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霧霾「毒」性下降,致癌元素砷含量下降超八成

2020-12-06 澎湃新聞

北京霧霾「毒」性下降,致癌元素砷含量下降超八成

李禾/科技日報

2016-11-15 09:53 來源:澎湃新聞

過去三年北京市出臺系列大氣汙染防治措施,

使北京大氣PM2.5中砷、鉛和鎘三種致癌重金屬元素質量比分別下降了85.9%、48.9%和40.7%,其中與煤炭燃燒密切相關的砷改善最為顯著

。14日,知名國際環保組織與北京環境誘變劑學會潘小川教授合作發布的《北京採暖季大氣PM2.5中致癌重金屬組分差異研究報告》提到了這些數據。

實驗分別於2012—2013年、2015—2016年兩個冬季採暖期對北京市大氣中PM2.5進行取樣,分析其重金屬含量差異。採樣分析數據顯示,2012—2013年北京PM2.5中重金屬砷、鉛、鎘的質量比分別為0.128‰,1.816‰和0.027‰;而在2015—2016年三種重金屬質量比降至0.018‰,0.928‰,0.016‰,三種重金屬在PM2.5中含量均大幅降低。

砷、鉛、鎘三種重金屬元素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都有年均濃度限值要求,長期暴露於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有明確不良影響,其中砷、鎘屬一級人類致癌物。

」潘小川說。

2014年起北京陸續關閉3座主要燃煤電廠,並大幅減少燃煤消費量。《北京環境保護公報》顯示,主要來源於煤炭燃燒的大氣汙染物二氧化硫,2015年均濃度相比2013年下降了49.1%。煤炭燃燒也是重金屬砷的重要排放源。

《報告》建議北京繼續推進無煤化,還應提高城區公共運輸比例等,減少機動車汙染物排放;全國其他人口密集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大型城市及周邊地區,應加快燃煤減排工作力度等。

「致癌重金屬砷和二氧化硫濃度大幅下降表明,北京一系列治霾措施已初見成效。但PM2.5對人體危害不僅來源於砷、鉛、鎘這三種致癌重金屬,還有苯丙芘等致癌物。」該環保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董連賽說,「為保護公眾健康,北京應繼續加強PM2.5汙染治理進度,力爭在2022年實現空氣品質達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北京 霧霾 重金屬 致癌

相關推薦

評論(122)

相關焦點

  • 湖南石門:河水砷超標千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
    1000多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1956年國家建礦開始用土法人工燒制雄磺煉製砒霜,直到2011年企業關閉,砒灰漫天飛揚,礦渣直接流入河裡,以致土壤砷超標19倍,水含砷量標準上千倍。
  • 湖南石門河水砷超標1000多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
    1000多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1956年國家建礦開始用土法人工燒制雄磺煉製砒霜,直到2011年企業關閉,砒灰漫天飛揚,礦渣直接流入河裡,以致土壤砷超標19倍,水含砷量標準上千倍。
  • 使用植物油做飯可致癌?關鍵是烹飪方式要健康
    (按流言或闢謠發生時間排序)1.內蒙古風電偷走了北京大風導致霧霾?流言:有媒體報導,內蒙古建設了大量風電站,偷走了北京大風,導致霧霾。真相:目前沒有任何的科學研究顯示風電場與霧霾的形成之間有因果關係。2.自製「水果酵素」能瘦身美容?
  • 傳不鏽鋼電水壺燒水喝致癌 媒體起底「毒水壺」
    【事件】高錳鋼「毒水壺」讓大家「蒙了圈」「馬上停用這種水壺,後果很嚴重」,「當心!用這種壺燒水喝會變傻、致癌」……從本月20日前後開始,微信朋友圈、網絡中關於使用「高錳鋼」製作的電水壺有礙健康的報導迅速躥紅。該消息始於江蘇省質監局發布的一則「小家電抽檢結果」。
  • 英國研究:人工色素讓兒童智商下降5分,堪比含鉛汽油
    (1)影響智力 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一項研究(受英國食品標準管理局(FSA)委託)結果顯示,包括酒石黃、檸檬黃和落日黃在內的6種人工色素影響兒童智力,嚴重時會使兒童的IQ值下降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砷豬」傳說 豬飼料中的「元素周期表」
    儘管「砷致死論」過於誇張,但南方周末記者採訪發現,學界和業界禁用有機砷的聲音已經喊了十餘年。批註左浮動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發現,業界一直有種觀點認為豬糞中有機砷會轉化成無機砷,汙染自然環境,繼而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在動物營養學中,砷既是必需微量元素,又是有毒有害元素。
  • 原子螢光光譜法同時測定食鹽中砷、銻、鉍和汞的含量
    摘要: 本文應用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的Kylin S18四通道雙光束原子螢光光度計同時測定食鹽中砷、銻、鉍和汞元素的含量,並對方法進行了驗證。實驗結果表明:參考國標方法,用微波消解食鹽樣品,同測砷、銻、鉍和汞四種元素,方法檢出限為As 0.0004μg/g,Sb 0.0005μg/g,Bi 0.0003μg/g,Hg 0.0001μg/g,加標回收率在94.4%~114.9%。採用Kylin S18可以同時測定食鹽中砷、銻、鉍和汞四種元素的含量,結果真實可靠。
  • 海洋一所海洋生物砷含量研究獲新進展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一所)海洋生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宗興、研究員王保棟聯合北京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在國際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期刊《水資源研究》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結果表明,與魚類相比,底棲動物(如軟體動物、甲殼類)存在著更明顯的砷生物富集效應。砷在軟體動物中,具有明顯的生物放大效應。在甲殼類、魚類中,出現了明顯的生物稀釋效應。
  • 致癌金屬排行榜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致癌因素有哪些,會導致何種癌症呢?  鉻  早在1890年人們就認識到鉻化合物會對人致癌。40年代後期各國學者相繼進行了許多研究及報導,最明確的依據來自鉻酸鹽生產及鉻酸鹽顏料的製造和應用行業。美國曾報導生產鉻酸鹽的工人肺癌死亡率增加30倍,德國顏料製造業工人肺癌發病率也很高。
  • 氣象臺發霧霾預警 霧霾對人體有七大危害
    前階段的霧霾剛過,北京好不容易恢復一點清新的空氣。昨日晚間,中央氣象臺發布霧霾預警,大家要做好防霾準備,以免感染疾病。  12月6日,上海上空霧霾嚴重。當日上海再度遭遇空氣汙染,截至午後3時許,pm2.5達到189,為中度汙染。
  • 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怎麼回事?二氧化氮含量下降意味...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
  • 檢測汞與砷 原子螢光檢測技術及其不確定性分析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汞與砷會以各種化學形態侵入到環境中,會汙染空氣,汙染水質及土壤,同時也會造成食品汙染,直接間接地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檢測技術中原子螢光檢測技術則可以用來檢測飲用水中汞和砷的含量,土壤中砷含量及食用大米中汞含量是否超出國家標準,用以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本文主要對原子螢光檢測技術及其不確定性進行分析,以期對相關人員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查獲1億多粒毒膠囊 鉻含量超標或致癌
    浙江警方查獲1億多粒毒膠囊   近日,浙江台州天台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生產、銷售毒膠囊案件,搗毀生產窩點1個、生產線4條和倉庫5個,現場查獲可疑空心膠囊1595箱和206袋,共計1.355億粒,涉案金額達135多萬。
  • 砷及砷化物:昔日的「歐洲神藥」,備受貴族追捧,卻讓無數人喪命
    直到元素檢測技術發達起來,警官再進行複查的時候,才在死者的體內發現了大量的砷元素,可惜此時的瑪麗早已因為過了追溯期而逍遙法外。▲雄黃粉 瑪麗一案無法給瑪麗定罪的原因也是因為這樣——瑪麗家裡剩下的砷化物的劑量不足以殺死一個人,而且不管是瑪麗的婆婆還是瑪麗的弟弟,他們體內檢測出來的砷含量遠超瑪麗家裡所有的砷化合物的總量
  • 氡含量超標可能致癌 廣東氡溫泉今冬冷場(圖)
    泡得很過癮,但就不知道會不會致癌。倪黎祥 攝  一則「氡溫泉可致癌?」的帖子迅速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一些自稱專家的人士加入討論更是引發了公眾對氡溫泉的擔憂。去年11月各大媒體公布廣州東部某地氡含量超標可能致癌的消息更是讓氡溫泉備受打擊:在冬季溫泉旺季,氡溫泉卻出現了「冷場」。  氡溫泉到底是否有害?目前國家對氡溫泉的含量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也是說法不一,有人說只要吸入氡就會有害;有人說氡溫泉完全無害,這在實踐中早已得到證明。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北京市農展館站點小時最大值為每立方米867微克,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鳥巢等城市地標建築被霧霾「吞沒」。華北、黃淮、華東、華南北部等地出現持續20多天的霧霾。社會輿論高度關注,一時間,「PM2.5汙染」「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成為熱點話題。嚴峻的大氣環境形勢給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來了巨大挑戰。
  • 用衛星遙感圖分析,北京霧霾真的改善了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甫】2017年剛過,氣象部門就給我們帶來一個喜訊,北京去年重汙染日僅23天 PM2.5年均濃度同比降兩成。因為霧霾是一個彌散性較均勻的現象,所以這樣的解析度也就夠用了。首先收集AQUA衛星2012年(霧霾引發廣泛關注的那一年)和2017年的每日北京數據(設定在六環範圍),將每天的圖像數據進一步縮小成25像素x25像素的縮略圖,然後再排成20個一行的縮略圖表格,這樣一年的北京上空的情況就聚集在一張手機也能看的小圖上了。
  • 科學家在太平洋水域發現奇特的「砷呼吸」微生物
    傳統研究指出,砷對幾乎所有生物都有著巨大的毒性。但是近日,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在廣袤的太平洋中,某些微生物不僅可以耐受,甚至可以做到「連呼吸中都帶著砷元素」。然而在地球上,也有許多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物,它們竟然進化出了可以利用其它元素進行『呼吸』的技能(通常為氮或硫)。研究合著者 Gabrielle Rocap 指出:「在海洋中的某部分『三明治』水域,幾乎測不到氧氣的含量。因而這裡的生物必須藉助其它元素為電子受體,以便從食物中提取能量」。
  • 人民日報: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
    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不吐不快)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只要對證治療,有毒的藥也安全;不對證治療,無毒的藥也有害最近,「馬兜鈴致癌」事件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