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失事調查有重大進展 太空人遺骸已找到

2020-11-22 搜狐網
此次悲劇中遇難的七名太空人

  2月3日,美國航空航天局航天項目官員迪特摩爾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的調查「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整個調查工作可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當天,以色列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張照片,顯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左翼上有兩條清晰的裂紋,碎片擊中左翼目前仍是失事的「首選原因」。  

  圖片:調查取得重大進展

  迪特摩爾稱,調查人員正在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上百條飛行數據傳輸線索進行認真調查,希望從中發現太空梭解體前究竟哪方面出了問題。他說:「從星期六(2月1日)到今天,調查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他沒有具體說明已取得了哪些重大進展。

  迪特摩爾表示,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時發生爆炸,調查人員當時僅用了4個月就完成了所有的調查工作。而對於「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這次事故來說,調查人員「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調查工作」,因此,他認為,所需時間一定會比調查「挑戰者號」時短得多。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繞軌道飛行16天後,計劃於美國中部時間2月1日早飛往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著陸前,在德克薩斯州上空解體。據報導,太空梭上的碎片散落在800公裡長的地帶。

  碎片擊中飛機左翼

以色列報紙刊登的照片顯示,太空梭左翼上有兩條清晰的裂紋

  3日,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言人布魯斯·布金曼說,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升空後一塊從燃料箱上脫落的3英尺長碎片擊中了飛機左翼區域,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機記錄下了這一過程。這一碎片撞擊可能損害了飛機表面的隔熱系統。這是目前航天局認為導致「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的「首選可能原因」,也是目前美宇航局的調查重點。

  另據報導,以色列一家報紙3日刊登了一張照片顯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左翼上有兩條清晰的裂紋,並認為這兩條裂紋應該就是導致「哥倫比亞」號在著陸前16分鐘出現技術問題,並且最終爆炸解體的主要原因。這張照片是在「哥倫比亞」號返回地球的11天前拍攝並傳回的,當時以色列總理沙龍正通過衛星與「哥倫比亞」號上首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太空人拉蒙進行視頻對話,照片是通過「哥倫比亞」號上隨機安裝的一架照相機拍攝的。

  據悉,「哥倫比亞」號表面覆蓋著超過2萬塊絕熱片,它能抵禦3000攝氏度的高溫,以免太空梭返回大氣層時外殼被高溫熔化。這些絕熱片需定期更換。當「哥倫比亞」號在太空飛行時,航天局組織了優秀的科學家對這一碎片撞擊問題進行了評估。1月28日,也就是「哥倫比亞」號返航前4天,研究人員提交了一份有關這一問題的評估報告。報告認為,這一絕熱碎片「可能會影響太空梭的局部構造,但不會影響到整個太空梭的安全」。宇航局的領導層當時也對此結論表示認可。

  但是,在「哥倫比亞」號失事後,調查數據顯示,「哥倫比亞」號墜毀前機身左側溫度異常升高。與地面失去聯繫前約6分鐘,太空梭機身左側溫度在5分鐘內上升了約33攝氏度,其溫度升高速度達到機身右側的4倍。因此,左翼被撞後的隔熱問題成為失事原因的首選可能。

  專家指出,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複雜,目前來看最有可能是運載「哥倫比亞」號的火箭發動機在發射時出現了「喘振」現象,造成火箭外部燃料箱上的物體脫落,最終將左機翼或機身上的隔熱瓦破壞。

  機頭錐形體已找到

  3日晚間,美國官員宣布,搜索人員已經在靠近路易斯安那州邊界的地方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機頭錐形體。負責監督太空梭殘骸收集工作的環保機構高級協調員沃倫·扎內爾介紹說,搜尋人員在漢姆菲爾以西3英裡的一片松樹林中找到了機頭錐形體,它已經深深地陷入了地下,造成了一個約20英尺寬的大坑,但「基本上完好無損」。搜索人員將在4日重返這一地方將機頭錐形體挖出。

  據報導,截止到美國當地時間3日傍晚,已有約12000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碎片被找到,這些碎片和太空人的遺骸都已陸續被送往附近的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美國航空航天局和獨立調查小組正在那裡用圖釘標出上萬件太空梭碎片,目的是利用這些碎片重新拼裝起「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以此分析和確定飛行事故的原因。

  此外,調查人員還將研究事故發生的照片和錄像,分析所掌握有關「哥倫比亞」號飛船的第一手資料,包括飛行系統、電子系統、氧氣和壓力供應系統等數據資料以及太空人的身體數據,譬如心跳和血壓等。

  俄羅斯航天部門昨日宣布,國際空間站ISS的3位太空人將通過無線電通訊方式參加即將為「哥倫比亞」號7名遇難者舉行的悼念儀式。

  三個小組獨立調查

  在「哥倫比亞」號失事以後,美國至少成立了三個獨立調查小組,對太空計劃進行詳盡的審查。這次事故的發生暴露了人們擔憂已久的太空飛行安全問題。

  由美國宇航局指定的外部專家小組星期一會面,對事故展開調查。參眾兩院上星期天也表示要進行獨立的調查,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也開始了有關的調查。

  另一方面,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太空梭上是否也應安裝類似於普通飛機那樣的黑匣子,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美國太空梭上根本就沒有安裝黑匣子。其原因,一是不需要;二是因為航天駕駛員與普通飛機駕駛員的作用不大一樣。

  太空梭上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在其各個關鍵部位上,總是裝有幾百個監視傳感器。此外,機上所有的音頻、視頻和數據圖表也通過衛星傳送回地面控制中心。因此,地面對太空梭每時每刻的飛行狀況等了如指掌。所以,太空梭根本不需要黑匣子。(中原)

  七名太空人遺骸已找到

  信報訊 2月2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稱,負責地面搜索的部門已經找到「哥倫比亞」號上所有七名太空人的遺骸。專家表示,將採用「9·11」之後的新技術對遺骸進行身份確認,專家對此信心十足。

  此次悲劇中遇難的七名太空人

  美國航空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太空人行動部主任鮑勃-卡巴那在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所有七名太空人的遺骸。」卡巴那沒有透露發現的殘骸的詳情,並表示這是為了尊重死者和家人。

  為了尋找太空梭的殘骸和死者的遺骸,美國當地警方和聯邦調查局(FBI)出動了大量人員,在出事地點的1萬多平方公裡範圍展開「地毯式」的搜索工作。

  搜尋工作是艱難的,結果更是令人痛苦的。根據早些時候的報導稱,德克薩斯東部的居民發現了殘肢,一塊大腿骨,一塊頭蓋骨和一條斷腿,所有這些遺骸都被嚴重燒損。在德克薩斯州發現燒焦殘肢的一名醫院工作人員說:「我不希望任何人看到我看到過的景象,太可怕了。」

  美國官員透露,太空人的殘骸將被送到德拉瓦州的多佛空軍基地進行分析和鑑定身份的工作。「9·11」襲擊之後,五角大樓中受害者的身份也是在這裡進行鑑定的。專家對身份鑑定工作很有信心。全國法醫中心的負責人說:「如果有細胞留存下來,DNA鑑定肯定是管用的。」德克薩斯州的一位生理學家指出,DNA不是鑑別身份的惟一途徑。他說:「身份可以通過頭髮和骨骼鑑定,也可以通過指紋、牙齒記錄等等來判斷。」

  (中原)

  相關影響

  日本太空人暫停搭乘美飛船

  日本國家太空開發局2月4日宣布,在確定美國宇宙飛船安全可靠之前,將不允許日本太空人搭乘美太空梭。根據原計劃,37歲的日本太空人諾古奇將在3月1日乘「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升空。

  加拿大太空人升空計劃受挫

  由於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兩名加拿大太空人今年5月及11月乘坐美國太空梭升空的計劃將受挫。

  「哥倫比亞」號失事不會重創美經濟。經濟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美國經濟復甦面臨諸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對伊戰爭後會給世界石油市場造成何種影響,成為美國經濟復甦困難的重要原因。而此次航難只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將相當有限。

  太空梭承包商面臨巨額賠償

  「哥倫比亞」號的主要承包商是聯合太空集團、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他們有可能被要求對七名太空人的家屬做出巨額賠償。

  情節類似失事事件,美大片宣傳叫停。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即將推出的科幻片《地心末日》中,有一段驚險鏡頭描述的是一艘美國太空梭發生嚴重毀損並緊急迫降,情節恰好與「哥倫比亞」號失事有雷同,為避免冒犯遇難者家屬和悲傷的美國民眾,派拉蒙公司已決定全面停止該片的宣傳預告。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人「最後時刻」被曝光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人「     本報綜合消息 美國宇航局(NASA)當地時間周二晚間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
  • "哥倫比亞號"遇難女太空人婚戒被偷(圖)
    圖為遇難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人勞雷爾-克拉克。     4年前,美國NASA的41歲女太空人勞雷爾·克拉克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入太空,當勞雷爾和其他太空人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時,人們可以通過電視鏡頭看到勞雷爾的脖子上掛著一條項鍊,項鍊上拴著一枚她的結婚戒指。     當勞雷爾在太空梭上一邊笑著一邊和同事們進行實驗工作時,她胸前掛著的結婚戒指也在零重力狀態下不斷漂浮。
  • 哥倫比亞號失事後首次太空人派送任務26日進行
    哥倫比亞號失事後首次太空人派送任務   中新網4月3日電 自美國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墜毀之後,首次將有太空人被派往國際太空站,這兩名太空人預定於4月26日乘坐俄羅斯聯盟TMA-2號太空船升空。
  • 美宇航局為哥倫比亞號遇難的7名太空人建紀念碑
    >   中新網2月3日電 美國宇航局(NASA)為去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事件中遇難的
  • 美宇航局公布哥倫比亞號太空人最後生活照(組圖)
    新華網消息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美國宇航局24日公布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最後一次執行任務時拍攝的92張照片和10小時的錄像帶。  這些照片和錄像帶是搜尋人員在過去3個月的搜尋工作中從8.4萬磅"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殘骸中發現的。「哥倫比亞」太空梭上其實共拍攝了337盤錄像帶,但是只有28盤錄像帶還能播放。  這些錄像帶向人們展現了太空人在太空梭上的生活,太空人們享受著太空生活,各自幹著各自的事。
  • 太空人曾作最後一搏 試圖挽救哥倫比亞號飛船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最新調查發現,在美國「哥倫比亞」太空梭2月1日解體之前,太空人曾試圖將飛機從自動飛行切換為手動控制,但卻沒有成功,只好和和太空梭一道在空中化為灰燼。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哥倫比亞」號重新進入大氣層的操作通常由電腦控制自動駕駛,但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切換成人工控制。
  • 太空人的足跡——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人
    2003年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時,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德克薩斯州北部上空解體墜毀,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哥倫比亞號的失事使得太空梭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太空人和物資這一主要作用也暫時被擱置,美國也決心研製更加安全可靠的航天飛行器。
  • 全人類關注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事件
    迪特莫爾等介紹說,美宇航局已啟動應急計劃,並召集了最好的專家,對事故原因展開「全面、深入」的調查。專家們說,太空梭上雖然沒有與飛機類似的「黑匣子」,但攜帶了一些數據和聲音記錄儀,只是現在不知道能否找到這些儀器。  關注:航天飛行的危險節點  發射的時刻是激動人心的時刻。但是挑戰者號就是在發射的時候,出現了巨大的災難。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返航時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
    」光榮返航的美國公民,卻在天空中看到一團烈火,隨後發現有碎片掉落,此時NASA指揮中心發現「哥倫比亞號」飛機左側的四個溫度監測計出現故障,並且已經與「哥倫比亞號」失去聯繫。隨著一聲爆炸,「哥倫比亞號」突然解體,無數碎片掉落到地面,機艙內七名太空人瞬間氣化,「哥倫比亞號」徹底消失!
  • 美華裔科學家痛悼「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
    」號太空梭失事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04日19: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4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
  • 哥倫比亞號7名太空人16天太空生活之完全回放
    中新網2月5日電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海量的報導集中在失事過程、失事原因、失事影響、調查進展、太空人和親人故事這些方面上。北京青年報報導說,這7名太空人16天的太空生活,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太空探索的價值體現,應是人類紀念他們的真實依託。
  • 德克薩斯警方稱發現哥倫比亞號遇難太空人遺體
    德克薩斯警方稱發現哥倫比亞號遇難太空人遺體   中新網2月2日電 美國德克薩斯州警方表示,他們發現了失事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太空人遺體
  • 中新社: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 七名太空人罹難
    中新社紐約二月一日電(記者  趙海燕)美國今天又一次發生航天災難,最老牌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完成科學考察任務返回地面時在德克薩斯州上空解體,當地人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並在空中看到火光和碎片飄落。包括兩名女性在內的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  這是美國四十二年載人飛行史上第一次在太空梭返航時發生事故。
  • 一個小失誤導致太空梭失事,返航途中解體爆炸,太空人全部遇難
    太空梭作為一種至關重要的太空飛行器,對技術要求非常之高,一旦稍有差池,就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在美國漫長的航天工程發展史上,就曾發生過關於太空梭的慘烈事故,比如2003年的哥倫比亞太空梭事故。
  • 哥倫比亞號遇難太空人怎樣賠償 美籍軍人最值錢
    「哥倫比亞」號太空人7人賠償方法分三種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本月1日失事解體墜毀之後,遇難太空人的保險賠付問題也成為美國民眾及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據稱,遇難美國太空人全部符合美國軍事人員和聯邦僱員理應享受的人身保險資格,但美國航空航天局卻並沒有針對太空人這一特殊職業提供相關的太空人人身保險特別險種。  美籍軍人每人至少25萬  7名遇難太空人中有5名隸屬美國軍隊,他們均符合美國「軍隊服役人員團體人壽保險」險種條件,按規定每人應獲得死亡賠償25萬美元。
  • 2003年2月1日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美國德克薩斯州公共安全部門發言人說,有關方面已在該州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遇難太空人的部分遺骸。
  • 太空中的輓歌:紀念「挑戰者」號失事30周年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僅73秒後解體爆炸。當時這架太空梭正在執行第十次飛行任務。  隨後的調查發現,爆炸是由於兩個O形環失靈所致,即連接固體燃料助推器不同部件的裝置。發射前一晚的氣溫較低,導致O形環變脆。當太空梭發射時,助推器中的燃燒氣體洩露,燒穿了燃料室外壁。  此次事故導致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喪生。
  • NASA電郵哥倫比亞號:不用擔心泡沫塑料隱患
    中新網7月1日電據美聯社報導,今年2月失事的美「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工程師曾經考慮過太空梭升空時泡沫塑料可能對機翼造成了損害這一問題,但美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位飛行主管當時「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 ...載62人印尼客機墜毀,已發現部分遇難者遺骸,航空公司:飛機失事...
    來源:中新網、央視新聞據中新網援引法新社報導,印度尼西亞當局10日表示,印尼失事飛機現場發現部分遇難者遺骸。據報導,印尼調查人員10日表示,他們在首都雅加達的海岸發現部分遺骸。一個裝有乘客的行李,一個裝有部分人體遺骸。不到一分鐘內急降一萬英尺當地時間9日下午,這架SJ182航班,在首都雅加達的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與民航局失去聯繫。該航班飛行時間原本約為一個半小時。隨後,救援人員在雅加達附近海域發現疑似機體的殘骸,海軍部隊也宣布發現飛機墜落的海域地點。據報導,失事客機上共載有62人,其中包括7名兒童和3名嬰兒。
  •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照片公布
    從煙霧的顏色和體積來看,「挑戰者」號出現嚴重問題,等待它的將是可怕的災難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照片公布(9)[導讀]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等待發射。這是它的第九次發射,也是最後一次。升空後不久,「挑戰者」號發生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