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窗敲雨) 如果有人要吃你,而你跑得不夠快也沒有武器自衛,怎麼辦? 你可以長得很醜很噁心讓對方一看就覺得沒胃口。 可如果對方還是不為所動堅持要吃呢? 那……只好丟出一坨粘液讓對方更加噁心了。
反正盲鰻是這麼幹的。
圖片來自:NOAA 如果在網際網路上搜索盲鰻,得到最多的形容詞大概就是「醜」和「噁心」。這些古怪的海洋生物畫風清奇,仿佛稍加PS就可以變成獵奇恐怖片的主演。 而盲鰻產生的粘液,更讓它們的噁心程度倍增。受到威脅時,盲鰻們會從粘液孔排出分泌物,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大坨膠凍狀的粘液,粘稠程度驚人,簡直咬不斷扯不斷、理還亂。
帶著一大坨粘液的盲鰻。圖片來自:The Canadian Press
但粘液作為武器有個顯而易見的大缺陷。粘液它是黏的,又是從你自己身上發射出來的,那豈不是先把自己給黏住了?這種對自己傷害比敵人更大的武器,明顯有問題吧!
就算敵害真的被粘液困擾而放棄了,自己又怎麼脫身呢?
可是人家盲鰻還真的有辦法。在粘液糊捕食者一嘴甚至堵住捕食者的鰓的時候,
它們會把自己的身體打一個反手結,然後自己從中鑽過去,然後……然後就遊走啦。打著結擺脫粘液的盲鰻。原視頻來自論文
等等,就這麼簡單?憑啥做個體操就能從粘液裡逃掉啊?
最近,《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期刊上的一篇論文就對盲鰻粘液的性質進行了解析。
研究者們認為,盲鰻雖然不懂物理,但它們無意中利用了粘液獨特的流體力學性質。
盲鰻的粘液裡有什麼?盲鰻從粘液孔中分泌出來的,其實只有少量乳白色的液體。而即使只是少量的分泌物,在遇到周圍的水環境之後,就能迅速變成大量透明的粘液。分泌物中的兩種關鍵成分是含有
粘液蛋白的囊泡,以及一種超長的
蛋白纖維結構。遇到水之後,
這些原本處於蜷縮纏結狀態的超長蛋白絲舒展開來,並與黏液蛋白、水分共同組成了膠凍狀的粘稠物質。遇到水,分泌物迅速變成濃稠的透明粘液。圖片來自原論文
在盲鰻粘液中,蛋白質組成的纖維束直徑只有1~3 微米,但在完全展開時,長度卻能達到約15釐米。這些長度驚人的蛋白纖維也是盲鰻粘液獨特性質的來源。
盲鰻分泌物中的蛋白絲狀物,完全舒展時,它的長度十分驚人。圖片來自:Stephen W Downing et al
拉伸與摩擦,效果大不同盲鰻的粘液是一種非牛頓流體,也就是說,它的粘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流動狀態的不同而變化。
盲鰻的粘液是一種具有「粘彈性」的流體,在粘性之外,它還可以像橡皮筋那樣被拉伸,並產生回縮的趨勢。從圖中可以看出,這種粘液非常容易「拉絲」,這就體現了流體彈性的一面。
能拉出長長細絲的盲鰻粘液。原視頻來自論文 研究者在實驗中證實,盲鰻粘液具有兩種重要的特性——拉伸增稠,以及剪切稀化,而這兩種性質,可以用來解釋盲鰻利用和逃脫粘液的過程。 在受到單向拉伸的時候,盲鰻粘液的粘度會增加,這就是「拉伸增稠」。這樣的性質使得粘液能夠有效對抗捕食者,因為想要吃掉盲鰻的捕食者很多都是「吸」著吃的,這正好給粘液提供了一個拉伸的應力,讓它變得更粘稠,而在這之後,粘液又會堵住捕食者的鰓,讓它們呼吸困難。
當然,如果盲鰻一直待在粘液裡,搞不好自己也會被弄得窒息。
這時候,粘液的另一種性質就派上用場了。流體的「剪切」,指的是各個液體層之間以不同步的速率流動,在流體內部形成「摩擦」的作用。研究者們發現,盲鰻粘液在受到剪切力作用的時候,其中的蛋白質會糾纏、聚集在一起,膠凍狀結構破壞,粘度會明顯下降。而盲鰻打結正是一個「剪切」粘液的過程,因此,這樣就可以讓局部粘度降低,使盲鰻更容易從中脫身。
拉伸與剪切,在兩種流動方式下,盲鰻粘液的粘度相當不同,因此,它既能糊捕食者一臉,又能讓盲鰻自己順利逃脫。圖片來自原論文
雖然看起來有些噁心,不過這就是盲鰻神奇的生存之道。除了了解動物習性,盲鰻粘液也為科學家們帶來了研發新材料的靈感。
其實盲鰻也可以很可愛噠~圖片來自:eco226.deviantart.com 一個AI
圖片來源:tupian.hudong.com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贊我,贊我,快贊我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