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

2021-01-18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Android」

導讀:「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杜巧梅,宋豆豆

編 輯丨林虹

圖/ 東方IC

山雨欲來風滿樓。

短短十天裡,在汽車製造領域密集布局的富士康,成為汽車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

在1月4日與拜騰汽車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工作後,1月13日,富士康又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

隨後,由富士康旗下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全資持股的南京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公司浮出水面。據了解,該公司成立於1月12日,註冊資本約3.23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汽車零組件研發、汽車零組件及配件製造等。

1月14日,有消息稱,富士康任命蔚來前執行總裁鄭顯聰(Jack Cheng)為電動汽車平臺執行長。

一系列布局背後,難掩富士康進軍汽車產業的決心。

「目前來看,科技網際網路企業蠢蠢欲動,造車運動轟轟烈烈,主要是因為資本市場對造車的估值特別高,所以這些公司都希望藉助造車來提升自己的估值,同時來抓住新一輪增長的機會。」1月14日,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以特斯拉、蔚來為代表的新造車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衝擊著全球百年汽車工業,也吸引著資本市場的關注。

儘管富士康與各方的合作尚未從協議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但資本市場早已「聞風而動」,在過去兩個交易日內,富士康相關公司工業富聯(601138.SH)股價連續上漲;港股富智康(02038.HK)股價在1月13日直線拉升,一度大漲近34%,截至收市,漲幅回落至18%。

15年坎坷「造車」路

圖/ 新華社

富士康的造車之路可以追溯到15年前。

2005年,富士康以3.7億的價格買下了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的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正式涉足電瓶線、影音傳輸線束、倒車雷達及智能設備等車用電子用品的製造。

2010年富士康接下了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成為後者中控觸控螢幕、連接器和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並在2013年成為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的供應商,供應包括車載娛樂設備、汽車電動機械在內的汽車電子設備。

2014年,富士康與北汽新能源共同組建北京恆譽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電動汽車租賃、分時租賃、電動計程車等業務上展開合作。

而在2016年放棄和諧富騰後,富士康並沒有就此脫離汽車行業,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等領域。從2017年開始,富士康在汽車相關和出行領域大量投資,先後投資入股過網約車獨角獸滴滴出行、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

2020年初,鴻海宣布計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組建一家合資企業,在中國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但鴻海本身不會參與任何組裝。2020年10月,富士康與裕隆共同發布「MIH EV開放平臺」,同時宣布2024年將推出固態電池。

這意味著,富士康開始正式進軍汽車行業。

按照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的計劃,富士康未來不會生產整車,也不會打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但將在2025年-2027年間,為全球10%的電動車(約300萬輛)供應零部件或提供服務。

劉揚偉稱,目前富士康正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商談合作,他們要將臺灣的電動汽車產業推向世界。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並不明朗,但是現在,智能電動汽車的前景發展已經十分廣闊。對富士康來說,現在是一個進入行業的好的時機。」此前,汽車行業獨立分析師張翔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科技企業在內的各個行業都在跨界造車,富士康造車是基於對手機市場的預判並拓展業務領域來平衡風險。」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在研發、製造、供應鏈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富士康此舉並非心血來潮。

一直以來,儘管蘋果公司的業務佔據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約一半的銷售額,但在全球手機及電子業務的全線下滑,以及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的崛起等因素影響下,富士康逐漸看到了這個業務的天花板。

富士康2019年的年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的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同比增長率僅為0.82%。2017年時,這一數字還是8%。

智慧型手機的增長天花板觸手可及,同質化、價格戰問題此起彼伏,汽車作為下一個最具前景的智能終端設備,也成為富士康等「跨界者」尋求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增長點的重要抓手。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發布了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數據,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基於此,中汽協預計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40%。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和使用環境的不斷優化,歐美各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增速只會越來越快。

龐大的市場吸引著包括百度、蘋果、富士康等在內的多方入局者。

造車還是代工?

進入2021年,隨著富士康的頻繁「落子」,儘管劉揚偉公開表示「富士康並不準備生產整車,也不準備推出自己的品牌」,但外界對富士康「造車」也產生頗多想像。

但從富士康與拜騰、吉利的合作內容來看,富士康似乎志在「代工」。

「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劉揚偉指出,希望把過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訊科技業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經驗,應用到汽車這個新領域。

據了解,與拜騰的合作方式不同,富士康與吉利的合資公司將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同時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

「富士康本身是代工行業的標杆企業,可以把手機行業的代工經驗帶到汽車行業當中,更好地為第三方公司服務。」張翔表示,現在企業強調強強聯合,尤其是在產業鏈非常長的汽車工業中,通過資本的合作將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從市場來看,隨著網際網路的造車公司越來越多,代工會逐漸成為一個主流的模式。

而在平安智慧企業副總經理兼營運長張君毅看來,富士康一直想造車。無論是打造電動車平臺還是與拜騰、吉利控股合作,都是對於早期工作的落地和延續。做代工也好,做自己品牌也好,富士康也是像華為一樣,想進入到這個更大的生態領域當中去。

「富士康藉助自己過去十幾年在汽車產業鏈上的優勢,擴展在電動車方面的發展。跟拜騰、吉利等這些企業合作,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推進方式。未來富士康成為電動汽車的代工企業,相比自己造車,也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事情。」崔東樹分析認為,提早進行技術儲備,也有利於富士康實現從手機代工到造車的整體轉變。

也有業內人士猜測,未來蘋果將研發自己的電動汽車,富士康作為蘋果的代工廠,通過與外部合作,就可以快速加強自己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代工實力,為未來給蘋果以及其他電動汽車品牌代工提前打下基礎。

在業內看來,無論是代工還是「造車」,吉利無疑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吉利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自主品牌的車企,不僅工廠比較多,生產資源比較多,更為關鍵的是,在面向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吉利的浩瀚的架構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張翔表示。

據了解,在汽車生產製造領域,吉利控股已研發出BMA、CMA、SPA以及SEA四大基礎模塊架構,最新研發的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是全球高效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富士康聯手拜騰造車 手機終端利潤見頂當下 智能汽車成消費電子新...
    另據媒體此前報導,富士康擬向拜騰汽車投資2億美元,財聯社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富士康有意的確對拜騰汽車投資,雙方正就投資洽談中。一直以來,富士康以「蘋果iPhone代工商」所為人熟知,此番投資車企可謂既突然又順理成章,畢竟蘋果、華為等科技巨頭均已把智能電動車作為下一個重點布局的C端產品。
  • 富士康:大象難轉身?
    其背後的母公司富士康,同樣也難以撕掉低毛利的標籤。正如人們所熟悉的,富士康處於微笑曲線中間利潤最低的代工製造環節。不久前,立訊精密通過收購緯創子公司進軍蘋果手機代工領域,成為了富士康新的、也可能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 消息稱富士康將聯合吉利成立汽車代工廠
    打開APP 消息稱富士康將聯合吉利成立汽車代工廠 驅動中國 發表於 2021-01-14 16:32:05 1、TCL白電15日漲價
  • 比亞迪入股華大北鬥;華為發布白皮書;富士康固態電池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的在線訂單配置功能將於2021年1月份登陸印度。具體包括,現在到在未來的幾年之內,乘用車充電將接近燃油車的加油體驗;充電設施有更好的可用度;充電站設計更節能更綠色;充電基礎設施將成為多網融合的節點等等。
  • 吉利攜富士康搭臺,百度/蘋果唱戲
    2020年,也包括2021年初這些天,有關汽車行業產業鏈、鋰電池、晶片等領域的股票,幾乎都迎來了大幅甚至成倍的翻漲,這可是多少股民、基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只要股票炒得好,退休都可來得早。近日,一位名叫傑森·德伯特的美國工程師宣布實現財務自由,在39歲時退休。因為他在特斯拉股價只有7.5美元時購買了該公司股票,後來又不斷買入,目前持有價值近1200萬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 透視郭臺銘造車衝動:聯手做局打造「平價特斯拉」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曉林 富士康要造車,這並不是什麼新聞。但要怎樣造、造什麼樣的車?在2014年的最後一天,這個懸念似乎有了結果。「富士康入股和諧之後,我們的目標就是做中國的特斯拉」,在富士康成為其二股東,並宣布共同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後,在香港上市的和諧汽車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道出了「新和諧汽車」的未來目標。
  • 富士康的再回眸,給了拜騰一粒「回魂丹」?
    根據重組方案,除M-Byte之外,拜騰汽車南京工廠還將生產紅旗代號為「EQ320」的純電動車。按照一汽集團投資拜騰B輪的約定,拜騰南京工廠15萬輛年產能中,將有5萬輛用於生產紅旗EQ320。同時,有消息稱,拜騰汽車南京工廠未來還計劃開放給其他高端電動車品牌做代工。拜騰汽車的另一個扶持方則是南京政府。
  • 富士康擬投資拜騰汽車2億美元,後者此前宣布將延長停工停產期
    IT之家 1 月 4 日消息 彭博社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供應商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在洽談投資陷入困境的中國電動車初創企業拜騰,這筆交易可能標誌著這家 iPhone 組裝商在汽車製造業務上的一次大賭注。
  • 富士康也造車?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特斯拉做工之差,我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正如我們此前文章(特斯拉降價,一個慣用的伎倆,和茅臺新高一樣套路 )中的觀點:做空特斯拉的空頭,正揪住特斯拉的產能問題不放;相應地,特斯拉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擴張產能,至於做工問題,特斯拉現階段沒精力管,也不想管。
  • 野心家郭臺銘:富士康是打不死的蟑螂!
    打不死的蟑螂、刻苦樸實的臺灣水牛、貧瘠土壤中紮根的葡萄藤、振翅欲飛的孤雁、寂寞長大的地瓜。」白手起家的「窮小子」郭臺銘,一直希望步入國際市場。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中國臺灣,是家中老大。半工半讀完成「中國海事專科學校」的學習,後進入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
  • 立訊精密:一個富士康打工妹,20年成就的百億傳奇
    富士康打工妹的「八爪魚」企業1988年,臺灣富士康在深圳建廠,來自廣東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21歲的農家姑娘王來春成為富士康旗下「海洋電子接插件廠」的一員,從一名作業員幹起,那時富士康的工廠生活條件很差,很多人都忍受不了離開了,但是王來春硬是堅持了下來,對郭臺銘的軍事化管理絕對的服從,每次下班的時候還會一個人留在工廠繼續做工
  • 上汽智己汽車劍指特斯拉
    但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卻並不平凡。這個普通一天裡的不平凡是從早上開始的。李書福與郭臺銘聯手了,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距離去年11月27日成立還不到兩個月的智己汽車,於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並全球首發兩款量產定型車。
  • 揭秘: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
    市面上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電動汽車沒有尾氣汙染、噪音低、性能高,預計2025年就能把汽油和柴油汽車擠出市場。特斯拉ModelS型電動汽車如今是世界上加速度最快的量產汽車,這個視頻介紹特斯拉ModelS型電動汽車所採用的技術。
  • 【大公司晚報】富士康1.2億美元投資滴滴;戴爾完成600億美元與EMC...
    今天大公司晚報的主角是:富士康、戴爾和特斯拉。富士康1.2億美元投資滴滴;戴爾完成600億美元與EMC併購交易;特斯拉說荷蘭的死亡車禍跟自動駕駛沒關係。 富士康1.2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 富士康科技集團周四宣布,公司已經通過旗下子公司向滴滴出行投資1.199億美元,將持有滴滴0.36%的股份。滴滴出行官方表示,富士康是全球電子行業領軍企業。
  • 上汽、阿里造的智己汽車來了:我要走的路,是特斯拉和蔚來的套路
    但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卻並不平凡。這個普通一天裡的不平凡是從早上開始的。李書福與郭臺銘聯手了,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距離去年11月27日成立還不到兩個月的智己汽車,於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並全球首發兩款量產定型車。
  • 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
    快速成長關於立訊精密與富士康,不得不提及的是,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與郭臺銘及富士康有過一段很深的淵源關係。早在富士康首次來到深圳建廠時,王來春就成為富士康在內地工廠的第一批工人。吃苦耐勞的王來春,在富士康的工作一做就是10年,在此期間,王來春也由一個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成長成為掌管上千人的課長。
  • 特斯拉一再降價,最大對手竟在中國?
    多方勢力角逐之下,誰將最終成為特斯拉所忌憚的對手?新造車三巨頭不懼價格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利好時刻,以蔚來、理想、小鵬為代表的頭部造車新勢力更是站在了風口之巔。不過,三巨頭想要繼續造富神話並不輕鬆,它們時刻面臨著來自特斯拉的挑戰。此前,特斯拉已用一套「降價刀法」在中國車市中收割了不少用戶。今年元旦,首次開啟交付的Model Y再次宣布降價。其中,長續航版售價33.99萬元,直降14.81萬元,和電動轎車Model 3的高性能版同價;而Model Y高性能版更是直降16.51萬元,售價36.99萬元。
  • 市場要聞|通用汽車、特斯拉「電動皮卡之戰」,氫燃料或成為「雙刃...
    「聯姻」Nikola後,通用汽車將在電動皮卡領域與特斯拉一較高低。此消息一出,Nikola股價在周二盤前交易中上漲大約45%,而通用汽車股價也上漲近9%。Nikola是美國氫燃料電池重卡公司,致力於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及核心零部件的開發工作,目前已有Nikola One/Two兩款在研車,預計2023年量產。據悉,車輛目前已經預訂了1.4萬輛,主要來自中大型物流公司和卡車租賃企業,預計折合銷售收入超過100億美元。
  •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郭首富講完這番話,王來春就跑回大陸成立了立訊精密,從此成為富士康的代工廠,為富士康補上不足的人力。那時候凡是有富士康的地方大多有立訊精密的工廠,其一半的訂單來自富士康。2005年併購奇美通訊,富士康強化了集團手機共同設計/開發,跨進了手機設計開發產業。同年富士康併購了安泰電業,正式進軍汽車產業。2012年富士康斥巨資分別入股夏普工廠和夏普總社,獲得了面板領域十代線一半的產能,保障了為蘋果、索尼生產面板所需要的製造和研發能力。
  • 富士康籌劃美國建廠或與川普有關,科學家研究出彈跳驚人的「夜猴」機器人 極客早知道
    據了解,富士康將會在美國投資 70 億美元,並且在當地創造 5 萬個新的就業機會。日本軟銀集團此前承諾將在美國投資 500 億美元,並創造 5 萬個就業崗位。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的商標出現在了軟銀的投資計劃書上。隨後,富士康發表聲明證實了他們正在計劃在美國拓展業務的消息。