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絲說大學校園
一個很「幸福的選擇」——那就是你考大學或者讀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三者選其一,你更願意到哪所大學就讀?
冷絲在1月19日百家號文章《2019年最新國內ESI排名,國科大繼續領先北大清華,蘇州大學亮眼》有一個投票互動,就是在3所大學中選擇,截至22日下午,423人投票,國科大排名第一,得票177居第一位,清華大學144票居第二,北京大學得票102居最後一位。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互動活動,不能作為權威證據,不過,這也恰好從一個小的側面印證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國科大在國內外各種評價和排名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比如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國科大共有18個學科獲得A+等級,6個學科獲得A等級,6個學科獲得A﹣等級,共有30個學科獲得A等級,這樣的成績僅僅低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再如最近一期的ESI學科榜中,國科大前1‰的學科數量高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國內排名第一位,國際上排名第88位。
而在校友會的最好大學排行榜上,國科大隻要參與評價,所取得的名次也是僅次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而且這個名次在近3年一直未被動搖過。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國科大一直遙遙領先於國內所有高校,如果論得分,國科大的得分基本都是滿分,遠遠高於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內的其他高校。
這樣好的成績歸功於國科大有一流的師資,同時也擁有國內一流的研究所和各類實驗室。
國科大有非常獨特的人才培養目標和體系。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一所傳統上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獨具特色的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自建國起就開始了,秉持「科教融合、育人為本、協同創新、服務國家」的辦學理念。經教育部批准,國科大從2014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本科生每年招收200到300人。
國科大的本科教育按照「強化基礎、文理交融、促進交叉、因材施教、注重科研、培養精英」的基本原則,發揮中科院科研機構人才培養的潛力和優勢,結合高水平科技創新活動,探索和實踐科教融合式的培養新模式。學校對本科生採取菁英式教育,培養未來科技領軍人才。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而非灌輸知識點。
為了達到培養目的,國科大專門為本科生設計了「三段式」培養方案。
所謂「三段式」培養方案,第一階段主要讓本科生進行公共基礎課學習,著重打好基礎,重點學習的科目和課程有數學、物理、計算機、語言、人文等課程。經過一年半的學習之後,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學業表現,重新選擇感興趣的專業。第二階段是一年到一年半的專業基礎課學習,強調的還是專業中的基礎知識,不求深,只求廣,希望把學生的眼界打開。這個階段結束後,學生仍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具體的專業方向。第三階段才進入專門領域的學習——重點是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把興趣集中到一個研究方向上,並與科研實踐相結合。
給每一位本科生班配備「雙班主任」,這是國科大的「獨門利器」。
很多高校在本科生培養階段給學生配備班主任,但是限於教師數量的不足,一個班只能配備一個導師,主要對學生的學業進行指導。
與絕大多數高校不同的是,國科大在本科教育中實行「雙班主任制」,每個班級都設有一位科學家班主任和一位青年班主任。科學家班主任全部由在任的各研究所所長擔任。據介紹,國科大讓中科院各個研究所所長當班主任,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前沿的科學研究。比如,科學家班主任可以帶學生們去參觀最先進的實驗設備,去拜訪權威的科學家,讓他們看看有學問、有本事的科學家是怎樣工作的、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是怎樣開展的,開闊他們的視野,賦予他們一定的科學品位,這樣他們心底裡才會有更高的目標。
而青年班主任在給學生進行學業輔導時更偏重於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
兩類班主任就是一個目標: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有學科和專業意識,為未來成長為精英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因此,冷絲和很多學生、家長一樣,一直對中國科學院大學懷有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