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造車行業頗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之感。
國外有特斯拉,國內更有各家爭奇鬥豔,與炫酷的概念車相對的,是頻發的事故、高昂的價格以及尷尬的量產難題,而賈躍亭造車的一地雞毛,更是讓造車屢屢招致非議。
同樣是專注智能電動汽車造車,奇點汽車CEO沈海寅認為,如果選擇合作生產,造車並非有人「吹的需要那麼多錢,20億人民幣足夠了」。
在沈海寅看來,行業亂象的本質是,看上去這麼多造車企業,真正在造智能電動汽車的企業,一隻手就數得過來。「只需要切兩刀。第一刀區分正經造車的和不正經造車的,第二刀從產品層面去切,看造的是傳統的功能型電動汽車,還是智能電動汽車,不正經造車的和造功能汽車的企業都不會留到最後。」沈海寅說。
奇點汽車成立於2014年10月,2015年5月,沈海寅卸任奇虎360副總,以CEO身份加入奇點汽車。
沈海寅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工作五年,後來轉戰網際網路行業,在日本先後創立3家網際網路公司。在加入奇點汽車之前,沈海寅在奇虎360負責智能硬體業務和智能硬體投資。
有媒體笑稱他是「智能電動車的跨界打劫」,的確,網際網路行業背景在他思考造車時給予了他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
他參照智慧型手機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突破,來比對傳統汽車到智能電動汽車的進化。功能機的功能是極其有限且固定不變的,而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可以不斷延展,攝像頭可以用來拍照、直播、玩抖音、人臉識別等等。智能電動汽車就如同智慧型手機,即使在交付給用戶之後,其功能也可以不斷增加。這是奇點對智能汽車的根本定義。
在談到智能電動汽車爆發潮時,他同樣以智慧型手機發展史為參考系。自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臺iPhone,2010年雷軍開始做小米,2010年到2014年,中國迎來了智能機換機潮。因此,沈海寅預測,2020年到2025年可能是智能電動汽車的爆發潮。
奇點正卯著勁兒衝擊這個時間窗口。2017年4月13日,奇點汽車的首款智能電動汽車量產車型——奇點iS6預覽版正式亮相,車長4900mm、軸距2960mm,定位於中大型SUV市場。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售價區間為補貼後20萬-30萬元。
沈海寅表示,奇點汽車是為成長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一代用戶打造的,在整體外觀設計上,奇點iS6兼具時尚個性和科技智能元素。
如果讓沈海寅用一句話來說服消費者購買奇點iS6,他脫口而出:「二十多萬的價格,四五十萬的配置,百萬豪車的智能系統,無價的是我們的匠心和情懷。」他想用小米模式造中國的特斯拉,而奇點汽車的願景是,讓每一次出行都成為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