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進展》(AAS)被評選為「2017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1-01-21 大氣科學進展AAS

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NKI)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5家單位聯合主辦、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7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於11月22日-23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在論壇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清華大學圖書館發布了「2017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其中,《大氣科學進展》(AAS)被評選為「2017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以美國Web of Science的引文資料庫(即SCI資料庫)為統計源,對中國學術期刊按前5%遴選,評選出科技類期刊175種。)

中國知網自2012年起開始編制《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從國際角度全面揭示、客觀評價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尤其是了解海外學者對中國期刊的使用情況。《大氣科學進展》(AAS)在每年的引證報告裡都表現優異。 


相關焦點

  • 中國地理學會主辦期刊全面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12月26日,2012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國際引證報告》暨「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發布會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主辦。來自全國有關科技期刊編輯部或主辦單位的代表1800多人出席了發布會。
  • ——氣象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解讀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 王素琴  日前,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科學文獻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13「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評選結果,175種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期刊入選第一陣營
  • IAP喜報 《大氣科學》入選2016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
    「2016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遴選結果發布在2016年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上,我所主辦的《大氣科學》入選「2016期刊數字影響力100
  • 寒旱所三期刊分獲最具國際影響力和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日前,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知網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2版)》、《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的《冰川凍土》和《高原氣象》《中國沙漠》分獲「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據悉,本次共有3533
  • 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原標題: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日前,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開展研究,以國際化視野,檢索了6400多種中國學術期刊被1.4萬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的引證情況,並且通過計量分析和同行專家評議,研製了2014年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引證報告。這是2012年以來第三次發布該引證報告。
  • 《大氣科學進展》組織專刊紀念創刊30年
    為紀念《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簡稱AAS)創刊30周年,AAS主編組織紀念專刊,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撰寫綜述文章。經過編輯部緊張工作,13篇專刊文章已全部預上網發表,分為32卷第一、二兩期發表(目錄附後,預上網版本下載地址:http://159.226.119.58/aas/EN/article/showNewArticle.do)  AAS創刊於1984年,由國際氣象學和大氣科學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主要報導國內外大氣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範圍涉及天氣系統、數值天氣預報
  • 《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近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報告」。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主辦的《發光學報》入選「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會上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教育部等有關領導為入選期刊授牌。
  • 最新《期刊引證報告》揭曉2017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費城2017年6月15日電 /美通社/ -- 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今天發布了2017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
  • JMS第三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
    JMS第三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 2015-12-22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清華大學圖書館等日前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15)》顯示,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JMS)再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這是該刊連續第三次獲此殊榮。
  • 北京這本期刊「火」了!連續8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期刊」!
    論壇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20"和"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北京語言大學主辦的《語言教學與研究》連續第八年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TOP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在入選的語言文字類中文期刊中排名第二。"中國國際影響力TOP期刊(人文社會科學)"2013年開始評選。
  •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本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CI排名TOP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大氣科學進展》| 氣象萬千 初心不變
    它是大氣科學領域具有卓越影響力的科學技術類期刊,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氣象界的第一本外文版期刊。1999年AAS被SCIE收錄,在兩任主編吳國雄院士和呂達仁院士的努力下,2015年成為國際氣象學和大氣科學協會(IAMAS)合作期刊。三十多年來,AAS始終堅持科學家辦刊以保持學術期刊的純粹性,積極進取,持續探索新媒體融合之路。道路雖阻且辛,披荊斬棘,汗水伴隨著成長,期刊也屢獲嘉獎。
  • 《經濟地理》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12月16日,「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暨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國內引證報告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中宣部、教育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
  • 《大氣科學進展》——地學期刊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8年4月底,「科學觀察」採訪了《大氣科學進展》三位主編——吳國雄院士,王會軍教授和張大林教授,並將此次採訪刊登在《科學觀察》7月份網刊上(詳細報導請參見http://sciencewatch.com/inter/jou/2008/08julAdvAtmospSci/)。    《大氣科學進展》引證數據的增長正是中國學術界國際影響力提升的一個縮影。
  • 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首次發布 海洋所三刊榜上有名
    12月26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知網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2版)》、《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並首次發布了「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名單。
  • 海大學報英文版、學報自然版入選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海大學報英文版、學報自然版入選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TOP學術期刊遴選結果日前公布,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英文版和學報自然科學版(中文)均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其中,學報英文版是繼上一年度後第二次上榜。
  • 《大氣科學進展》和《大氣和海洋科學快報》參加AOGS 2014展會
    鑑於亞洲太平洋地球科學學會在亞洲甚至全球的影響力,為了吸引高質量文章,許多科技出版機構和期刊編輯部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在年會布展、與科研人員交流溝通等等,積極推進其在亞太地球科學學術圈的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
  • 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 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原標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它們影響因子均領跑全國,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提及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人們想到《自然》《科學》《細胞》等幾大學刊。其實,中國人也已經有了自己主導並高度國際化的一流學術刊物。而且,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上海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在全國數一數二。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近年來,上海英文學術期刊高速發展,打造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領跑全國的品牌英文學術期刊。數據統計報告顯示,上海共有英文學術期刊23種,其中17種被國際最具權威的SCI資料庫收錄,佔所有英文學術期刊的73.9%,被SCI收錄的百分比名列全國前茅。
  • 《Quantitative Biology》獲評「2018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日前,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國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