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AlphaGo背後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可以一看

2021-01-18 和訊科技

  自從AlphaGo連續戰勝韓國圍棋九段李世乭和中國圍棋九段柯潔以後,這個「圍棋高手」讓人們更加關注人工智慧(AI)技術,也讓人們對AlphaGo背後的故事感興趣。

  

DeepMind在Twitter上發布《AlphaGo》預告片

  就在昨天晚上,AlphaGo背後的團隊DeepMind在Twitter上放出紀錄片《AlphaGo》的預告片。這部紀錄片由導演Greg Kohs拍攝,早在4月21日就在美國翠貝卡電影節上進行了小範圍點映,反響不錯。《AlphaGo》還有個專門的網站,裡面對於這部紀錄片是這樣介紹的:

  「圍棋棋局數不勝數,甚至多過宇宙中的原子數量,這種古老的中國遊戲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對人工智慧的巨大挑戰。2016年3月9日,圍棋世界和人工智慧在韓國正面對決,通過五局決出勝負。一個未證明自己實力的AI挑戰圍棋聖手,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吸引了全球數億人的關注。

  由Greg Kohs拍攝,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提名人Hauschka加持的《AlphaGo》,講述了AlphaGo的成型經歷——從牛津大學開始,經過法國波爾多的圍棋俱樂部、DeepMind的編程終端,最終進入韓國首爾歷時7天的比賽現場。隨著這個故事逐步展開,更多問題擺在眼前:AI能夠揭示具有3000年歷史的圍棋中的哪些方面?在人性方面,AI又能教給我們什麼?」

  影片拍攝完成之前,AlphaGo還沒有挑戰柯潔,所以最終成片估計沒有講到今年烏鎮圍棋大戰。但即使這樣,這部紀錄片還是值得AI愛好者一看的,因為從新鮮出爐的預告片看來,這部紀錄片應該包括AlphaGo開發的始末,還有和李世乭對弈的過程,其中的一些細節值得關注。

  以下文字可能劇透,介意者慎讀:

  據看過AlphaGo的《MIT Technology Review》記者Brenden Lake在一篇報導中描述的細節,第一個和AlphaGo對弈的專業棋手樊麾曾經信心滿滿,按他的說法,AlphaGo「只是一個程序」。但在輸給AlphaGo之後,他發現職業圍棋將會被永遠改變。畢竟,AlphaGo遠不止一個簡單的程序,DeepMind開發者通過深度神經網絡開發它,在對戰樊麾之前,它已經學習了16萬部棋局,並與自己切磋3000萬場比賽。

  在影片中,DeepMind的開發過程是一條故事線,但另一條故事線更引人注意,那就是講述這些把畢生精力奉獻給圍棋的人類。當棋手不能做到第一,他們應該怎麼辦?如果人類直覺不敵機器,這種人性挑戰會有什麼結果?

  對於樊麾來說,當他不敵AlphaGo並且被報導出來的時候,他的妻子甚至不讓他上網,以免他看到同行對他的批評;但樊麾很快恢復過來,並協助AlphaGo更加強大。他笑著說:「我會竭盡全力,保護人類的智慧。」

  當AlphaGo開始和李世乭對決時,紀錄片也達到了最高點。比賽前,DeepMind團隊緊張調試AlphaGo,而李世乭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其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細節:DeepMind準備飛到韓國首爾時,紀錄片拍到AlphaGo被裝在一個筆記本電腦裡,就像準備拿著這臺電腦就去比賽一樣。但實際上,AlphaGo需要的計算部件非常多,在與樊麾比賽時就用了1202個CPU和176個GPU,與李世乭對決可能需要得更多。

  在比賽僵持時,李世乭明顯看起來失望;對於DeepMind團隊,勝利也是苦樂交加。「AlphaGo」之父傑米斯·哈薩比斯說:「我不能慶祝。」但棋手還是通過AlphaGo發現了全新的世界,正如李世乭所說,AlphaGo「會向人類揭示我們從未發現的東西」。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AlphaGo的意義遠不止在圍棋方面。目前像文學、音樂、戲劇、烹飪等領域,讓AI發揮作用還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新的AI技術需要學會從更少的數據中處理更多領域中的問題。但無論如何,AlphaGo鼓勵我們擁抱未來變化。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喜歡看紀錄片嗎?《阿爾法圍棋》出紀錄片了
    據說,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精選了五部關於人生作品:《我是另一個你》、《薩滿之前》、《人生果實》、《阿爾法圍棋》、《小智慧》。《阿爾法圍棋》?我的天哪,阿爾法圍棋要登上上海國際電影節?稍微有點遺憾的是,這電影講的是李世石和阿爾法圍棋的故事。
  • 豆瓣8.6,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的背後,揭露了「瀕危物種」的困境
    小編初次見到這部電影時,其評分高達9.0,雖然現在評分已降至8.6分,但這部影片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高分之作,更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紀錄片。在這些優秀紀錄片的背後,有一部影片的拍攝橫跨了近十年,這部影片就是《礦民、馬夫、塵肺病》。
  • 關於諾貝爾獎,這幾十位獲獎者背後的發明故事也值得了解
    適合觀看年齡:10歲+ 其實說到諾貝爾獎大家並不陌生,但知道獎項創始者故事的人卻不是很多。《天才簡史》這期紀錄片,就講述諾貝爾獎的創始者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這位天才傳奇的一生。
  • 這部BBC巨製史詩級科幻紀錄片,帶孩子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最近播出的BBC紀錄片《行星》,就為我們上演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歷史大劇。BBC《行星》 總共有5集,在豆瓣上有9.5的高分。這部紀錄片和以往的宇宙知識類的紀錄片不同,《行星》不是在跟你講複雜的天文知識,而是把八大行星當成了人物角色,講述行星自己的生命故事。
  • 原來「花」也是一種對話,這部紀錄片如何記錄國際友誼的故事?
    或許這部紀錄片可以被叫做「如果中國花朵會說話」。從走紅網絡的《如果國寶會說話》開始,創新的敘事技巧就頻受年輕人追捧,《花開中國》一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一方面又通過接地氣的方式讓花朵張口說話,這種說話不是讓它自言自語,而是通過創新的影像語言、話語方式與觀眾對話,並與觀眾產生某種聯繫,建立無形的情感交流,這樣讓影片既好看又有趣、既有溫度又有深度。
  • 紀錄片裡的名場面,網友:震撼!值得一看
    這部片看似是富豪的紀錄片,但其實是一部實實在在的勵志片,他告訴我們富豪也不能用錢買到一切。 那麼一想,你對生活是不是充滿了動力呢? 這部紀錄片,帶我們以神明的視角,俯瞰我們的家園。
  • 《極地》跟著紀錄片的鏡頭去了解西藏故事,欣賞西藏風光
    如果美有極限的話,那麼下面這部電影已經觸到頂了,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關於西藏的紀錄片《極地》,這部紀錄片曾在嗶哩嗶哩視頻網站和中央電視十臺播出,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這部電影由程工導演,楊爍配音,楊爍的聲音充滿著磁性,配上這部電影感覺像是真正的進入了高原。
  • 你不得不了解 星軌和銀河拍攝背後的故事
    5 月 2 日,央視紀錄片《手機的故事》以光影為主題闡述了普通人與手機攝影的情緣,其中努比亞手機拍攝的星星的環節,更是引發人們對手機攝影的一輪熱議。然而,這部手機攝影作品其實一開始受到了不小的質疑,根據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的描述,之所以對這部作品產生質疑,是因為之前並不了解手機已經可以調整所有的拍攝參數,因為之前手機的曝光時間基本都是自動的,正是這部作品長達 20 分鐘的曝光時間引起了眾人的疑問,但後來經過查看原始參數,這部作品卻是由手機拍攝。
  • 匯集中國頂級文物,這部中英合拍紀錄片火了
    前不久熱播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呈現了中國頂級文物,將「過去」與「現在」聯繫起來,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傳統和現代中國的窗口。節目邀請英國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帶領觀眾踏上博物館尋寶之旅,他對中國歷史十分著迷,正如他在節目中所說:「驚奇於她的美和數千年文明的深度……如果不了解中國的過去,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國。」
  • 想要了解藝術、解剖藝術,你必看的影視作品及紀錄片
    我們都知道想要了解藝術除了書籍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更為直觀的方法就是影視作品亦或是紀錄片。而這種途徑的藝術真實性也是準確的,製作者除了要掌握許多準確的、科學的資料還要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研究,從而將最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並且使大家能夠更深層次的認識每一位畫家或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接下來由小編來給大家盤點一些關於藝術家、藝術作品的影視劇或紀錄片吧。
  • 紀錄片推薦《極地》:21個藏區故事,一起領略極地特有的人文之美
    最近有好多關於藏區的紀錄片,比如《極地》、《香巴拉深處》。這部紀錄片是由《第三極》原班人馬打造的,它講述了21個發生在藏區裡平凡而精彩的故事。每一幀都是壁紙,每一幕都是人間仙境。「三公主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日本電影《去見瀑布》裡的七位大媽,他們個個少女心。與多數紀錄片不同,《極地》最初就決定選擇一位演員來配音,而這部紀錄片由蘇揚、楊爍配音。講真,我倒挺喜歡楊爍的聲音,當然最喜歡的還是央視版啦!然而某些觀眾對於他的討論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從未停止過,因為他們覺得旁白太出戲了。
  • 央視這部紀錄片9.6分,有人看得熱淚盈眶,有人想背起行囊走西北
    最近藝綻君刷了一部國產紀錄片,毫不誇張地說,看完之後感動到想哭,還想立馬背起行囊走一遍大西北。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真是樸實無華、平平無奇——《河西走廊》,出品方是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河西走廊》首先吸引人的是恢弘的影像這個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幾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這條走廊上呈現如此壯觀的畫面背後有啥奧秘呢?本片的攝影指導是兩次榮獲艾美獎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著名攝影師布萊恩·麥克達馬特,布萊恩·麥克達馬特曾經擔任紀錄片《美麗中國》的攝影。
  • 紀錄片人類本性(Human Nature),講述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對基因編輯技術介紹電影的第一部分主要關注Crispr背後的科學。CRISPR是DNA的某種編輯器。這部電影解釋了CRISPR的發現方式,如何運作的實際機制,並附有清晰的插圖,並展望了未來的使用方式。在對技術抱有希望和謹慎的態度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 《藍色星球2》錯過這部超震撼的紀錄片,保證你會哭成狗
    如果你看這部紀錄片時候,估計要不停的說:「哦買噶「、」天哪「或者」驚呆了「,這樣的話。看過第一部的小夥伴,應該對這部片子很了解了。十六年之後,歷經四年拍攝,「藍色星球」第二季,承諾會「超出觀眾想像,顛覆觀眾認知」,錯過了就等著後悔吧。
  • 因為這個封面,還是忍不住想要推這部超高分紀錄片
    因為前陣子一直在外面玩,所以一直沒時間寫這個片,結果一看這評分,還真是高到不行。然後,就是看各種公號都在安利這個片,本來覺得大家都在寫,有點不太想湊這個熱鬧了。但是,這幾天仍然對封面上這個傢伙念念不忘,最後,還是忍不住推了一發。
  • 這部美食紀錄片完爆《舌尖3》!
    原來他們都被一部美食紀錄片徹底俘獲了!——《人生一串》。截止到目前,這部低成本、小製作的美食紀錄片首集播放量已超過900萬次,B站評分9.8分,豆瓣評分9.0分。有了「事」和「情」的支撐,這部美食紀錄片才變得更加飽滿和立體。因為它賦予了燒烤更深層次的意義——不僅僅只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情懷和情結,而這大概才是燒烤真正的魅力。
  • 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浩瀚的太空誰都想要去看一看
    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浩瀚的太空誰都想要去看一看這部紀錄片是在我看過的紀錄片中,cg效果最好的一部,它不僅僅是畫面的表現張力,能達到極其優秀的程度,甚至令人有些毛骨悚然,並且製片人認為很多解說詞是我們需要禱告,其實背景音樂就是禱告時的宗教音樂,所以你在回憶整個秋天的時候,我就感受到,1月是貫穿這部電影的主線如果你喜歡這部紀錄片,最好能去電影院的,我卻實實在在感受到他,因為他製作實在是太過悽涼的,光靠著,電影屏幕是很難感受到他的,面對無所可熱的自然,人類有時候忘記了一些東西,以為自己已經踩在地球之下,可以肆意妄為,而他每一次面對茫然無知時,有些仍舊需要謹慎
  • 這部被封殺的紀錄片,我的年度最佳
    冒著被封號的風險,二凡還是想說一說,這部心目中年度最佳的紀錄片。真實不是無意義的素材堆砌,通過剪輯還原一個完整的故事,將一個故事講好是重中之重,拿《塑料王國》來說,導演王久良就剪了十多個版本。每處理1斤垃圾可以賺1毛錢,平均每天收入不到60元,即一個月無論如何也不超過2000元。而站在垃圾處理鏈頂端的商人們,每年更能剝削村民200萬。
  • 這部被金雞獎提名的紀錄片,首次揭秘「遠洋魷釣人」的工作和生活
    但在井建民的心中,他期待能拍攝一部關於跨洋捕撈漁民生活的紀錄片。一是因為遠洋捕魚紀錄片在我國還是個空白,二是因為在慢慢深入了解漁民的生活後,他想揭開這個群體身上的那一層層「神秘面紗」,消除大眾對他們的偏見,講出他們真實的故事。井建民一邊尋找願意接受拍攝的公司,一邊做著準備。但是,遠洋漁業作業拍攝不僅挑戰大、風險大,還需要投入較大資金,他的想法一直無法實現。
  • 《極地》這部紀錄片,能帶給你想像不到的震撼!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也說明了自然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才讓人有欲望去探索,發現……那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關於大自然的美好的紀錄片,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迷人,那樣的震撼,這部電影就是《極地》,在豆瓣上有著不錯的成績,評分高到你意想不到,幾乎都是五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