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站6月9日報導,當地時間6月8日,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CVN-68)和「裡根」號(CVN-76)在同一天宣布啟動亞太巡航,結束了長達近兩個月的西太地區「航母真空」現象。而在幾天前,美國海軍和太平洋艦隊的官方社交帳號於6月5日也發布圖文消息稱,「羅斯福」號核動力航空母艦(CVN-71)在關島阿普拉軍港做短暫停留後,已經再次出海,重返部署任務,繼續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部署。
美海軍航母「尼米茲」號和「裡根」號同一天宣布啟動亞太巡航,加上繼續執行部署任務的「羅斯福」號航母,美國近期或在西太平洋集結三航母秀肌肉。毫無疑問,這顯示了五角大樓對這一地區的極端重視。要知道,在過去的兩個月,在所謂的「航母真空」下,美軍在西太平洋只有一艘「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勉強支撐門面。如今,「裡根」號、「尼米茲」號航母同時開往亞太,再加上已經在菲律賓海活動的「羅斯福」號航母,三艘航母可以搭載兩百多架戰鬥機,作戰能力超過了亞太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因此,這更像是一場武裝遊行,美國以此來顯示自己已經擺脫疫情困擾,仍然是太平洋的主宰者和控制者。
不過,對於美國海軍三航母的來勢洶洶,有分析卻認為,長光衛星完全可以直播三艘航母的動態,時刻監視其一舉一動。據介紹,長光衛星是中方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依託「星載一體化」關鍵核心技術,已成功實現16顆「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運行,建成了國內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可實現對全球任意地點的天重訪能力達到4-6次,最快可在11分鐘內實現對應急任務的響應,這一指標全國領先。而在近期,長光又與華為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就ICT基礎設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以及衛星遙感數據及產品、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等領域進行合作,構建數位化、智能化的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體系,打造業界領先的技術和產品。
對此,日本媒體點評稱,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標誌著美軍不再獨自霸佔太空信息偵察的地位。事實上,據一些美國科學家團體介紹,中方的偵察衛星和導航衛星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曾經居於壓倒性地位的美國軍事優勢正在太空瓦解。和美國相比,如今中方在導航、通訊、遙感、偵察、氣象等方面也都具備了較強的應用衛星能力,會對前者有一定的衝擊:其次,中美兩國未來也可能會在載人航天、探月等領域爭奪新的制高點。當然,雖然如今中方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但還不是航天強國,因此在先進性技術方面需要向其他國家學習,增加自身的含金量。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比長光衛星更優秀的企業還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