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海豚灣》,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

2020-11-24 騰訊網

2009年的今天,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海豚灣》在美國上映,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

本片的導演路易·皮斯霍斯曾經是《國家地理》的攝影師,本片是他的導演處女作。本片的中心人物裡克·奧巴瑞曾是1960年代最權威的海豚訓練專家。也是當今最著名的海豚音學學家,他曾經製作了Flipper這個經典的電視節目。路易·皮斯霍斯是位半素食主義者,他還吃魚。但是在拍攝完本片後,他連魚也不吃了,成了位完全的素食主義者。甚至連皮帶、皮衣都被他「拋棄」了。由於日本方面不予發放拍攝許可,這部電影其實是「非法」拍攝出來的。每到夜晚拍攝的時候,整個劇組都會像特種部隊一樣「武裝」起自己,臉上塗上油彩、穿著迷彩服,潛入太極地拍攝。影片曾在2009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放映,日本政府曾經有過一次「學校午餐計劃」,海豚肉被列在了中餐的食譜上。可是在本片之後,這道菜被取消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美紀錄片《海豚灣》獲奧斯卡 激怒日本漁民(圖)
    「湛藍的海豚灣泛起猩紅,日本太地町漁民對海豚的大規模血腥屠殺在悄然進行……」這是美國紀錄片《海豚灣》中震撼人心的一幕。  美國西部時間2010年3月7日,美國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把最佳紀錄長片獎頒給了《海豚灣》,環保人士對此歡欣鼓舞,然而該片所反映的海豚捕殺之地日本太地町卻憤怒了。
  • 《海豚灣》贏了奧斯卡 反殺戮導演遭被捕威脅
    奧斯卡現場,主創呼籲大家發簡訊「DOLPHIN」(海豚)至44144,以示支持保護海豚運動  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的《海豚灣》引發日本右翼反彈,影迷掀起了保護海豚的行動  「當湛藍的海豚灣泛起猩紅的海水,一場血腥的屠殺在悄無聲息地進行……」這是引發軒然大波的美國紀錄片《海豚灣》的一幕,因為赤裸裸的真實影像,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圖片來自\紀錄片《海豚灣》海豚或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微笑天使,它們每天早上都會成群結隊在海洋裡戲水,它們每小時可以遊40公裡,在蔚藍的海洋世界裡捕食或者嬉戲,或許在海洋裡,它們的微笑是真的代表快樂。但是,在太地町的海豚卻是在血泊中微笑而亡。2010年,《海豚灣》拿下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 《海豚灣》在日本右翼團體抗議聲中上映
    7月2日,日本右翼團體在影片《海豚灣》日本發行公司社長住宅前騷擾抗議。     本報記者 裴軍攝     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海豚灣》,在日本的放映計劃遭遇了重重阻力。7月3日起,該紀錄片將在日本的6家影院首先上映。     為阻止《海豚灣》上映,日本保守的右翼團體「回復主權之會」2日上午組織了20餘名成員前往該片日方發行公司「Unplugged」社長加藤武史的住所前叫罵。他們打出寫有「關閉歐美白人奴僕的Unplugged公司」、「粉碎反日電影《海豚灣》上映」,以及「不許欺負漁民」等字樣的橫幅,在警方的嚴密監控下使用高音喇叭進行抗議。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主演被日方拒絕入境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馮爍 實習記者陳姣姣)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09年一部展現日本太地町捕殺海豚血腥場面的美國紀實影片《海豚灣》在全球引發關注,電影中無數海豚慘遭殺害、血染海灣的畫面讓全球陷入討論與反思。2010年,這部片子榮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 日本太地町,一片紅色的海灣,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影片講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獲得2010年第82屆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部紀錄片的拍攝線索非常有趣,它採用了三條敘事線相互交叉的方法。首先,講述主創人員如何實地拍攝。皮斯霍斯擁有一個超能拍攝團隊,團隊裡是各種職業的人。
  • 還記得獲奧斯卡的《海豚灣》嗎?太地町漁民8年後首發聲竟這樣說:不感到羞愧
    影片中,十幾隻驚恐的海豚被漁網堵在海灣中,漁民用魚叉將它們一一刺死,然後拖上漁船,海水被血染成猩紅色……▲視頻丨太地町漁民捕殺海豚片段 節選自《海豚灣》隨後,突如其來的國際關注,以及被「對手」在社交媒體上打得手忙腳亂,太地町3200位居民為此感到極不習慣。因而,他們選擇了沉默。
  • 《海豚灣》|陽光下的罪惡
    《海豚灣》是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擔任旁白的紀錄片, 於 2009 年上映,曾獲得第 82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記錄長片,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觀眾選擇獎等獎項。影片講述在一群熱愛海洋生物的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深入日本太地町海灣,拍攝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的故事。
  • 還記得《海豚灣》嗎?太地町漁民8年後首發聲:不感到羞愧
    ▲日本有捕鯨和海豚的傳統 圖據網絡8年前,紀錄片《海豚灣》上映後,這一處在日本太平洋海岸的孤獨村落,瞬間因殺戮海豚供人消費和娛樂,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影片中,十幾隻驚恐的海豚被漁網堵在海灣中,漁民用魚叉將它們一一刺死,然後拖上漁船,海水被血染成猩紅色……視頻加載中...
  • 日本「海豚灣」進入捕獵季
    央視網消息:據日媒報導,從1日開始,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正式進入捕獵季,開始出海捕獵鯨和海豚。由於殺戮海豚過於殘忍,這種行為一直飽受動物保護組織的譴責。據關西電視臺報導,9月1日是和歌山縣太地町解禁商業捕鯨、捕海豚的第一天。當天早上5點左右,12艘漁船離港出海。
  • 《海豚灣》十年 人類收手了嗎?
    十年 《海豚灣》上映十年了。 所有觀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叫大地町的海豚墳場,那些血腥的屠宰場面,被染成血紅色的海灣,還有那些冒著生命危險,不顧一切的想用鏡頭記錄這些內容的動物保護者。
  • 《海豚灣》的反轉
    【財新網】(特約文化記者 李大衛)幾年前見到希臘裔紀錄片導演普希霍約斯,當時《海豚灣》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不久,再一次把日本捕鯨業推到全球抗議的中心。該片向揭露了日本關西伊勢半島小城太地町,當地漁民每到汛季,都會通過敲擊噪音幹擾聲納系統的方法,將大量海豚及其它小型齒鯨驅趕到岸邊的巖穴中,其中小部分由各水族館挑選用於訓練表演,其餘全部虐殺,成為刺身及其它料理食材。  片中有一個渲染性的鏡頭,畫面上垂死海豚的血把海灣染成深紅。對於西方的保護人士,這樣的視聽衝擊實在太強了。
  • 《海豚灣》拍攝地建海洋公園 遊客可吃著海豚餵海豚
    據環球網10月12日報導,位於日本和歌山縣西部的太地町計劃在當地建立一個以海豚為主題的海洋公園,遊客可在海洋館內與海豚一同遊泳。不過,太地町以捕殺海豚聞名,就在海洋館附近的一個海灣,捕殺海豚的傳統仍將繼續。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海豚灣》讓這一地方臭名昭著,然而現在其搖身一變,將成為海洋哺乳動物公園,遊客可以在這裡和海豚一起遊泳。
  • 《海豚灣》︱創作手法探討
    海豚灣》是由導演路易西霍尤斯創作的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榮獲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影片關注日本太地町地區的屠殺海豚的惡劣行徑,採取一系列非正常的拍攝手法進行記錄,本文將從拍攝手法的必要性、影像畫面以及這種拍攝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鑑和摒棄的地方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日本太地町!海豚的悲慘世界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每年的9月1日就是海豚噩夢的開始在日本南部的小漁村太地町將進行為期6個月的「殺海豚節」2009年太地町當地漁民捕殺海豚的經過於美國人在紀錄片《海豚灣》公之於眾海豚每年在這個小漁村被殘忍殺害才被世界得知鯨魚對聲音極其敏感漁民們將漁船圍成一圈
  • BBC:日本恢復商業捕鯨後 血水再次染紅「海豚灣」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英媒稱,日本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開始其有爭議的年度海豚狩獵。不久前,日本不顧國際批評恢復商業捕鯨。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3日報導,2010年,一部紀錄片《海豚灣》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引起了全球對日本大規模獵殺海豚的關注。
  •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這次心心要說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前不久,日本恢復了商業捕鯨,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捕殺海豚、鯨魚,場面非常血腥殘酷,湛藍的「海豚灣」又被染成了血紅色。太地町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在這裡大肆捕殺海豚?
  • 《海豚灣》播出9年後 日本將在原址重新開啟海豚捕殺活動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年來,因到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進行反對捕鯨運動的活動家人數逐漸減少。太地町決定將在9月1日重啟捕殺海豚的活動。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是「古式捕鯨」發祥地。2009年播出的紀錄片《海豚灣》中,記錄了日本太地町漁民大量捕殺海豚的血腥場面。
  • 放開商業捕鯨後,日本海豚灣進入血腥捕獵季
    據美國ABC新聞9月2日報導,海豚捕獵季節已經在日本和歌山太地町開始,在未來幾個月內,日本將捕殺海豚1400多頭,捕殺鯨魚300多頭。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獲獎紀錄片《海豚灣》拍攝了大量的海豚被屠殺的畫面,海水因海豚鮮血而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