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馮爍 實習記者陳姣姣)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09年一部展現日本太地町捕殺海豚血腥場面的美國紀實影片《海豚灣》在全球引發關注,電影中無數海豚慘遭殺害、血染海灣的畫面讓全球陷入討論與反思。2010年,這部片子榮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然而,六年後的本月18號,出演該電影的美籍海豚保護活動家理察奧巴瑞想從成田機場入境日本時,東京入國管理局卻未批准其入境,並將他被扣留在管理局設施內。為什麼日本拒絕奧巴瑞入境?日本國內為何持續捕殺海豚?
「我們在水邊看,你能看到海豚灣屠殺現場湧過來的鮮血,你能看到一群小海豚,被圈在一處,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分開,而他們的爸爸媽媽就在不遠處被屠殺。」
這是美國紀錄片《海豚灣》中震撼人心的一幕。紀錄片的發生地「太地町」位於日本西南部,是一個三面環海、風景宜人的漁村。每年的「捕豚季」從前一年的9月開始持續到來年3月,這段時間這裡的海灣會變成血紅色,2000到3000頭海豚會被捕殺,出售價格為每隻500美元。現年76歲的理察·奧巴瑞正是出演《海豚灣》的美籍海豚保護活動家,20日奧巴瑞的律師說,他的當事人於18日持旅遊籤證抵達日本成田機場,此次出行目的是調查日本捕殺海豚的情況並在京都旅遊,定於下月初回國。不過,奧巴瑞卻在機場被日方拒絕入境並遭到扣留。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奧巴瑞已對此次入境被拒提出異議。而日本東京入國管理局稱這一事件為「個案」,按照隱私保護制度,暫時無法作出回應。
事實上,奧巴瑞和其他海豚反捕人士一直不受日本歡迎。日本和歌山縣警方2015年8月就曾以涉嫌違反《出入境管理以及難民認定法》為由當場逮捕為抗議太地町圍捕海豚而訪日的奧巴瑞,和歌山地方檢察廳的新宮支部作出暫緩起訴的處分。奧巴瑞則表示,太地町捕獵海豚的方法自古傳承,深深源自他們的文化,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生計,「希望你們能理解」。
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美國CNN記者採訪時如實回答。從2009年紀錄片播出以來,全球圍繞日本捕獵海豚的爭論從未停止。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甘迺迪去年曾在推特上發帖,強調「圍捕海豚是不人道的,我深感憂慮」。安倍晉三的Facebook更一度成為觀點交鋒的陣地。在一條「正在訪問莫三比克」的留言下,支持與反對日本捕豚的網友開始「掐架」,反對者說「停止野蠻的屠殺」,也有人認為「將這變成針對全日本人的意見很不公平」。為什麼日本作為一個現代文明國家,卻一直保留著捕殺海豚的傳統習俗呢?太地町當地的網站介紹:太地町是「古式捕鯨法」發源地,江戶時期,當地一家姓和田的大戶人家發明了以集體圍獵方式來捕獵鯨類,這是他們現在圍獵海豚方式的前身。據當地史冊記載,圍獵海豚從1933年開始,而《海豚灣》中那樣將大海染成紅色的捕殺方式從上世紀60年代末才開始。太地町殺死的海豚主要向一些超市提供海豚肉。現代捕殺海豚的用途主要還是食用,活捉的被送到水族館用於表演或研究。也有的地方曾出現為「消除害獸」而進行地捕殺。
隨著奧巴瑞新聞事件的發酵,據中國之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的介紹,近些天日本國內再次對捕殺海豚話題進行了熱議,各大媒體都報導了出演紀錄片《海豚灣》的理察·奧巴瑞在日本機場被拒絕入境的新聞,有不少人不明白為什麼牛羊可以屠殺食用,而海豚卻不可以。海豚並不是瀕危的動物,有觀點認為,這些漁獵並不是無節制的亂捕,水產廳是設定了數量的。最近日本一位女性還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片中採訪了反捕鯨派和主張維護這個傳統的人們。這部電影將在下周在蒙特婁世界電影節上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