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行業用5年時間走完了PC至少10年的路——有多少APP能做到八核並行處理?有多少電池能撐起八核處理器的耗電量?MTK費了這麼大勁把八個Cortex A7核心粘到一起,有什麼意義嗎?
由於廠商和媒體長期以來片面的宣傳所誤導,「核多就是好」的概念早已滲透市場。「4>2,8>4」的宣傳遠比「發個小本子告訴你A15比A7單核性能強多少」這種老掉牙的方式來得簡單暴力。一些不明就裡的消費者就這麼被忽悠了——所謂的「高端」安卓手機,做工可以差,續航可以短,處理器核心卻是一定不能少的。這就和筆記本市場清一色的「1G大顯存」「2G大顯存」的道理一個樣。
安卓生態混亂—App競爭硬體資源—性能福利被吃光—手機運行越來越慢,然後越掙扎越無解只能一年一換機。
廣告價值或大於實用價值。從單核,到雙核,再到上半年廠商們重點宣傳開發的四核,再到八核。手機處理器的更替有如洶湧澎湃的洪水,勢不可擋。追蹤這股洪流後的源動力,手機廠商在這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2013年,隨著三星和聯發科八核處理器智能機的推出,「八核」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2013年7月,三星發布了新款「雙四核」CPU——Exynos5420,它採用ARM big.little架構設計,即4+4模式,被業界稱為「偽八核」。
隨後,聯發科八核處理器MT6592問世,成是繼三星之後全球第二個八核晶片,也被業界認為是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八核晶片。MT6592採用8核Cortex-A7架構,其運行頻率高達2GHz。
「我們的手機真的需要八核嗎?」消費者還沒來得及搞清楚手上的多核手機究竟有多快,新的更高核的手機就已盛裝登場,鳴鑼開唱。
由於長期以來廠商和媒體片面的宣傳誤導,「核多就是好」的概念早已滲透市場。部分廠商啥都願意做,什麼用戶體驗,什麼系統優化統統成了浮雲——核心越來越多,屏幕越來越大,發熱耗電都放一邊去。
歸根到底,手機「核」戰就是廠商與消費者之間一場鬥智鬥勇的經濟遊戲。只要有「噱頭」,似乎廠商啥都願意做。而一些不了解行情的消費者,終究難以招架層層專業術語包裹著的「多核炮彈」的轟炸。
「硬體過剩」有害無益。當前的市場環境,四核處理器的性能就已遙遙領先於手機對軟體和應用的需求。而聯發科的MT6592雖然實現了八核同時工作,但因為採用的是八個A7晶片,其實際性能或許還不如市面上的四核處理器。
當前安卓App根本無法有效利用到全部八個核心的資源。而且使用八核處理將大大增加手機的功耗,機身溫度也會明顯高於四核處理器,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市面上還沒有多少電池能撐起八核處理器智能機的耗電量。
1、屏幕尺寸越大越好,拼7英寸
屏幕大,功率也越大,現在都無法單手操作了。小屏都沒臉拿出來了。就差和平板電腦相比了。
6英寸,1080p,DPI大於400,人眼根本無法分辨。
6英寸,720p,DPI小於280,屏幕解析度就低了。完全就是字體放大的老年機。
2、核心越多越好,拼8核
八核處理將大大增加手機的功耗,完全經不起電池折騰。8核全部運行時間極少。
3、APP越來越大,拼ROM和RAM
APP越來越大,升級越來越快,佔用資源越多越多。什麼系統優化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