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被封殺的紀錄片,我的年度最佳

2020-12-04 說電影的二凡

冒著被封號的風險,二凡還是想說一說,這部心目中年度最佳的紀錄片。

《塑料王國》

Plastic china

在很多很多年前,二凡對紀錄片的認知還停留在《動物世界》和《焦點訪談》,只有在周末看電視大媽劇放廣告的時候換臺會偶爾停留在CCTV9那麼幾秒鐘,每次趙忠祥老師的旁白都會給我留下無限的陰影,比如: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又到了交配的季節!公海龜趴在了母海龜的身上,發出了酣暢的聲音

一次偶然的機會的看到了周浩導演的《龍哥》、《大同》,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紀錄片《龍哥》劇照

「吸毒」仿佛只有在學校發宣傳冊和夜晚的新聞裡才會接觸到,但你卻沒有見過真正吸毒、販毒的毒販,沒有去關注過他們的生活,更沒有想到,他們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紀錄片《大同》劇照

紀錄片《大同》跟拍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市長耿彥波的日常生活,播出之後直接影響是什麼呢?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調職位省會城市太原市市長,而某官員被雙開。這,就是紀錄片的力量。

紀錄片《塑料王國》劇照

紀錄片,貴在真實,真實就是紀錄片最大的魅力。在一次導演交流會上,我曾聽過一位紀錄片導演這麼解釋:紀錄片的「」字是絞絲旁的紀而不是言字旁的「」,是不摻雜導演主觀看法、不刻意偽裝、人工幹預的電影。相比那些沒有瑕疵、平穩精緻的影片,我更喜歡晃動、凌亂甚至有些粗糙的紀錄片。

真實不是無意義的素材堆砌,通過剪輯還原一個完整的故事,將一個故事講好是重中之重,拿《塑料王國》來說,導演王久良就剪了十多個版本。

看到這個畫面,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觸目驚心

一個小男孩把被汙染過的注射器當成水槍,玩的不亦樂乎,身後的背景則是臭烘烘的垃圾填埋場和徐徐升起的廢氣。

影片一開始,就呈現出了一套簡潔明快的垃圾處理的工業體系,工人們迅速分揀著不同材質的塑料瓶子。

然而,這並不是中國,實際上中國的垃圾處理廠是這樣的。

他們生存的工具無非就是一雙手,僅此而已。

俺自己也知道對俺自己也不好,但是俺為了生存沒辦法

空氣,空氣不好;水,水不好,這裡有什麼好。說句開玩笑的話,就是錢好

而錢,又能賺多少呢?

每處理1斤垃圾可以賺1毛錢,平均每天收入不到60元,即一個月無論如何也不超過2000元。而站在垃圾處理鏈頂端的商人們,每年更能剝削村民200萬

沒有辦法啊,沒錢沒辦法,死了也沒關係」,這句話說的多麼揪心,難以想像在2018年的中國還有如此境況。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為了生存,村民們會選擇去分揀垃圾?而垃圾處理廠的商人又是如何獲得暴利的?

海外垃圾回收部門經歷Daniel給了我們一個答覆:像玻璃和金屬這些較重的,顯然是不便運輸,所以我們一般會就近處理,如果是塑料,那麼無疑會流向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市場實在太誘人了,中國的買主能出別人兩倍以上的價錢。

原價4000元/噸的塑料垃圾經過加工處理變成塑料顆粒,轉手就能賣出8000元/噸的價格。對於農民來說,如果種莊稼,年收入就是固定的4000-5000元。但撿垃圾不一樣,做的越多,賺的越多。

當問及Daeniel是否知道垃圾如何處理時,他說:「不了解,我們有一個中國客戶提供的報告,具體不方便透露,但看起來還好。」

所以到最後,這個小鎮壓根就沒有能用的水。周圍的水源被汙染,全鎮只能買水喝,一個月多少錢呢?15塊,在大城市就是一杯奶茶的錢,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勞動大半天的工資了。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的村民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喝著仍舊被不斷汙染的地下水。

喝過村裡水的老人這麼說:

現在也是奇了怪了,年紀小的人也得(癌症)

你要是去上訪的話,一到半路就被截住了

我的病挺厲害,不一定能活到什麼時候

就像垃圾處理廠僱員彭的女兒「依姐」,蘸著髒水洗頭髮

依姐的母親生了四個孩子,剛生完孩子就在垃圾處理廠幫忙打下手,13歲的依姐沒有讀過書、就撿垃圾裡面的雜誌看。

這裡面的垃圾有美國的輪胎、德國的食品、日本的玩具和醫療廢品,甚至還有一袋吸到一半的毒品

這些孩子吃什麼呢?一般是白菜豆腐,偶爾也在被汙染的魚塘裡捕魚吃,所以他們個個都面黃肌瘦。

還有的村民說,這些羊吃了塑料就長不大,馬上就要賣掉。

請點擊輸入圖片

全片中最讓我震撼的鏡頭是火車站買票的一幕,彭因為無法支撐依姐上學的學費,抱怨工資太少,滿足不了自己日常的菸酒錢,原本已經準備好收拾好行李回老家。到了火車站之後卻付不起回老家的車票,在這個人山人海的大廳,當父親支支吾吾的回答「改天再來」時候,那個頂梁柱的形象似乎瞬間崩塌,兩個孩子驚的啞口無言。

在世人面前竟如此的失去體面,這回,他們又再一次的敗給了現實。

一個長達十餘秒的長鏡頭聚焦在三個人身上,沒有對話、也沒有眼神的交匯,只有旁邊轎車的鳴笛聲。他們久久的坐在火車站門口,無奈的張望著車水馬龍的街道,父親的煙逐漸變短,最後化為灰燼,被踩在塑膠鞋底下。

在這個六個人的家庭,依姐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著母親分娩了,就在垃圾處理廠的後院,一個褪色的紅臉盆,幾根木頭支起的一張白布就構成了這個簡易的「手術臺」,所有人都屏氣凝神地等待著,直到孩子呱呱墜地的哭聲,所有人才鬆了一口氣。

前作《垃圾圍城》、促使政府投資100億去治理北京的垃圾,這次導演王久良花了六年走南闖北調研,打破重重阻礙,再次用「不說謊」的鏡頭揭示真相。

如果說《穹頂之下》是中國人的環保啟蒙,那麼《塑料王國》一定是在此基礎上打了一支強心劑。

最終,《塑料王國》憑藉真實的畫面以及絕佳的視聽語言奪得紀錄片界的「奧斯卡」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新人單元評審團大獎與今年金馬獎的最佳剪輯獎和最佳紀錄片提名。

萬萬沒想到,連這部百度搜不到、甚至一度被豆瓣取消收錄的紀錄片竟然刷新了我的三觀。

是的,當你正在使用著塑料瓶與一次性筷子的時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回收國了。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世界電子工業將產生5000萬噸電子垃圾,其中72%進入中國。而且大多數會走進小鄉鎮,成為村民的唯一生活來源。

如果可以,請傳遞下去,請讓更多人看到、聽見。

「希望這部片子能拉近你我的距離也許我們無法改變什麼,只是讓事實離我們更近了一點

最後,致敬本片導演王久良先生

相關焦點

  • Netflix上的十部最佳紀錄片
    偉大的紀錄片在以各種形式使用現實世界的片段時,會使用普遍的,熟悉的存在的圖像來傳達一些極為個人化甚至親密的東西。隨著最近「文檔」格式的爆炸式增長,我們有能力比以往更深入地講述故事。Netflix擁有大量精彩的紀錄片,涵蓋了從真實犯罪到體育甚至電影製作等各種各樣的主題。在下面,我匯總了我認為是Netflix當前最佳紀錄片的列表。
  • 白玉蘭獎名單揭曉,中國紀錄片《熱流》獲最佳紀錄片獎
    白玉蘭獎名單揭曉,中國紀錄片《熱流》獲最佳紀錄片獎 2020-08-08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分鐘推薦|這部動物紀錄片我怕你受不住
    emmmmm……寫著寫著,我覺得,你可以當作此文是推薦文,也可以是避雷文……看過一些動物紀錄片,畫面是那麼優美,旁白是那麼高貴,動物是那麼可愛。今日推薦《怪誕星球》,一部非比尋常的動物紀錄片,又或者說,這或許才是更真實的大自然啊!
  • 今年第一個爆款,這部紀錄片厲害了…
    今年第一個爆款,這部紀錄片厲害了… 2021-01-05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去10年,全球最佳紀錄片110部
    10 馬龍,聽我說 Listen to Me Marlon (2015)導演: 斯蒂文·萊利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這部紀錄片由馬龍·白蘭度自己錄製的視頻和音頻構成,通過他的音容笑貌去了解他偉大的演藝生涯,以及遠離塵囂的私人生活
  • 這部BBC巨製史詩級科幻紀錄片,帶孩子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你好呀,我是朵朵~我很喜歡仰望星空,小時候在老家,肉眼就能看到銀河。在夏天找「北鬥七星」,在冬天找「獵戶座」。夜空中的星光好像永遠都不會變。和浩瀚的宇宙比起來,人類非常渺小,但我們和整個宇宙的關係非常密切,身體裡每一個重要的原子,都是恆星爆炸、湮滅後的衍生物,所以我們都是「星塵」。
  • 這部紀錄片可以一看
    這部紀錄片由導演Greg Kohs拍攝,早在4月21日就在美國翠貝卡電影節上進行了小範圍點映,反響不錯。《AlphaGo》還有個專門的網站,裡面對於這部紀錄片是這樣介紹的:  「圍棋棋局數不勝數,甚至多過宇宙中的原子數量,這種古老的中國遊戲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對人工智慧的巨大挑戰。2016年3月9日,圍棋世界和人工智慧在韓國正面對決,通過五局決出勝負。
  • 《英雄兒女》獲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歷史文獻紀錄片獎
    12月26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十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郎園Vintage16號館虞社演藝空間舉行。本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以「真實高於月亮」為主題,在十周年之際,藉助紀錄片這一媒介,喚起人們對於真實價值和紀錄片社會功能的關注和思考。
  • 法「病毒紀錄片」遭封殺後熱度不減,法媒:根本禁不住!
    據法國聯合電臺16日報導,因為被批「充斥謊言和假數據」,近日在網絡熱播但隨即遭到「封殺」的法國紀錄片《劫持》依然引發關注和討論。2小時40分鐘長的紀錄片《劫持》於本月11日上線,24小時內播放量即達100萬次。然而,《劫持》被法國政府及眾多專家斥為「本身充滿陰謀」。該片稱世衛組織不建議佩戴口罩,就連口罩包裝盒上都註明「無法防止感染病毒」。
  • 這部紀錄片,記錄了泰勒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蛻變」
    14歲籤約索尼,17歲推出首張專輯,19歲成為格萊美年度專輯獎最年輕獲得者。如今泰勒已經拿下了10項葛萊美獎,23項公告牌大獎,29項全美音樂獎。其中全美音樂獎由公眾和粉絲投票選取,泰勒是這個獎項史上獲獎最多的歌手。比這些數字更直觀的,是那些已經爛大街的歌。
  • 豆瓣9.1,姜文渾厚的聲線助推這部紀錄片成為神作
    畢竟,《海洋》作為一部紀錄片,偏小眾了些,不太符合很多人的胃口。但是,對我來說,卻如飲甘霖。尤其是,開場姜文渾厚的解說詞一出來,伴隨著大氣蓬勃的畫面,睡意就全無了。說老實話,看外國片,極少看翻譯版,最好是找到原音版。但《海洋》不同,姜文的旁白與影片相得益彰。
  • 豆瓣8.6,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的背後,揭露了「瀕危物種」的困境
    然而,在眾多影視作品中,紀錄片往往是被人們忽視的一部分……在4月3日的豆瓣一周口碑電影榜中,排名第一的是一部名為《礦民、馬夫、塵肺病》的紀錄片電影,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能不多,因為這部影片從未公開放映小編初次見到這部電影時,其評分高達9.0,雖然現在評分已降至8.6分,但這部影片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高分之作,更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紀錄片。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主演被日方拒絕入境
    2010年,這部片子榮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然而,六年後的本月18號,出演該電影的美籍海豚保護活動家理察奧巴瑞想從成田機場入境日本時,東京入國管理局卻未批准其入境,並將他被扣留在管理局設施內。為什麼日本拒絕奧巴瑞入境?日本國內為何持續捕殺海豚?
  • 奧斯卡主辦方公布15部最佳紀錄片候選片單(圖)
    搜狐娛樂訊 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日公布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15部初選影片的名單。本屆最佳紀錄長片的報名影片多達94部,創下歷史之最,經過學院的第一輪初選,15部影片將角逐五部提名影片的名額。提名影片評選的截止日期是2009年1月12日,1月22日主辦方將向全球公布提名名單。
  • 新版《不知不覺愛上你》電影年度最佳愛情片,甜在心
    新版《不知不覺愛上你》電影年度最佳愛情片 近期收到很多小夥伴叫苦連天的來稿:天太冷了啊,動手動腳,好像談個甜甜的戀愛,兩個人一起過冬,會比一個人暖和多了呀。
  • 這部高分紀錄片,揭露人類50年前的欲望
    各類型電影常有首映禮,但紀錄片不常有。 1965年雙子星6號和7號上了太空,他們要在高速運行中找到彼此並嘗試一個最佳對接位置。 一旦失誤或者偏離,都是兩敗俱傷的下場。
  • 《紐約時報》2020 年度最佳電影(下)
    《紐約時報》為我們盤點了2020年十部最佳電影。原文為曼諾拉·達吉斯(Manohla Dargis ) | A·O·斯科特(A.O. Scott)各自評選,本文為上篇,介紹曼諾拉·達吉斯評選的榜單。 原文作者:A·O·斯科特(A.O.
  • 這對華裔夫婦拍出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這對華裔夫婦拍出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原標題:   劇組攝影師都是專業攀巖選手  用了807天製作完成  拍攝這部紀錄片顯然並非易事,首先,金國威能夠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緣於他和亞歷克斯是朋友,作為攝影師,金國威已經拍攝了亞歷克斯將近十年,金國威說:「我非常非常了解他,我在現場很緊張,擔心有些事情就可能會出錯,但是我信任他。」
  • 豆瓣驚現9.5分紀錄片!央視這部紀錄片要火了!
    喜歡看紀錄片的人肯定知道BBC紀錄片,每當BBC推出一部紀錄片,總會給影迷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從《地球脈動》到《藍色星球》;從《捕獵》到《冰凍星球》。我們不得不承認,通過BBC優質的攝影呈現出來的大自然的雄偉磅礴,以及生命的律動,確實會讓我們對大自然肅然起敬。
  • 《極地》這部紀錄片,能帶給你想像不到的震撼!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也說明了自然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才讓人有欲望去探索,發現……那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關於大自然的美好的紀錄片,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迷人,那樣的震撼,這部電影就是《極地》,在豆瓣上有著不錯的成績,評分高到你意想不到,幾乎都是五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