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人都沒了!這部紀錄片揭示:老鼠帶來的危機超乎我們想像

2021-01-09 騰訊網

很快就迎接2020年,而2020年又是鼠年!

或許你會覺得,老鼠看上去沒有像蟑螂這些如此瘮得慌,仔細一看還有些可愛,為何要消滅這些小老鼠呢?

事實上,人類與老鼠的戰爭從一萬年前就開始了,那個時候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建造可以遮風擋雨的巢穴,室內還儲存著水和食物。

這對老鼠來說簡直就是完美的避難所,因為它們在野外的戰鬥力較差。

一隻老鼠的繁殖能力,絕非你想像如此之強

老鼠的數量之所以居高不下,一是因為它們天生就有很強的繁殖能力(一對老鼠在一年內就可以繁殖出15000隻小老鼠);

二是因為它們的迭代速度很快,人類針對老鼠所研製的毒藥,在鼠體內早已產生了抗體,所以老鼠藥也能難殺死它們。

當你在電視上看著《貓和老鼠》,為小傑瑞的機靈開懷大笑時,你怎麼也想不到老鼠這種動物有多麼可怕。

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們:老鼠究竟有多可怕?

杜克大學有一個研究小組,他們通過捕捉自然環境下生存的老鼠,並用麻醉將其致死後進行解剖,發現老鼠的身上存在著許多寄生蟲跳蚤

而當年曾席捲無數人性命的「黑死病」,正是由老鼠身上的跳蚤進行傳播的。

除了跳蚤,馬蠅幼蟲也是老鼠身上的寄生蟲之一,這樣同樣會感染人類,這種幼蟲常被稱為「人皮蠅」,它們以皮下的組織為食物。

在老鼠的肺部中存在著鼠肺線蟲,它們會隨著老鼠的排洩物排出體外,如果人類誤食了佔有老鼠排洩物的東西就會造成感染,嚴重的還會患上腦膜炎

除了寄生蟲外,老鼠的肺中還存在著十分可怕的漢坦病毒。這種病毒的表現與伊波拉病毒相似,人類一旦感染就會出現嚴重的出血熱致死率過半

不止是鼠肺中含有寄生蟲和病毒,肝臟、腎臟等都同樣存在著寄生蟲和細菌病原體,一旦與老鼠發生了親密接觸,就有可能被感染。

人類滅鼠歷程,到底是什麼樣的想像?

一開始的貓被邀請參與到人類社群中主要是為了抓老鼠,可不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養尊處優、只負責賣萌和掉毛的「喵星人」,但發現老鼠實在太多,這些喵星人實在難以完成如此大的任務。

於是,人類又發明了各種技術滅鼠,製造各種捕鼠陷阱,比如捕鼠夾、粘鼠板、各式各樣的毒藥等等。

1930年,紐約政府利用芥子氣對賴斯島全面消毒;1940年,為治療血栓而誕生的抗凝劑也被用於滅鼠。

70年代時,人類開始對老鼠使用劇毒殺蟲劑DDT,超聲波技術面世後,人們為了驅趕老鼠研發了超聲波發聲器

甚至,人類將避孕藥物使用在老鼠身上,試圖讓老鼠絕育來減少鼠患。

你在捕捉老鼠的同時,老鼠也正悄悄「升級」

第一,嚴格的等級制度。

老鼠家族跟人類一樣有著它們的社會法則,捕鼠專家老炮曾做過一次實驗,他將四隻老鼠關在有足夠食物的大籠子裡,沒多久就變成了37隻老鼠的大家族。

這些老鼠各自有家庭單位,有社會等級,而且也會像人類一樣照顧自己生下來的崽。

在食物停止供應時,它們開始自相殘殺、同類相食,而它們的等級制度決定了活下來的最終是高等級的那個。

第二,有總結經驗的能力。

最開始發明出老鼠藥的時候,一天之內都能殺死很多老鼠,但是老鼠卻沒有因此滅絕,反而讓它們變得更加機警。

現在的老鼠看見新的食物不會輕易嘗試,而是讓「蝦兵蟹將」先去試毒,如果確認是有毒的食物,它們還會在上面撒尿,警示其他同類避免誤食。

第三,基因變異出了超能力。

在經歷過各種毒藥攻擊以後的老鼠有了超強的抗藥性,有的老鼠已經不能輕易被老鼠藥毒死,甚至需要兩千倍的藥量才會死亡。

誰能想到,原本最簡單的毒殺方式居然變得這麼艱難。

世界各地的人們與老鼠的戰鬥

在《鼠命》中還介紹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是如何與老鼠戰鬥的。

印度出賞金號召市民參與到捕鼠行動中,部分底層人民就以此為生,一晚上大概能收入6英鎊;英國將捕鼠行動當成了一種運動,還會利用梗犬去抓老鼠

「人人得而誅之」的老鼠,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卻是另外一番風景。

這裡的人們認為人在死後會投胎成老鼠,過完老鼠的一生才會再世為人。

所以,老鼠在這裡的地位很高,甚至有專門的神廟,專人飼養老鼠,還會讓前來朝拜的人與老鼠親密接觸,甚至他們認為吃老鼠吃過的東西可以治病。

老鼠帶來的災難,超乎我們想像

在中世紀的歐洲,一場名為黑死病的鼠疫帶走了歐洲將近一半人的生命,在這之後鼠疫還是反反覆覆在歐洲肆虐了5個世紀,導致當時的歐洲社會非常不穩定,人口也特別少。

而鼠疫就是由於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它的死亡率高達50%~90%,而且傳染率特別強。

它的傳染源是鼠疫桿菌,這種細菌存在於各種齧齒動物上,通過不起眼的跳蚤傳播給人類。

(圖為歐洲中世紀時期,描繪鼠疫患者的繪畫)

老鼠那麼強,人類還能好好生存嗎?

說到這裡,有人或許會覺得老鼠這麼難以消滅,是不是很快很會佔領地球了?

其實想要消滅它們,也不是特別難,只要不給它們適宜的生存環境就可以。

首先,從我們的居住場所中清理掉老鼠賴以生存的食物和場所。不要將食物暴露在空氣中,為垃圾桶加個蓋子,建築中不要留各種坑洞和縫隙,總之,保持乾淨整潔就是王道。

除了注意家庭衛生環境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預防鼠疫:

1、去鼠疫高發區之前要提前接種疫苗或者服用預防藥物

2、發現鼠疫患者時不要隨意接觸他們,也不要接觸任何不明死亡原因的動物,及時上報疫情。

3、從事獸醫、醫護人員、殯儀館人員等高危職業的人群,工作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注意個人衛生,也不要在無措施的情況下接觸動物。

如果你不幸感染了鼠疫,也不要太過害怕,只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以目前的醫療手段還是可以好轉直至痊癒的。

當然,討人厭的只是家鼠而已,並不是所有的鼠類都得而誅之。

畢竟在自然生態裡,若缺乏老鼠這種生物,也會引起一場巨大的生態危機。

相關焦點

  • 那些好到直接超乎想像的動漫,《寶石之國》上榜,這部動漫甜到哭
    那些好到直接超乎想像的動漫,《寶石之國》上榜,這部動漫甜到哭有很多動漫其實一開始上的時候,大家並不是非常在意,有些事漫畫極差,有些是前作崩了。但是上了之後它們卻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好到超乎想像的動漫都有哪些吧!
  • 這部被封殺的紀錄片,我的年度最佳
    冒著被封號的風險,二凡還是想說一說,這部心目中年度最佳的紀錄片。「沒有辦法啊,沒錢沒辦法,死了也沒關係」,這句話說的多麼揪心,難以想像在2018年的中國還有如此境況。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為了生存,村民們會選擇去分揀垃圾?
  • 紀錄片《零水日》亮相坎城 聚焦全球水資源危機
    紀錄片《零水日》描述了全球多地水資源匱乏的急迫現狀,從南非開普敦2018年的水資源危機,到巴西亞馬遜雨林森林砍伐對全球水供給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再到美國中西部大量的農耕對水資源造成的驚人速度的損耗。該片採訪了多位國際和地區性的水資源研究專家、牧場主和公園護林員,結合個人感受與科研數據,從不同層次和角度,全方位深入揭示了遭到忽視卻實際迫在眉睫的全球水危機問題,以呼籲全球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群關注保護水資源。據聯合國人居署公布的數據,全球1/5的人口正居住在嚴重缺水地區,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到1/4。
  • 寶寶什麼都不懂?這部高分BBC紀錄片揭示嬰兒可愛外表下的驚人秘密!
    他們都在想些什麼?這個世界對寶寶來說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聽覺、視力、身體、大腦都有哪些發展規律?……這部紀錄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人類幼崽的神奇大門。後臺也經常有媽媽問:寶寶為什麼不愛吃蔬菜,為什麼一上車就睡著,什麼時候給寶寶做語言啟蒙比較好?
  • 【Netflix紀錄片】《我們的星球》(OUR PLANET)
    這部紀錄片邀請了BBC的金牌製作團隊silverback films(《冰凍星球》《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王朝》等高分紀錄片都是出自這個團隊),並由BBC的王牌播音人大衛·愛登堡擔任解說員。這部紀錄片耗時4年,拍攝地涉及全球各個大洲的國家或地區50多個,工作人員有600 多名,拍攝日超過3500個。
  • 這部養眼的紀錄片,每一幀都是一張壁紙,這才是美麗中國
    最近有一部自然類紀錄片在中秋月圓之夜上映,留心紀錄片動態的小夥伴肯定早就知道了,有些人甚至都已經等了一年。百度百家號作為片方戰略合作夥伴,會開展徵文、線下沙龍等系列活動,帶大家走進植物的世界,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植物的力量和影響力。
  • 一部橫跨全球的水資源危機調查紀實,紀錄片《零水日》即將亮相坎城...
    由騰訊集團、騰訊影業出品的英文紀錄片《零水日》(DAY ZERO),將於明日亮相法國坎城國際電視節(MIPCOM),啟動國際發行。影片聚焦水資源短缺危機,歷時三年拍攝,橫跨全球多地,探訪了水資源保護最前線人們的實地狀況。
  • ...紀錄片|bbc|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我們誕生在中國|地球脈動|遷徙...
    自然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每個個體都都處於自然的網絡之中,是網絡中的一個點、線條上的一個鏈,命運息息相關。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敬畏自然的前提,是了解自然。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通過10部頂級的自然紀錄片,在一場場視覺盛宴中,你將深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感受它們的生命脈動,了解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
  • 《沉默的食物》:這部轟動全球各大影展的紀錄片,透明揭示人類和自然共處的現狀
    諾大冰冷的工業廠房裡,牲畜都要乖乖躺上生產線被吊掛、放血、剝皮、掏膛、解體,分工令人嘆為觀止。在這供養世界的龐大機制中,人類只是小小的傀儡。 導演走訪歐洲各國,揭露日常飲食背後的冷酷真相,無須言語,便讓影片呈現懾人的超現實氛圍。食物鏈系全球,世人都該從中一探究竟!
  • 水資源危機紀實調查,紀錄片《零水日》坎城電視節亮相
    全球水危機深度揭示科技向善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零水日",意指水資源枯竭的那一天。紀錄片《零水日》描述了全球多地水資源匱乏的急迫現狀,從南非開普敦2018年的水資源危機,到巴西亞馬遜雨林森林砍伐對全球水供給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再到美國中西部大量的農耕對水資源造成的驚人速度的損耗。
  • 730分高考狀元告訴你,從小愛看紀錄片的孩子贏在哪裡?(附資源)
    講述了五大瀕危動物家族,不僅面臨著強敵環伺的家族危機,還有因環境改變和人類活動帶來的生存危機。 剛播出不久,就在豆瓣拿到了9.7的超高分。 由大衛·阿滕伯勒爵士擔任旁白。
  • 真正的海洋無需想像,海洋紀錄片盤點
    那麼,讓我們直入主題吧,如果你還沒見過海,這些紀錄片無疑是你了解真實海洋的最佳門票。海洋耗時五年,耗資五千萬歐元,動用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拍攝地,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超過500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
  • 這部紀錄片真敢講,我們每個人其實都生活在「楚門的世界」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如同木偶被操縱了,活在《楚門的世界》,這部紀錄片告訴你事實正是如此,它就是電影《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與之相對應的人類大腦進化卻始終滯後,沒有出現與人工智慧相匹配的辨別大量信息的能力,並且沉迷於碎片化信息帶來的快感之中。可怕的是,人工智慧的計算速度仍在高速提升,未來信息爆炸的情況仍會持續很久。據耶魯大學研究發現,虛假信息的傳播速度是真實信息傳播速度的六倍,擁有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將會十分有價值,可惜不但人類不具備,人工智慧本身都無法將二者分辨。
  • 《極地》這部紀錄片,能帶給你想像不到的震撼!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也說明了自然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才讓人有欲望去探索,發現……那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關於大自然的美好的紀錄片,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迷人,那樣的震撼,這部電影就是《極地》,在豆瓣上有著不錯的成績,評分高到你意想不到,幾乎都是五星好評。
  • 植樹節,讓我們來談談植物界紀錄片
    這個充滿浪漫色彩的故事是《我們的森林》片頭的一幕,這套去年推出的德國紀錄片,用135分鐘充滿詩意的鏡頭描繪了德國廣袤而神秘的森林以及與森林相關的一切生命,其中有五百年的老橡樹、啄木鳥和貓頭鷹,還有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了不起的生命,陪著德國人度過了戰爭後的寂寥與艱辛,共同見證著國家的復興。
  • 豆瓣9.4,這部硬核紀錄片,必須滿分推薦
    他參與的片子幾乎都是9分+,製作過40多部史詩級紀錄片,幾乎探索過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生態環境。 《地球脈動》《藍色星球》《植物王國》《我們的星球》... 今年,94歲的他為我們帶來一部新的紀錄片。 在這一部中,有著他窮極一生對自然的熱愛、對人類命運以及對整個地球的思考和關懷。
  • 水資源危機紀實調查 騰訊出品紀錄片《零水日》坎城電視節亮相
    全球水危機深度揭示科技向善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零水日",意指水資源枯竭的那一天。紀錄片《零水日》描述了全球多地水資源匱乏的急迫現狀,從南非開普敦2018年的水資源危機,到巴西亞馬遜雨林森林砍伐對全球水供給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再到美國中西部大量的農耕對水資源造成的驚人速度的損耗。
  • 開啟動物世界大門 暑期推薦給孩子的10部高評分紀錄片
    摩根·弗裡曼的莊嚴而令人平靜的聲音與紀錄片美麗的攝影完美的融合,記錄下了狐猴的日常生活,絕對讓你情不自禁愛上它。推薦理由:這部紀錄片嘗試去告訴全世界的人,如果不做些什麼的話,這種世界上最美麗和不可思議的動物就要因為一場危機而滅亡了。
  • 張藝興與歐陽娜娜合作,改變新版《honey》,網友:超乎想像
    張藝興與歐陽娜娜合作,改變新版《honey》,網友:超乎想像!今天要和諸位講起來的就是張藝興,相信各位都是相當的喜歡他的。他其實也是一位很厲害的偶像明星的,之前的時候是在韓國那邊做練習生的,之後很努力所以才成功了。
  • 這部高分紀錄片 讓我們深思疫情和未來
    就像紀錄片中所警示的:「當提及又一次流感大流行時,問題不在於它是否會發生,而在於它何時發生。」阿爾貝·加繆在其經典之作《鼠疫》中說,「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所以,在我們攻克難關之際,不妨看看這部紀錄片,深思疫情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