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在資訊時代,各國之間的軍事裝備數量,軍隊總數,訓練水平,基本都可以通過公開的途徑收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當今真正最有價值的情報,其實是對手的軍力部署實時位置和活動狀態。說白了就是最新的全面的動態信息。超級大國的軍力全球存在,全球調動。因此只監視一個地區甚至一片地區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必須全球監控而且是實時的動態監控,才有重大的戰略價值。這方面,傳統的預警雷達,戰略偵查機甚至是現有的對地光學監視衛星都不全面。必須用一套全新的、全球24不間斷的新型太空監控體系。傳統的對地光學偵查衛星一般飛行在極軌軌道而且高度不高,24小時可以把地球表面看一圈,但是大部分時間只能監控陸地,對重點目標的信息刷新速率是24小時一次。
如果同一軌道發射3顆衛星,則可以把信息刷新率提高的8小時一次。這種信息刷新速率,相對於鎖眼系列戰略偵查衛星早期幾個月才往地面空投一次膠捲,偵查信息刷新速率已經提高了N倍。不過對現代戰爭仍然嫌慢。畢竟現代高強度戰爭,1到2個小時就可能決定成敗。七八個小時以後才更新一次戰場實況,而且基本以照片為主,顯然是不符合信息化戰爭的最新要求。最好對戰爭是像看一場球賽一樣的全程現場直播。而且最高指揮部和最高指揮部以下的各主要指揮節點,都可以全程分層實時幹預指揮。求得對對手完全一邊倒的信息化優勢。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是以地球同步軌道偵查衛星為主,才能對地球表面大面積範圍內的陸地和海洋上的戰爭全程實況監控。3顆衛星在赤道上空定點組網就可以監控全球除了兩極高緯度範圍除外70%以上的區域。
如果再加上幾顆高拋軌道衛星對極地聯網補盲,那麼全球的實況動態將一覽無餘,而且可以對重點區域進行全程不間斷的詳細偵查。這種大面積的對地偵查也不僅僅是光學成像,還可以輔助以雷達對地成像。雷達成像可以不受白天黑夜,雲層、霧霾光線變化的幹擾。而且可以穿透到地表以下至少十幾米,然後和光學成像信息進行對比。戰區內對手的偽裝工事也會被對地戰略偵查雷達一眼看穿。不過現有的所有同步軌道和高拋軌道的偵查和監控衛星,最大的缺點就是軌道高度太高,視角雖然開闊,但是成像精度卻大幅度下降。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有多重辦法。第一是和低軌道成像衛星組網;第二是多部高軌道衛星組網,等於是提高了合成孔徑。但最有效的辦法其實是第三種;就是徹底放大這種高軌道偵查衛星的體量,從現在的最大5.5噸級,提高到10噸級;可能的情況下再進一步提高到20噸級。成為像小型高軌道空間站一樣的巨型偵查衛星。這類巨型偵查衛星可以產生更大的發電量,攜帶的燃料也多。整星壽命更長。
如果普通的5.5噸級的偵查衛星可以運行10到15年,這種全新的巨型偵查衛星則可以運行30年之久。因為本身平臺體量很大,可以攜帶大口徑反射對地成像相機和天線展開寬達100米的對地掃描雷達。等於把一個戰略預警雷達站直接搬到了太空中。目前碳化矽的全球最大反射鏡片已經做到了4.2米,成像精度是哈勃望遠鏡的數百倍,在3.6萬公裡高度對地的局部成像精度仍然可以做到0.2米級別。這類超級衛星只需要8到9顆,就可以組成對全球任何地點不間斷實時監控的星座系統。其意義絕不亞於北鬥3的組網成功。當然,這種衛星的單顆價值就可能高達30億甚至40億美元,每顆都能看齊中型航母的造價。9顆組網運行,相當於9艘航母組成艦隊,飛在天上時刻盯著全球。雖然造價高昂,但是戰略意義同樣重大。現在製造20噸級超級衛星的材料和技術都已經具備,就缺可以一次性運輸20噸到同步軌道的大火箭。如果運輸手段成熟,則可立即發射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