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第十四屆論壇將於10月23-24日在湖北武漢舉辦。為了大力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在論壇舉辦之際,我們將一些期刊的好做法好點子介紹給大家,以助力我國科技期刊健康成長。
今天給大家帶來
氣象萬千 初心不變
《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簡稱AAS)創刊於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它是大氣科學領域具有卓越影響力的科學技術類期刊,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氣象界的第一本外文版期刊。1999年AAS被SCIE收錄,在兩任主編吳國雄院士和呂達仁院士的努力下,2015年成為國際氣象學和大氣科學協會(IAMAS)合作期刊。
三十多年來,AAS始終堅持科學家辦刊以保持學術期刊的純粹性,積極進取,持續探索新媒體融合之路。道路雖阻且辛,披荊斬棘,汗水伴隨著成長,期刊也屢獲嘉獎。AAS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連續兩次獲得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的資助,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蟬聯中國知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榜單,2017年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提名獎。
變革一
新欄目,新封面
AAS於2016年增設「新聞與觀點」、「研究亮點」欄目,深度、多方位挖掘稿源。大膽探索改革封面,將封面與內容完美融合,展示科研熱點,突出優秀成果,報導國內重大計劃及國際前沿研究。AAS的封面故事,已經成為AAS社媒上最讓粉絲期待的內容之一。能夠成為AAS的封面文章,也成為作者投稿的動力之一。
南極氣象臭氧觀測
澳大利亞氣候數據搶救計劃
京津冀霧霾研究
中國碳衛星首幅全球陸表大氣二氧化碳分布圖
《氣候變率和氣候變化》專刊
基於RCP8.5情景的全球變暖
超級雷射眼APSOS透視
全大氣層
北極海冰對歐亞氣候
天氣影響
變革二
注重時效、緊跟時代
重視科普、服務大眾
2016年6月23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和射陽縣發生了由龍捲導致的特大災害,導致99人死亡、800多人受傷,大量民房和基礎設施損毀。AAS主編薛明教授參與了阜寧龍捲災害現場調研,並撰寫了「中國近年強龍捲回顧」綜述論文。論文被維基百科「2016年的龍捲風」(Tornadoes of 2016)詞條收錄。編輯部編譯的科普文章——「封面故事:2015-2016中國強龍捲事件分析」,被「中科院之聲」微博平臺轉發報導,《中國氣象局圖書館文獻資料通訊2016-12期》轉載。通過AAS的社交媒體平臺,該科普內容得到廣泛的傳播,對龍捲風知識的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被維基百科「2016年的龍捲風」詞條收錄
2018年1月18日,《2017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一文在AAS官網上線,標誌著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為全球第一家公布2017年海洋熱含量狀態的機構。AAS中英官方媒體平臺同步推出科普文章「全球變暖又添新證,2017海洋『燒』出新高度」,引起強烈反響。
該成果被聯合國氣候變化秘書處、央視新聞直播間、新華社、人民日報、英國衛報、英國每日郵報等十餘家國內外權威媒體報導。實現了快速向社會公眾傳播最新研究成果、普及科學知識的科普價值,並有效提升了學術成果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促進了科學交流。
對AAS「2017年海洋熱含量狀態」論文的報導
變革三
充分利用新媒體,走出去引進來
2016年2月,AAS微博報導了英國雷丁大學Paul Williams教授的最新研究:全球變暖會影響航班時間,並因此與Williams教授結緣。同年4月歐洲地學聯盟(EGU)大會期間Williams教授應邀來訪大氣所期刊展臺,與編輯們進行了愉快的交流。 Williams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氣候變暖導致晴空湍流增多」 2017年4月7日正式在AAS發表,通過EurekAlert!平臺的禁止提前報導(Embargo)方式發布新聞,5天內替代計量得分高達699分,躋身全球前5%,全球近百家媒體進行了報導,包括切爾西·柯林頓在內的全球總粉絲數超過88萬的364個推特用戶轉發這篇論文。
到目前為止,只要因晴空湍流被採訪,Williams教授仍會提及AAS。這篇文章的成功報導對於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學術論文的影響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結語:三十餘載櫛風沐雨,繼往開來再攀高峰。AAS一直處於傳承和變革之中,每一天都面臨新的挑戰,每一步都是新的起點,唯獨從未動搖過的,是把AAS打造成國際大氣科學交流的優質平臺這一信念。氣象萬千,初心不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AAS必牢記使命,繼續砥礪前行。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預祝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獲得圓滿成功!
來源丨《大氣科學進展》編輯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