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利用網絡學習,做好新學期以及未來的學習規劃,國科大本科學生會發起了線上學習經驗分享活動,陸續邀請不同專業同學分享學習心得和經驗。國科大官微特別開設「朋輩說」專欄,共享國科大本科生的所見所學和所思所想。今天為我們分享的是2017級天文學專業本科生陳智威。
2222
2222
陳智威,2017年從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考入國科大,就讀天文學專業,同時修讀物理學,未來準備從事宇宙學方面的研究。
天文學大致分為天體測量、天文技術方法、天體物理三個大方向,對於不同尺度上的研究對象都有截然不同的研究手段與研究方法。因此,天文學專業的課程更多是概論性的,著重於為同學們勾畫一個大的宇宙背景,將一些重要的物理過程機制解釋清楚。
遇事不決,精讀課本
陳智威認為,精讀課本對天文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十分重要。他從數學、物理、天文課程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1數學課程
後續天文學的學習中會大量應用張量、向量空間、微積分的知識,掌握對關鍵定理的證明以及應用,學會實踐應用數學知識,就變得十分重要。教材方面,推薦大家閱讀席南華院士的《基礎代數》和陳紀修、於崇華、金路的《數學分析》,後者可以作為AB班同學共同的輔導書。
2物理課程
天文專業對物理的要求很高,常見的物理專業的課程,天文都要修讀。像《電動力學》《理論力學》《數學物理方法》等都是必修課,而《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也是強烈建議選修的課程。
對於較容易的普通物理,只需要認真聽課,細讀課本,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四大力學以及數學物理方法難度較大,但重點還是在於對物理本質和圖像的理解,也就是說,能夠定量地去描述一個物理現象。例如,能夠列出相關的動力學方程來求解天體的徑向振動問題。針對四大力學的學習,建議同學們閱讀朗道的《力學》、郭碩鴻的《電動力學》、汪志誠的《熱力學·統計物理》和錢伯初的《量子力學》。
3天文課程
天文課程學習中,要做到重要的概念心中有數,能夠用物理的基本事實去解釋天文現象。陳智威建議同學們在大三前自行修讀「廣義相對論」,因為宇宙學部分需要用到很多的相關知識。他推薦了兩本廣義相對論的書,一是劉遼、趙崢的《廣義相對論》,二是梁燦彬、周彬的《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尤其是後者,其中的現代數學闡述對後面學習規範場論等都有極大的幫助。
靈活變通,興趣助學
學習這件事情很難說有一個統一的辦法,但是在陳智威看來,大學學習的秘籍是自我調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例如他從不給自己制定死計劃,完全憑自己實時的狀態靈活變通,狀態好則做複雜的事情,狀態不好則做機械性的工作。
此外,他認為周圍優秀的同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所以,搞明白你喜歡做什麼,一旦它大於你的懶惰,學習就有動力了。」
影響學習效果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效率。「不是學習時間越長就越能證明你的努力,沒有效率的學習就是自欺欺人」,陳智威說。有的同學經常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刷夜」經歷,但事實上,「刷夜」只會讓人更焦慮,身體狀況也容易變差。陳智威建議同學們平常及時完成課後作業,做好課程的總結回顧,在最好的狀態下完成學習任務,儘量避免「刷夜」。
天文學專業的經驗就先介紹到這裡啦。
更多專業分享coming soon~~
推薦閱讀:
弟弟
看官可有什麼想與國曉薇分享的?
投個稿告訴我吧~
投稿郵箱:wechat@ucas.ac.cn
觀微之光,可明遠方
文字/本科學生會
美編/祝曉蕾 覃小菲
原標題:《朋輩說||國科大本科生分享學習經驗【天文篇①】》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