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超過37.3℃要復檢,「最嚴高速入滬檢查」目擊記

2020-12-05 環球網

1月26日起,上海省際客運站發送與到達所有班車(含外籍班車)、省際包車(含外籍包車)停運。

1月27日,上海防疫查控工作再度升級,查控關口將前移至省界公安檢查站,按照「逢車必檢」的工作要求做好防疫查控工作。

當日14時起,上海市G2京滬(江蘇G2花橋)、G15朱橋、G60滬昆、G15滬浙、S36亭楓、G50滬渝、S26滬常、S32申嘉湖、G40崇啟等9處原高速公路省界公安檢查站主線車道封閉,所有入滬車輛進入主線車道旁側安檢區域,接受檢查。

「最嚴高速入滬檢查」啟動,是否影響通行,司機反應如何?1月27日,澎湃新聞記者兵分多路,直擊上海高速公路入滬通道省界公安檢查站。

G50滬渝高速:晚間擁堵近10公裡

1月27日下午5點50分左右,澎湃新聞記者坐車從汾湖收費站(G50滬渝高速入口)駛入G50滬渝高速,往上海方向,一上匝道便遇到了擁堵。從擁堵點距離入滬檢查站約2公裡的路程,用時約1小時通過。

記者查閱高德地圖的實時信息發現,G50入滬方向的紅色擁堵段近10公裡。此外,記者看到有約10輛車走了應急車道。

下午6點50分左右,在G50滬蘇省界關口,入滬方向共有四條車道亮著綠色通行燈。一根車道分別配備一位醫護人員和一位民警。在原來收費站的位置,靠最右的一根車道上,一位醫護人員正在對一輛京牌車輛的車內人員做體溫檢測。

G50省界查控關口復檢站,民警對鄂牌來滬車輛進行信息登記,醫護人員對體溫偏高者進行再次檢測。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少穎 圖在車道旁側設有復檢站,一位在此處的醫護人員告訴記者,初檢被測量出體溫37.3攝氏度以上的車內人員需要前往復檢站再次檢測體溫,並根據情況採取相應措施。而鄂牌車輛也需前往此地做詳細的信息登記。

一輛車開至復檢站後搖下車窗,醫護人員問道:「誰體溫偏高?」司機指了指後排的一位乘客。醫護人員測量後確認體溫正常:「沒有問題。」「嚇死我了。」被檢乘客長舒一口氣,隨後車輛離開。

另一邊,李先生和同伴正在做信息登記,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實際從安徽而來,只是車牌是湖北的,入滬堵了三個多小時。下車後,醫護人員再次測量了李先生和同伴的體溫,民警詳細登記了其車輛行駛證、出行史、此行出發地和目的地、身份證、常住地址以及手機號等相關信息。「手機拿出來我看看打不打得通。」民警說道。

澎湃新聞記者從青浦警方獲悉,車道開放情況會根據實際車流情況進行調整,民警也會在加強防疫檢查的同時做好排堵保暢工作。警方統計,根據開放五根車道的通行速度,該關口每分鐘可通行約10輛車。

啟東南高速入口至G40滬陝高速滬蘇收費站通行7小時

從1月27日6點後,由江蘇啟東方向進入上海的高東收費站已經前移至位於崇明的滬蘇交界處,高東收費站則全部撤離放開通行。

1月27日晚,崇啟大橋夜間擁堵,車輛排隊進入檢查站。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1月27日晚7時30分,澎湃新聞記者從啟東南高速入口出發走G40滬陝高速向上海方向。一駛入崇啟大橋,就遭遇了擁堵,記者觀察到車輛匯聚而成的紅色光線綿延許久。在擁堵過程中,車輛前進速度約為每小時0.5公裡。

由於車輛停滯過程較久,崇啟大橋上出現了獨特的「風景」。有司機打開車門,在車道上吸菸踱步,而一位女性乘客則在應急車道上遛起了寵物犬。記者發現此舉較為危險,由於部分司機缺乏等待的耐心,經常有車輛試圖走應急車道「後方超車」,至1月28日凌晨2點,應急車道已基本被堵死。

查控關口共分為四條車道,每條車道配有一位民警以及一位身著全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剛看到這些凌晨站在崇啟大橋呼嘯的寒風中駐守的人,一位以前正在抱怨通行速度緩慢的前車駕駛員感嘆道,「警察和醫護人員半夜還做工作,誰也不容易。」

崇啟大橋滬蘇收費站醫護人員為駕駛員測溫。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經警察指引,車輛依次停下,搖下車窗,讓醫護人員探入測量體溫。「麻煩降一下車窗,你們從哪裡來,去往上海哪個區。」醫護人員一邊伸出體溫檢測儀器一邊詢問到。記者發現,儀器大約能在5秒內測量完單人體溫,一輛非重點地區返滬,車載體溫正常三人的車輛通過該關口的時間約為一分鐘。

而在四條檢查道旁,多輛警車和一輛救護車正停在一旁,用於對體溫偏高的人員進行復檢和轉移。

一經過該檢查站,道路立刻恢復通暢,不少車輛加速駛離。一位駕駛員也對前期的通行表示不解,「明明大部分車輛在該關口停留時間並不長,為何會造成長達6個多小時的擁堵。」

對此,有部分乘客向記者反映,可能是受當日的報導以及部分謠傳的「上海封城」影響,部分市民提早了返滬時間,因而造成了部分擁堵。

S26滬常高速晨間通行平穩

1月28日上午9點30分,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位於S26滬常高速的澱山湖收費站,當天是晴天,出城車輛略有增加,部分上海市民想出城去澱山湖透透氣。

「昨天下午我們準時開始把主線道路封道,引導到檢測區,在通行方面引導車輛有序排隊,保障流速。」據滬常高速檢查站站長、青浦高速大隊副大隊長黃振坤介紹,晨間車輛較少,下午和晚間較多,每一班共有6個交警、12個輔警和1個負責人,同時3根車道放行。記者觀察到,在站口排隊的車輛也只比往常增多了50米左右。

「我們從無錫來,路上的車很少。」一位駕駛員告訴記者,整個高速通行速度很快,因此在檢查站稍微停留一會兒也沒事,畢竟是出於安全考慮。但同時,也有市民向記者表示擔憂,不知耳溫槍是否有及時消毒。

據檢查站的醫護人員介紹,目前重點監控三類對象,湖北車牌、湖北籍身份證以及感冒發燒人群。在檢查站內,設有醫護人員的休息區域,醫護人員在此換班,每人一天一件防護服,休息站內有足夠醫護人員十天工作的防護設備,餐食則有專人送來,然而大部分工作人員缺乏休息和吃飯的時間,堆積的零食飲料也都沒有開箱,一位醫護人員表示,「目前大家眾志成城,打好這場防疫戰。」

工作儘管辛苦,天氣依然寒冷,檢查站的工作人員還是會遇到暖心的事兒。

「警察叔叔,你們辛苦了!喝杯薑茶,吃塊點心吧!」 1月26日下午,一位年輕的爸爸帶著自己的女兒特意來到S32川南奉公路收費站,為現場執勤的民警和相關工作人員送上暖暖的薑茶和糕點。

小女孩叫「甜甜」,26日上午在和家人回家途中,看到在風雨裡為疫情防控堅守執勤的民警和工作人員時,一家人回到家後,便又專程趕了回來,還特意煮好了薑茶,帶上小糕點。而小女孩遞過薑茶後興高採烈的喜悅,恰巧被現場執勤的浦東公安分局祝橋派出所的民警用執法記錄儀記錄了下來。

機場、火車站、港口多方位防控

上海正在進行一場多角度、全方位的防控部署。

鐵路火車站方面, 1月26日,鐵路上海站發布消息,在上海、上海虹橋、上海南、上海西、安亭北、南翔北站出站口設置測溫點,對到滬的旅客全部進行測溫;在上海、上海虹橋、上海南、上海西、安亭北和南翔北站進站口設置測溫服務點,為需要測溫的旅客提供測溫服務。

對體溫超過37.5攝氏度的旅客免費發放口罩和健康告知書,做好旅客身份、聯繫方式等信息登記,並指導旅客前往就近上海市定點醫院就診。遇列車移交發熱旅客時,車站將組織醫務人員到指定站臺車廂,按要求做好移交旅客的處置。

此外,鐵路每日對客運站候車室、旅客列車加強消毒,加強車站和旅客列車空調通風設施檢查、維修和消毒,做好候車室和旅客列車通風換氣,加強車站和列車動態衛生保潔,為旅客提供安全清潔的候乘環境。

機場方面,上海機場集團積極組織落實,持續加強對上海浦東和虹橋兩場的疫情防控力度。1月22日起兩場啟動對武漢抵滬航班所有旅客的測溫,1月24日起兩場啟動對所有湖北區域始發抵滬航班的旅客進行測溫,1月26日下午起兩場啟動對所有抵滬航班的旅客進行測溫。對於體溫異常且符合相關排查規定的旅客,通知120就近送往指定醫療機構就診。

同時,上海機場方面加強對兩場航站樓、員工工作區等人流密集區域的通風及消毒;加強對兩場醫護人員、安檢人員、服務人員等一線員工的個人防護,為其配備口罩、手套、消毒洗手液等防護用品;加強對旅客的宣傳和告知,通過航站樓廣播、電子屏、提示牌等方式向旅客宣傳衛生防病知識。

海事方面,1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洋山港海事局獲悉,截至目前,洋山港暫未發現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船員或旅客。

洋山港海事局政務窗口自1月26日起採取疫情時期臨時便利措施,對於所有政務受理業務,實現最大覆蓋面網上辦理,國際船舶進出口岸查驗採取郵件和電話辦理模式,水上水下工程辦理一律走網上一網通。

針對「武漢籍」以外的所有國內航行船舶船員任解職業務,開通臨時遠程上下船任解職備案,所需材料和流程實現電子化,船員或代理不再到政務窗口辦理。「武漢籍」國內航行船舶船員任解職業務暫不辦理。

為減少船員上下船,洋山港海事局針對船員留船不換班的情況,自1月21日起,在檢查中發現船員適任證書自該日起過期的情況,暫不做違章和滯留缺陷處理。將途經武漢、經停武漢或者始發港武漢的內支線船作為重點管控對象,通過電話、微信群等提前告知防護舉措,禁止船員上下船。

相關焦點

  • 「特寫」沒有一個體溫超過37.3℃的外來者能開車進入上海
    記者:劉素楠 李瑋君編輯:徐菲在2020年的春節,體溫突然成為一個敏感詞彙。虞敏彪把車開到G50滬渝高速汾湖站,停妥下車,開始教新來的志願者如何引導車流。道口開放了六根車道,每根車道旁站著幾位身穿白色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的人。一輛車進入道口,白衣人上前給車主測量體溫,沒有超過37.3℃便可順利放行。
  • 體溫37.3℃以下方可進入高考考點
    體溫37.3℃以下方可進入高考考點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7-02 13:35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考生體溫高於37.3℃還能考試嗎?
    考生體溫高於37.3℃還能考試嗎?瀋陽市考試院: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區域,供首次測溫不合格人員等候和復檢使用  7月2日,瀋陽市召開2020年高考組考防疫工作新聞發布會。  考點入口處設置體溫檢測點,對所有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同時,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區域,供首次測溫不合格人員休息等候和復檢使用。  各考點按照每10個常規考場配備1個隔離備用考場,且每考點不低於3個備用隔離考場的要求進行設置。備用隔離考場與常規考場分離,相對獨立設置,並設專用防疫通道,與正常考生入場通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 考生體溫超過37.3℃ 還能進考場嗎?
    考生體溫超過37.3℃還能進考場嗎?記者了解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考點共接納考生723人,設有普通考場26個,另設4個備用隔離考場。考點實施封閉管理,考生憑身份證和準考證,送考教師及工作人員憑工作證件、剛刷新的蘇康碼綠碼進入考點。「所有人員進入考點前要測體溫。」
  • 北京市教委要求:體溫超過37.2學生不得入校
    ■體溫超過37.2°C不得入校■中小學一律停止各種課間集體加餐和飲用牛奶或豆奶■寄宿學校每間宿舍不能超過15人,地下室宿舍一律停用■大學改為小班上課,每間教室學生不超過30人轉自搜狐  本報訊(記者戚海燕)昨天,市教委、市衛生局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學校衛生防病工作的通知
  • 今年高考考生體溫低於37.3℃方可進考點,每個考點至少3個備用隔離...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依據國家衛健委的要求,今年高考參與組考、監考環節的工作人員和考生,要提前14天進行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狀況監測,做到每天體溫測量並記錄。考試前,考生要做好自我健康監測,確保考試時身體狀況良好,提前準備好口罩、手套、紙巾、速幹手消毒劑等防護物資。
  • 廣州白雲機場旅客體溫超37.2℃將付30元復檢費
    從5月份開始,廣州白雲機場執行民航總局的規定,體溫超過37.2攝氏度的旅客需要再檢測一次體溫,進行再次排查。據了解,如果體溫過高的旅客到民航醫院檢查血常規和拍胸片的話,則要收取一定的檢查費用。按收費標準,做血常規和拍胸片的費用大概是30多元。但在實際排查過程中,部分旅客認為體溫超37.2℃就要驗血拍胸片不合理,不願意支付這30多元的檢查費用。
  • 高考考生體溫低於37.3度才能進考點?不要擔心,做到這三點即可
    今天,教育部發布最新消息,在高考防疫方面,所有考生和工作人員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體溫低於37.3度才能進入考點。同時,考點將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室等,供待檢人員做受檢準備以及檢測不合格人員短時休息調整使用。對此不少網友表示,這會增加緊張氣氛,引起考生的緊張和家長的擔心。
  • 只要體溫超過了37℃以上就屬於發熱?提醒:切忌盲目服用退燒藥
    由於當前「新冠疫情」的原因,為了預防新冠肺炎進一步發展,「測量體溫」成了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出入公共場所時,總有人會拿「槍」指著自己,測一下體溫是否正常。與此同時,關於體溫的疑問也越來越多,到底什麼程度才算是發燒?
  • ...國務院發聲:家庭聚餐提倡10人以下、乘火車體溫大於37.3℃要隔離
    2021年春運鐵路運輸期限自1月28日至3月8日,為期40天。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4.07億人次,日均1018萬人次,同比增長93.4%,與2019年春運持平。「強化應急處置。列車預留髮熱旅客隔離席位,發現體溫≥37.3℃的旅客,及時進行隔離觀察,並移交地方政府防控部門排查,切實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 學生體溫超37.5℃回家隔離 青島嚴控甲流
    針對廣東東莞一所學校爆發24例甲型H1N1流感的情況,昨天,青島市教育局又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強校園內對流感的防控,學生自測體溫超過37.5℃就需要回家隔離觀察。  市教育局規定,全市中小學生每天需要自測兩次體溫,時間是每天早晨到校之前、在家吃完晚飯睡覺之前。
  • 北京部分超市設置臨時隔離區,顧客體溫超過37.3度,暫時不讓進店
    表格中不僅有體溫信息,還包括顧客是否佩戴口罩、是否返京人員等信息。歐尚超市的顧客測溫統計表「目前體溫只要是37度以上,就不讓進了。」胡師傅介紹,近些天前來採買的顧客,體溫多在36度上下,尚未發現有體溫過高的情況。「我們也很小心。如果發現體溫異常,我們會勸導顧客不進入超市。」
  • 南京地鐵升級體溫檢測 體溫超過37.3℃登記勸離
    2020年2月2日,南京地鐵升級進站乘客體溫檢測工作。在南京地鐵一號線新街口站的南北兩個安檢處,設立了兩道綠色紅外體溫篩查儀,集中快速篩查乘客的體溫,如發現體溫偏高者,設備將會報警。對於體溫超過37.3℃的乘客,南京地鐵將採取發熱乘客信息登記上報及勸離等措施。乘客通過正在調試中的紅外體溫篩查儀。
  • 體溫高於37.3℃如何研判?
    體溫高於37.3℃如何研判?該校副校長尹永志介紹,通過自動測溫門,如體溫正常,相繼進行安全檢測、身份識別,考生摘掉口罩、免洗消殺、更換新口罩,進入候考區。在候考區,該校準備了綠豆湯,供考生解渴。  「體溫高於37.3℃,用手持紅外測溫儀再次測溫,仍然異常,將被引領至臨時觀察區,進行水銀溫度計復檢,低於37.3℃,可正常參加考試;仍高於37.3℃,將被引領至臨時觀察室,由防疫副主考綜合研判,考生身體條件適合參加考試,啟用隔離考場。」尹永志說。體溫復檢後,仍高於37.3℃的考生,由防疫副主考綜合研判,啟用隔離考場。
  • 不同人群的正常體溫範圍是多少?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
    人是恆溫動物,健康的人體溫是相對穩定的,所以人們會通過溫度的變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很多人覺得溫度超過了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這樣並不準確。在醫學上看,不同人群的基礎體溫都是不同的,體溫也會受到測溫部位不同,測溫時間差異和季節影響,並不能單純地認為超過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
  • 高考考生要提前14天測量日常體溫監測身體健康狀況
    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今年高考,已經制定了細化的操作流程和指導措施,要求考點入口處設體溫檢測點,對所有進入考點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同時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室,供待檢和復檢人員等候使用。低風險地區的考生進入考場前要佩戴口罩,進入考場就座後,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佩戴口罩;備用隔離考場和中高風險地區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
  • 體溫為何限定37.3℃?專家這樣說
    測量體溫超過37.3℃的必須如實報告。那麼為什麼要限定在37.3度這個數值?採取此措施的意義何在?2月21日,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為市民解疑。為什麼要限定在體溫37.3度?濟南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龐棟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有一個主要表現是發熱,但發熱是一個主觀的症狀,也是一個體徵,主觀症狀就是自己會感覺到發燒、害冷等表現,客觀記錄是要測量體溫。
  • 2月2日起,乘坐南京地鐵都要測體溫!超過37.3℃的登記勸離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自2月2日起,南京地鐵將進一步升級進站乘客體溫監測工作。對於體溫超過37.3℃的乘客,南京地鐵將採取發熱乘客信息登記上報及勸離等措施。南京地鐵提醒旅客,配合車站工作人員在指定地點進行體溫監測。另外,根據《南京市關於在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有關措施的通告》相關要求,請乘客進入地鐵全程佩戴口罩。對拒不執行的乘客,南京地鐵將勸阻進站。
  • 體溫之謎:人的體溫為什麼是37℃
    但一般人的體溫一定是37℃左右,並且維持著基本恆定。為什麼人的體溫會是這種狀況呢?   在生物學裡面,科學家把動物分成「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兩種。不管是寒帶的企鵝還是熱帶的駱駝,它們的體溫同樣是37℃左右。為什麼這些迥然不同的動物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體溫恆定的生活方式?
  • 37.3℃算發燒,全班同學要原地隔離!體溫升高原因只有發燒嗎?
    但媽媽也有些擔心,因為根據目前的防疫政策,只要班上有一個孩子體溫測出為37.3℃及以上,就算發燒,全班就要原地隔離,直到這個孩子到醫院做完新型病毒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確認沒有感染新型病毒後,全班才能解除隔離。樂樂上小班,上學期班上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孩子生病。另一方面,樂樂媽媽也擔心測體溫這件事,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體溫升高並不一定就是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