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邦 行業觀察] 10月9日晚間,奇點汽車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媒體溝通會,期間正式發布了品牌LOGO,並宣布了奇點汽車的部分信息。
1、現場展示了兩臺奇點汽車;
2、正式發布了奇點汽車品牌Logo;
3、官方對「奇點」的發音是「ji dian」,但他們不排斥大家叫它「qi dian」;
4、奇點汽車的英文名稱是Singulato,Singularity(非凡的)+Auto(汽車)的合成詞,發言人成讀成[sɪŋgjʊ'lætəu]或者[sɪŋgjʊ'la:təu]都不care。
5、奇點汽車目前得到融資6億美元;
6、奇點汽車2017年底小批量試生產,若一切順利2018年上市;
7、第一代奇點汽車通過與車企合作的方式生產研發;
8、奇點汽車與安徽銅陵籤署了產業園項目,總投資80億,佔地1000畝,年產能20萬;
9、說了大量對未來對智能化的暢想,圍繞兩個字「懂你」,官方宣傳片裡提到幾個點:
a) 「在空氣汙濁路段自動開啟空氣過濾裝置」;
b) 「監控車輛狀態,防患於未然 「;
c) 「隨意定製擴展應用,變身為小劇場,或是商務辦公室」;
d) 「與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相連」;
e) 「降溫時節,自動提供穿衣建議,並提前開啟座椅加熱」;
f) 「歸途中,提前安排家中熱水器加溫」;
g) 「通過大數據,可以躲避積水路段等」;
h) 「寂寞時為你甄選場景音樂,品味孤獨」;
i) …
10、包裝「自主駕駛」的概念。官方稱,自主駕駛區別於「無人駕駛」概念,也不同於傳統車企從0起步逐步增加功能提升ADAS的做法,而是從用戶最剛需的智能駕駛功能入手。
11、不想停留在PPT階段造車。
◆ 邦點評
在此次奇點汽車的發布會上,CEO沈海寅演講的主題就是暢談未來的自動化駕駛和智能生活,對於傳統意義上車輛本身的特點和參數並沒有提及,智能化顯然也是奇點汽車區別於其他汽車廠家最重要的地方,至少是想要這麼做。
臺下坐滿了媒體以及供應商的一些人員,此次溝通會更多是給大家一個進度的交代和車輛開發理念的傳達,證明奇點汽車正在積極做他們想做的事,有關車輛本身方面更具體的內容並沒有透露太多。
我查看了籤到時發的宣傳冊,奇點說的「自主駕駛」無非就是道路偏移提醒、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盲點監測這類功能,所以我說這是奇點包裝出來的一個概念,說是區別於ADAS另闢蹊徑,實際上還是實現相同的功能,並自詡「懂你」、「從用戶最剛需入手」,就像把西紅柿說成番茄一樣,顯得洋氣。
霧霾天自動開啟過濾裝置就是很多中高級車空調系統的AQS功能,並不新鮮。遠程開啟座椅加熱也並非奇點汽車獨創,幾萬塊的比亞迪燃油車通過手機都能實現類似功能,至於擴展應用,市場上山寨安卓觸控螢幕一大堆都可以實現擴展任何應用。
回家路上提前讓熱水器加熱或許是一個好點子,但是呢,如果車輛能實現,那麼手機一定是能實現的,當車輛和手機同時可以實現一個功能,你會選擇更方便靈活的手機還是車機?
他能融資6個億,我只能拿著6千的工資,我一個編輯沒資格對一個企業家的演講指指點點,講真,我沒看出什麼新鮮的,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信息點是打動我的。
當然,奇點今天更想傳達的一些理念,將人、車、家與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上述的功能只是一些舉例,只是我現在還沒看到有什麼過人之處,到底它能實現什麼神奇的功能還得看落地之後。我當然希望能看到奇點能夠像它的名字一樣,能有一些更具開創性的想法和理念,而不是像有些車企一樣在車廂內羅列幾個屏幕就號稱網際網路造車。
在會場上,從CEO沈先生暢想的未來生態來看,能感覺到他說到的汽車不是用來開的,而是一個用來把人從A運送到B的智慧機器人,難怪把車內的大屏幕平放著安裝。這種理想中社會主義的生態圈現在來看還過於美好,從我個人狹隘的角度來看,現階段我仍然堅持更看重人與車的交流,而不是人與車機的交流。
CEO沈先生說,他們不想用PPT造車,但是目前的階段仍然是PPT造車,會場外面擺放的兩臺展車不過是具備簡單行走功能的大模具,我也真心期望它能有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功能。
在它上市之前,我選擇閉嘴,一切還得是看量產後的結果,不過,關於網際網路造車,我還是想問有多少消費者買車是奔著網際網路而去的呢?
實際我應該樂觀一些,以更加肯定的態度是支持這些的勇敢的創業者們,誰也說不好未來汽車生態是什麼樣子,沈先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