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門:河水砷超標千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

2020-11-24 搜狐網
受到重金屬汙染的河流

  【湖南石門:河水砷超標1000多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1956年國家建礦開始用土法人工燒制雄磺煉製砒霜,直到2011年企業關閉,砒灰漫天飛揚,礦渣直接流入河裡,以致土壤砷超標19倍,水含砷量標準上千倍。鶴山村全村700多人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是砷中毒患者,因砷中毒致癌死亡的已有157人。

  河水地下水砷汙染嚴重 耕地灌溉只能靠天

  春天已至,正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對於在土地上耕作的農民來說,春耕預示著這一年的收成,收入。但在湖南省石門這裡遺留下來的雄黃礦礦區的汙染,讓周圍的農民很難進行春耕。68歲的唐熙志家住在湖南省石門縣鶴山村。又到了春耕的季節,這些天他在自家地裡又忙活上了。唐大爺家總共有2畝地,就位於離家不遠的河邊上,雖然自家農田就守著河邊,可這些年他卻年年為取水澆地的事兒犯愁。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村民唐熙志:沒有地方去澆水,完全靠天上下雨,打幾個池塘積(攢)點兒水澆地。

  唐大爺家的耕地離旁邊的小河近在咫尺,河裡的水雖然不大,但看上去也很清澈,那麼為什麼唐大爺守著清澈的河水不用,卻要靠天吃飯呢?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村民唐熙志大爺告訴記者,這個看上去很清澈的河水裡面含有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元素——砷,用這裡的水澆地禾苗很快就會死掉,那麼,河裡的水不能用,唐大爺為什麼連地下水也不用呢?

  村民唐熙志:地下水都不能用,在這個地裡挖出那麼一米多二米的土地,把他挖起來,都有砷超標好多倍。

  唐大爺告訴記者,造成這一後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當年建在河道上遊煉製砒霜的雄黃礦肆意排汙,傾倒廢礦渣造成的。

  村民唐熙志:你像這個河床裡面都是這個砒灰渣子。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您給我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這個砒灰渣子。

  村民唐熙志:隨便我都能找得到,看得到。這個明顯就是沒有煉乾淨的雄黃,這個是沒有燒透的。

  《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個黃色的就是雄黃。

  村民唐熙志: 燒熟以後白色的就是砒霜。

  雄黃,是一種橘黃色粒狀固體或橙黃色粉末,其主要化學成分為硫和重金屬砷。高品位的雄黃礦被用來製藥、工業防腐、農業殺蟲和製造煙火。唐大爺介紹說石門縣雄黃礦石資源豐富、品質好,1956年國家建礦開始用土法人工燒制雄磺煉製砒霜,並用煉砒爐尾氣生產硫酸,不計其數的砒霜、雄黃粉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送出去,送往中國甚至世界的各個加工廠,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為這片土地創造了光榮和財富,同時也深埋下砷中毒的種子。多年來,礦區生產硫酸的廢水以及煉砒過程產生的砒灰和二氧化硫,未經處理便直接排放出來汙染了環境,提起當時礦區生產時的場景,現在唐大爺和村民們仍歷歷在目。

  村民唐熙志:煙筒出來的黃色、黑色、白色三種顏色,燒的時候那是濃煙滾滾,那是非常嗆人。

  村民萬大媽:早晨不能出來,要把門關上,在屋裡嗆的不行,在外面也不能待著。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個樹葉子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鶴山村村民:原來就是這青青的葉子,硫煙一來就給你燻白了,油菜、麥子一下就燻白了。

  村民告訴記者,當年雄黃礦生產的時候是廢氣漫天飛、廢水滿溝流、廢渣到處堆,如此狀況長達30多年,給當地水質和土壤環境造成嚴重汙染,1978年,國家停止雄黃礦的煉砒行為,隨後建起了硫酸廠和磷肥廠,但汙染排放仍就持續著,直到2011年這些企業因為汙染問題才被徹底關停。從1978年停止煉砒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現在鶴山村旁的山上仍是光禿禿一片與周圍山上滿眼綠色的植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我身後就是亞洲最大的雄黃礦區,這裡就是當年煉製砒霜和生產硫酸的地方。據煉砒工人跟我講,礦石中20%是可以提煉成砒霜,剩餘80%的廢礦渣便被露天的傾掉在河道邊上。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砒灰便從我身後的煙囪中冒出,向四周擴散。方圓30多平方公裡的面積受到了嚴重的汙染。離它最近的鶴山村是受汙染最為嚴重的地方。

  鶴山村村民龔兆元告訴記者當年煉砒和生產硫酸的礦渣,成年累月地堆砌在這條河邊,殘留的砷便直接流入河裡。

  村民龔兆元:原來這裡沒有路這是一條河,一直彎彎曲曲的接到上面,這是後來改的。

  《經濟半小時》記者:你們當年吃水,吃那裡的水呢?

  村民龔兆元:就吃這個河裡的水。

  《經濟半小時》記者:就這個河裡的水。

  村民龔兆元:砒灰渣……就落到這個河裡。

  到目前為止,雄黃礦周圍的企業已經被關停三年了,但是,那些硫酸廠和磷肥廠等企業造成的汙染已經深入影響了當地的環境。 對當地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持續的影響。那麼,在這樣的土壤和水文環境下,這裡還能進行春耕嗎?

  龔兆元說雖然現在雄黃礦已經關閉,但是多年生產留下大量的砒灰渣和硫酸渣仍然露天堆放在這裡。

  龔兆元告訴記者一到下雨天,這些廢礦渣便會被雨水浸泡,會不斷地釋放出砷繼續汙染這裡的環境,為了進一步了解礦渣的汙染情況,記者設法進入了礦區。

  毒元素汙染土壤 農作物生長受損嚴重

  在現場記者看到原先的廠房和鍋爐已經被拆除,現在這裡已經成了一片廢墟,地面被挖的到處是溝壑,滿目瘡痍。硫酸渣,砒灰渣堆積如山,記者在廢礦堆中行走一股股刺鼻的硫磺味撲面而來,廢礦渣堆裡沒有燒透的雄黃礦石隨處可見,水坑裡的水也被染成了紅色和白色,這些廢礦渣的滲出液裡含有砷等大量重金屬元素直接滲入土壤,給當地農作物生長帶來嚴重的影響。

  根據資料顯示土壤中的砷濃度大小和分布是由所處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一般正常情況下不會超過15 mg/kg,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上世紀90年代在石門礦區附近所做「砷暴露研究」,根據他們的研究結論表明礦區附近的鶴山村、土壤砷含量為84.17-296.19mg/kg,最高值超過我國一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19倍。

  那麼時隔近十年時間,鶴山村土壤砷含量有無變化,土壤汙染程度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記者就這個問題電話採訪了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他從1998年開始,便著手進行石門地區砷汙染土壤修復研究工作。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陳教授,石門那邊對於汙染土地和水質,現在它是什麼樣的程度?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問題是比較嚴重的。

  《經濟半小時》記者:您能具體是哪些方面您覺得比較嚴重?

  陳同斌:砷汙染和超標吧。

  《經濟半小時》記者:問題是有是吧,跟1995年數據相比較是呈現一個什麼樣的變化?

  陳同斌:這個沒有,這個沒有比較。

  當記者向陳同斌了解鶴山村最新的砷汙染的相關數據時,陳同斌並沒有給予正面回答,但是肯定了石門地區砷汙染的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對於農作物生長和人的生存環境都存在危害。

  《經濟半小時》記者:就砷汙染對農作物的危害有多大?

  陳同斌:能把水稻給毒死了。

  《經濟半小時》記者:就嚴重的時候是嗎?

  陳同斌:對,一般到不了這麼嚴重,絕大情況是植物能長,但是植物那邊吃的東西那一部分汙染物是挺高的,是超標的。

  在這個以稻穀為主食的省份,種植稻穀本應是這裡的主要經濟作物,但是由於河水被汙染,用含砷的水澆地,嬌貴的水稻根本無法在這片土地生長。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有水不能澆田是嗎?

  村民唐熙志:不能澆田,澆田它就死苗。

  砷是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有害元素,土壤中砷含量過高農作物根條數便會減少,根系發黑,產量下降,農作物矮小葉片發黃,生長緩慢, 不同種類植物對土壤中砷汙染的抗性不同早生植物抗性大於水生植物,禾穀類植物抗性大於豆類、黃瓜等蔬菜。為了減少用水無奈之下村民們只能改種玉米、紅薯等容易成活,需水量少的農作物。

  《經濟半小時》記者:以前都是水稻?

  鶴山村村民:都是水稻。

  《經濟半小時》記者:後來大家為什麼不種水稻了?

  村民:搞不成水稻,砷中毒沒法栽上(苗),長不起來就種包穀搞玉米。

  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地裡種上玉米和紅薯雖然能成活,但是產量很低,玉米在其他地方種植能產500、600公斤/畝,而在這裡產量只是其他地方的一半,只能產200、300公斤/畝,除了產量低,還有另一個殘酷的現實擺在了村民的面前。

  村民唐熙志:我去年的包穀、玉米還有1000多斤,到現在都還沒有賣出去堆在家裡面,沒有人收。

  《經濟半小時》記者:你們家裡都種什麼呀?

  村民:種苞谷,什麼都種,種的自己吃沒有賣。

  《經濟半小時》記者:為什麼不賣呢?

  村民:賣不出去呀。

  《經濟半小時》記者:你們種的菜還往外賣嗎?

  村民:誰要呀?都知道我們這兒的菜有毒不要,不要我們的菜,只有自己吃。

  村民:說不能吃,那不是一樣吃?不能吃也要吃,要生存啊!

  記者了解到石門縣鶴山村共有村民1552人,耕地面積1528畝,耕地大多位於丘陵地帶,人均耕地面積較小經濟落後,村民收入來源單一,日子過的很清苦,村民唐熙志老兩口現在每月只能靠100多元生活費維持生活。

  《經濟半小時》記者:這邊村民現在生活還是挺困難的是嗎?他們一個月一家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來源?

  村民唐熙志:沒有多少,像我們來說就是幾十、百八十元,現在國家有個養老(補貼)四五十元每個月,兩個人就百八十元錢。

  唐大爺告訴記者自打村子被汙染後,所種的糧食和蔬菜根本就賣不出去,這使他們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維持生計村裡的年輕人大都放棄種地而外出打工,現在下地幹活兒的多數為家裡的老人。

  村民唐熙志:沒有在家裡,在家裡的很少。年輕人在外面(打工),給老人寄一點兒錢回來讓你們生活,小孩都去外面去打工。

  半數村民砷中毒 處境艱難苦不堪言

  當年的雄黃礦產區造成的砷汙染,現在讓周圍的居民深受其害。 如今,土地沒有收成,莊稼也難賣出去,當地農民的生活遭遇困境,不僅如此,他們還因此罹患各種怪病,我的同事在村子裡走訪了其中的一些受害家庭。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你好。下地幹活了?種菜還是收菜呀?

  龔兆元:種菜。

  他叫龔兆元今年68歲,去年9月份被石門縣人民醫院診斷為多發性鮑溫症,醫生在後邊加注「慢性砷中毒屬皮膚癌」。

  龔兆元: 現在就開始爛了,這幾個疤都要開始爛了。

  龔兆元指著腹部接連的幾塊傷口告訴記者,他現在這個病就是砷中毒引起的,身上長的這個黑東西,一到天暖就發癢,一發作起來鑽心地癢,開花發爛,流膿水,然後又結痂。不能摳,一摳一個坑,它又會跑到別的地方繼續長讓他苦不堪言。

  龔兆元:不動不碰它還可以,它就結痂了就不疼,結痂一碰掉就火燒地疼,在一個就是癢,癢起來用刀鋸都不行。

  距離村莊最近的磺廠醫院能做排砷解毒治療,但一次費用就在三千元左右,由於重金屬解毒藥物目前還不在新農合的基本藥物目錄,高額的醫藥費龔兆元無力承擔,龔兆元每月只好去醫院開些便宜的消炎藥塗抹,以便減少皮膚癌病狀發作,由於患病他已經無法再乾重體力活了,靠種地為生的他自然也就有沒有了收入來源,為了生計只能強忍著病痛在自家小院子裡種些菜吃,可沒幹多一會龔兆元便停了下來。

  《經濟半小時》記者:我看你幹了一會兒就咳嗽喘了。

  龔兆元:又咳嗽又疼,不能幹了。

  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處境,龔兆元顯的很無奈。

  龔兆元:自己家的田不能種,生產的東西又(砷)超標,不能在屋子裡等死,還是繼續要種,繼續吃,已經砷中毒還要吃這個砷中毒的菜。沒有錢買怎麼辦,不可能拿錢去買,因為沒有錢。

  村民們認為現在患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雄黃礦生產時肆意排放造成的砷汙染,他們多次找到礦區討要說法,一直到2003年初石門縣白雲鄉代表湘雄公司做出回應,同意給每位砷中毒村民一次性補償醫藥費、喪葬費共計1千元,雖然做出了補償,但這1千元補償對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村民來說顯得杯水車薪。

  根據世衛組織以及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每升飲用水中砷的含量不能超過0.01mg/L,而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世紀90年代在石門礦區附近做「砷暴露研究」表明礦區附近的鶴山村河水含砷量達到0.5-14.5mg/L,超出標準上千倍。

  據不完全統計,這個距離雄黃礦百米之外的鶴山村全村700多人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是砷中毒患者,村中患癌症的人比比即是,根據磺廠醫院的初步統計近二十年來,因砷中毒致癌死亡的已有157人,而且因砷中毒引發癌症的患者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年齡也在逐步年輕化,砷中毒在這個村子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村民:我媽媽手指都爛掉了,我奶奶腳上也長了那麼大一塊兒爛死了,這裡整個院子像她這麼大年紀的老公早就死了,40幾歲就死了,這個院子好多寡婦。

  唐熙志告訴記者,他見證了雄黃礦的興衰,也見證了鶴山村從青山綠秀到現在荒山禿嶺這種生存環境的巨大改變,砷汙染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是他始料未及的,他現在最擔心的是子孫後代的生存問題。

  村民唐熙志:我最大擔心就是後人,年輕人孩子們還要生活,我們都六十多歲,快七十歲的人,三五年死了就算了,無所謂了。

  《經濟半小時》記者:最關心還是子孫後代的問題。

  村民唐熙志:對,子孫後代的問題。

  對於礦區汙染導致周圍居民砷中毒以及患癌的問題,當地鄉政府給村民一次性補償1千元 ,這對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村民來說顯得杯水車薪,他們至今還在承受砷中毒,癌症等病痛的困擾 。他們將來該怎麼辦呢?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但是在湖南石門曾經的雄黃礦礦區,因為砷汙染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使得這裡的農民很難靠種植莊稼為生,也無法承受砷中毒後的各種生活壓力,那麼,現在還能有什麼辦法,讓他們承受的傷害儘可能減小 ,讓這片土地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在將來,讓他們的春耕不再面對這樣的無奈?

  記者在雄黃礦區看到,在原先堆放礦渣的地方正在施工,地面已經被挖出了一個大坑。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個池子是幹什麼用的呢?

  村民龔兆元:把這個(廢礦渣)和水泥摻起來放到那個(填埋坑)裡面,不讓它擴散。

  重金屬汙染治理難度大 村民盼更多關心和幫助

  2011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國家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石門雄黃礦區作為一個單獨項目區實施綜合整治。2012年10月,《石門雄黃礦區重金屬汙染「十二五」綜合防治實施方案》開始實施,記者在現場看到正在施工的項目是一二期工程,是對原煉砒遺留下來的近20萬噸砒渣及周邊汙染土壤進行安全處理,目的是從源頭上控制砒渣的浸出液進入周邊水體和土壤,最大限度地減少砷汙染環境風險。第三期工程,是對黃水溪進行綜合整治。第四期是對汙染核心區近8000畝汙染土壤進行修復。項目包括歷史遺留砒渣及周邊汙染土壤治理,核心區近8000畝汙染農田修復、生活飲用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工程。

  針對於村民較為關心的治理周期需要多長時間?具體的治理措施有哪些?記者電話採訪了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他深入進行了石門地區砷汙染土壤修復研究工作。

  《經濟半小時》記者:我再問您,如果是深超標,如果治理起來的話,包括土壤是不是很好治理,還是比如說治理起來大概需要周期有多長?

  陳同斌:有辦法治理,三到十年吧,就這個樣子。最快三年,最慢的可能十年以上,這塊範圍很大。

  在村民唐熙志看來治理工程雖然已經啟動,但是汙染治理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治理結果怎麼樣,效果好不好他心裡也沒有底,唐大爺向記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村民唐熙志:我就考慮年輕人能不能給他們搬遷了,把這個地方辦成林場減少汙染,防止水土流失.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對唐熙志提出的建議做出了回應。

  《經濟半小時》記者: 他們有沒有想搬遷整體要搬遷走,讓這土地種樹種其他的,種非農作物的,你覺得這種可行嗎這種方式?

  陳同斌:種樹是可以的,但是汙染物還在裡頭,他一下雨又衝走了,有可能還是有問題的,對當地的村民可能受到的危害已經很大了,但是具體的還沒有根本解決。

  經濟半小時記者:實際上我特別關心,對於這些靠地為生的老百姓,他們如果地受汙染了,受到了傷害,實際上他們生存上也會帶來問題?

  陳同斌:對。這所以就是農田裡汙染很重要的問題,不僅僅是汙染問題,他會帶來事後穩定的問題,老百姓沒有辦法維持就很麻煩了。

  治理重金屬汙染的遺留危害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各地環境汙染事件不斷,其中被稱為四大公害的環境病症,就有三起和重金屬汙染有關。

  日本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換土是日本從70年代延續到現在的一種方式,但是換土高昂的費用,至今令日本政府頭疼。日本環境省官員做過測算,現在修復1公頃土地的費用,大約是2000萬到50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相當於幾百萬元)。過去40年的土壤修復費用,共約42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將近30億。而這還不是終點。

  為了降低治理成本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試圖發明最經濟的方式來修復土壤在歐洲,科學家實驗電極吸附,日本科學家們也在重新審視,希望找到一種更經濟的方法。秋田大學用長香谷來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經過三年實驗土壤裡的鎘下降了15%,但是治理成本仍然偏高。 從全球治理重金屬汙染的經驗來看,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在任何國家都會被證明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當即將結束採訪的時候唐熙志老人向記者說,國家出資對於砷汙染治理、改善環境,他們非常高興。但與此同時也希望能夠在治理環境的同時,也能夠對他們這些砷中毒的村民在醫療和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唐熙志:一個能不能對這些檢查出砷中毒的人給予一定的醫療費,第二國家能不能給我們這些砷中毒的人一些低保,每個月百八十元以減少一些農民的痛苦。

  【半小時觀察】

  長期以來的工業化進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法律監管不到位,使得我國不少地區的耕地已經受到了汙染。這嚴重威脅著公眾的食品安全,觸目驚心的事實,不僅在讓所有人警醒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必需剎車,也在提醒我們,對已經受汙染的耕地,應該儘快對土壤進行改造、修復和改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記者會上表示, 農業部將將啟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工作的試點 ,包括重金屬汙染耕地修復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並聯合環保、國土、水利等部門加強農業生產用水和土壤環境治理。我們期待, 早日看到這些受傷害的村民,別再這樣無助,期待未來的春天裡,他們能和所有的農民一樣,播種的是希望。

相關焦點

  • 湖南石門河水砷超標1000多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
    :河水砷超標1000多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1956年國家建礦開始用土法人工燒制雄磺煉製砒霜,直到2011年企業關閉,砒灰漫天飛揚,礦渣直接流入河裡,以致土壤砷超標19倍,水含砷量標準上千倍。
  • 中科院稱雲南廣西等地農作物砷超標極嚴重
    錫,讓這片土地變得熱鬧異常,隨處可挖的錫礦讓附近村民迅速富裕起來,出嫁的女兒身上,都會綴滿沉甸甸的錫飾。當地人認為,錫是神靈賜予他們的珍寶。但與錫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根據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的公開論文資料顯示,在我國,砷作為錫的伴生礦由於利用價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廢棄的尾礦。
  • Nature Geoscience:地下水-河水交換帶——地下水砷的集散地
    Nature Geoscience:地下水-河水交換帶——地下水砷的集散地砷,元素周期表的第33號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即為砒霜,毒性很強。無機砷化合物被稱為飲用水中的「隱形殺手」,長期飲用高砷地下水對人體健康影響顯著。
  • Nature Geoscience:地下水-河水交換帶——地下水砷的集散地
    Nature Geoscience:地下水-河水交換帶——地下水砷的集散地與之伴隨的大量研究表明,地下水砷濃度隨埋深和年齡發生變化,埋深越大(大於50 m),地下水年齡越大,砷濃度越低(Fendorf et al., 2010;Postma et al., 2011)。因此一般而言,多開採深部地下水,以規避砷帶來的健康風險。但是由於長期開採深部地下水,導致水流場發生變化,淺部富砷地下水有可能流入深部含水層,汙染深部地下水,引發新的擔憂——次生高砷地下水或者說砷汙染!
  • 法國38名兒童檢出砷超標 數百萬噸毒礦渣或是主因
    法國奧德省薩爾西涅礦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砷礦(法新社圖)海外網8月16日電法國南部奧德省奧爾比耶勒河谷地區多名兒童檢出體內砷含量超標,位於奧爾比耶勒河上遊的一個廢礦可能是汙染源頭。據法新社報導,自從2018年暴雨引發山洪以來,共有38名居住在奧德省奧爾比耶勒河谷地區的兒童體內砷含量超標。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位於附近的一座廢棄砷礦內的有毒物質隨降雨汙染了居民區。奧克西塔尼大區衛生局13日發布的消息顯示,今年7月初,有關部門派出專家組對奧爾比耶勒河谷地區居民進行臨床生物化學檢測。
  • 什麼是砷汙染?
    在自然界中,砷主要以二硫化二砷(雄黃)、三硫化二砷(雌黃)、硫砷化鐵等形式存在。含砷礦石的開採和冶煉,以砷化合物為原料的玻璃、顏料、藥物、紙張、半導體等的生產以及煤的燃燒過程中,均可能造成砷對環境的汙染。自然界的砷多為五價化合物,汙染環境的砷多為三價化合物。
  • 老中醫使用砷超標中藥石膏致兩人死亡被訴
    因購買的中藥中生石膏砷含量超標,致使兩名患者死亡,記者上午獲悉,行醫20多年的中醫王某因涉嫌犯過失致人死亡罪被訴至密雲法院。2009年4月,王某從未取得藥品推銷資質的趙某處購得石膏等中藥,同年5月21日將含有石膏的中藥銷售給前來就診的李某。李某在當日下午食用中藥後,上吐下瀉。經搶救無效死亡。
  • 「致癌物超標千倍!」指甲油究竟是美還是毒?
    |編輯/排版:Qing 責編:Jeing 審核:李雲上個月,素有「十元店」稱號的某著名時尚快消品牌爆出指甲油含致癌物超標千倍。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小花表示震驚了,畢竟平時也有買過它們家的指甲油(還不是因為便宜嘛)。不過就在前天,品牌方在官微就此事做出回應,聲稱願意對消費者予以賠償並以10倍價格收回市場剩餘問題產品。
  • 火鍋店進口小火鍋 鎳超標或可致癌
    近日,東渡檢驗檢疫局從某知名火鍋店進口的小火鍋中檢出鎳超標的情況,鎳超標或可致癌。據悉,東渡檢驗檢疫局對該批貨物實施抽樣送檢,對其中的鉛、鎘、砷、鉻以及鎳元素的溶出量依據國家標準《不鏽鋼食具衛生標準》GB9684進行檢測,發現其中鎳溶出量為1.49(mg/dm2)超出標準限量0.1(mg/dm2)要求近15倍。鎳是人體必需元素,但是需求量非常微小,一旦超標就會危害人的健康。
  • 手機一格電,輻射大千倍,還會致癌?真相讓你大跌眼鏡!
    手機輻射會致癌;手機剩一格電,輻射大千倍;邊充電邊用手機,輻射會很大;.....這些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討論手機輻射致癌的問題前,我們先要明白究竟哪種輻射才是致癌的!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X射線,醫院的CT、PET等檢查設備。過強的電離輻射可能致畸、致癌、致突變,對人體危害很大。
  • 湘江流域重金屬砷超標715倍 中遊現「血鉛兒童」
    湘江流域重點汙染區砷超標最高715倍,鎘超標最高206倍  【區域·城市】湖南首份重金屬汙染調查結果公布  專家:有效緩解重金屬對農產品的汙染比消滅重金屬汙染更重要  每一項數據都值得警惕:郴州三十六灣礦區甘溪河底泥中,砷含量超標715.73倍;郴州三十六灣礦區甘溪村稻田中,鎘含量超標206.67倍;嶽陽桃林鉛鋅礦區汀畈村稻田鉛含量最高值達1527.8mg/kg(即每千克含有1.5克),超標5.093倍。  據了解,這是湖南第一份湘江流域重點工礦區重金屬汙染調查結果公布,官方對此暫無表態。
  • 火鍋店進口小火鍋 鎳超標近15倍或可致癌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導 近日,東渡檢驗檢疫局從某知名火鍋店進口的小火鍋中檢出鎳超標的情況,鎳超標或可致癌。
  • 飯後多名村民中毒,自來水鋇含量嚴重超標,系化工廠有毒物質洩露
    10月1日是國慶節的第1天,這本該是普天同慶的日子,然而對於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村民來說是一個災難,該鎮20多名村民在吃過午飯和晚飯之後,都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更有嚴重的村民四肢不能動彈,隨後這些村民便被送往醫院救治,經過醫生的診斷是食物中毒。
  • 清華學生為村民過濾砷汙染地下水:免費不被在意
    「清源」2017年暑期實踐小隊合影  2017年7月下旬,清華大學的20多名學生每天都在這條省道上往返  這些學生大部分喝自來水長大,在梁家堡,他們的宗旨變得頗為現實:「讓村民喝上乾淨的水。」  在開往山西的火車上,幾乎每位同學都在期待,自己真誠的態度和來自最高學府的科學「饋贈」,會得到村民淳樸的回報。  現實中,村民回饋他們的更多是冷漠,甚至懷疑。
  • 北京霧霾「毒」性下降,致癌元素砷含量下降超八成
    北京霧霾「毒」性下降,致癌元素砷含量下降超八成 李禾/科技日報 2016-11-15 09:53 來源:澎湃新聞
  • 真正實現0重金屬超標、0砷超標的東陽光冬蟲夏草含片即將上市,或將...
    為了滿足新一代養生人群更精緻、更高端的要求,讓冬蟲夏草既能夠依託現代科技展現其本身的特點,又能100%取自純冬蟲夏草,東陽光集團260名科研人員歷經5年科研攻關,對冬蟲夏草進行深加工,竭力推出的冬蟲夏草深加工產品——東陽光臻草元冬蟲夏草純萃含片,符合當代精英者追求的極致目標選擇,將於雙十二正式在京東東陽光海外旗艦店開賣。
  • 洛南石門河水變色,官方:鐵離子發生氧化所致
    近日,洛南縣石門鎮村民匿名向華商報-二三裡反映了石門河河道中的水變了顏色一事。據該村民提供的圖片和視頻顯示,石門河(石門鎮段)河道中水的顏色看起來確實很奇怪。12月15日,記者就此事聯繫到了洛南縣環保局汙染防治股負責人齊杲炅。據他介紹,該條河上遊叫黃龍河,有鉬礦企業,前幾年受限於技術條件,確實對河流有一定程度汙染。
  • 名創優品指甲油被曝致癌物質超標1400多倍 記者走訪:昆明3家門店均...
    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名創優品指甲油致癌物質超標的事情,相關的事情需要諮詢店長以及相關負責人。在走訪的過程中,記者並未發現門店售賣與網曝致癌物超1400多倍的同款的指甲油。南屏街信投大廈店:店員自用店內指甲油 無不適感隨後,記者來到名創優品南屏街信投大廈店,店內有少量顧客在購買東西,工作人員在整理擺放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