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應力鬆弛蠕變實驗

2020-07-28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摘要:

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應力鬆弛蠕變實驗

文題釋義:

黏彈性力學:連續介質力學的重要分支,又稱黏彈性理論,研究黏彈性物質的力學行為、本構關係及其破壞規律,以及黏彈性體在外力和其他因素作用下的變形和應力分布。聚合物、混凝土、金屬、巖石、土壤、石油、肌肉、血液和骨骼等,在一定條件下既具有彈性性質又具有黏性性質,這種兼具彈性和黏性性質的材料稱為黏彈性材料,含黏彈性固體與黏彈性流體,又可分為線性黏彈性體和非線性黏彈性體。線性黏彈性體的兩種極端情況即為胡克體(遵循胡克定律)和牛頓流體(遵循牛頓粘性定律)。

物力學是應用力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體中的力學問題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學分支,其研究範圍從生物整體到系統、器官(包括血液、體液、臟器、骨骼等),從鳥飛、魚遊、鞭毛和纖毛運動到植物體液的輸運等。 物力學的基礎是能量守恆、動量定律、質量守恆三定律並加上描寫物性的本構方程。生物力學研究的重點是與生理學、醫學有關的力學問題,依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生物流體力學、生物固體力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等。

背景:以往對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的力學性能研究多以壓縮、彎曲實驗居多,關於玻璃離子水門汀加入鍶羥基磷灰石後的應力鬆弛、蠕變實驗研究鮮有報導。

目的:對比分析傳統玻璃離子水門汀、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的應力鬆弛、蠕變特性。

方法:按質量比15%向玻璃離子水門汀中加入摻鍶羥基磷灰石,製備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製作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與傳統玻璃離子水門汀試樣,3組各取10個試樣進行應力鬆弛實驗,另取10個試樣進行蠕變實驗。

結果與結論:①應力鬆弛實驗7 200 s時,傳統玻璃離子水門汀組應力下降了1.18 MPa,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組應力下降了1.39 MPa,摻鍶羥基磷灰石複合玻璃離子水門汀組應力下降了1.38 MPa;傳統玻璃離子水門汀組應力下降量小於摻鍶羥基磷灰石複合玻璃離子水門汀組、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組(P < 0.05),摻鍶羥基磷灰石複合玻璃離子水門汀組和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組應力下降量無差異(P > 0.05)。②蠕變實驗7 200 s時,傳統玻璃離子水門汀組應變上升了0.24%,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組應變上升了0.33%,摻鍶羥基磷灰石複合玻璃離子水門汀組應變上升了0.32%;傳統玻璃離子水門汀組應變上升量小於摻鍶羥基磷灰石複合玻璃離子水門汀組、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組(P < 0.05),摻鍶羥基磷灰石複合玻璃離子水門汀組試和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組應變上升量無差異(P > 0.05)。③結果表明,15%摻鍶羥基磷灰石提高和改善了玻璃離子水門汀的黏彈特性,有利於其與黏結物體的黏結,有利於提高黏結強度。

ORCID: 0000-0003-1024-5733(丁潔)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納米材料; 緩釋材料; 材料相容性;組織工程

關鍵詞: 玻璃離子水門汀, 羥基磷灰石, 複合樹脂釉質粘接劑, 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 應力鬆弛, 蠕變, 黏彈性

文章來源: 丁 潔, 李新穎, 李 鵬. 改性玻璃離子水門汀應力鬆弛蠕變實驗[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22): 3515-3520.

相關焦點

  • 充填材料-玻璃離子水門汀的八大特性
    玻璃離子體水門汀是70年代初問世的一種新型水門汀類材料,它是在聚羧酸鋅水門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其獨特的美觀性能和粘接性能,一經問世便引起廣泛注意,在隨後的近30年間得到迅速的發展。目前臨床上可選擇的玻璃離子體水門汀種類較多,應用範圍也較最初有了很大的擴大。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玻璃離子水門汀的八大特性。
  • 不同圍壓和層理下板巖三軸蠕變試驗及損傷模型研究
    韓冰等 用FLAC 模擬了某地區花崗巖的三軸蠕變試驗,得到其穩定蠕變與加速蠕變之間的應力閾值。楊聖奇等 對三軸試驗破裂後的大理 巖和綠片巖進行電鏡掃描從而判斷其流變破裂機制。HUANG等 為了研究軟巖的擴容破壞特性,對砂質泥巖試件進行了三軸卸荷試驗和三軸卸荷 蠕變試驗。SHAO等 提出一種巖石蠕變本構模型可用於預測巖石在蠕變和鬆弛試驗中的響應。
  • 皮秒貝塞爾光束切割化學強化玻璃 | 中國雷射
    皮秒貝塞爾光束切割化學強化玻璃[J]. 中國雷射, 2019, 46(11): 1102010化學強化玻璃是通過離子交換工藝,將玻璃表面體積較小的鈉離子置換為體積較大的鉀離子,在玻璃表面形成深度為幾十微米的壓應力層的一種特殊玻璃。相對於普通玻璃,化學強化玻璃具有更高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被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顯示屏。
  • 海南將建國內首條天然橡膠改性瀝青示範路
    新型道路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曹榮吉等在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發表的論文《天然橡膠改性瀝青的試驗研究》研究了採用標準馬來西亞橡膠SMR20 進行瀝青改性的工藝參數,通過常規瀝青試驗和螢光顯微鏡試驗確定了SMR、穩定劑的最佳摻量,並對改性瀝青的性能進行評價,得到以下結論: (1)天然橡膠改性瀝青的加工溫度宜控制在160~180℃,
  • 滬應物所起草的國家標準《金屬材料蠕變-疲勞試驗方法》年底實施
    在交變載荷的作用下,雖然應力水平低於材料的屈服極限,但經過長時間的應力反覆循環作用以後,也會發生突然脆性斷裂,這種現象叫做金屬材料的疲勞。金屬疲勞試驗是指通過金屬材料實驗測定金屬材料的σ-1,繪製材料的S-N曲線,進而觀察疲勞破壞現象和斷口特徵,進而學會對稱循環下測定金屬材料疲勞極限的方法。實驗設備一般有疲勞試驗機等設備。
  • 典型壓力容器用鋼1.25Cr0.5Mo疲勞蠕變交互作用機理成果介紹
    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通過溫度、最大應力、應力幅、平均應力的不同組合試驗,總結了這幾種因素對疲勞、蠕變及其交互作用行為的影響規律,建立了四種疲勞蠕變斷裂特徵圖,提出含疲勞因素影響的免於蠕變失效分析判定條件,發現影響壽命的主要是平均應變速率。
  • 川大趙長生團隊:離子液體聚合物改性棉布製備及雙向油水分離研究
    近日,趙長生教授課題組專職博士後張翔博士利用離子液體聚合物(PIL)通過離子交換可以實現親水-疏水性質轉換的特性,製備了親疏水性可切換,能夠同時用於「油移除」或「水移除」的雙向油水分離材料。結果分析通過對改性棉布進行特定種類的離子交換,可以實現棉布親水與疏水之間的切換:當改性棉布對應離子為親水離子時,其水接觸角為0度;當對應離子為疏水離子時,其水接觸角約為145度。
  • ...韋小丁研究員課題組基於熱力學理論提出新的金屬玻璃連續介質模型
    研究背景非晶材料(包括玻璃、高分子材料、膠體乃至顆粒材料等等)的使用貫穿人類文明,是凝聚態物理重要的組成部分。金屬玻璃在上世紀5,60年代成為非晶體系新成員後,因其一些優異的力學、化學和物理性質成為了科學研究的熱點。
  • Nature Communications:局部應力放大引起的下地殼地震成核
    Nature Communications:局部應力放大引起的下地殼地震成核陸內地震大多為上地殼的淺源地震,下地殼的地震很少(30-40 km),因為下地殼的巖石變形以緩慢的蠕變為主,但下地殼也可以發生地震,為了解釋這一現象,目前學者們提出的機制包括:因熱逸散導致塑性失穩,脫水反應導致的流體壓力增加或局部應力重新分布
  • 改性廢分子篩去除廢水中鈣離子技術
    鑑於這種材料具有離子交換、選擇性吸附和催化等獨特性能,會對某些元素和重金屬離子有較好的吸附作用,可在水處理中進行應用。針對以上情況,筆者研究以廢分子篩為原料,通過對其的改性研究,系統考察改性廢分子篩對水中Ca2+的去除效果。
  • 改性沸石對水中微量汞的吸附性能
    為了更好去除水體中微量汞,研究了採用二氧化錳和殼聚糖對天然斜發沸石進行改性,著重考察了pH、溫度、離子強度、Hg2+初始濃度和時間對改性前後沸石吸附Hg2+的影響,並研究了其吸附機理。結果表明,改性沸石受pH、溫度和離子強度影響較小,在pH、溫度、離子強度和初始濃度為6、25℃、0.05mol·L-1和50μg·L-1時,二氧化錳+殼聚糖改性沸石(ZCM)對Hg2+的去除率高達99%,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一、汞的危害與沸石作用汞是一種劇毒物質,汞及其化合物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和自然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