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式「算」出生物遷徙進化規律!中國科學家做到了

2020-12-04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

世間萬物究竟是造物主的傑作,還是物競天擇的結果?一個受精卵分裂出的40萬億細胞是如何有序形成各個組織器官,並最終發育為完整人體的?同一片森林裡的上百種生物是如何搶佔生存空間,以構成複雜而穩定的生態系統的?儘管進化論指出了生命的演化規律和發展方向,但多細胞生物的「按需製造」原理尚未知曉,「物競天擇」也難以解釋同一環境下的物種多樣性。

如今,這一生命發展的本質規律,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研究員實驗室,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華泰立教授團隊合作,11月7日在Nature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研究論文。

圖為文章上線Nature的頁面截圖。圖片由深圳先進院提供

研究經過5年時間的大量進化生物學、定量生物學和合成生物學研究,反覆研究空間遷徙與進化,最終得到一個揭示生物遷徙進化策略的定量規律,為合成生物學、生態學、甚至是現代企業擴張提供了全新的理論指導和啟示。

小細菌製造大謎題:

「搶地盤」不光靠「跑得快」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自然界一大奇觀,每年數以百萬的動物分為前中後「三軍」向北進發,打頭陣的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跟其後的是百萬頭角馬,殿後的是50萬隻瞪羚。在此期間,還有40萬新生命加入隊伍。

將上述大場面搬進實驗室,把動物替換成細菌放進培養皿,便成了劉陳立團隊研究的對象——細菌遷徙。「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在細菌遷徙的競爭中,想要佔領最大疆域,擴張速度越快越好,不同細菌單獨跑的情況下也確實如此;然而,不同細菌同時跑的時候,情況出人意料。」劉陳立說道。

在探究細菌遷徙的前期實驗中,團隊設計了4種培養環境,在每種環境中反覆「演繹」細菌遷徙過程,各重複50個循環後發現:菌群的遷移速率呈發散狀變化,佔領外圍的菌群越「跑」越快,而佔領中心的菌群則不斷放慢「腳步」。「這一現象出乎我們的意料,在均一環境下,一般認為『先到先得』,速度變慢則意味著被淘汰,此前領域內的研究也都未注意到運動速度慢也有優勢。」劉陳立表示,「我們的實驗說明細菌在空間擴張過程中,不止採用加快運動速度這一種策略,還有其它因素決定著最終的『版圖』分布。」

圖為研究團隊 由左至右:李登進(共同作者),劉陳立(通訊作者),劉為榮(共同第一作者)。圖片由深圳先進院提供

菌群大戰「暴露」遷徙規律

定量公式「算」出最優策略

為找出菌群「攻城略地」的關鍵因素和共性規律,團隊在後期設計了兩兩競爭實驗,讓運動速度不同的兩個菌群在同一起點同時「擴張」,結果顯示,一個非常特別的分水嶺出現了。

細菌群體遷徙進化實驗 圖片來自深圳先進院

「兩個菌群出發後,菌群數量的空間分布會出現一個轉折位置,在這裡雙方勢均力敵,」劉陳立的博士生也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劉為榮介紹說,「在該位置以內的空間,跑得慢的菌群佔有優勢,一旦超出這個位置,跑得快的菌群則以快取勝。」 隨後,團隊繼續將「細菌大戰」的實驗擴展到三個菌群,結果形成了兩大分水嶺,由慢到快運動速度不同的菌群,從內而外各自佔據了優勢空間。經過5組進化菌群和合成生物學改造菌群的反覆競爭實驗證明,這一現象具有普遍性。

劉陳立總結說,在整個遷徙過程中,每個種群都有著自己的「擴張策略」,根據想佔領的空間面積及位置,調控各自的遷徙和生長速度,最終構成各佔一隅的穩定格局。

找到遷徙進化的規律後,研究團隊根據模型計算和實驗驗證推導出一個簡單定量公式,包含生存面積、運動速度、生長速度這三大關鍵因素。根據該公式,在已知空間大小的條件下,便能算出遷徙進化的最優策略。

生物世界亦有規律可循

「造物」工程獲強大工具

從生態學角度而言,這個定量原理認為不同物種在搶佔各自的生存空間時,有著不同的生長速度和運動速度。這為解釋同一生態環境條件下物種多樣性的產生提供了啟示。而此前的生態學理論大多認為所處生態環境的不同是導致物種多樣性產生的原因。

從合成生物學角度而言,如果說合成生物學是像拼「樂高」一樣組裝生物結構,那麼本次研究得到的定量公式則為「造物」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設計理論。

「萬有引力、熱力學定律……物理世界已有許多規律可循。而我們認為,生物世界同樣存在定量規律,理解了定量規律後,才可以真正實現生物的工程化,最終達到造物致知,造物致用。」劉陳立表示。

作為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此次從細菌上學習到的生物遷徙進化規律,能夠從理論上指導多細胞生物或生態體系的構建。未來,在該理論的指導下,調控細胞運動、生長速度,定量計算細胞在空間中的分布位置,有望實現生物組織和器官的工程化合成。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實習)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算」出生物遷徙進化規律,為「造物」提供最新理念
    一個受精卵分裂出的40萬億細胞是如何有序形成各個組織器官,並最終發育為完整人體的?儘管進化論指出了生命的演化規律和發展方向,但多細胞生物的「按需製造」原理尚未知曉,「物競天擇」也難以解釋同一環境下的物種多樣性。
  • 深圳科學家發現合成生物建構定量公式
    如今,這一生命發展的本質規律,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   定量公式「算」出最優策略   為找出菌群「攻城略地」的關鍵因素和共性規律,團隊在後期設計了兩兩競爭實驗,讓運動速度不同的兩個菌群在同一起點同時「擴張」,結果顯示,一個非常特別的分水嶺出現了。   團隊繼續將「細菌大戰」的實驗擴展到三個菌群,結果形成了兩大分水嶺,由慢到快運動速度不同的菌群,從內而外各自佔據了優勢空間。
  • 深圳先進院劉陳立發表《Nature》長文: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
    如今,這一生命發展的本質規律,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研究員實驗室,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華泰立教授團隊合作,2019年11月7日在Nature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spatially extended
  • 《Nature》長文: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如今,這一生命發展的本質規律,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研究員實驗室,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華泰立教授團隊合作,2019年11月7日在Nature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 先進院合成所劉陳立團隊發現空間擴展生境定值的進化穩定性策略
    如今,這一生命發展的本質規律,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研究員實驗室,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華泰立教授團隊合作,2019年11月7日在Nature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 機器自主學習推演出物理公式,算不算科學發明?它是怎麼做到的?
    多年來,他致力於研究工程學的一個最基本也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就是製造一個能自我學習的機器。他認為應該把生物學的新思想引入到工程學中,研究機器的進化,讓它們具有自我意識、自我服務,以及自我進化的能力。隨後,當眾表演一個像海星樣的四腳機器人。與一般機器人不同,它不是靠事先的編程行走的,而是輸入一個特殊的「自我學習」程序,使這個機器人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例如,如果在行走中出現障礙,發生錯誤,它能根據程序的基因算法,學習修正錯誤,緩慢地「進化」,甚至在弄斷一條腿時,也能慢慢地應對困難,學會用三隻腳重新行走。
  • 機器自主學習推演出物理公式,算不算科學發明?它是怎麼做到的?
    他認為應該把生物學的新思想引入到工程學中,研究機器的進化,讓它們具有自我意識、自我服務,以及自我進化的能力。2007年,利普森在TED(技術、娛樂、設計)大會上首次介紹他的研究成果。隨後,當眾表演一個像海星樣的四腳機器人。與一般機器人不同,它不是靠事先的編程行走的,而是輸入一個特殊的「自我學習」程序,使這個機器人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
  • 這些違背常識的科學規律,找規律真的有「規律」嗎?西瓜視頻科普
    ,被一個又一個牛人推倒重立。對於數學來說,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從張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的時候,我們就是數學界的領軍人物,當祖衝之計算出圓周率的時候,人類就前進了整整一大步。後來的中國古書中,有《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等浩如煙海的典籍。很多人都認為數學來自於歐洲,其實上歐洲數學的發展晚於中國。
  • 深圳先進院等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該研究將空間定植、實驗性進化與合成生物技術結合起來,研究物種空間定植的最優策略。研究發現對於空間定植,並不是遷移速率越快的種群越有優勢,過快的遷移速率會使種群變得不穩定,容易被遷移速率小的種群所入侵,種群在不同大小生境的定植,都對應著一個最優的遷徙和生長策略。
  • 科學家使用貝葉斯公式算出了外星人存在的概率
    為了做到這一點,科學家把地球的悠久歷史放在了一個回放循環中。我們從地質記錄中知道,一旦我們的星球環境穩定到足以支持生命存在,它就開始迅速發展。我們還知道,第一個多細胞有機體,最終產生了今天的技術文明,但進化時間要長得多,大約40億年。但是,儘管科學家們知道生命首次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但他們仍然不知道生命是如何產生的,這對在宇宙其他地方發現生命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義。
  • 套用德雷克公式,算算遇到真命天女的概率
    套用德雷克公式,算算遇到真命天女的概率文/圓非日月雙11已然過去,這個名不副實,關於單身狗的節日,硬是被電商大佬們,搞成了購物的狂歡節,男男女女很多人平常工作不見他有多積極,但是這幾天的網購卻是加班加點熬夜幹,這是不是單身狗的悲哀呢?
  • 此人算錯了一個公式,同樣改變了整個世界,人類差點再死幾億人
    眾所周知,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從理論開始的,不要看一個小小的公式,正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公式才有了這些驚世的發明。物理學家在人類社會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物理學家往往發現或者發明出一個公式,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同樣物理學家算錯一個公式,也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 科學家推斷大白鯊遷徙深海捕食巨型烏賊
    最近科學家研究發現,生活在加州海岸附近海域的大白鯊遷徙1600英裡(約2600公裡),到太平洋深處同巨型烏賊開戰。 幾乎沒有其他海洋生物像大白鯊和巨型烏賊一樣籠罩著原始的神秘色彩。而這兩種神秘的海洋怪物或許在太平洋寬闊的海域展開史詩般的打鬥,足以令紀錄影片製片人垂涎。
  • 科學家通過公式計算,宇宙中有53萬個外星文明,為何一個都找不到
    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人類的存在幾乎是微不足道的,儘管我們誕生於幾百萬年前,但人類文明的建立不過才幾萬年,進入到現代工業社會才不過幾百年,哪怕是登上月球也才是近幾十年才做到的事情,我們現在對於宇宙的了解,僅僅是皮毛而已,或許連皮毛都算不上。
  • 科學家:為什麼我們至今還在算圓周率,圓周率算盡後將改變世界
    圓周率是人們從小學接觸以來就會一直出現的一個神奇的數字,自古以來人們好像就對他有著獨特的嚮往。人們一直在不斷的確定圓周率的精確範圍,然而大多數人卻根本不知道圓周率到底有什麼作用,好像只需要知道3.14就完全足夠了。
  • 新生兒一個月長几斤算正常?寶寶體重計算公式,寶媽要知道
    其實新生兒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一般來說,新生兒一個月長1~1.6斤左右,家長可以參考以下,也有專家歸納出一歲以內寶寶的體重公式家長要牢記,這樣才能科學判斷寶寶的發育狀況。 新生兒體重增長有規律,這個公式要牢記 寶寶的生長是家長關注的重點
  • 科學家通過公式計算,得出一個數字!
    科學家通過公式計算,得出準確數字!自古以來每個人都想實現長生不老,對於人體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著,不僅僅是大腦更重要的是身體各部分的機能,埃及的法老以及金字塔的建造,中國古代帝王的煉製仙丹,這些都是想要實現長生不老,很多神話傳說故事當中一些長生不老的神仙,也能看得出來古代一些人民對於長生不老的美好期許。
  • 科學家根據精子的運動規律,寫出一個神奇的數學公式
    來自約克大學、伯明罕、牛津以及京都大學的研究者基於精子頭部和尾部的周期性律動寫出了一個神奇的數學公式,簡化了研究精子運動的過程,有助於精子在流體中運動的研究和理解,也有助於精子到達卵細胞過程中的路徑預測。
  • 科學家揭示蟑螂的進化史
    新華社倫敦2月11日電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報告說,遺傳信息顯示,2億多年以前,蟑螂的祖先生活在超級古陸——盤古大陸上,後來隨著大陸的分裂和漂移而分化出多個物種。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等國研究人員聯合開展,通過線粒體基因組全面追溯蟑螂的進化史。分析發現,大陸漂移導致的地理隔離對蟑螂的物種分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部分地區也存在蟑螂跨洋遷徙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