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次悲劇中遇難的七名太空人 |
2月3日,美國航空航天局航天項目官員迪特摩爾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的調查「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整個調查工作可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當天,以色列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張照片,顯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左翼上有兩條清晰的裂紋,碎片擊中左翼目前仍是失事的「首選原因」。
圖片:調查取得重大進展
迪特摩爾稱,調查人員正在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上百條飛行數據傳輸線索進行認真調查,希望從中發現太空梭解體前究竟哪方面出了問題。他說:「從星期六(2月1日)到今天,調查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他沒有具體說明已取得了哪些重大進展。
迪特摩爾表示,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時發生爆炸,調查人員當時僅用了4個月就完成了所有的調查工作。而對於「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這次事故來說,調查人員「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調查工作」,因此,他認為,所需時間一定會比調查「挑戰者號」時短得多。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繞軌道飛行16天後,計劃於美國中部時間2月1日早飛往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著陸前,在德克薩斯州上空解體。據報導,太空梭上的碎片散落在800公裡長的地帶。
碎片擊中飛機左翼
![]() |
以色列報紙刊登的照片顯示,太空梭左翼上有兩條清晰的裂紋 |
3日,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言人布魯斯·布金曼說,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升空後一塊從燃料箱上脫落的3英尺長碎片擊中了飛機左翼區域,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機記錄下了這一過程。這一碎片撞擊可能損害了飛機表面的隔熱系統。這是目前航天局認為導致「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的「首選可能原因」,也是目前美宇航局的調查重點。
另據報導,以色列一家報紙3日刊登了一張照片顯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左翼上有兩條清晰的裂紋,並認為這兩條裂紋應該就是導致「哥倫比亞」號在著陸前16分鐘出現技術問題,並且最終爆炸解體的主要原因。這張照片是在「哥倫比亞」號返回地球的11天前拍攝並傳回的,當時以色列總理沙龍正通過衛星與「哥倫比亞」號上首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太空人拉蒙進行視頻對話,照片是通過「哥倫比亞」號上隨機安裝的一架照相機拍攝的。
據悉,「哥倫比亞」號表面覆蓋著超過2萬塊絕熱片,它能抵禦3000攝氏度的高溫,以免太空梭返回大氣層時外殼被高溫熔化。這些絕熱片需定期更換。當「哥倫比亞」號在太空飛行時,航天局組織了優秀的科學家對這一碎片撞擊問題進行了評估。1月28日,也就是「哥倫比亞」號返航前4天,研究人員提交了一份有關這一問題的評估報告。報告認為,這一絕熱碎片「可能會影響太空梭的局部構造,但不會影響到整個太空梭的安全」。宇航局的領導層當時也對此結論表示認可。
但是,在「哥倫比亞」號失事後,調查數據顯示,「哥倫比亞」號墜毀前機身左側溫度異常升高。與地面失去聯繫前約6分鐘,太空梭機身左側溫度在5分鐘內上升了約33攝氏度,其溫度升高速度達到機身右側的4倍。因此,左翼被撞後的隔熱問題成為失事原因的首選可能。
專家指出,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複雜,目前來看最有可能是運載「哥倫比亞」號的火箭發動機在發射時出現了「喘振」現象,造成火箭外部燃料箱上的物體脫落,最終將左機翼或機身上的隔熱瓦破壞。
機頭錐形體已找到
3日晚間,美國官員宣布,搜索人員已經在靠近路易斯安那州邊界的地方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機頭錐形體。負責監督太空梭殘骸收集工作的環保機構高級協調員沃倫·扎內爾介紹說,搜尋人員在漢姆菲爾以西3英裡的一片松樹林中找到了機頭錐形體,它已經深深地陷入了地下,造成了一個約20英尺寬的大坑,但「基本上完好無損」。搜索人員將在4日重返這一地方將機頭錐形體挖出。
據報導,截止到美國當地時間3日傍晚,已有約12000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碎片被找到,這些碎片和太空人的遺骸都已陸續被送往附近的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美國航空航天局和獨立調查小組正在那裡用圖釘標出上萬件太空梭碎片,目的是利用這些碎片重新拼裝起「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以此分析和確定飛行事故的原因。
此外,調查人員還將研究事故發生的照片和錄像,分析所掌握有關「哥倫比亞」號飛船的第一手資料,包括飛行系統、電子系統、氧氣和壓力供應系統等數據資料以及太空人的身體數據,譬如心跳和血壓等。
俄羅斯航天部門昨日宣布,國際空間站ISS的3位太空人將通過無線電通訊方式參加即將為「哥倫比亞」號7名遇難者舉行的悼念儀式。
三個小組獨立調查
在「哥倫比亞」號失事以後,美國至少成立了三個獨立調查小組,對太空計劃進行詳盡的審查。這次事故的發生暴露了人們擔憂已久的太空飛行安全問題。
由美國宇航局指定的外部專家小組星期一會面,對事故展開調查。參眾兩院上星期天也表示要進行獨立的調查,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也開始了有關的調查。
另一方面,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太空梭上是否也應安裝類似於普通飛機那樣的黑匣子,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美國太空梭上根本就沒有安裝黑匣子。其原因,一是不需要;二是因為航天駕駛員與普通飛機駕駛員的作用不大一樣。
太空梭上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在其各個關鍵部位上,總是裝有幾百個監視傳感器。此外,機上所有的音頻、視頻和數據圖表也通過衛星傳送回地面控制中心。因此,地面對太空梭每時每刻的飛行狀況等了如指掌。所以,太空梭根本不需要黑匣子。(中原)
七名太空人遺骸已找到
信報訊 2月2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稱,負責地面搜索的部門已經找到「哥倫比亞」號上所有七名太空人的遺骸。專家表示,將採用「9·11」之後的新技術對遺骸進行身份確認,專家對此信心十足。
此次悲劇中遇難的七名太空人
美國航空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太空人行動部主任鮑勃-卡巴那在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所有七名太空人的遺骸。」卡巴那沒有透露發現的殘骸的詳情,並表示這是為了尊重死者和家人。
為了尋找太空梭的殘骸和死者的遺骸,美國當地警方和聯邦調查局(FBI)出動了大量人員,在出事地點的1萬多平方公裡範圍展開「地毯式」的搜索工作。
搜尋工作是艱難的,結果更是令人痛苦的。根據早些時候的報導稱,德克薩斯東部的居民發現了殘肢,一塊大腿骨,一塊頭蓋骨和一條斷腿,所有這些遺骸都被嚴重燒損。在德克薩斯州發現燒焦殘肢的一名醫院工作人員說:「我不希望任何人看到我看到過的景象,太可怕了。」
美國官員透露,太空人的殘骸將被送到德拉瓦州的多佛空軍基地進行分析和鑑定身份的工作。「9·11」襲擊之後,五角大樓中受害者的身份也是在這裡進行鑑定的。專家對身份鑑定工作很有信心。全國法醫中心的負責人說:「如果有細胞留存下來,DNA鑑定肯定是管用的。」德克薩斯州的一位生理學家指出,DNA不是鑑別身份的惟一途徑。他說:「身份可以通過頭髮和骨骼鑑定,也可以通過指紋、牙齒記錄等等來判斷。」
(中原)
相關影響
日本太空人暫停搭乘美飛船
日本國家太空開發局2月4日宣布,在確定美國宇宙飛船安全可靠之前,將不允許日本太空人搭乘美太空梭。根據原計劃,37歲的日本太空人諾古奇將在3月1日乘「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升空。
加拿大太空人升空計劃受挫
由於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兩名加拿大太空人今年5月及11月乘坐美國太空梭升空的計劃將受挫。
「哥倫比亞」號失事不會重創美經濟。經濟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美國經濟復甦面臨諸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對伊戰爭後會給世界石油市場造成何種影響,成為美國經濟復甦困難的重要原因。而此次航難只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將相當有限。
太空梭承包商面臨巨額賠償
「哥倫比亞」號的主要承包商是聯合太空集團、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他們有可能被要求對七名太空人的家屬做出巨額賠償。
情節類似失事事件,美大片宣傳叫停。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即將推出的科幻片《地心末日》中,有一段驚險鏡頭描述的是一艘美國太空梭發生嚴重毀損並緊急迫降,情節恰好與「哥倫比亞」號失事有雷同,為避免冒犯遇難者家屬和悲傷的美國民眾,派拉蒙公司已決定全面停止該片的宣傳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