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GNEV官方機構主辦、第一電動網承辦的2018未來汽車展暨未來汽車開發者大會在上海嘉定汽車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沈海寅表示,奇點汽車希望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更是一款懂你的輪式機器人,這是奇點的初心。硬體軟體雙輪驅動,奇點汽車正在不斷成長穩步升級。
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沈海寅
他認為造車其實是一場長跑,成功的企業和品牌都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才走到了今天,我們身處非常幸運的時代,造車需要能夠沉下心來做好長跑的打算。
以下為沈海寅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上午好!
又一次來到安亭鎮,來到上海汽車城和各位科技圈的朋友們一起在這裡暢想我們汽車的未來。現在奇點汽車也是在講人工智慧,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奇點也成為了非常流行的名詞,我相信我們汽車的奇點就在我們手裡面就在我們現在。今天演講標題是我歷史上最長的演講標題,基本是一段大白話「硬體軟體雙輪驅動,奇點汽車不斷成長穩步升級」。
講到這樣的標題之後過去好幾次論壇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很多媒體朋友很關心,他說你看汽車行業最近新聞特別多,不斷有新公司出來,這兩天包括特斯拉進到國內也在不斷的刷屏,到底奇點汽車的優勢在哪,特點在哪。其實我經常回答一句話,我說我們先不談奇點汽車到底如何,我們其實更關注的是一點,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造車,我們把造車分成兩個群體,一個是正經造車,一個是不正經造車。這句話怎麼講?因為我們很多的像今天在座的,蔚來、小鵬、雲度也好,我們奇點也好,都是沉下心來想未來汽車是什麼樣的汽車,我們考慮用戶的體驗,從這個角度不斷的設想我們造的這輛車是否真正滿足了用戶對於今天汽車當中不滿足地方的需求。能夠改變我們的用戶體驗,讓汽車成為他的一個夥伴。這個裡面我覺得我們這些人是屬於正經造車的,還有一些是利用造車謀取其他利益。這些汽車企業在今天以用戶為導向的市場環境下,其實是很難生存下去的。雖然在過去這種渠道往往是他們獲得成功很大的因素。
再回到造車的初心,奇點汽車跟蔚來汽車成立時間差不多,2014年成立的,三年多的時間當中,我們也是一直在看,我們到底為什麼成立奇點汽車。其實作為奇點汽車的初心,我們希望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一款懂你的輪式機器人。交通工具和機器人的區別在哪?交通工具只有心臟,我們過去一百年的汽車發展歷史當中,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關注汽車改進的點到底在哪?第一在系統上,第二在安全,第三在舒適度,基本上是圍繞這三個維度在打造汽車,同時不斷的迭代至今。這三個點都是跟我們的心臟相關的。但在今天,我們作一款新的汽車,不僅僅是關注他的心臟,而更關注汽車是否具有更好更強的大腦,只有有了大腦以後,汽車才能成為一個機器人,而不簡簡單單是你往左撥一下方向盤它就往左動一下的交通工具。
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覺得最核心的其實是要實現軟硬體一體化,實現軟體定義硬體。這句話如何講?我們看一下之前做的工作,對於奇點汽車的硬體部分,三電系統硬體都是採購的,但軟體部分都是自己做的。在和大腦相關的智能系統方面,我們完全是自有的。
我們把自己分為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智能座艙,當然這是考慮到我們目前通用的名詞來講的。第二個是包含了智能駕駛,第三個是把這些串聯起來的車載乙太網體系結構。智能座艙本身在過去汽車行業也在不斷的進行研發,這裡面我們也知道,如何構建任意車之間的交流,其實在過去我們通常買車的時候,大家有一個習慣,我們會比較不同車之間具備哪些性能,我有多大的屏、語音識別,但卻很少有關注我們大屏是否真正把用戶注意力集中,開車的時候不用集中在大屏上面。在這裡面不是有和沒有的問題,而是有了以後是否可以做的更好的問題。關於智能駕駛的設計,其實在過去我們看到的很多汽車當中,在量產車裡面,目前沒有做到完全的自動駕駛。但今天很多汽車企業都是把智能駕駛當中的各個所謂的功能單獨的獨立出來,AB就是AB的功能,ACC就是ACC的功能,對於奇點汽車我們重新構造了這樣一套體系結構,是為了能夠讓我們所有的傳感器都能夠在同一個系統下工作。這樣使得未來在構築智能駕駛的場景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對他進行定義。
所以我們不僅僅是說我具不具備AB的功能,具不具備ACC功能的說法,而是說我們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我們如何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解決他當時碰到的問題。比如說泊車,ATA過去是被很多企業當做一個功能提出來的,但真正的用戶是沒有用得非常好。同樣的在ATA甬道的傳感器,我們是否可以在其他的場景下幫助用戶更好的使用,比如說狹窄的路面下如何通過,上海有裡弄、北京有胡同。這種場景下如何更好地幫助用戶駕駛,這都是更好的由場景倒逼我們如何製造。
這樣的智能系統和我們車載乙太網,其實是雙重總線的架構,通過這樣的架構使得我們車內的窄數據可以互相進行交流,也具備了寬數據,能夠在車內交流,使得用場景來定義得以實現。所有車上的數據都是可以跟雲端打通,來給我們未來創作出不同的服務。比如說通過餐飲和購物,都可以通過雲端的打通來更好的實現。
過去我們講的一句話敬畏傳統、大膽創新。前端時間CCTV2的對話當中,也講到了公司技術開發人員的能力,我們公司所有開發人員當中三分之二是來自於汽車行業,三分之一是來自於網際網路和IT行業。我們公司內部經常講對於來自IT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更強調的是敬畏傳統,對於汽車行業的人更多講的是大膽創新。通過這八個字把我們來自不同行業的技術人員更好地融合在一塊。同時我們也認為,所有的人,不管你是開車還是坐車的都會碰到過去用戶當中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我們公司內部也提倡一種精神,就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每個人都可以給我產品不斷想一些新的創新點,能夠讓我的車更好的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
很多人在問,你看很多朋友在說,造車動不動就是百億、兩百億的資金,你們奇點汽車包括最近30億的融資,包括蘇州基金的成立,也是準備了大量的彈藥。到底造車要多少錢?能不能從你們公司角度談一談。我經常說造車錢永遠是不夠的,這是實話。如何花錢這也是蠻重要的事情。
我認為造車其實是長跑,今天看來比較成功的企業,不管是國產品牌還是國外的品牌,國產品牌有吉利、長城等企業,都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才走到了今天。儘管我們今天處於一個非常幸運的時代,但是造車還是需要沉下心來做好長跑的打算,不是跑兩百米四百米就能夠決勝負的。如何更好地利用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率,這是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當然,講再多的智能化,你的車不是一輛很好的汽車的話,所說的東西都是白費。如何一絲不苟的造一輛好車,我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說三電系統,我們整個三電系統通過7300節松下電池組合在一起,給我們提供了長達400公裡的綜合工況的續航裡程,同時我們電機效率也達到了96%,這些都保證我們具有更快的動力、更好的抓地性和穩定性。我們底盤前懸是雙叉臂式的獨立懸架,後懸也是獨立懸架。
千錘百鍊放得始終,我們一直非常重視汽車的質量,所以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兩千多項測試,能夠在今年年底給我們用戶、給我們支持者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很多關心我們的朋友也都知道,在過去我們其實也發布了跟北汽集團的合作,我們第一款車會在北汽生產基地實現量產。
昨天我們也在蘇州發布了跟浪潮集團的合作,這個不光是在自動駕駛、智慧城市裡面的合作,也包含了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在質量鏈方面實現合作。也就是說未來我們對於質量的管控都會通過區塊鏈的技術進行,使得我們這輛車的質量更能夠實現可追溯。
經過了三年多的發展,我們也在三國六地成功地布局了研發體系機構。日本有汽車研發團隊,矽谷有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國內也在上海、北京、蘇州構建了研發中心,這都是我們的起點,我時刻不忘我們的初心,就是我們希望能夠讓每一次出行都真正成為一次美好的記憶,這是奇點汽車的願景,也希望能夠成為汽車同行們大家共同的願景。
謝謝大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曉紅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7223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