始終懷著一種信念:不管你高矮美醜,你都愛你自己,接納你自己。
因為只有當你深刻地認識了自己以後,你才不會隨隨便便因為別人的話影響自己。
用合理的方式向控制型人格說不
非暴力溝通,這點也很重要。
不得不說,有些行動上的暴力,真的是被語言上的暴力激發出來的。比如前段時間因為女方堅決索要30萬彩禮,還有一套150萬的房子,最後,男子不堪重負,街頭暴打女友。
男方本就不是富貴家庭,卻遭到女方如此天價彩禮要求。這其實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暴力。
好的愛情,應該是我懂你的苦,更不會在語言上或者精神上去攻擊你。既然不合適,分手也不成問題,何必去互相傷害呢。
最後,希望我們不論是在交朋友的時候,還是在談戀愛的時候,都要明確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正確認識自己,是你拒絕成為被控制者的最強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